星野 占验 祥瑞 灾异

天有九野,覆帱无垠。扬荆所属,权星衡星。吴头楚尾,陬隅安成。占应南斗,梁陈明征。瑞气和蔼,甘露祥云。亦有偏戾,非无祲氛。转旋造化,万物陶甄。翘瞻所企,璇玑玉衡。志天文。

星野

江右,为《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地名豫章,属吴。天文斗分野,于地为吴楚之交。于辰则丑,于次则星纪,于宿则斗牛女。吉安入斗十度。《通志》。

南斗,牵牛星纪也。吴越扬州分野南斗。《周礼》注。

斗江湖。牵牛婺女扬州。翼轸荆州。《史记·天官书》。

丙丁,江淮海岱。一曰丙楚,戌吴越。《汉书·天文志》。

吴地,斗分野也。今之豫章,吴分也。楚地,翼轸分野也。今之长沙,楚分也。《汉书·地理志》。

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分野属扬州。费直说《周易》起斗十度自张十七度至轸十一度为鹑尾,于辰在巳,楚之分野,属荆州。费直起张十三度。《晋书·天文志》。

斗牵牛须女,吴越扬州、豫章入斗十度,翼轸楚荆州、长沙入轸十六度。吴分长沙,立安成郡,晋以安成属荆州。同上。

扬州北极出地三十三度。此扬州,今江都县地吉州北极出地二十六度半。《元史·天文志》。

布度定纪,分州系象。雍属魁星,冀属枢星,兖青属机星,徐扬属权星,荆属衡星,梁属开阳,豫章属摇光。此以九州而属北斗也。星有七而州有九,并青于兖,合扬于徐,故以七星而主九州也。安成为荆扬区,当属斗之权、衡二星。张揖广雅》。

斗六星二十五度,吴之分野,吉安九县在其内。章世纯《星次分野》。

豫章之地,春秋时,以为楚之东境。据天文则吴之分野。涂廙《豫章记》。

一统志》曰:“豫章十三郡,皆《禹贡》扬州之域,而九江、南康则地兼乎荆,天文斗分野,而九江则宿兼乎牛。”考《二十八宿分野图说》,南昌入斗八度,饶州、广信同居七度,瑞州三度,建昌五度,抚州六度,吉安九度,赣州十二度,南康、临江、袁州、南安俱斗四度,而九江则入牛。五度虽分,郡甚晰。然与九江入斗一度,豫章入斗十度,从前诸家说相径庭。《江西志论》。

考《春秋正义》曰:“三家分晋,方始有赵,而韩、魏无分二国,且不得分昴毕之度。”安成一县耳,何必因荆、扬二字,遽分斗轸丑巳哉?盖庐陵与安成接壤,地分天次,恐不应若是辽绝,安成既应南斗之占。梁大同五年,彗出南斗。陈天嘉四年,太白入南斗。则分野,当在扬州之域。《庐陵县志》。

北斗七星二曰璇,法星主地,其分为楚,四曰权,为时主水,其分为吴。又三台六星,上台为司命,中台为司中,下台为司禄。上台下星,主荆扬。《宋史·天文志》。

按:安成属荆扬二州,是丽上台司命之下星也。旧《志》。

占验

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吴楚之疆,候在荧惑,占于鸟衡。《史记·天官书》。

张守节《正义》云:“荧惑、鸟衡,皆南方之星。”故吴楚之占候也。

五车五星,次东南。一星曰:“司空”,主填星楚,分荆州,主黍粟。《宋史·天文志》。

按:五车之占,有楚而无吴、越,当在战国楚灭越以后,但既不主扬州,似于豫章无涉。惟安成一郡,晋属荆州,差可牵合。《通志》占年主五车星,五车星主五谷丰耗。庐陵、安成,旧属楚,是占五谷,必于司空星占焉。旧《志》。

荧惑,主霍山、扬州、荆州、交州。又曰璇玑者,谓北极星也。玉衡者,谓斗九星也。玉衡第四星,主荆州,常以五卯日候之。癸卯,为长沙。第六星,主扬州,常以五巳日候之。乙巳,为豫章。《星经》。

庐陵、安成,古荆、扬、楚、吴、越之境。凡有灾祥,当于荧惑之所经行占之。旧《志》。

按:郭子章云:“安福旧属长沙郡,当候以癸卯。”其说虽拘于地,犹不失古法也。《通志》。

梁高祖大同五年十月辛丑,彗出南斗,长一尺余,东南指,渐长丈余。十一月乙卯,至娄灭。占曰:“天下有谋王者。”其八年正月,安成民刘敬躬,挟左道反。党至数万人。《隋书·天文志》。

