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 书籍 学额 学田 书院 院田 宾兴 采芹纪录 考棚产业 乡饮

学校之兴,其来已久。弟子青衿,载游渊薮。翰墨图书,翻阅左右。乡复设院,先生祭酒。岁时饮宾,酌以大斗。升歌鹿鸣,程仪取受。所有经费,资诸田亩。邹鲁此邦,真气户牗。志学校。

学制

学宫 旧在治东南百三十步。宋元丰四年,县令李康成修,邑人伍诰记。元祐五年,县令谭侁移治东,去县里许,今复古书院地。绍兴十年,县令向子贲修,王庭珪记。十三年,县丞赵师日请改建治西丹霞观地,即今学所。元升为州学。至元十六年,县丞张信之修,王炎午记。元季毁于兵。明初,知州姜明修大成殿,邑人彭及记。洪武二年,知州侯志健建明伦堂,邑人刘霖记。寻改复县学。洪熙间,知县赵敏修,南昌胡俨记。景泰五年,知县贾懋修。弘治间,知县庄典葺治。正德十六年,知县俞夔修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明伦堂、日新时习二斋、库房、馔堂、神厨、牲房、儒林门、殿前泮池、石桥,教谕厅在堂后,邑人邹守益记。嘉靖十三年,奉诏建敬一亭于庙左,藏御制敬一箴碑及五箴碑。三十五年,巡按御史高行县重修,迁名宦、乡贤祠于庙右。县丞何一庆捐赀,创戟门外石栏。万历十一年,知县闵世翔撤故庙,更创治焉。十五年,知县吴应明复学余址屏垣及石栏,邑人邹德溥记。二十八年,知县夏九鼎修,邑人刘孔当记。四十三年知县陈葆泰、天启六年知县高赉明、崇祯六年知县陈昺虞、十二年知县叶子发先后增修。明末,毁于兵,大成殿仅存。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袁时泰复建明伦堂。康熙五年,知县焦荣重新之,并移旧材于后为启圣祠。雍正元年,更名崇圣祠。左创儒学舍,修大成殿、东西庑、名宦、乡贤祠。守道施闰章、邑人王辰,皆有记。十六年旧《志》作十二年,误,知县张召南捐筑宫墙,长一百一十丈五寸、高一丈,又建儒学宅舍于启圣祠左,计六楹。教谕龚运亨捐赀佐成。按:《通志》尚载有知县顾鹏、训导张嗣载,相继修复。邑旧《志》俱轶。四十二年,大成殿圮,署知县刘廷瑛捐奉倡复。训导萧承烈捐修戟门。五十四年,知县刘学愉重修。雍正元年,知县王钧修大成殿。十三年,知县张崇朴倡修,自为记。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崇圣祠俱更造一新。棂星门外为名宦祠、崇礼祠、乡贤祠、土地祠。又建文昌祠及学署于宫左。惟明伦堂基址仍旧。乾隆二十八年,知县尹廷宾倡修大成殿,开内泮池,又浚外池,迁明伦堂于殿左。三十九年,知县李慧、教谕张禹逊、训导王步蟾劝输竣工,改建棂星门,添造内泮池,增筑月台,建教谕署于明伦堂后,训导署于崇圣祠后。知府卢崧记。四十一年,教谕万廷芮,又建三楹于署左。嘉庆十八年,知县成启恩劝输重修。有《学宫志》。咸丰五年,为粤匪所毁。同治二年,邑人客湘潭者,集议倡输一万缗有奇,知县殷礼劝谕各乡乐助,一律鼎新。移建尊经阁于崇圣祠后,增建训导署后楹一所,余如旧制。所有祭器、乐器、舞图。俱详同治五年《学宫录》。

大成殿,至圣先师孔子位南向。东配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西配宗圣曾子、亚圣孟子。东哲从祀先贤闵子损、冉子雍、端木子赐、仲子由、卜子商、有子若。西哲从祀先贤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颛孙子师、朱子熹。

东庑从祀先贤公孙侨、林放、原宪、南宫适、商瞿、漆雕开、司马耕、梁鳣、冉孺、伯虔、冉季、漆雕徒父、漆雕哆、公西赤、任不齐、公良孺、公肩定、鄡单、罕父黑、荣旗、左人郢、郑国、原亢、廉洁、叔仲会、公西舆如、邽巽、陈亢、琴张、步叔乘、秦非、颜哙、颜何、县亶、牧皮、乐正克、万章、周敦颐程颢邵雍。西庑从祀先贤蕖瑗、澹台灭明、宓不齐、公冶长、公皙哀、高柴、樊须、商泽、巫马施、颜辛、曹恤、公孙龙、秦商、颜高、壤驷赤、石作蜀、公夏首、后处、奚容箴、颜祖、句井疆、秦祖、县成、公祖句兹、燕伋、乐欬、狄黑、孔忠、公西箴、颜之仆、施之常、申枨、左丘明、秦冉、公明仪、公都子、公孙丑、张载程颐

东庑从祀先儒公羊高、伏胜、毛亯、孔安国、后苍、郑康成、范宁、陆贽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谢良佐、罗从彦李纲张栻陆九渊陈淳真德秀、何基、文天祥、赵复、金履祥陈澔方孝孺薛瑄胡居仁罗钦顺吕柟刘宗周孙奇逢、陆陇。其西庑从祀先儒谷梁赤、高堂生、董仲舒、毛苌、杜子春、诸葛亮王通韩愈胡瑗韩琦杨时尹焞胡安国、李侗、吕祖谦袁燮黄榦蔡沈魏了翁王柏、陆秀夫、许衡吴澄许谦曹端、陈宪章、蔡清王守仁吕坤黄道周汤斌

崇圣祠。正位肇圣王木金父公、裕圣王祈父公、诒圣王防公、昌圣王伯夏公、启圣王叔梁公。东配先贤孔氏孟皮、颜氏无繇、孔氏鲤。西配先贤曾氏皙、孟孙氏激。东庑从祀先儒周氏辅成、程氏珦、蔡氏元定。西庑从祀先儒张氏迪、朱氏松。祠在大成殿后。

