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于志,一事一义,而必详之,犹聚众材以备作室,非徒侈纪载之文,抑亦经世之大法也。邑乌[1]可无志?邑无志则政绩不彰,欲媲美先哲者,何以酌古而济今?邑无志则懿德弗传,欲思齐前贤者,何以景行而仰止[2]?且其间山川之奇秀,风俗之异同,财赋之登耗,以及关梁、邮舍、文事、武备诸大端,皆邈[3]乎其弗见焉,杳[4]乎其莫闻焉,邑乌可无志?宁之志其来已久,万历初,华亭陶公[5]续修后,虽经增刻,然编次失伦,简略未备[6],浸淫[7]迄今,散佚无存。况运际鼎新[8],礼乐政教,代各不同。曩者[9]张鹿翁[10]先生宰[11]是邑,以文学博雅之儒,而出拊循[12]贞干[13]之略,八年内,政简刑清。吏治之暇,亦尝采旧志披阅,得残缺遗本,常欲取而更新之,然时会难逢,有其志未克举也。辛亥岁[14],奉檄修志,荷峩翁张父师[15]集多士于湘寺,谋所为编录以应上命。聚处久之,而阁笔含毫,相视不断。岂同人之乏撰次哉?无亦念世途之多碍,知实笔之难载耳!未踰月而催檄叠至,同人以其事相属。夫铭[16]也,鄙钝之性,庸劣之才,而又穷愁困厄,无以见于时,操觚[17]之任,铭则何敢!已而复奉币命,不得已,勉为论定,竭意经营,始得成帖。夫学问、文章非铭所长,管窥[18]浅俚[19]不足言矣!独是上述往古,下纪近今,录其事而善恶形乎其中,或微或显,惟求义理之所安而已!志成,合[20]刻于郡。然郡志之略,不若邑志之详,且传本以数计,邑人士见者绝少。我父师喟然曰:一代典章见于志,幸纂述有完篇,而顾因循以听其若亡若存,可乎?于簿书鞅掌[21]间,毅然以邑志寿梓[22]。首自封域,终及方外,分类别义,为卷十三,俾观者不崇朝[23]而极名胜,不移晷[24]而谋百年。读彭、杜[25]诸名宦善政美绩,千祀不祧[26],而知鹰鹯之不可为,鸾凤之必可传也;读袭、王[27]诸君子怀仁抱义,横冠古今,而知蜉蝣[28]之不可生,仙骥之必可永也。则奋兴百世,兹刻之有造于宁,岂浅鲜哉!铭因是而益叹吏道之难。其人也以武健治者,尚严酷;以文网治者,贵综核[29],皆于循良无取焉。称循良者,其惟温良上德之儒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其兴利也,若春气之生草木;其除害也,若川渎之泻大海。求之今日,邈焉鲜俦[30]。吾宁当严酷综核之余,而享优游和平之福,洵[31]非治行第一,不至此。虽然,建树者一时,著述者千载,德业固云盛矣,使非垂之简册,即其后遗爱存诸父老,而传闻异词,何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躬逢盛典载在纂修,则治足以光志,而志足以宣治,岂非温良上德者之有其时哉!铭故乐得而述之。

康熙癸丑仲春宜江后学殷铭序

【注释】

[1]乌:表示反问的语气,相当于“何”“安”“哪里”“怎么”。

[2]《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为:向着那高山仰望,望着那大道走去。

[3]邈:遥远。

[4]杳:消失,不见踪影。

[5]华亭陶公:指陶敬图。明万历初年为常宁知县。

[6]备:完备,详备。

[7]浸淫:指时间的迁流。

[8]鼎新:去旧,更新,革新。这里指清朝取代明朝。

[9]曩者:以往,从前。

[10]张鹿翁:指张芳。字菊人,号鹿床,江南句容人,顺治十一年(1654)以进士知常宁县事,在常宁居官八年。

[11]宰:主管、主持。这里指为县令。

[12]拊循:亦作“拊巡”。安抚,抚慰,护养。

[13]贞干:负重任、成大事的贤才,忠贞干练。

[14]辛亥岁:康熙十年,即1671年。

[15]峩翁张父师:指张问明。张问明,字还城,号峨辉,四川峨眉人,举人,康熙七年(1668)至十七年(1678)以文林郎任常宁知县,共十一载。

[16]铭:本序作者殷铭自称。

[17]操觚:执笔作文。

[18]管窥: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多为自谦之辞。

[19]浅俚:浅显粗俗。

[20]合:应该。

[21]鞅掌:谓职事纷扰烦忙。

[22]寿梓:付梓,把稿件交付排印。梓:木头雕刻成印刷用的木板。

[23]崇朝:终朝。从天亮到早饭时。有时比喻时间短暂,犹言一个早晨。亦指整天。崇,通“终”。

[24]移晷:日影移动。犹言经过了一段时间。晷:日影。

[25]彭、杜:即彭燝、杜焕。本志第四卷《名宦》有传。

[26]不祧:一种古代庙制。古时把世次过远的祖先神主陆续迁于太祖庙合祭,称为“祧”。只有创业的始祖是永不迁移的,称为“不祧”。后比喻永久不废。

[27]袭、王:即袭盖卿、王居仁。袭盖卿,生卒不详,字梦锡,南宋常宁县(今湖南常宁市)人。乾道五年(1169)以明经中进士,授右正言,以直道事君,从朱熹学。又与王居仁同时执经于张栻之门,潜心研究理学。因“庆元学禁”,朱熹被逐,遂退居常宁故里,于城南门外学宫之后双蹲石前设馆授徒,开常宁创建书院之先河。嘉泰二年(1202),朝廷解除学禁,重被起用,累迁国子监司成。著有《正性篇》 《反诚篇》等。王居仁,生卒不详。南宋湖南常宁县人。曾与袭盖卿同时执经于张栻之门,潜心研究理学。乾道八年(1172)中进士。张南轩殁,发明师说,引掖后学,以格致为先,诚正为本。因“庆元学禁”,绝意仕进,筑室常宁西关鹅湖塘畔,创办鹅湖书院,教授生徒,学者称“习隐先生”。著有《质疑篇》等。

[28]蜉蝣:昆虫,常在水面飞行,寿命很短,只有几小时至一星期。种类很多。

[29]综核:谓聚总而考核之。

[30]俦:匹敌,相比。

[31]洵:诚实,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