陈文帝天嘉四年九月癸未,太白入南斗后,安成王为太傅,废少帝而自立。《隋书·天文志》。

以上杂引诸条,俱言斗牛女翼轸,次舍麗属占步,有系于荆扬者。缘安福旧《志》,属长沙、豫章二郡,界于荆扬,分星互异,难以偏断,故并录之,以备折衷。但按《江西通志》跋云:“详核《天文志》及《星经》,豫章于次为星纪,于辰为丑,于星宿为斗牛,此为《正义》其麗属而有时占及者。北斗第四权星,第五衡星,第六开阳星,上台之下星,天市垣东蕃第六星,西蕃第二星,十二国之越星、楚星,五车之司空星于五曜,主荧惑及岁星,说不尽合。亦曰,我有所受之已耳。若夫历代占验豫章应斗者,十之五六应牛者,十之二三翼轸无之。观古可以知今,不当以豫章地曾入楚,强附鹑尾次舍。据此,则吉安为豫章属郡,安福为吉安属邑,其为入斗,无疑矣。况安成应南斗之占,在梁大同陈天嘉中,已有明验,则所云分属斗轸丑巳,及候以癸卯者,其说不涉模棱乎?然天道渺茫难测,姑俟精于推步者考索焉。旧《志》。

祥瑞

刘宋元嘉六年三月丁亥,白象见安成。江州刺史、南谯王义宣以闻。《豫章书补》。

齐永明元年五月,木连理生。三年正月,榆树二株连理。七月,安成王暠第获白雀一。以上俱《齐书》。

唐末,有牛产六犊,莲生一茎四房之瑞。时杨彦伯为宰。《豫章书》。

宋皇佑四年,甘露降。《府志》。

嘉定元年五月,荆山民早出,见一星坠前,亟掘地得之,光彩灿灿,毁为数十片亦然。《豫章书》。

明万历四十三年六月,邑民王某自外归,有云如匹练,随之入室,化为白龙。王惊呼,家人环拜,邻舍喧传聚观,食顷乃灭。徐世溥《雨裨新沤。

国朝。顺治三年四月,天门开见,五色云如画。康熙二十五年二月,黄龙庵前,生竹一本双干。五十九年,大有秋。六十年四月,城内东山寺塔顶,有气如烟,随风缭绕,三日乃止。雍正十年正月,大雪,五月,大雨,是年大熟。乾隆元年,春麦发两岐[歧],大有年。十四年,麦有秋。十七年,石屋山麓产灵芝。三十五年,秋大稔。三十八年三月,洋泽石门山,白昼有声,石罅中裂,有紫烟袅袅而出,经时乃散。三十八、九年,俱大稔。四十七年,夏、秋大稔。以上旧《志》。五十年,大有年。五十二年,岁稔。嘉庆六年春,东山寺塔顶,有气如烟缭绕,三日始散。二十二年,重修学宫成,掘地得前明学博黄庭兰所铸铜炉一,铜瓶二,皆有铭,供奉大成殿圣位前。二十四年中秋夜,月食复圆,后四围现五色云,如华盖垂罩半空。道光十七年秋,稻大熟。咸丰二年,夏秋大获。五、六、七年,麦、稻、菽皆稔,虽发逆扰境,防御有资,民不失业。六年九月,武功香炉峰,青烟笼顶如盖,晓日照之,成紫色。同治元年五月,有双鸟五色朱冠,大如鹊,尾径尺,文采绚烂,由城沿江而上,遇有竹梧处,穿绕飞鸣,声如乐谐。三年,夏大稔。五年九月,县试初场,夜近二更,有赤气一道,自南迤北,其光烛天,初若红霞,渐淡黄,移时始散。中道书院有紫荆树与竹溪瑞芙蓉,凡科场年分,如遇春秋,两度开花。肄业其间者,必有人中隽。又,城西由庚馆,凤尾蕉值开花之岁亦然。道光、同治年间屡验。十年,大有。