名宦祠。旧建置无考。明正德以后,节次修茸[葺],今在文庙棂星门左。祀晋谢瞻安成太守,查《学宫志》补,唐杨彦伯,宋李康成俱县令、彭龟年县丞,明侯峒曾督学道、赵敏、庄典、吴景、危岳、程文德、李一瀚、胡涍、倪冻、闵世翔、吴应明、夏九鼎、邵梦河俱县令、周廷徵教谕、朱勋、叶麟德、何炯俱训导,国朝萧恒、顾鹏俱县令、张士麟训导、高璜提督学政。

明邑人张崧跋云:惟诸贤候之遗,惟德惟惠,系思乎民,系以永食于有庙。吊古尚贤,景风袭躅,百世而下,尚耿怀焉,而乃止于是者,固无所于征也。余闻故老有言,国初州判潘枢,实绥我邦,多惠政。考诸大家祀述亦然。顾遗之殆阙典云。《丛录》。

乡贤祠。旧建置无考。明宣德间,知府陈本深创建于文庙东垣。今在棂星门右。原祀宋王庭珪、刘瑾王炎午刘子荐、彭丝,元李廉、黄瑞节,明李时勉刘球、刘实、吴节、伍骥、李绍、彭时、彭华、张洪、阮玘、刘宣、刘戬、张敷华、刘丙、王懋中、赵璜、刘廷簠、刘秉监、郭宏化、刘子厉、罗善、周煦、邹贤、彭簪。

明张崧跋云:惟乡先生之祀也,弗可诬也。三立之典,可征也。若相饰以貌相缘,以故相欺,以所不可见而罔攸征焉,不几于谄且窃乎!是故,君子之致力于斯焉,必难且慎也。昔李忠文谓,邑先正有功于圣门,有益于后学者,惟彭鲁斋、齐斋、集斋、刘瑾、李行简五先生。虽皆无后,皆列于先贤祠中。而刘文庭旧《志》文作闻,误、伍成均二先生,亦皆无后,独不得与焉。盖深有望于后之懿德君子。乃今齐斋、集斋且无闻焉,其他如伍宫教之学业,刘西溪之孝行,未及者亦多矣。何昔之难而今之或易也?吁!可以观世道矣。《丛录》。

今查旧《志》及学《志》,退居编刊载历次增祀:宋刘弇、伍端厚、萧颖、周因、戴之邵、刘洪范、刘应凤、刘应登、伍诰、刘承弼,元刘闻、彭齐斋、彭集斋、李恕、周霆震,明伍洪、王芳荪、伍成均、欧阳坚、彭务威、彭彦、彭琉、彭同升、彭珑、万节、黄俊、王让、彭毓义、刘钺、王高、王理、欧阳宁、王璲、周必兆、胡高、刘、王重、王蔼、王曰升、彭颀、赵常、周重、彭善、管璋、刘绚、刘缜、伍符、刘孟、邹思杰、李瑶、王奎、欧阳介、胡道、刘祥、颜如环、刘潮、王鲸、朱祀、欧阳恂、刘紘、刘文诏、王一鹏、邹守益、王世友、刘泉、李校、张鳌山、刘褆、王稼、赵可与、欧阳晓、王学夔、彭文、王文、欧阳必进、刘晓、黄旦、刘文敏、朱调、刘肇衮、彭黯、刘阳、刘祚、尹一仁、刘邦采、周以鲁、伍思韶、刘勋、朱叔相、胡永成、周邦栋、李挺、欧阳瑜、朱意、易宽、王仲玉、王士翘、邹义、王一夔、王时槐、邹美、王宗舜、张崧、邹善、伍实、赵师孔、周寀、谢廷敬、万一贯、刘元卿、邹德涵、傅应祯、刘台、周宪、管凤仪、邹养、管象章、管象韶、谢时泰、邹盖、王纶、王德新、伍惟善、邹德溥、刘思瑜、姚周甫、邹德泳、王如坚、谢恒、颜问邦、周懋卿、周懋相、王三重、刘孔当、刘孔祺、谢应祥、周尔伋、刘伯魁、朱世宾、刘祖修、王应忝、邓尚宾、颜欲章、刘凤翼、赵希文、王应序、邓思孔、刘铎、邹匡明、王良弼、康元穗、邓英、王振奇、刘仲熹、李长春、王嘉光、刘士林、王元统、贺良弼、王之爵、邹世传、谢生兰、王士高、周国柱、王选宝、王恭天、王士俊、朱世守、伍惟忠、刘垂宝、康元积,国朝欧阳动生、谢来绂、康绥猷、刘骊、吴云、康嘉、管翔麟、刘冠春、张向荣、欧阳旦、欧阳皙、康钟、张瑛。

射圃。旧在县治西,万节记。明崇祯间,县知叶子发复建,旋圮。迨国朝雍正十三年,县知张崇朴修之。今废。

学基。东至兴贤坊,西至城墙,北至大路为界,南至水沟。直三十丈有奇,横二十七丈,周围三百六十余丈。外泮池旧有二,一在明伦堂后,名北池,周围六十余丈,明宣德间,副使石璞修复,今废;一在儒学东,名东池,周围二十余丈,明景泰间,都御史韩雍正修复。国朝乾隆二十八年,知县尹廷宾浚之,并修圜桥。嘉庆十八年、同治二年,复先后浚修,规模乃备。

