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爵 官制 纪名 政绩
自昔封建,改为郡县。分土授民,贤令尹选。汉晋隋唐,代有名宦。松溪程侯,此邦之彦。兴起斯文,复古书院。后先著美,政绩亦艳。递载姓名,亭邮舍传。教养我民,父母记念。志秩官。
封爵
西汉
安成侯刘苍。长沙定王发子。武帝元光六年封,十三年薨,谥曰思。元鼎元年,节侯自当嗣。自当薨,侯寿光嗣,五凤二年,国除。《汉书》。
安成侯张普。按:《太平寰宇记》:九江太守贾萌与安成侯张普,共谋王莽。普反告莽,收萌杀之。《汉书》不为普立传,疑或以此然。考王莽传末,九江连率贾萌(皆)守郡不降,为汉兵所杀。则普泄谋害萌,又难征信。《通志》。
东汉
安成侯铫期。颍川郏人。光武即位,封食邑五年千户。建武十年,卒,谥曰忠。子丹嗣,后徙封葛陵侯。《汉书》。
安平侯盖延。渔阳要阳人。建武二年封。十三年,增定食万户。十五年,薨。子扶嗣。扶卒,子侧嗣。永平十三年,坐与嗣舅王平谋反,伏诛。国除。《汉书》。
安成侯刘赐。光武族兄。光武即位西之武关,迎更始妻子,将至洛阳。帝嘉赐“忠”。建武二年,封为慎侯。十三年,更增户邑,定封为安成侯。二十八年,卒。谥曰孝侯。子闵嗣。闵卒,子商嗣,徙封白牛侯。《汉书》。
蜀汉
安平王刘理。后主庶弟也。建兴八年封,延熙七年卒,谥曰悼。子哀王允嗣,十九年卒。子殇王承嗣,二十年卒。景耀四年,以武邑侯辑袭王位。《三国志》。
晋
安平王司马孚。懿之弟。泰始元年封,卒谥献。《晋书》。
安成乡侯郑袤。泰始间,以定策功封。
安成郡开国公何无忌。义熙二年,以兴复功,封食邑三千户。后于六年,与卢循战死。赠侍中司空,谥忠肃。子邕嗣。《晋书》。
安复县侯王元德。晋时人。以谋诛桓元为所害。元诛,追赠给事中,封安复县侯。《宋书》。
南朝宋
平都侯刘坦。江夏王韶弟。封平都侯,为元凶劭所杀。追赠散骑侍郎,谥曰怀。《宋书》。
安成王刘子孟。孝武第十六子。大明七年,年五岁,封淮南王,食邑三千户。泰始二年,改封安成,户亦如先。未拜,赐死。《宋书》。
安成王刘准。明帝第三子。泰始七年封,食封食邑三千户。元徽五年,即皇帝位,是为顺帝。《宋书》。
平都县子颜师伯。大明元年,以伐逆宁乱功,封食邑五百户。永光元年,为废帝所诛。六子并幼,皆见杀。太宗即位,诏谥曰荒。以弟师仲子干,继封齐受禅。国除。《宋书》。
平都县男谭金。景和元年,废帝诛群公,诏封金平都县男,食邑三百户。《宋书》。
平都县男谭金。泰始元年,太宗即位。谭金与越等谋反伏诛,国除。《宋书》。
安复县公萧谌。太祖族子。宋昇明中,以勋勤,封安复县男。食邑三百户。海陵立,进爵为公。建武二年,被杀。《齐书》。
南朝齐
安成王萧暠。太祖第六子。建元元年,封食邑二千户。永明九年夏,薨。赠抚军将军。《齐书》。
平都侯张瓌。字祖逸,吴郡吴人也。昇明元年,封瓌义成县侯,邑千户。建元元年,增邑二百户。寻改封平都,迁侍中。天监四年,卒。《齐书》。
平都县侯刘暄。彭城人,敬皇后弟。永元元年,遥光平,封平都县侯,邑千户。其年见杀。和帝中兴元年,追赠抚军将军。
南朝梁
安成郡王萧秀。太祖第七子,天监元年封,食邑二千户。十七年,薨。赠侍中司空,谥曰康。子机嗣。大通二年,薨。谥曰炀。子操嗣。《梁书》。
安成郡公王林。大通三年封。
后魏
安成王万安国。以尚主封。
安成侯尉拨。以功封。
陈
安成郡王陈顼。文帝弟。永定三年,世祖嗣立,改封安成王。光大二年,增邑三千户。十一月入篡,是为宣帝。《陈书》。
安福县侯任忠。汝阴人。大建五年,以功封。食邑五百户。十二年,增邑千户。正明三年降隋。入长安卒。子幼武嗣。
隋
安成王杨筠。庐陵王子。开皇十六年,以皇孙筠为安成王。太子勇败,徙岭外,敕所在杀之。《隋书》。
安成侯元世雅。见《豆卢勣传》。汉王谅反,与豆卢毓同据城拒谅。《隋书》。按:雅始封无考。
安成县侯谯德衡。宜阳人。仕为信威将军,本州刺史,封安成县侯。林《志》。按:前张《志》云,开皇十六年,封德衡。旧作德卫,讹。
唐
安成县子李德林。以佐命功封。
安成县公长孙淹。
宋
安成郡王刘光世。保安军人。乾道九年追封。
明
安平侯李远。建文四年九月甲申,封安平侯。岁禄千石。永乐七年八月,北征战殁。赠莒国公,谥忠壮。子安,袭伯。宣德二年,以征交趾失律夺爵。《明史》。
安平伯吴安。景帝母吴太后兄。景泰中,封安平伯。天顺元年二月,除。《明史》。
安平侯方锐。世宗孝烈皇后父。嘉靖间,封安平伯。二十一年,进封安平侯。二十五年,卒。赠太保,谥荣靖。子承裕,嘉靖二十六年袭伯。隆庆六年卒,停袭。
按:旧《志》表西汉时载,安成侯韩延年。据《史记》,延年封成安并非安成。至隋以后,复多遗漏。照《通志》并考历代史书删补。张《志》。
官制
汉安成、安平皆为县。县有长,秩三百石。应劭《汉官仪》:自万户以上为令,万户以下为长。扬州、豫章郡惟南昌县为令,余皆为长。丞一员,尉一员。
三国吴宝鼎二年,改安成为郡。置郡守,秩二千石。郡丞一员,秩二百石。郡尉一员,秩比二百石。
晋安成郡太守加将军。有丞、有从事、主簿。