灾异

梁大同五年,土人刘敬躬,偶于田间得白蛙,化为金龟,将熔之,生光炤室。敬躬以为神而祷之,所请皆验。后以谋反伏诛。《豫章书》。

宋淳熙七年,大旱。九年五月,大旱。十年八月,大水。庆元六年,大水。六月,大雹如鸡卵。嘉熙四年六月,大旱、蝗。

元元贞元年六月,大水。大德十一年,饥。至顺二年,大饥。至正十四年四月,大雨。水溢数丈,漂没民田庐舍。是岁,大饥,人相食。

明洪武元年,大饥。永乐二年,大水,岁饥,人相食。正统二年四月,大水坏民田舍。成化十六年五月,大水高十余丈,漂没田庐,男妇溺死无算。寻,大旱,饥。弘治十三年,邑内火毁读书楼。正德十四年春,西北乡大水,山崩,东山塔颓,邑民袁氏家雌鸡变雄。是年,宸濠反。嘉靖十二年秋,西北星陨如雨。十九年,大水。二十三年,大旱,疫,二麦不收。二十九年冬,大雪,竹木多冻死。三十年春,大雪、雹。隆庆三年四月,大饥。万历五年闰八月,天雨小黑实,视之,乃蓟薪实也,近数邑皆然。占云,天雨草木实,人多死。是年,瘴疫死者无算。十六年,大水。四十二年,大饥。天启四年,大旱。五年二月,大雨、雹。崇祯六年,地震。七年十月,城内三门火,延烧二百余家。

国朝。顺治四年,大饥,斗米银七钱,民食树皮野草,死者甚众。五年,大饥,又大水。十八年五月,大水,平地深三尺,漂決田亩庐舍。康熙四年,旱灾。六年,水灾。知县焦荣申报,得减征。十年,旱,大饥。知县张召南赈之申报,蠲征三分。十七年三、四、五月,大饥。知县张召南赈之。四十三年,春夏旱荒,谷价腾贵。乾隆元年五月,大水,寅陂桥圮,沿江田庐冲塌。三年,自夏至秋,大旱,螟。八年,大祲。谷价骤涨,民食仙粉土。十五年,大旱。十六年,大祲。谷价昂贵。二十九年,大水。三十年,大祲。五月七日,九龙山聚莲庵,水从山顶湧出,巨石崩坠数十余丈。武功山集云庵后亦然。三十三年,虫食禾。三十六年六月,武功山天心瀑水崖蛟出水涨,冲压田房,淹没人口无算。凤林桥圮。三十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北岸田禾中,有巨蛇,围二尺余,其声如猫,头尾似菜花蛇,三日变红黄,五日乃去。四十三年夏,大旱。禾尽槁。四十四年春、夏,大祲。谷价腾贵。八月大水。四十五年五月,旱饥。至秋复稔。以上旧《志》。四十九年夏,大水。五十一年夏,旱。五十四年,旱。五十七年三月,邑西六都地震,倾陷民屋粮田,邑令傅亲祷社公庙乃止。道光元年秋,虫食粟。六年六月二十三日,零雨溟濛。至二十五夜,白云峰环绕,诸山崩溃,声殷殷如雷,黑水湧出,沿溪树拔,田庐漂荡,大小桥俱圮,惟凤林桥水溢丈余尚存。县府详请发赈,分别蠲缓。十一年,大水。十五年三月,北门火自凤林桥南,延烧数十家。四、五月大旱,禾尽槁,贫民食树皮,有死者。十六年二月,大雨、雹。近城十余里,麦尽偃,民屋店房多破坏。二十二年夏夕间,西方有白气如匹练,绵互天中,月余乃灭。二十四年夏五月,大水。二十八年正月朔,大冰冻,竹木多折。三十年除日,大雪夜冻,酒皆冰,踰旬始解。咸丰二年十一月,桃再花。三年夏六月,阴雨浃旬,谷皆发芽。七月,东南诸山塌破数十处,水暴出,漂决田庐。四年春夏,大饥。黄陂地陷,广数丈,深不可测。八月,邑南山中有桐树,忽生枝如刀矛剑戟状。次年,粤贼大至。七年秋,飞蝗由西北入境,群飞如雪。时晚稻已熟,未食,不为灾。八年正月,大捕蝗。初,乡民不知捕蝗法,惟西望武功山祷禳。有张委员者,陕西人,教民掘地数寸,有白子成串,如黍米大,即蝗蝻也。人掘一升,予钱百,成虫跳跃者,予五十,掘益多钱递减,悉坑而焚之。至二月十八夜月出时,忽有大如燕者,成群南引,蔽空而去。七月,星陨自东南,有声,大如月,色苍赤,渐大如车轮,至西北,黑烟从轮中出,缭绕四散。同治三年,大水。八年,十五都江头村后山,横裂十余丈。七都太平山裂,西坑口水溢,坑田沙石堆积成洲。九年二月,大雨、雹,伤麦。夏旱,谷价腾贵。祷武功坛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