书籍

钦颁《大清会典·文武处官相见仪注》壹部、续增《学政全书》壹部、《圣谕广训》壹部、《上谕》七部、《钦定训饬州县规条》壹部、《上谕》二部、《文庙图册》壹部、《御制训饬士子文》壹部、《御笔赐钱名世名教罪人诗》壹部、《御制日讲四书》壹部、《上谕》壹部、《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壹部、《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壹部、《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壹部、《性理》壹部、《纲鉴正史约》壹部、《大学衍义辑要》壹部、《大学衍义补辑要》壹部、《孝经注解》壹部、《小学纂注》壹部、《近思录集解》壹部、《四礼初稿》壹部、《四礼翼》壹部、《吕子节录》壹部、《养政遗规》壹部、《钦定四书文》壹部、《明史》壹部、《学约》壹部、《上谕》壹部、《从政遗规》壹部、《训俗遗规》壹部、《豫章学约》壹部、《文庙乐章》壹部、《新性理》壹部、《周易折中》壹部、《新授时政通考》壹部、《学政全书》壹部、《祭文》壹部、《先贤坐次》壹部、《满汉上谕》壹部、《事例》壹部、《御批资治通鉴纲目》贰部、《御纂资治通鉴纲目》贰部、《三礼义疏》壹部、《科场磨勘则例》壹部、《周易述义》壹部、《诗义折中》壹部、《春秋直解》壹部、《磨勘简明则例》壹部、《御制诗初集》壹部、《御制诗二集》壹部、《御制文集》壹部、《钦定评鉴阐要》壹部。以上各书,于咸丰五年被粤匪焚毁无存。

学额

原额入学文生员二十名,武生十五名,廪增各二十,缺。乾隆八年,拨分文学额五名,武学额三名,廪增各三,缺,归莲花厅学。咸丰七年,奏准加文、武学永额各二名。同治三年,奏准加文、武学永额各三名。四年,奏准加文、武学永额各五名。现共文学二十五名,武学定额二十二名。

按:咸丰三年正月,奉旨查明捐数,酌加中额学额。经大学士等会议奏准,一省捐银十万两,广文、武乡试中额一名,捐银三十万两,加文、武乡试定额一名;一州一县捐银二千两,广文、武学额一名,捐银一万两,加文、武学定额一名。旋于七年九月,具奏江西捐输接济曾营炮船军饷案内。安福县共捐银二万三千七百两,广文、武学额各一名,加永远定额各二名。同治三年九月,奉湖南巡抚奏准,江西绅商在湖南捐饷案内。安福县捐银三万零七百六十一两八钱八分二厘,加文、武学永远定额各三名。同治四年九月,江西巡抚沈具奏,吉安绅民捐饷案内。安福县捐银六万五千一百五十二两,以五万两加永远文、武学额各五名,以一万四千两,广一次文、武学额各七名。

学田

明嘉靖间,知县俞则全始置田租八十七桶,坐落十五都铜锣乡,房屋三间,粮俱开免。邑人王学夔记。万历间,知县倪冻,益田八百亩饩士而外,以时赈给寒士。邑人邹善记。原额学田,计租五百九十七石二斗五升,除荒芜外,实存乡桶九百六十五桶。

国朝康熙四年,署训导刘一元将征收不及情由申详奉准定额,每年征银五十八两六钱七分五厘解兑。乾隆元年,洪水冲去田租八十桶,奉委勘免征银五两六钱。又于乾隆十年,拨除上西乡峒背学租九十八桶半,每年额征银六两四钱,与新设莲花厅管理申解外,实存学租七百八十六桶半。自乾隆十年起,每年应征解银四十六两六钱七分五厘,例系学宪,按临时汇解赈士。至两斋膳田租,系知县焦荣捐俸置买,计北乡、柘田二百二十三桶,内水决一十八桶,实收二百零五桶;四乡八都利田二百二十三桶,内水决一十九桶,实收二百零四桶。又,西乡十五都,尚有糯租七十六桶。乾隆三十九年,生员王鸣瑞复捐入学田额租二十一桶。

以上粮载九都二图安庠户内。每年完纳钱粮四两五分八厘,漕米二石八升。

乾隆五十七年,生员胡奏绩捐东乡祥潭田租七桶,折收钱九百文。嘉庆元年,东乡起排斗米二山下外傍大河洲土,因众姓互争无据,经县断归学内。原佃张元胜报垦十二桶,定租钱贰千文,累欠不交。咸丰元年,东斋杜扬清查履勘所有盗典、盗耕,追缴分别承耕,计共租钱十二千五百四十五文。又,嘉庆元年,国学生喻兆祥等输缴南乡路溪、东乡桑园,共田租一百桶。二年,安庠户内收喻兆祥等上田粮一十六亩二分七厘六毫四丝二忽。十五年,瓜畲刘、李氏输缴东乡青陂田租十七桶半,塘一口,收刘兆户粮一亩八分七厘。咸丰二年,东乡五家田国学生王星煌,同侄欢生、祜生、岳生捐西乡东郭早租一百零六桶粮,过入安庠户内,每年完纳钱粮一两四钱二分八厘,漕米七斗二升。咸丰五年,东乡厚溪水心童生刘维翰、飞翰捐南乡涧西各处租额田段,共田五十九坵,计大小租三百三十七桶一斗七升半。

书院

复古书院,即儒学。旧基在治东里许。明嘉靖十五年,知县程文德建。前为道德门,中为文明堂,左右两斋曰忠信、曰笃敬,后为茂对堂,翼室各四,东西号舍共八,左为射圃。程文程、聂豹、邹守益皆有记。又,尊经阁下祀王守仁、程文德、邹守益三先生。四十一年,邑人尹一仁、刘阳,新修《院志》。隆庆间,知县李忱重修尊经阁。邑人刘阳记。万历七年,毁天下书院。九年,易名三贤祠。后知县闵世翔奉诏,复旧额,增置田租。邑人傅应祯记。十二年,知府余之祯、知县闵世翔建二贤祠于茂对堂左,祀布衣刘文敏、刘肇袞,附以黄旦。邑人王时槐记。三十一年,知县潘濬修茸院宇,增置田租。邑人王时槐、刘元卿皆有记。又,建过化祠于尊经阁东,祀周怡,后增祀湛若水、倪冻,共三主。徙建二贤祠于尊经阁西,易名同德,益以刘邦采、欧阳瑜、刘阳、尹一仁、彭簪,后又增祀王时槐、邹德溥、邹德泳,共十一主。据《院志》三十年,续修《院志》。邑人邹德泳序。天启五年,奉毁书院。知县高赉明改为勲贤祠。邑人王续灿记。明季,毁于兵。