南朝宋安成郡太守。内史、长史各一员。齐、梁、陈因之。陈兼有丞。
隋开皇九年,改为安福县。置令、长、丞、簿、尉各一员。
唐制同隋。
宋置知县事一员,丞、簿、尉各一员。
元初因宋制。为县达鲁花赤一员,以蒙古、色目人为之。县尹一员,簿一员,尉一员,典史一员,儒学教谕一员。元贞二年,改为州达鲁花赤、知州、同知、判官、幕佐、学正各一员。
明洪武初,仍为州。四年,改为县。知县一员,县丞、主簿、典史各一员,县学教谕一员,训导二员,巡检司巡检、副巡检、税课局大使、仓大史(使)各一员,医学训科、阴阳学训述、僧会司僧会、道会司道会各一人。自医学以下俱设官,不给禄。
国朝顺治间,裁主簿一员,仓大使一员。康熙间,裁训导二员,寻复,设训导一员。乾隆九年,裁巡检一员,分辖莲花厅。现定员额:知县一员,县丞、巡检、典史各一员,县学教谕、训导各一员,医学训科、僧会司僧会、道会司道会各一员。
武职附
明洪武初,置守御千户所。正千户二员,副千户三员,百户八员,镇抚吏目各一员。
国朝顺治六年,裁守御千户所。康熙间,设守备一员。雍正九年,拨经制把总、外委各一员驻守。乾隆间,撤把总,止留外委一员。
纪名
后汉
安成县长:刘陵有传、吴砀有传。
三国
吴安成郡太守:桓威。《丛录》。
晋
安成郡太守加将军:朱居永康元年任、虞潭大兴中任,有传、庾愿建武初任、颜谦见《晋书》,咸和中任、郭察有传、应保太和中任、殷仲堪有传、刘遐任城人,入官籍。住笪桥刘家巷。派衍甚繁、王镇之琅邪临沂人。元兴中任、谢瞻字宣远。会稽人。义熙十年任,后留家于邑东门。为安福谢氏初祖。
南朝
宋安成郡太守:刘袭泰始中任。见《宋书·邓琬传》、张欣一作欣华。安成郡:檀玢泰始中任。见《宋书·邓琬传》、桓圭元徽中任。安成相:沈邵元嘉中任,有传。
齐安成郡内史:江淹济阳考城人。永明中任、范岫《府志》云,疑即范僧简。《齐书·萧颖胄传》,颖胄遣范僧简入湘州,援颖孚,僧简进克安成,遂为安成内史、刘希祖中兴中任。希祖南讨至安成,攻战七日,陷城,杀范僧简,遂为安成内史。见《齐书》、顾协《丛录》、阎绩《丛录》。
梁安成郡内史:荀法超颍阴人。多惠政、王神念天监中,奔梁,除安成内史、傅昭有传、刘慧镜彭城人。大同中任、萧侻据《梁书·张附绾传》补、刘昙净彭城人。大同中,为安成王左常侍。据吉安卢《志》补。
陈安成郡太守:任瓘见《隋书·王世积传》。一作王。
唐
安福县令:钟威、刘像有传、李升、欧阳万入籍安成,派衍蕃盛、杨彦伯祀名宦,有传、刘富太和中任,后家于洋溪。县丞:邓林玉据《洪州刺史张公遗爱碑》补。主簿:刘偁有传。
宋
县令:王袭、邓全文、张光照一作典、郭尧卿、李毂、李宝宁、梁顾、范镐、李令仪、周湜、元守文、杨辂、陈清、朱元航有传、鲍欣《丛录》作颀、黄中正、吴会、钱尚、叶拱、桑彻、赵天益、刘良臣、孔良辅多惠政,邑人立庙祀之、薛靖一作清、李格、夏旻、林积有传、李宗度、黄中庸有传、柳真龄、郭良肱、李康成祀名宦,有传、潘昂、柳裕文文,一作父、萧、上官公颖、谭侁元祐五年任、龚弁、宋正刘《志》,正作桢、概陶、上官洽、刘勋大观间任、孙汝霖、辛正臣、骆毅《府志》,骆作辂、周震进士,宣和六年任、郭刀、井大有、喻必先、陈廷、黄衡有传、韩邦光有传、向子贲有传、钱杰之有传、熊端中、傅溥有传、罗巩有传、贾边、韩元修、王棣、吴昂、路植有传、冯元著、方退之、徐辉淳熙初任、赵不阈、赵崇阶、胡太常、郭杞、黄奭、施广厚庆元间任、王需、徐谦亭嘉泰间任、廖朝俊嘉泰间任、赵与梣梣,一作岑、陈俦、康珣进士。
县丞:赵师日有传、狄三南、刘谷据杨万里《刘氏旌表门闾记》补、彭龟年祀名宦,有传、彭忠泰有传。
主簿:陈俨有传。
县尉:王该、赵洪、龚升、张椿年、李谦进士,有传、陈干章、詹栗有传、高可与仪真人、任诏。
元
安福州达鲁花赤按:达鲁花赤,《钦定国语解》作达噜噶齐。注云,犹头目也:瞻思丁延祐四年任。
知州:彭应雷字震卿,分宜人。延祐间任、郭恢台延祐间任、王德贞有传、谢良仲有传、王艮有传、虞炯至正十二年任。
同知:杨子远有传。
州判:张信之至正十六年,任县丞。元贞二年,改州判、解子元有传、刘震。
幕佐:熊提领有传。
州学学正:周大椿至元间任。据刘忠愍集《周氏复姓记》补。
洋泽镇总管:张集有传。
明
知县:姜明知州,有传、侯志健知州,有传、孙铎知州,有传。明初,安福尚为州。以下知县:张志岩洪武中任、邢伯恭洪武二十四年任、邝子辅有传、张文永乐二年任、王矩永乐三年任、杨旻长洲人,进士、张纯永乐八年任、王昇有传、徐镕有传、赵敏有传,祀名宦、冯泰有传、何性初南平监生,宣德七年任、何澄正统二年任,有传、李斌宁波监生,正统三年任、潘怿正统四年任、王允河南人,原名避庙讳,作允,景泰三年任、贾懋景泰五年任、吴仁一作江、李会黄岩举人,景泰七年任、唐宽上元进士,成化三年任、索庆东昌人,成化十二年任、过鹤无锡进士,成化十五年任、康伟成化十六年任、顾景祥有传、庄典有传,祀名宦、李如圭有传、萧杲丹徒进士,弘治十六年任、吴景有传,祀名宦、郭允正曲阜人,进士,正德二年任、于桂昌邑进士,正德七年任、徐州慈溪进士,正德十年任、俞夔建德进士,嘉靖元年任,有传、魏景星有传、袁轩冕章邱进士,嘉靖六年任、孙懋有传、周瑞莆田进士,嘉靖十二年任、危岳有传,祀名宦、程文德有传,祀名宦、俞则全新昌进士,嘉靖十六年任、李一瀚有传,祀名宦、潘有传、黄履旋侯官进士,嘉靖二十七年任、汤宾有传、孙大学山阴进士,嘉靖三十三年任、刘廷宾有传、俞恩有传、童承契沔阳进士,嘉靖三十六年任、俞守道仁和进士,嘉靖三十九年任、钟继元桐乡人,一作湘乡,进士,嘉靖四十二年任、陈惟直有传、胡涍有传,祀名宦、李忱福建进士,隆庆六年任、唐裔无锡进士,万历二年任、倪冻上虞进士,万历十七年任,祀名宦、闵世翔有传,祀名宦、吴应明有传,祀名宦、潘濬南海进士,万历十七年任、杨廷筠有传、夏九鼎有传,祀名宦、萧毅中公安进士,万历三十四年任、陈保泰有传、刘继吾寿州人,进士、李世英泸州进士,天启元年任、朱陛一作陞,鄞县进士、高赉明有传、陈昺虞有传、姚咨俊贵州进士、叶子发有传、舒于明浙江举人、邵梦河电白人,有传,祀名宦。
县丞:潘枢州判,有传。明初,安福尚为州。以下皆县丞:赵礼、张禧、徐鼎醴陵人、杨源、徐才南漳人。据刘球《城隍庙记》补、龚宽、洪瑄、孙良弼有传、王琛一作珏,沛县人、王鸣凤有传、沈朝元有传、仇孟时徐州人、伍伯椿广州人、何一庆韶州人,嘉靖三十五年任、曹鸣高浦城人、冯九韶、夏得岳、戴升嘉靖间任、廖珊、胡来庭、牟有年、沈懋敬、李树敏有传、杨启东、陈懋周、周有科、王懋彬、徐俊、黄用宾、阮国彦、步嘉祥、蒋时馨、李亮、黄连隆、陶上智、祁光国、王可象有传、吴光第、邵钦济。
主簿:汤本、周鉴海门人、王忱有传、朱辅、虞安、孟清、铁信山东人、茹鏊无锡人、赵振纪荆门人、赵篪应天人、刘鳌四川人,一作鏊、李承基宁波人、余杲慈溪人、卿公正、向英惠、文鸣邦、何宪、王克敬、桂集、萧夏龙、褚大缓、庄鳌、孙祖礼、施鸣和、钱应登、马魁龙、赵廷宾、张永昌、王试、叶应昌、张启孟、江源深、吕文灏、王成灼、赵用宾、张仁位。
典史:戴理明初甲辰年,任吏目、萧志道黄茆巡检,洪武初任、宋瑮华亭人。以御史降、姚俅莆田人、林邦定、胡道州人、姚梓慈溪人、丁思让黄州人、张子政芜湖人、陈文实、何士贞、龙嘉、王榜、林澜、俞尧骐、唐子贤、官友升刘《志》,升作声、郭畿、周于礼、王安仕、毕成名、李希良、翁应明、吴志章、孔应学、马化龙、刘承先、林待价、张翼凤有传、庄光宾、潘清阳、裘见荣。
县学教谕:欧阳兰、陈璇、彭友谅宜章人,永乐间任、桂馥醴陵人,洪熙元年任、徐安祖莆田人,正统间任、史公毓湖州人、邵祥、李伯松江人、黄子嘉莆田举人,正统间任、樊芳、施礼、周廷征有传、陈宗兴闽县举人、吴琬黄州举人、方景元东莞举人,正德间任、常编广西举人,《丛录》常作韦、章唐举人、刘勋有传、汪笃初麻城举人、叶良玉西安人,选贡、张天叙晋江举人,嘉靖间任、饶仁建宁人,贡生、倪朝惠全州举人,嘉靖六年任、杨仲金有传、林梁三水举人,嘉靖十六年任、龚辙华亭举人、毛子翼余姚举人、毕于正南海举人、马勋、姚能、谢廷翰、陆应龙万历四年任、李文洽、李淇、元宗孔举人,万历十五年任、王嘉庆举人、郑学忠举人、张师载万历十八年任、饶崇先举人,万历三十八年任、武金凤、郑王化举人、周天锡举人,天启元年任、邓三才有传、刘天斗南昌举人。
县学训导:龙钦罗、尹持真洪武间任、张肃、李道坦永乐元年任、伍资和以上俱本邑。杨实鄞州举人,正统间任、姚稷桐庐人,景泰七年任、董熙洪熙间任、毛日烜、李嘉祚茶陵人,《郡志》嘉作如、杨绘丹徒人,正德间任、薛骞盐城人,正德间任、朱勋有传、蒋承宏兴安举人、莫如学琼州人、林恕扬州举人、方绍魁南海举人、阮柏泰州人,嘉靖间任、江国桢漳州人,嘉靖间任、鲍涛歙县人,嘉靖间任、叶麟德华亭人,嘉靖间任、陈力毅茶陵人、朱经济有传、何炯附传、舒阳和侯官人,贡生、杨翰上海人,贡生。《府志》翰作干、曹昶、萧廷基、张希隆、麻优、蔡博《府志》博作坡、韩陆伦万历间任、车应正万历间任、易梦征万历间任、廖学准、薛乔登举人、全汝弼《府志》全作金、李以仁《府志》李作林、杨允蕃万历间任、邓仕俊万历间任、龙廷对天启间任、郭万里、王建中、张叔谔、易之兴。
守御千户所:夏杌有传、俞茂洪武元年任,副千户、秦葆洪武七年任,守御千户、程鹏洪武二十四年任,正千户、陈新兴宁县人。洪熙间任,百户。傅雍升副千户。克廉嗣、王刚滕县人。宣德间任,正千户。秉端嗣、李贵遵化县人。宣德间任,副千户。耀先嗣、张珂、谢晦嘉靖六年任、杨林、方荣、陈信。
百户:李隆洪武七年任、温和、魏敬、张宣武、罗铭、汤义、孙鉴功升千户,荫袭十一世、周升、陈希。
镇抚:朱耀定远县人。洪武间任。永寿嗣。
吏目:奚举嘉靖间任。
国朝