国朝乾隆七年,知县黎芝倡修文明、茂对二堂,及东西两廊,清复田租。十二年,知县程光鄂暂祀各主于茂对堂。十七年,督学汤聘以存库学租银,修建尊经阁及同德、过化二祠。邑人邹长康等捐赀襄成。知县魏廷觐记。道光二十年,署知县张方矩劝谕邑人王坚捐赀重修,悉依旧式。后栋尊经阁及同德、遇化祠,俱于道光二十三年,彭玉森与邹姓等,四乡劝输重建。

书院向无甄别定数,膏伙亦少,故应课者寥寥。自嘉庆二十四年,知县朱倇莅任,清理院租存项,始定每月官课一,师课二,生监取超特等各二十名,童生取上、中卷各二十名,按课分别膏伙。岁以十个月为准。嗣因兵燹,稍有更易。近年筹集经费,酌增膏伙。每岁,山长以本县乡榜前后,输请主讲。同治十年,复议于正月甄别,时取定生童正课各二十五名,副课各二十名。课期如旧。

院基。在南官路,北墙外,居东小路,西窑场。直计四十二丈,横计三十一丈。

四乡书院附

道东书院。在治东二十里梅田。明万历二十一年,刘淑唐等倡建。知县杨廷筠记。三十二年,周懋相迁建今所。王时槐记。中为愿学堂,后为丽泽堂,祀李时勉、刘实、彭簪、刘肇袞、刘淑唐、周懋相六主。国朝康熙十年,王嘉禄、王辰、谢景安倡修。谢景安记。四十年,彭萃、王鼎吕倡修。知县刘学愉记。乾隆三十年,邑绅士重修。知县李慧记。

复真书院。在治南五十五里。明嘉靖三十七年,邑南士民就北真观废址建。刘阳题堂曰“砥德砺材”,楼曰“萃胜”,内藏书籍。左为飞巾阁,右建刘邦采、王时槐两祠。后为聚奎楼,祀刘文敏、刘邦采、刘阳、尹一仁四主。楼后为堂,祀邹守益,附以朱调、王钊、王铸、朱叔相、刘晓、刘肇袞、王曒、朱意诸人。崇祯间,朱世守、王绩灿等重修。明季,圮,仅遗聚奎楼。国朝康熙三年,王吉、周焕等倡修。金以朱世守有功,书院附祀焉。按:王铸载旧《志》,而无主位。湖西守道施闰章、知县焦荣皆有记。乾隆八年,朱翰倡输修葺。道光八年,上南里各都,捐资重修,并于院左,添建魁星阁。二十七年,复修萃胜楼。举人王锡瓒有记。

兴文书院。在治南二十五里,即中南书院旧址。咸丰元年,复建同善书院,在治南。康元穗倡建。

同善书院。在治南。康元穗倡建。

识仁书院。在治西九都。明万历十九年,知县吴应明倡建。刘元卿记。中为志学堂,前为复初堂,右为传心堂,左为养性斋。复初堂左右,一为依仁堂,一为辅仁堂。又建三先生祠于志学堂后,祀刘元卿、周惟中、刘孔当,以西里诸贤附焉。国朝康熙二十年,颜象龙、吴云、颜会易、刘亦可、张令仪等倡修。颜象龙序,吴云记。乾隆十九年,周惟迈等倡修。有记。改复初堂为甬道,东廊房曰存心,西廊房曰养性,传心堂为复初堂,养性斋为明善堂。

礼书院。在治西二十五都,今隶莲花厅。明隆庆六年,刘元卿倡建。有记。中为明德堂,祀王守仁、邹守益、刘阳、耿定向四主。后增祀刘元卿。左祀同学先贤,右祀里中先贤。前为院门,后增留贴阁。邹元标记。左为东林观,右为三一庵,皆当时公建。原公捐田粮六石零。万历十二年,陈国相又捐田三十亩。国朝同治九年重修,改左为留贴阁,右为集贤馆,后为崇德堂,祀二十四姓基祖。三一庵,在院外右边。按:复礼书院系上西乡二十四姓公建。今院地虽分属莲花厅而籍隶安福者尚多,故仍编入。

中道书院。在治西洋溪。明万历三十一年,乡士民公建。刘元卿记。中为专致堂,后为崇德堂。前为歌沧楼。今中堂祀刘元卿,左右从祀赵笃轩、赵愚泉、李心斋、贺一溪、赵智所、赵中庵、刘逸庵、郁榜山、赵复溪、赵思庵、李祥安、贺三洲、郁西周、刘愚安、刘慨斋、贺武匡、郁素安、李和字、赵翼沙、赵健自、刘培冲、郁达甫、赵耻余、郁念觉、赵明止、姚春甫、刘信卿、刘达仲、赵雨未、赵无见、姚木庵、郁又美、赵莲伍、刘威三、李任俊,共三十五人。道光辛卯重修,式如旧。院田二百一十八桶二斗。

宗孔旧书院。在治北二都辛陂岭。

按:书院惟复古公于一邑。若东之道东,南之复真、兴文、同善,西之识仁、复礼、中道,北之宗孔,则又各乡所建者。故编次以复古为首,而以各乡分叙其后。其余一家私塾及近年添建者,则或以人传,或因文著,悉依建置年代先后,附载于末。