知县:赵世猷有传、陈谦生武进人,进士、萧恒有传、袁世泰有传、杨英河南贡士、洪启权宁国进士,康熙初任、焦荣有传、焦濬宇北直贡士、张召南有传、罗圻彦福建举人、周繇祖信阳县贡士、顾鹏浙江进士,祀名宦,有传、朱廷焕署、仪其健山西贡生、张芳直隶举人,有传、赵世功有传、鲍复昭奉天贡生,署、李克广有传、刘廷瑛有传、梁学源有传、龙秉乾顺天贡生、张学庠苏州进士、黄宽同安岁贡。康熙五十一年署、刘学愉华容举人,康熙五十一年任、胡成瓒泾县进士,康熙五十八年任、王钧雍正元年任、夏景棠正红旗监生,初署,雍正六年补、顾士淇石门吏员,雍正九年署、张崇朴有传、陈玉《府志》作玉殿,历城荫生。雍正十三年署、郭孙俊当阳进士,乾隆二年任、黎芝夹江举人,乾隆六年署、程光鄂有传、郭昌泰榆次优贡,乾隆十二年署、沈大绶临湘举人,乾隆十九年署。查吉安庐《志》增、程光鄂乾隆十四年回任、魏廷觐柏乡廪贡,乾隆十九年署、尹廷宾有传、郭振采宛平举人,乾隆二十六年署、尹廷宾二十七年回任、张念醇祥符举人,乾隆三十二年署、郭启翼潍县举人,乾隆三十二年任、陶正伦乾隆三十四年署,《府志》作署吉水、窦凤辉富平举人,乾隆三十五年署、李慧有传、赵廷枢太和拔贡,乾隆四十三年署、高崇基正蓝旗汉军举人,乾隆四十四年任、邓步云无锡监生,乾隆四十六年署、周志善长寿举人,乾隆四十七年任、张绣中潼关厅附贡、南康通判,乾隆四十七年署、张发长南皮举人,乾隆四十八年署、赵遇坦太平举人,乾隆四十八年任、时本荣山东单县进士,乾隆五十二年任、傅玉书贵州瓮安举人,乾隆五十八年任、林兆璠广东南海举人,嘉庆元年任、孙范金浙江嘉善进士,嘉庆三年任、徐垲浙江秀水举人,嘉庆六年任、成启恩山东邹平举人,嘉庆十二年任、朱倇有传、成启恩道光二年复任、潘黼顺天通州进士,道光四年任、叶庆熊浙江归安举人,道光十一年任、汪道森浙江仁和进士,道光十四年任、王嵩年山西介休拔贡,道光二十四年任、黄生芝湖南澧州举人,道光二十八年任、文明内务府镶白旗满洲笔帖式,咸丰二年任、杜林江苏六合供事,咸丰四年七月任、刘奎光湖北人、庆保镶黄旗汉军进士,咸丰七年任、王承翼湖北黄陂举人,咸丰八年署、陈璞广东番禺举人,咸丰九年任、李寅清江苏江都举人,咸丰十年署、殷礼湖北江夏吏员,同治元年任、姚濬昌安徽桐城监生,同治五年任、冯炳荣江苏金坛附贡,同治六年署、陶直隶丰润监生,同治七年六月署、姚濬昌同治七年八月复任。
县丞:胡拱枢顺治初任、赵民庆沧州人,贡生、张配乾邯郸贡生、张泰恒河南贡生、王章吉顺天人、周焘吴江贡监、吴元祉福建贡监、王兴宗奉天人、陆襜江南岁贡、沈悠浙江贡生、陈有传、沈士钤浙江监生、王仁锡海宁贡监,康熙四十九年任、张岱福建人、凌重琦江南人、王于藻、顾炳文福建人、段梦金直隶人、陶正伦秀水监生、王宝善山阴监生、江绳桐城廪贡,乾隆三十六年任、杨廷璐广东人、金颐浙江人、马兴淇禹州拔贡,乾隆四十一年任、俞光豫海盐人,州同借补。乾隆四十五年任、马兴淇乾隆五十四年复任、杨桂荫顺天大兴吏员,嘉庆二年任、淡士洪陕西大荔人,嘉庆五年任、赵雯直隶乐城进士,嘉庆十四年任、诸吉祥浙江会稽监生,嘉庆二十一年任、王溶浙江归安监生,道光四年任、张昆祥江苏长洲监生,道光九年任、胡长芝安徽监生,道光二十九年任、陶直隶丰润监生,咸丰十年任。
巡检驻洋泽:赵宣安庆监生,康熙间任、倪大元望江监生,康熙三十六年任、金世瑞山阴监生,康熙四十七年任、吕时际扬州监生,雍正四年任、高国梁顺天监生,雍正六年任、娄在源山阴吏员,乾隆元年任、王应麟长洲监生,乾隆二十三年任、毛士义大河卫吏员,乾隆二十六年任、任锟山阴监生,乾隆三十一年任、高举镶黄旗汉军,乾隆三十四年任、王铭祖顺天监生,乾隆三十五年任、刘昆直隶盐山附生,乾隆五十年任、恽江苏武进供事,乾隆五十三年任、鲍圻浙江山阴人,乾隆五十六年任、韩成六浙江会稽人,嘉庆四年任、纪瑶顺天文安监生,嘉庆十七年任、朱杓安徽歙县从九,嘉庆二十二年任、梁青九广东嘉应州监生,嘉庆二十四年任、陈纪祖顺天宛平从九,道光十七年任、袁其仁安徽附监,道二十八年任、许佑庆大兴监生,咸丰元年任、单光耀山阴监生,咸丰七年任、杨昭时会稽人,同治二年任、沈壬林归安人,同治九年署。
典史:高维醇、郝世美、马云、曹可法、梁国栋、张廷珍、陈古鉴、俞继美、何振趾、杨成柱浙江人、黄清照山西人、郑瑄、倪景宏、宋森浙江人、沈嘉咏江南人、徐大有浙江人、刘宜安云南人、戴变成福建人、马大文涿州人,供事,乾隆三十七年任、吴文榕浙江人、吴承宗休宁监生,乾隆四十四年任、邱天奎乾隆四十八年任、宗熠山西洪洞监生,乾隆四十九年任、李逢烈广东嘉应州附贡,乾隆五十年任、雷毂四川井研附贡,乾隆五十一年任、吴承宗乾隆五十六年复任、眭章焕江苏丹阳供事,乾隆五十九年任、冯倚斗江苏武进供事,嘉庆九年任、方馥安徽桐城供事,嘉庆十六年任、孙景会顺天涿州监生,道光元年任、高成美顺天宛平供事,道光三年任、李滋雨甘肃灵州吏员,道光七年任、何天锡顺天大兴廪生,道光十二年任、丁雷焕顺天通州供事,道光二十六年任、姚家浚咸丰六年,城陷被害、陈大文湖北崇阳供事,咸丰八年任、徐恩先浙江会稽人,同治四年任。