竹园书屋。在治南。宋刘宏仲建。朱子、胡安国有诗。明永乐间,刘大渊重修。李时勉记。嘉靖间,孙廷瑚重创乐育亭。傅颐铭。

秀溪书院。在治南。宋周奕建。吉水杨万里记。旧《志》作周益公建,误。

文昌书院。在五十七都罗观山下。文会诸人建。

安田书塾。在治西五里。元李辛翁建。天历二年,辛翁之子刚,置膳田。吴澄、欧阳元皆有记。

读书处。元至正间,白石彭季章建。吴师尹记。明初,彭仕良修。张昌令记。

书冈精舍。在治南。明洪熙间,张衡建。吴与弼记。

前溪书院。在治南。明洪熙间,刘教建。崔铣记。

东阳行窝。在治东。明嘉靖间,邹守益建,题其堂曰“聚乐”,有谢诸同游诗。彭簪券。

天香会馆。在冶北。赵新建。罗洪先记。

石屋山房。在治东。明嘉靖间,彭簪建。夏言有诗。

梅源书屋。在治南。刘晓建。甘公亮有诗。

近圣会馆。在治南。朱淑相建。邑人张鳌山记。

南林书屋。在治南。尹一仁建。

兼山书屋。在治西。张鳌山建,有诗。后改为文明书院。

五斋。在治南。刘瑗建。瑗与张崧皆有诗。

松云窝。在治南。周儒建。

任仁精舍。在治北。旧为邹善讲学地。御史朱鸿谟即其舍为祠祀之。

以上旧《志》。

石冈书院。在治东南三十里。宋萧仪凤建。旋毁于兵。仪凤从孙徙梅溪复创。元季,又毁。梅溪孙三溪再复之。梁潜作序。杨士奇有记。《通志》。

连山书院。在治北六十八都桑田。嘉靖二十三年,邹东廓避暑胡仙仰,下游桑田诸胜,雅爱连山,欲筑书院以玩易。北里同志赞成。颜其堂曰“自强”,楼曰“玩易”。岁时坐讲。远方及各乡同志往来,研究无虚日。

乐育书院即临河院。旧址在四十六都、四十八都交界。明正德时,七姓公建,以为讲学之所。刑部员外郎张麃著有钟铭。雍正年间,进士郭橖、举人张护等劝输修葺。道光元年重修,更今名。规制较前宏敞。

同善书院。在五十二都小江边。

寅洲书院。在治西三十里寅陂桥北。知县潘黼有记。赵孟达、康志云倡建。

同文书院。在城西。道光十年建,祀刘子荐、张敷华、赵璜、傅应祯四主。周增倡建。

道南文会。在治南舟湖。同治丁卯,上南里十四都绅民捐创。按月会课,生童给予膏伙。教谕傅作舟有记。

友仁书院。在北乡赤谷。为都内文课同人倡建。知县成启恩、学师洪日荣均有序。详《友仁尚义录》。

崇文书院。在治北三十里洢溪。同治十年,北乡公建。中祀文昌帝君,后为正谊明道堂。左翼曰毓文斋,右翼曰启文斋。

道学书院。在治东五十八都扶田。系彭、金、康、邓四姓公屋遗址。道光庚子,监生彭翀霄于此建书院,为四姓子弟肄业之所。

泸江书院。在治东嘉林渡上流。同治九年建。

象冈书院。在十六、七都。如兰文会公建。

院田

复古书院。旧置田租一千一百九十三桶,粮载二都十甲邹、王、程户。知县黎芝清复一千四十八桶,土四方:

——东乡。书院门首,田租四十六桶,土一方租银四钱。三都福泉山,田租二十一桶。六十一都江源,田租二百三十桶。二十一都白毛坑,田租九桶。六十一都介塘,田租一十五桶。五十九都城门,田租二十桶。

——南乡。五十一都冷溪,田租四十桶。

——西乡。四都,匠土三方租银一两八钱。五都,田租十桶。七都大坪,田租三十七桶。八都枫塘,田租七桶。九都城上,田租一百二十桶。十都洋梅,田租四十一桶。十八都,田租三十二桶。十九都,田租一十二桶。二十都洋溪地方,田租二百九十八桶。

——北乡。二都村背,田租一十六桶。六十九都袁家村,田租九十四桶。一十八都,田租三十二桶,后改补四都。

以上原存膏伙田租一千零四十八桶,每桶收银一钱,共征租银一百四两八钱,土租二两二钱。

乾隆二十六年,增买北乡六十四都上溪一项三十二桶,一项一百一桶,每桶收租银一钱,共折收租银一十三两三钱。三十四年,增买东乡大墓岭五十三桶,每桶收租银一钱,共折收租银五两三钱。三十五年,增买北乡六十四都上东合南边地方田租七十五桶半,东乡五十五都石岭背田租七十五桶二斗五升,共一百四十七桶,每桶收租银一钱,共折收租银一十四两七钱。四十一年,知府庐崧以修志余银,详明檄饬知县李慧,增买西乡十二都东陇田租一百零半桶,又买南乡五十一都东江田租一百三桶五升,又买南乡五十都树溪地方田租八十桶二斗七升,每桶收租银一钱二分,共折收租银三十四两九分六厘八毫。

以上原存并续买田租共一千六百六十五桶七升,土租二两二钱,每年共折收租银一百七十四两三钱九分六厘八毫。每年纳粮,供祭修理院宇及山长束修,诸生膏伙皆取资焉。

咸丰八年九月,刘皆吉从逆远逃,查勘伊家田租五百七十桶零四斗充公,以作书院膏伙。田塅开后:

垇里田租。周会存耕檀下早田二坵,计租八桶;周我存耕圳上早田一坵,计租六桶;周佼存耕门首早田二坵,计租八桶;杨观成耕圳边早田一坵,计租十二桶;窗下刘益耕同前塘田一坵,计租四桶;罗家彭上远耕悔天处下田一坵,计租五桶;刘葛古耕早田一坵,计租五桶。

窗下村田租。刘望雄耕罗家门首田一坵,计租五桶。刘友仁耕圳上田一坵,计租八桶。刘少长耕窗下门首田一坵,计租六桶。彭寿仁耕上园处田一坵,计租二桶二斗。

社下村田租。刘仿陆耕大塘早田十坵,计租八桶。周多三耕大塘边早田一坵,计租十二桶。刘志秀耕黄土坑早田一坵,计租六桶。刘节章耕大塘山俚口边早田一坵,计租三桶。刘春狗耕砂塘田一坵,计租四桶。刘莪古耕领上屋背早田一坵,计租三桶。

以上各户共耕田租一百一十桶二斗,作十桶一亩,扣粮一十一亩四厘。

檀山村田租。萧省揆耕弦上田一坵,计租八桶。又耕弦上田一坵,计租四桶。又耕黄土塘早田二坵,计租九桶。萧拔揆耕新塘下早田二坵,计租一十二桶,又耕新塘下早田二坵,计租十四桶二斗半,又耕圳俚边早田二坵,计租六桶。萧朝三耕黄土塘早田二坵,计租十七桶。萧晋丰耕黄土塘早田一坵,计租六桶。萧望衢妇耕堤早田一坵,计租四桶。萧恒丰耕下塘边早田三坵,计租十三桶半。

以上各户,共耕田租九十三桶七斗五升,扣粮九亩三分七厘半。

柳江村田租。彭锦与耕黄土坵早田一坵,计租十一桶。彭阁培耕新屋门首早田二坵,计租九桶。姚时美耕白轿边早田三坵,计租十六桶二斗。上田王善存耕屋背树下早田一坵,计租四桶。上田萧攀近耕江俚弦边早田一坵,计租十一桶四斗。田心彭悦星耕门首早田四坵,计租十八桶四斗。

以上各户,共耕田租七十桶,扣粮七亩。

樟木园村田租。刘盛魁耕柏公庙前早田一坵,计租六桶。又耕门前树下早田一坵,计租六桶。刘初升耕垅里垱弦上早田一坵,计租五桶。刘汝庄耕南岭大路上早田一坵,计租四桶。又耕南岭上早田一坵,计租三桶半。又耕陇里早田三坵,计租二十七桶。刘本古耕龟形下早田四坵,计租十八桶。刘连魁耕荒坪里早田大小二坵,计租四桶。又耕屋团蓬下早田一坵,计租七桶。刘瑞魁耕井前窑边早田一坵,计租九桶。又耕社里早田一坵,计租四桶。又耕屋背岭脚下早田大小二坵,计租四桶。刘春怀耕门首窑边早田二坵,计租七桶。又耕屋团蓬边早田大小二坵,计租五桶四斗。又耕冬塘口边早田一坵,计租六桶。

以上各户,共耕田租一百一十六桶一斗五升,系七桶半为一亩,扣粮十五亩五分六毫八丝。

大门前村田租。刘四古耕檀山门首早田一坵,计租十三桶三斗。刘尔益耕窗下屋背塘边早田一坵,计租八桶。刘存善耕坡江弦上早田二坵,计租九桶。刘章华耕高田上早田一坵,计租六桶。又耕圳上早田一坵,计租三桶。刘愷中耕新塘下早田一坵,计租十五桶一斗。刘资深耕高田上早田一坵,计租三桶。刘玉能耕新塘下早田一坵,计租七桶。刘邦华耕高田上早田大小二坵,计租九桶。内除小业一丘。刘盘俊耕岭下早田一坵,计租三桶。刘求古耕窑塘弦上早田一坵,计租四桶。刘旦鹄耕圳上早田大小二坵,计租八桶零十八升。内小业租一桶零十升。刘爱春耕淡花园早田一坵,计租五桶。刘竹济耕岭上门首早田大小二坵,计租八桶。

以上各户,共耕田租一百一十二桶二斗,内除一十一桶,实一百零一桶二斗。系十桶为一亩,扣粮一十亩一分四厘。

垇里本村田租。刘皆吉之仆长福,耕巷脚下二石,计田一坵,大路上边二石二斗半,计田大小四坵,江俚边一石八斗,计田一坵,桥头一石五斗,计田大小二坵,又桥头一石五斗,计田一坵,窑边下三石,计田一坵,石子塘边二石,计田大小三坵,白马岭下三石五斗,计田一坵。罗见可耕黄土塘早田二坵,计租八桶。

以上共计田租七十八桶一斗。系十桶为一亩,扣粮七亩八分二厘。

同治二年,西乡王培兴捐租二十一桶,双湖桐家山松树下陂里上田一坵,正租九桶,又上山下田三坵,正租十二桶。当已照契收粮耕户彭慎怡大畲村人,每年折租钱三吊四百文。

附载

同治九年,公存持盈,质铺生息,膏伙成本足典钱二千二百串文,有案。又先存钱店生息课卷花红成本钱五百串文。又存万茂店租钱四股之一,为每年春秋祭、礼生乐生酒席及修饰祭器等费。

宾兴 附载京城安福会馆

乡试。岁之七月,知县蠲吉具启,遍告于科举诸生云:谨占某日,行宾兴礼。其启文送于儒学转致。至期,诸生齐集明伦堂。知县具公服继至,以鼓吹导。诸生谒文昌中魁星,行四拜,酹以酒,名曰酹魁。拜毕,知县先返。教谕、训导设席,款诸生于堂上。知县具柬再至。教谕、训导率诸生往县治,知县迎于头门外,相让而升,行宾主礼入席。爵三进,优人演出者三,诸生告行。优人以金花簪诸生,鼓吹送至头门外,诸生先行,知县与教谕、训导送至江干,备舟以待诸生。礼请返舆,始各回署。诸生遂登舟,以赴乡试。

宾兴会。原于嘉庆二十五年,合邑乐输,以助童试乡会考费。已经刊《志》惟是所置各处田业,近因丰歉无定,兼之相距窎远,人心难齐,几于有名无实。同治三年,经众绅等呈明各宪,将宾兴存业售为办理捐助军饷,请奖增广学额经费。下余店房田租,呈明立案,公存生息以作文武新进广额,致送两学束修之资。缘宾兴为四乡所共,采芹则会系分举。今除每科新进,各按所属会内分送学师束修外,其取进在所加文武永额各十名者,文自二十一名至二十五名,武自十八名至二十二名,归宾兴存项开除。若有余,仍酌发童试乡会考费。其簿据章程,交采芹会首事带管,以示节省。