儒学教谕:罗霈丰城举人,顺治初任、丁宏识南昌举人、张有仪临川举人、酆岳寿清江解元,康熙五年任、龚运亨南昌举人,康熙十二年任、杨方曦萍乡岁贡、萧声尚岁贡,《府志》,尚作高、邱宪文玉山举人、刘登庸广昌举人、李忠哲南昌举人、张翼分宜举人、万映川德安举人,署、章懋积进贤举人、潘崇简新城举人,康熙五十八年任、陈士垓,附传、淦修有传、柴天禄饶州举人、钱廷游浮梁人,岁贡、万高士南昌举人、杨纯朴乾隆十八年任,有传、吴驹龙高安举人,乾隆二十二年任、彭衮南丰举人,乾隆二十八年任、陈丰宁州举人,乾隆三十二年任、余敏德有传、张禹逊宁州举人,乾隆三十八年任、熊之理南昌举人,乾隆三十九年任、晏士美上高举人,乾隆四十年任、万廷苪南昌举人,乾隆四十一年任、皮正茂廪贡,乾隆四十二年任、万廷苪乾隆四十三年回任、凌家剑新建举人,乾隆五十一年任、王修爵龙南举人,乾隆五十八年任、罗克与南昌举人,乾隆六十年任、徐学龄建昌举人,嘉庆四年任、张澧南城举人,嘉庆十四年任、黄国模南丰举人,嘉庆十七年任、洪日荣宜黄举人,嘉庆二十二年任、张应燮萍乡举人,道光六年任、勒荣堃新建举人,道光二十年任、杜扬新建举人,道光二十八年任、陈世荣清江举人,咸丰八年任、傅作舟上饶举人,咸丰十一年任。
儒学训导:徐继志丰城人、袁引安、刘一元定南人,康熙四年署、张嗣载分宜人,岁贡、李光觐东乡岁贡、罗兴栻奉新岁贡、邓霁有传、刘天扬有传、萧承烈兴国岁贡,康熙四十二年任、张士麟湖口贡生,康熙五十五年任、袁克绅宜春贡生、郭文灿萍乡贡生、曾郕宁都贡生、詹恭昌湖口贡生、徐宽九江贡生、邓林玉山岁贡、傅大川高安廪贡、王步蟾德兴举人,乾隆三十四年任、叶梧乐平拔贡,乾隆四十九年任、舒世隆德兴岁贡,乾隆五十一年任、廖葵有传、张德英高安廪贡,嘉庆五年任、孙湘安仁岁贡,嘉庆十六年任、曾抡泸溪岁贡,嘉庆十九年任、梅和鼎南城举人,嘉庆二十三年任、干廷熊星子廪贡,道光三年任、唐时举清江廪贡,道光十六年任、徐树春奉新附贡,咸丰三年任、岳崇文奉新附贡,咸丰八年任、黎师轼新余廪贡,同治五年任。
守御千户所:秦凤毛顺治间任、陈锡、刘应乾顺治间任、武健烈张《志》,健作建、王学奇陕西人、王景华、徐化遵。
把总:漆启瑞高安人,雍正间任、楚必达赣州人,雍正间任、马胜赣州人,雍正间任、萧龙庐陵人,雍正十三年赠奋力校尉、刘盛、曹建斌赣州人,乾隆间任、任安华赣州人、刘廷吉万安人,乾隆间任、李登荣乾隆间任。
外委:杨禄永新人,乾隆间任、胡景彪庐陵人,乾隆三十三年任、萧治先咸丰三年任、王飞鹏咸丰八年任,其三年以前案卷,因兵燹被毁,无从查登、彭得胜同治元年任、萧上珍赣州人,同治六年任。
按:秩官名氏,凡旧《志》未载,在同治九年以前可考者,俱查实补登。惟旧《志》以后传文,必口碑载道,无忝官师,方行编入。
政绩
汉
刘陵,字孟高。豫章艾人。和帝时为县长。先是境内民患虎,多徙他郡。陵至,修政月余,虎皆出境,流民复还。谢承《汉书》。
吴砀为县长,孙权使吕岱取长沙,砀据县拒守。权遣鲁肃攻围之。砀突出曰:“砀受命天子为长,知有汉,不知有吴也。”明《一统志》。
按:谢《志》,刘陵及吴砀均编入三国吴。考吕岱攻长沙时,汉献帝尚存,且云知有汉,不知有吴,自不应编入吴纪。况安成县名始于秦,后改为安成郡,始属吴。是安成为汉县,尤不应编入三国也。吉安卢《志》。
晋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守庐陵,抚绥荒余,咸得其所。与诸军共平陈恢,仍转南康太守,进爵东乡侯。时湘、川贼杜弢犹盛。江州刺史卫展上潭并领安成太守以御之。《晋书》。
郭察,武昌人。永嘉中,为太守。五年,益梁流寇破湘、零诸郡,进逼安成。察力战死之。子翻,家于临川。林《志》,参《豫章书》。
殷仲堪,陈郡人。为太守,廉静不苟。尝筑台城西池上,暇即讨论书史其间。《晋书》。
南朝
宋。沈邵,字道辉,吴兴武康人。宋太祖以旧恩,召见彭城王义康出镇豫章,被废,徙安成,以邵为安成相。在郡宽和恩信,为南土所怀。卒年四十三。上甚悼痛。《豫章书》。
梁。傅昭,字茂远,灵州人。天监中,为内史。安成自兵乱相仍,多鬼怪。及昭为郡,郡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有人云,当避善人,众军相与腾虚而逝。自后,郡舍遂安。昭持身清介,人不敢干以私。时称廉吏焉。参《梁书》。
唐
刘像,字攸震。宝应中,知县事。最爱民,民为立祠绘像祀之。今县城南关有刘公庙。摘王德新《碑记》。
杨彦伯,字鼎臣,新淦人。七岁,应童子科。昭宗喜其应对详雅,顾谓左右曰:“刘晏之徒也。”制诗赐之。宰邑多惠政。招抚逋亡,境内安堵。有牛产六犊,莲一茎四房之瑞。赐绯鱼。
南唐
刘偁,字汉臣。南唐时,任主簿。眷慕湖山之胜,遂留家蜜湖。殁,附葬白马峰,即其先安福令刘像墓也。
宋
朱元航,吴人。天禧间,任县事,有惠政。卒葬邑南白茆洲。子祁,留家朱村路下。后官阆州州判。
林积,字公济。尤溪人。一作灵州人。庆历进士,由循州判,改令本邑。建学聚徒,亲为训督。时有张嗣宗妖术惑世,积收系之,妖遂息。嘉祐元年,邑大旱,率吏民祷于石屋,雨立至。仕终河南转运使。
黄中庸,双井人。至和元年,为邑宰。洞悉利弊,于邑之七里山,筑陂潴泸水,曰寅陂。溉田万三千亩,民甚利之。遂留家于邑南寨上。
李康成,元丰二年,任县事。甫下车,即修学舍,集诸生讲业。时黄庭坚尹泰和,作诗寄之。有“孝慈民父母,虎去蝗退飞”之句。