宾兴余业。一存原置萍乡田租一庄,向系钱山李、贺二姓承租。每年除完粮,实缴会内折租钱伍拾千文。田塅详《宾兴志》,宜及时清理。一存原置西乡十七都夏潭田租一庄,计租七百余桶,庄屋一栋。同治十年,议交付李心泰、刘文诚承租。每年除完粮,实缴会内折租钱叁拾伍千文。田塅详《宾兴志》。一存原置城内市心二甲大忠坊对门店房一直,现开福茂店。每年租钱拾肆千伍百文。此店与惜字会内共管,各收租额。一存近买王宴琼、美琼北关外洞渊阁前、坐东向西店房一所,现开贵和药店,每年租钱柒拾千零捌百文。一存安和钱铺生息成本银叁百两。光绪二年四月,经局绅刘道生、山长邹念祖等,本利收讫,当书收字,禀明双宪,案存礼房。又,长沙省城内福胜街天顺栈房,前后三栋,每年赁银捌拾捌两,原为本县贸易长沙者“三多会”内所置。咸丰六年,经孙绍基、欧阳楷等公议,捐为合邑新进柴薪之资,由长沙安成宾馆董事经理。计三年出息,分作岁科两次。逢院试时,先将赁银交付南局首事,带下郡城,会同三乡首事,换银若干,按名均分。事详《采芹志》。

安福会馆。在京都顺城门外西草厂胡同,坐北面南,为会试公车下榻之所。同治四年,邑人彭思曾捐赀倡建。

采芹纪录 附载考棚产业及府城尊经阁廪局

咸丰二年壬子,四乡公议劝输,以为岁科试文武新进,致送两学师束修之资。东西北三乡并城南一都共成一局,上南乡十四都共成一局,中南乡五都共成一局。凡新进者,各归本局备送学师修金,府学亦然。束修数,详《采芹志》。

东西北并城南一都采芹局公业。咸丰四年,杜买姚纫芳同侄廷,拔城内市心二甲坐西面东店房二,现开立义兆盛两号。五年,杜买王酌衢同弟骧衢北关外,十二甲坐东面西店房,现开回春药店。同治三年,杜买王领群北关外洞渊阁前,第三甲店房一栋。咸丰十一年,杜买十都亳庄邹蓉镜同弟等,江口市上街坐北面南三店房,现开逢原、同庆、合泰三号。又杜买梅溪张六顺堂原资等,江口市下街坐北面店房,现开祥和号。同治元年,杜买张书绅江口市上街,逢原店后栋左边墙外栈房一栋。同治三年,杜买张慕亲江口市上街塘弦上,坐北面南店房二栋所管一半,现开宏泰号。又杜买下街坐南面北店房二栋,所管八股之一及基地所管一半,现开恒源号。又杜买张西翰同弟凤池、藻翰江口市,下街坐北面南店房一所,并栏屋园土及墙外茅厕巷路遗基所管八股之三,现开亿顺、裕顺号。又杜买张心接江口市下街,坐南面北店房所管八股之一,现开恒源号。又杜买张德星堂江口市下街坐南面北,现开恒源店基地所管四股之三。其地严溪彭六行堂承赁竖造店房。又杜买张纯齐位下红光等江口市下街,现开祥和店内中栋基地一间。同治四年,杜买十都亳庄邹燕翼堂云汉等江口市上街,现开德馨店后栋左墙外基地一间。咸丰二年,买受洋溪赵美孙等本市上街,坐南面北店房一所,现开万有字号,原去钱二百三十吊,契准接赎。咸丰三年,又将此店凭证补续价钱七十吊,契书赵半村公祠,无论远近,原价接赎。咸丰二年,杜买洋溪桥头刘爱群兄弟本市上街,坐南面北店房前后两栋,现开福茂号,并中街店房一直,现开顺发号。又杜买刘德孙等本市上街,桥边店房二只,现开大顺、天福号。三年,买洋溪郁芳孙、可容、务本等本市下街左首坐北面南店房一直,并店后小菜园、茅厕地基,现如意春承租,无论远近,原价接赎。又买郁方孙本市上街坐南面北店房一栋,现开采和号,无论远近,原价接赎。同治元年,杜买洋溪郁心远本市下街坐北面南店房,现开文林堂笔店。二年,杜买郁鹤九本市中街坐南面北店房并后园所管四股之一,现开张合盛号。同治三年,买受宾兴会城内街心坐东面西店房,除前进,系横龙周姓管业,为作宾兴出路外,第二进四间,第三进横过二栋,共八间,第四进横五间又相连南向两间。契云无论迟早,准原价接赎。以上店业。

同治三年,买宾兴会所置袁郡分宜东安庄田四十七亩零二厘半,田塅租额并鱼塘屋基。《宾兴志》载分明。契云无论迟早,准原价接赎。又杜买彭立古石坑晚田二亩,计二丘。又当受石屋刘玉棠同侄等所管街心坐东向西店房一直三间并基地,现开棕绳店,倘或歇业,刘姓包息,原价到日接赎。咸丰三年,当受洋溪新真君会新建上街永祥店房,坐南面北直出二栋,原价接赎。咸丰四年,吉郡新建安成宾馆,厘金会借去钱壹千五百吊文。六年,发逆毁馆,钱无从归。现在复续厘金,俟有成数间偿。同治四年,杜买十四都桐树坪郭陈氏同男等早禾坑田租三十九桶,又下冲桥八桶,上七石里八桶。又杜买本都犁堎上并内弦田租十桶,计田两锻坵并左山岸荒熟土,其粮当俱已过清。同治六年,杜买欧阳祥麟北关外一甲坐东向西店房半栋,其店原与渡头王姓平管。同治十年,又杜买渡头王思道所管半栋,今现开福茂店。又存旧典缴回。同治九年,售典铺房地钱三千六百吊文。细数载采芹公簿,俟续交质铺生息,再呈立案。同治七年,杜买李承五分宜塘下田租五十九亩八分三厘,计租七百一十八桶,以六桶一担算,其粮当已过清。

以上俱详《采芹志》。

上南乡十四都采芹局置买公业。详载上南乡《采芹志》。

中南乡采芹局置买公业。详本局纪录。

考棚产业

——南关外一甲,现开德泰药铺,坐东向西,店房两间,横计壹丈捌尺,直计叁丈叁尺左右。后俱以墙为界。店坐黄仙庙右隔壁,租钱陆千文。

——南关外一甲,现开合泰豆腐铺,坐东向西,店房两间,横计壹丈柒尺,直计贰丈肆尺伍寸,连右边店房两间,横计壹丈柒尺,直计叁丈陆尺,共租钱拾贰千文。

又,连右现开正茂鞋店,房两间,横计壹丈柒尺,直计叁丈贰尺,后墙外空基横齐店,直计贰丈,租钱柒千文。与上共六间左右,后俱有墙为界。店坐黄仙庙左隔壁。

——南关外三甲,坐东向西,对巷路店房壹间,横计捌尺,直计贰丈叁尺左右,后俱有墙为界。现系右隔壁正顺首饰铺承租,租钱叁千陆百文。此店城南外李姓分管四股之壹。

——南关外四甲,现开复泰饭铺,坐东向西,店房两间,系两进,横计贰丈壹尺伍寸,直计伍丈叁尺,左与后俱有墙为界,右以壁柱为界,租钱捌千陆百文。

——南关外四甲,现开广裕杂货铺,坐西向东,店房两间,横计壹丈玖尺伍寸,直计叁丈左右,俱有墙为界,后墙外空基横齐店,直计贰丈捌尺,租钱捌千陆百文。

——南关外三甲,现开和泰药铺,坐西向东,店房两间,系两进,横计壹丈陆尺伍寸,直计陆丈伍尺,左与后俱有墙为界,右以壁柱为界,租钱拾千零捌百文。

——县前左手,现开万聚杂货店,坐北向南,店房两间,横计壹丈陆尺,直计叁丈柒尺左右,后俱有墙为界,租钱拾贰千文。

——高家井二甲,店基四间,坐东向西,横计叁丈陆尺,直计叁丈左右,俱界王姓店基,后近张家祠右巷,有本业墙脚为界。

——东门内城边,坐南向北,店房两间,现开义隆杂货铺,横连右壹间,共计叁丈贰尺,直计叁丈叁丈尺,后墙外空基横齐店,直计叁丈贰尺,铺面前并撑亭,租钱肆千文。

——连右壹间,现开饼铺,横与左两间,共计叁丈贰尺,直自铺面至后园墙,计陆丈肆尺,租钱肆千肆百文。叁间相连,两边俱有墙为界。此店叁间,城东外袁姓分管捌股之壹。

——北门内四甲,坐西向东,店房相连四间,横共计四丈,直计各五丈四尺左右,后俱以本店墙为界,前以街路为界。一现开伍如镜卜铺,一现开铜器铺,一现开木器铺,一现开席铺,租钱各玖千文。

——北门外太平街十一甲,坐西向东,店房横直各计壹丈,现开万和号锡铺,租钱叁吊贰百文。

——北门外炭厂里栅栏外,店壹直间,前以街为界,后以屋檐滴水为界,左以墙为界,右以排箱为界。

——县前申明亭左边店后屋前之左小屋贰间,并后墙外厕坑贰只,共租钱壹千贰百文。

——考棚切围墙左右,俱有店房壹间。

——西关外永志桥边切南向官路岸下第二坵田壹坵,西界江仔,东界路岸,计拾陆丈,南北田塍为界,计陆丈,租钱壹千柒百文。

——东门内李家祠前左濠萧氏祠左隔壁,土壹块,四界筑有土墙,北至南,计玖丈,东至西,计伍丈,租钱壹千叁百文。

——考棚后切墙东,土壹块,西东俱界路,北以本土岸为界,土形不方整,租钱壹千壹百文。

吉安尊经阁,在府学宫右,向为安福公建。咸丰六年,粤匪窜城毁坏。同治甲子,刘炳修葺。

安福廪局,在吉安府署后,为岁科两试廪保会戳公所。咸丰初年建。兵燹后,旋修复。

乡饮

每岁乡饮于明伦堂。行礼以正官为主,位东南。以致仕官为大宾,位西北。择年高有德者,或三人,或一二人为僎,位东北。以次长,为介宾,位西南。以宾之次者,为三宾,位于宾主介僎之后。以教官为司正,以老成生员赞礼。前一日,陈设坐次,司正率执事习礼。次日黎明,宰牲具馔,主人率僚事,司正先至,遣人速客。客至,出迎于庠门外,三揖三让,升堂拜讫就位。司正至堂中北面立,主宾皆立皆揖,执事者酌酒于觯,以授司正,司正举酒曰:“恭惟朝廷,率由旧章。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亲,外和乡里。无或废坠,以忝所生。”读毕,司正饮酒毕,以觯授执事。司正揖,宾僎以下皆报揖。司正复位,宾僎以下皆坐。执事者举律令案于堂中,宾主皆拱立。读者诣案北面读曰:“大诰乡饮,酒礼序长。幼论贤良,别奸顽异。罪人其坐,席间高年。有德者居于上,高年醇笃者次之,以次序齿而列。其有曾违条犯法,不许干与[预]善良之席。主者若不分别,致使贵贱混淆,察知或发觉,罪以违制,奸顽紊乱正席者,全家移出化外。”读毕,复位。执事者举馔案至客前。主人献宾,荐脯醢,设折俎。宾酬主人如之。献介馔,价酬亦如之。讫,工入。升歌鼓瑟,歌《鹿鸣》。饮酒,供汤。工歌《四牡》。饮酒,供汤。工歌《皇皇者华》。饮酒,供汤。笙入。笙奏《南陔》,又奏《白华》,又奏《华黍》,诗歌《鱼丽》,笙奏《由庚》,歌《南有嘉鱼》,奏《崇邱》,歌《南山有台》,奏《由仪》。于是合乐奏《关雎》《鹊巢》,又奏《葛覃》《采蘩》,又奏《卷耳》《采》。每诗先歌首章。饮讫,乃徹[撤]馔。宾、主两拜讫。又宾、僎、介众宾拜讫。送宾,三揖,出庠门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