黄衡,浦城人。建炎间,任县事。时太守夏月行县,议令修城。衡曰:“邑困兵燹,加之亢旱,岂堪重役?”力谏止之。由是政声大著。荐除秘书省正字。
韩邦光,歙人。绍兴元年,任县事。轸民疾苦,兴利剔弊。王庭珪暨太守王洋,皆称其廉。
向子贲,河南人。绍兴十年,任县事。新学舍,增弟子员,修读书坊,饰吏事以儒术。
钱杰之,绍兴十四年,任县事。重建厅廨,坊巷街衢以次修理,政治有声。
傅溥,绍兴间,任县事。莅政廉平。兴学校,崇儒术,士民慕之。
罗巩,字伯固,乐平人。绍兴进士。为邑宰,廷无淹讼,强宗巨室,帖就绳墨。以荐除宗正丞去。寻迁监察御史。摘《人物志》。
路植,河南人。绍兴间,任县事。有惠政,民德之,遂留家邑西之湖溪。
赵师日,绍兴间丞。以庙学讲肄不便,徙建今所。邑西寅陂岁久寖废,师日修复之。是岁,适大旱,惟陂水所溉,田苗不槁。王庭珪为作《寅陂行》,并叙其事。
彭龟年,字子寿,清江人。乾道进士。为邑丞。操持端方,多惠政。后为起居舍人,论韩侂胄罢职。复起宝谟阁学士。按:吉安卢《志》,作淳熙进士。张《志》据《通志·选举表》更正。
彭忠泰,鄱阳人。为邑丞,有惠政。邑人德之,遂留家于铁鞋巷[1]。卒葬蒙岗岭。
陈俨,建阳人。大中祥符中,任主簿。值岁饥,请郡发赈,守未许。俨曰:“安有民饥将死,而父母坐视弗恤乎?”遂开赈,上状自劾。守亦弗罪。后以子升之贵,封魏国公。
李谦,赣人。淳熙中,为县尉。悉心抚字,会岁祲,劝民出杰赈济。获巨盗,辞膺爵赏。周必大称其廉介,荐于朝。
詹粟,崇安人。嘉泰间,为县尉,缉捕无枉,文学亦优。调瑞州法曹去。
元
王德贞,至正间,知州。六年清介不苟,视官事如家事。既去,州人深思之。
谢良仲,州东乡辛里人。晋安成太守瞻之后。以荐摄州事。籍隶本州,尤不易治。良仲操守廉介,一意抚循,声称甚著。参刘《志》。
王艮,字止善,诸暨人。至正间,以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摄州事。时有小吏诬民欺隐田租九千余石,前后株连至千家。行省遣兵按之,吏伏虚狂而有司复勒其民报,合征粮六百余石。艮到官,首陈民无欺隐状,行省用其言,悉蠲之。按:王艮,旧《通志》《府志》均编统辖名宦中,而邑旧《志》载,艮曾摄州篆,其政绩可纪。详见《丛录》。
杨子远,本州人。至正间,任州同。饶贼入寇,远力战死之。
解子元,字贞我,吉水人。延佑进士。至正间,为州判。贼寇境,集兵保障。城破见执,骂贼不屈死之。所纠义士罗启南、姜天佑亦力战死。事闻,赠光禄大夫平章事。祀忠节祠。
熊提领,南昌人,不详其名。至正间,幕佐。以廉能著声清版籍。均赋役,遏抑胥吏,民困以苏。
张集,济南人。至正间,任洋泽总管。廉静有守,恂恂如儒者。
明
姜明,建宁人。吴元年,知州事。修学舍,葺廨宇,规制一新,廉声大著。
侯志健,字伯刚,建宁人。洪武元年,知州事。重儒术,兴学校,身先表率,由是皆鼓舞向学。
孙铎,字文振,天台人。洪武四年,知县事。先是知州姜明、侯志健相继修学,事尚草创。铎下车,既抚字其人民,即购材鸠工,规制大备焉。
邝子辅,宜章人。永乐元年,任县事。廉谨有守。子埜,任陕西副使。尝以一褐寄辅,贻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明史》。
王升,漳州人。永乐间,知县事。重学校,敦礼让,有古廉吏风。擢评事。
徐镕,永乐间,以御史改知县事。廉介有守,莅政明决。
赵敏,字学成,宁海人。永乐末,知县事。公正廉明。时互讦风盛,狱久不决。敏立罢其株连者,案牍为清。治尚德化,民翕然向风。在县定科差,均赋税,察料物轻重受纳价,坛壝祠庙,公廨学舍悉修之。卒于官。其子孙遂家焉。后以孙璜贵,赠尚书。
冯泰,济宁人。宣德初,以御史改知县事。刚果有为,守正不阿。后罢去,民思之。
何澄,四川人。知县事被劾,民诣阙乞留,英宗命还任。乃筑寅陂,浚渠道,复蜜湖之旧,大兴水利。秩满当迁。邑义士施仲温、易雅望等具呈保留。侍讲刘球为民代请,帝复留之。《明史》。
顾景祥,长洲进士。成化间,任县事。以宽厚简静为本,民甚称便。历官太仆寺卿。
庄典,揭阳进士。弘治间,任县事。操履端洁,士大夫不敢干以私。政先大纲,事必手记,以次第行之,不假吏胥。尤加意学校,训士子以道义。后升淮府长史,以正直为逆濠所杀。
李如圭,澧州进士。弘治间,任县事。锄[除]暴安良,奸猾敛迹。清田赋之籍,称其丁粮升降之,民甚耸跃。历官户部尚书。
吴景,南陵进士。弘治末,知县事。明敏公廉,折狱不喜用钩距[2]曰:“吾自以诈而欲民不诈,可乎?”胥吏悚息。悍民据山洞,片纸疏名摄之必立至。上官下县,事有不便,于民则坚持之。擢金华同知去。景长于藻鉴[3],尝赏识邹守益、刘泉于童子中曰:“益当魁天下,泉当冠江西。”后果验。
俞夔,字舜臣。建德进士。嘉靖元年,知县事。待士民以宽和,尤加意学校,擢同知去。历官布政使。
魏景星,宣城进士。嘉靖初,任知县。长于吏事,科征不扰。吏胥有侮法者,痛治之。并刻《救民补弊册》,谕民修治城堞。升主事去。历官郎中。
孙懋,鄞县人。嘉靖间,以给事中改知县事。治民如家人父子。民得输其情而讼自息。奉身俭薄,尤重学校,维士风。历任应天府尹。
危岳,字季申,号双江。黔阳进士。嘉靖间,以吉安推官摄县篆。邑向苦虚粮,岳力行丈田。尝单骑入山谷间,履亩抽丈,及病不能支,犹集群册于邑之元妙观,以督其成。卒于官。囊箧萧然,无以为殓。士民哀之,为编《遗爱集》。
程文德,号松溪。永康进士。嘉靖间,以编修谪海南典史,移知县事。政先教化,谆谆导民。修行乡约,选父老之贤者为之长。创复古书院,集博士弟子,讲学其中。升兵部郎中去。
李一潮,字源甫。仙居进士。嘉靖间,任县事。平易近人,有讦讼者,委曲晓譬之。自奉简略,治事精详,吏胥不得施其技。均丁粮,减杂派,迄今便之。历任副都御史。
潘,华阳进士。嘉靖间,知县事。政先大体,一意恤民。会岁饥,请郡发赈,民赖存活。先是邑中疏免加编水夫银两,并请随粮带征,力成之。升主事去。
汤宾,南皮进士。嘉靖间,知县事。性明敏,狱讼立决。政尚简静,惟恐以科征扰民。升主事去。
刘廷宾,南海人。嘉靖间,以吉安通判署邑篆。崇朴俭,绝请讬。时民间苦役,廷宾在任,民当甲者至不费一钱。家故贫,廨舍萧然,泊如也。擢泉州同知去。
俞恩,山东人。嘉靖间,以吉安检校署县篆。简静不烦,吏胥不敢欺,民甚安之。陈惟直,号寅斋。洪雅人。嘉靖间,任县事。折狱精明,庭无留牍。尝劝民出粟二万石有奇,置社仓于各乡,以备岁祲。邑人称为良吏。
胡涍,字原荆。无锡进士。隆庆三年,任县事。清约如寒士。政尚仁恕,折狱平允。有黠盗,数为民患,檄捕得之,立置重典。增益社仓,咸受其利。民追念建仓之始,辄称陈、胡。
闵世翔,字仲升。乌程进士。万历间,任县事。性坦直。会岁饥,躬诣赈济,劝民出粟有法。时方丈田,因虑吏胥影射,任儒士有学行者主之,赋赖以清。升南京工部主事去。
吴应明,字以诚,号怀溪,歙县人。万历进士,知县事。葺复古书院,会诸生讲学。邑三被荒灾,赈恤备至。著有《教养录》《从先录》《荒政要录》。既去,邑人祀之。仕至太常寺少卿。
杨廷筠,号淇园。仁和进士。万历间,知县事。缓催科,均徭役,尤加意学校,奖进不倦。入觐还时,苦久旱,廷筠兼程至,雨亦随降。父老欢呼,称为仁侯雨。
夏九鼎,号璞斋。嘉善进士。万历间,任县事。言动有则,抚民如子,待士以礼,门无私谒。时称为夏铁耳。
陈保泰,字自公。福建惠安进士。万历间,知县事。初下车,问民疾苦,剔蠹弊,严盗禁,尤加意造士。擢广东道御史。
高赉明,增城进士。天启间,任县事。时魏珰毁天下书院建生祠,邑有复古书院,皆在毁中。赉明力持之,卒赖以存。
陈昺虞,字铉闻。应城进士,知县事。清慎明敏,平易近人,士民爱之。升广西道御史去。邑人立祠祀焉。
叶子发,字方苞,莆田人。崇祯进士,知县事。性严峻,杜干谒。城池学舍,百废具举,时称干才。调山东潍县去。历官惠州知府。
邵梦河,电白人。崇祯间,吉安通判摄县篆。时流寇陷郡邑将及境,梦河慷慨登陴饬守御。城陷,骂贼而死。民得余骸殡之。建忠节祠以祀。
潘枢,字景岳,鄱阳人。洪武初,为州判。官兵下本州,景岳言于主将,得所掠男女千人,分置空舍,饲以糜粥,俱遣还家。与州守姜明,同心抚集,庶务毕举。在任九年,卒。子孙遂留家于州之西里。按:宋濂《潘枢墓志铭》、李时勉《潘氏祠堂记》俱云枢,字景岳。《府志》以枢、景岳,分列二传,特正之。张《志》。
孙良弼,京山人。嘉靖间,任邑丞。清廉笃实,民甚安之。官邸萧然,独喜接高人。升知县去。
王鸣凤,姚安人。嘉靖间,任邑丞。性倜傥,好谈名理,动必以义。尝勤行阡陌,劝民力田,修筑寅陂、湛陂。捐俸为倡置常平仓及四乡义仓。民欢趋之。升知县去。
沈朝元,湖州人。嘉靖间,任邑丞。耻言货利。尝捐己俸,倡建凤林石桥,规制甫定,忌者阻之。升纪善去。
李树敏,扬州恩贡。万历间,任邑丞。精敏廉干。始至,部使者督行丈田甚迫。树敏自治食具,行阡陌,会计精核。摄县事,奸民乘隙结讼,敏独持简静,有馈送,悉却不受。后卒于官,贫无以殓。百姓醵钱助之。
王可象,黄州贡生。崇祯间丞。簿书之暇,时手一编,恂恂如儒者。署县篆,与民休息,性廉洁,征赋无溢羡。民皆感服。
王忱,河南人。永乐间,为主簿。操守狷介。时年方冠,卓然树立。迁华亭丞去。
张翼凤,崇祯间尉。申行保甲,缉捕无枉。工写葡萄,邑人多有藏之家者。
周廷征,字公贤。麻城举人。弘治间,署教谕。方正自持。所拔皆隽士,教人惟以道义相尚。升御史,终副使。
杨仲金,蕲州人。嘉靖间,任教谕。事母至孝,课士极诚。贫而有行者,捐俸助之。母卒任所,哀毁骨立。既去,诸生评论人物,必以仲金为取法。
邓三才,抚州举人。崇祯间,任教谕。风轨端严。遇贫士,坚不受贽,其有学行者,分俸资之。学使器重,称为“江西士表”以荐。升知县去。
朱勋,号逊泉。滁州人。嘉靖间,任训导。学有渊源,训士期以实践。学使重其品,聘主白鹿讲席。历任泉州教授。所著有《逊泉集》。
朱经济,漳平人。嘉靖间,任训导。学问渊博,师范端严。课诸生诱引不倦。何炯,号怍庵。晋江人。亦任训导。何幼孤哀慕弗忘,教人根本孝弟。与经济同修戟门,竖石栏于泮池。新廨宇,榜科第姓名。凡事关风化者,悉表著之。俱升知县。
夏杌,滁州人。明初守御千户。屡平巨寇,与民休息。缮城池,新堂廨,修学宫,筑陂梁。颜六奇为撰《政绩碑》。
以上旧《志》。
按:夏杌,本武秩。《郡志》编入武勋。惟安邑武职可传者少,故张《志》附政绩。今仍其旧。
刘勋,字宽所,号西园。闽县举人。正德时,任教谕。课士以孝为先。建小轩于署左曰“教孝”。士有菽水不给者资之。日诵孝经,迎父养署中。父好食鲤鱼,虽隆冬必备。任满例升,以父老辞。及殁,庐墓三年。留居南城州路巷,后迁艾溪。按:《退居编》增。
国朝
赵世猷,顺天举人。顺治初,任县事。时罹兵燹,人心未定。世猷至,捐去一切文法,与民休息。丁亥,大饥,石米七金。多方拯救,为糜以食,民活甚众。游兵入境,世猷力戢之,邑遂少安。士民感德,临行,遮道不绝。
萧恒,字月如,陕西三原人。顺治进士,任县事。邑南水冲沙塞,多虚粮,力请直指题减千余石。
袁时《府志》作世泰,富平人。顺治间,任县事。其时规制未备,首葺学宫及安积仓。爱民造士,政简刑清。
焦荣,号荆岩。新野进士,任县事。时多积盗,荣密缉,悉寘于法。邑旧无志,荣本《安福丛录》《福乘藏稿》两书修之。寻擢御史去。邑人祠祀焉。
张召南,字仲文,朝邑人。顺治进士,任县事。严以绳胥吏,宽以待士民。一时有“堂上秋霜,堂下春和”之颂。性明敏,讼至,曲直立决。邑西鄙阻远,民抗不供役,乃单骑往谕,咸感泣输赋。吴逆伪将陷本邑,召南请制府兵复之。时议分满兵驻境内,召南力陈不可,后以职事赴会城。贼突至,城陷。立驰归,集乡勇临城,贼遁,城再复。招抚疮痍,驯化顽梗,劝谕开垦,散给牛种,得田二千余顷。邑旧《志》遭兵燹散亡,召南为重辑之。既去,邑人祠祀焉。
顾鹏,浙江进士。康熙间,任县事。廉慈惠爱,尤作养人才。卒于任所。士民哀慕,为立顾公书院祀之。
张芳,直隶举人。康熙间,任县事。重士爱民。未几调任去。
赵世功,字山公。奉天贡生。康熙间,任县事。催科不扰,听讼廉明,豪强屏息。
李克广,字巨公。柘城举人,任县事。慈祥恺悌,审丁免派,省民间公私费。后法更弊滋,益颂克广不置。
刘廷瑛,号定岩。广平进士。由庐陵令署县篆。爱民造士,捐俸修葺庙学。既去,民祀焉。
梁学源,顺德进士。康熙间,任县事。时大饥,多方赈济。邑积欠累累,学源不忍差扰,竟以此解任。
张崇朴,介休监生。雍正九年,知县事。为政一本诚心,胥吏侮法者痛惩之。豁虚粮,建学舍,凡诸利害,知无不为。去时,囊箧萧然,邑人悯之。
程光鄂,号暨南。孝感进士。乾隆八年,任县事。专意抚字,折狱明决,尤喜造就人才。历官十年,诸废并举,人不敢干以私。迁宁州牧而去。
尹廷宾,号玉友。直隶进士。乾隆二十年,任县事。涖政勤敏,每月亲课诸生,捐廉奖励。又重新学宫,补葺城垣,修理安积仓。凡有关邑治者,罔不尽力焉。以任满调去。
李慧,号镜远。玉田举人。乾隆三十五年任。待士民以宽,驭胥吏以严。尝曰:“吾无他长,惟求内不愧吾心,外可对百姓而已。”辛卯夏,山水暴涨,民间田庐冲塌无算,力请赈恤。尝修理学宫,并重建凤林、寅陂、聚仙等桥,俱有成绩。比去,士民遮道祖饯,如失父母。
陈,江南人。康熙间,任邑丞。持己清廉,听讼明决。卒于任,无以为殓。士民争醵钱助之,柩始得归。
淦修,建昌举人,任教谕。学品兼优,教士有法。其诗古,尤脍炙人口。
杨纯朴,都昌举人,任教谕。学博性恬,每接见诸生,惟以读书端品相训勉。任未久,卒。士林惜之。
余敏德,南昌举人。乾隆三十四年,任教谕。性质朴,训士恳切,贫而有学行者,尤加体恤云。
邓霁,萍乡副贡,任训导。其父嗣禹,同时为吉水儒官。霁至孝,悉以父所教者教诸生。嗣禹研究陈易,霁更以史证,经授学徒。未几,以忧去。又,教谕陈士垓,亦萍乡举人,即先世号陈氏易者也。向与霁相师友讲《易》。后官安福,其教诸生亦如霁,赖以成就者众焉。
刘天扬,信丰岁贡。康熙间,任训导。衡鉴精审,生童接见,如和气春风。
以上旧《志》。
廖葵,湖口举人。乾隆五十四年,任训导。督课诸生,端品励学。采辑邑中遗事,著《退居编》。
朱宛,四川兴文举人。嘉庆二十四年,知县事。月课复古书院生童,捐廉优,给膏伙。邑多案牍,听断明允,严缉盜贼,不许株连,积恶者毙其二三,境内肃然。去任后,士民数十年犹思念之。
【注释】
[1]铁鞋巷,应为铁冶巷。清乾隆癸未(1763)《梅下彭氏族谱》载:“彭忠泰,哲宗朝中乙亥(1095)科进士,官安福州判,卒于任。其三子定三,迁县城南街铁冶巷古梅树下,故称梅下彭氏。”
[2]钩距:辗转推问,究得情实。《汉书·赵广汉传》:“(广汉)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颜师古注引晋灼曰:“钩,致;距,闭也。使对者无疑,若不问而自知,众莫觉所由以闭,其术为距也。”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行之以钩距之法,用之以罗织之罪。”
[3]藻鉴:指品藻和鉴别,引申为担任品评鉴别人才的职务。唐刘禹锡《上门下武相公启》:“藻鉴之下,难逃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