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壬戌编成
阳 湖 恽世临鉴定
邑 人 陈启迈纂辑
武备志第二
关 隘
上水关 县西清平门外。《府志》
下水关 县东永安门外。《府志》
西水关 县西常武门外。《府志》
河洑关 县西二十里平山麓。《府志》
七里关 县北万金村。宋义熙(405—418)中,沈林子斩郭亮之于七里涧,因设关于此。《府志》
鳌山砦 县北九十里接安福县界。宋建隆(960—963)初,慕容延钊[1]破周保权[2]将张从富兵于此。《府志》
社木砦 县东三十里。相传为光武树木处。宋绍兴四年(1134),湖贼杨钦寇鼎州,守将许签一作“许铨”御之于此。签战殁,砦遂陷。《续通鉴》
案:《荆州记》“武陵郡社中木麃树,是光武种至今也。”今沿堤十里,葱茏蓊郁,此木犹繁,盖足征信云。
崇孝镇即今崇河 县东北八十里,一名“崇孝街”。《元丰九域志》
德山关 县东十里回峰寺。《府志》
蔡家堰 县西北六十里。《府志》
案:《方舆纪要》“堰西北有盘塘市,即今盘塘桥,属桃源地。”
石公渡市即石公桥 县北六十里。又北二十里有周家店市。均安乡入邑境要道,居民稠密,商贾填咽[3]。《府志》
丝茅界 县南百二十里接安化县界。咸丰九年(1859),粤贼犯宝庆,知府恽世临设防于此。
论曰:武陵据滇黔之咽,扼邵永之背,荆、澧、湘、衡互为唇齿,固所称用武之国也。然地势坦夷,河流湍疾,山溪之险隘阙如焉。秦、汉以来,代罹兵祸,无能婴城[4]固守者。咸丰甲寅(1854)之变,事起仓卒,战守无备,遂至沦陷。又何怪乎藉口于地势使然哉。
驿 递
府河驿 原为水驿,在府城南门外,临大江。今街名“驿马头”。洪武四年(1371),武陵知县张子源建修,又于府城北门外二里建和丰马驿,俱设驿丞一员管理。嘉靖八年(1529),裁和丰马驿,归并水驿。于是,改称府河水马驿。时急递自北来者,每由驿前渡江而南抵桃源,计四十里,然非官路也。
国朝康熙(1662—1722)间,当事者以地濒大江,商贾杂居,无刍牧余地,乃改建于西门外半里,正堂、寝室、马房俱备,仍设驿丞管理。雍正七年(1729),裁汰驿丞,归武陵知县兼理。乾隆三十五年(1770),驿燬于火。知县洪云锦建正厅四间、厨房四间、书房三间。四十七年,知县李师白复建外厅三间、东马房九间、西马房八间。五十四年,司事赵锡膺复募修马王祠、戏台及灵枢观。道光(1821—1850)中,屡坏于水,随时补葺,规制渐狭。二十九年,城西堤决,是地首当其冲,沈于水者累月,遂坍塌不可居,乃迁于城内元都观。
原额设马六十匹,每匹岁需银三十两,共银一千八百两。馆夫七名,每名五两八分三厘三毫,共银三十五两。又支应岁需银四百二十两。站船水夫四名,岁需银二十四两四钱。递运所马船一只、水夫一十四名,岁需银一百二十两四钱八分。其银俱于地丁项内开销。
今改设马五十七匹,每匹日支豆料三升、麦麸三升、草一束、药饵二厘,共计银五分二厘七毫七丝七忽七微,岁需银一千八十二两九钱九分八厘,遇闰增银九十两二钱四分七厘,小建扣银三两八厘。
额准岁报倒马二十二匹,原定买补马价每匹银十五两。乾隆二十年(1755),定价每匹十四两,又扣除解皮赃银一两。马夫二十八名,每名日支工食银二分,岁银二百五十两二钱,遇闰增银十七两一钱,小建扣银五钱六分。排夫九十三名,每名日支银二分,岁银六百六十九两六钱,遇闰增银五十五两八钱,小建扣银一两八钱六分。驿书二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岁支银一十四两四钱。兽医一名,岁银七两二钱。又捐雇健夫八名,每名月支银八钱,岁银五十八两八钱。以上岁需银二千三百二十四两一钱九分三厘,其银俱由驿道支给。
大龙驿 县北六十里。旧在蹇家坪。明洪武十五年(1382),马夫文祖等呈称风水不便,遂迁今处。设驿丞一员管理。嘉靖八年(1529),知县方仕重修馆舍。其国朝乾隆四十一年,改驿丞为巡检,添设弓兵十名,往来巡缉。其[5]公署、头门、仪门、大堂、书房、班房俱备。又建公馆驿大门一间、差厅一间、差房三间、耳房七间、厨房四间、马房九间、马王庙三间、戏台一座、灵官祠三间、大门三间。
原额马四十三匹,每匹银三十两。驴十头,每头银十八两。共岁需银一千四百七十两。馆夫三名,岁银十五两。支应岁银三百两。今改设马四十五匹,岁银八百五十四两九钱九分八厘,遇闰增银七十两二钱五分,小建扣银二两三钱四分二厘。马夫二十二名,岁银一百六十二两,遇闰增银十三两五钱,小建扣银四钱五分。排夫七十五名,岁银五百四十两,遇闰增银四十五两,小建扣银一两五钱。驿书二名、兽医一名,岁银二十一两六钱。又捐雇健夫五名,岁银四十九两。巡检弓兵十名,岁银六十两。以上岁需银一千九百二十一两五钱九分三厘,其银由武陵知县支给。
案:驿递排夫一项,额设银两支给。自吴三桂构逆,大兵进剿,额设之夫应用不足,遂派里下出夫上站,相沿日久。乡民受其科敛,每粮一石派至二、三钱,而额设工食银尽为夫头胥役里棍所蚀。按程而派,计户而收,并不用印官牌票,流弊最剧。康熙(1662—1722)中,劳启铣始复旧制,力禁科派,自行雇夫,上站应差其各衙水火夫[6],并按名给廪,详为定程,民困以苏。有《碑记》,详《艺文》。
府前总铺徭编十名、永充一名。
毛公铺徭编十名、永充一名。
贾家铺徭编四名。
马步铺徭编四名。
社木铺徭编四名、永充一名。
新村铺徭编四名。
白沙铺徭编四名。
以上东至龙阳界。
佛子铺徭编四名。
南湖铺徭编四名、永充一名。
以上西至桃源界。
石榴铺徭编四名、永充一名。
清泉铺徭编三名、永充一名。
长坡铺徭编四名。
中饷铺徭编四名。
阳山铺徭编三名、永充一名。
韩僧铺徭编四名、永充一名。
折榴铺徭编四名、永充一名。
大龙铺徭编五名。
马鞍铺徭编四名、永充一名。
柿子铺徭编五名。
坡堰铺徭编四名。
新建铺徭编四名。
以上北至澧州界。
各铺司兵徭编[7]银差九十二名、承充力差十三名,每岁支工食银六百一十五两九钱二分。原编银五百五十一两一钱二分,又拨吹手项下银六十四两八钱,俱于地丁项内支销。
《兵律邮驿公事应行稽呈册》内载:武陵陆路由县城起,东至龙阳县界河泊桥,计程四十里,系平坦易行。又水路由县河至牛形港,计程九十里,系小河顺水。由牛形港分岔,至安乡县界麻河,计程三百二十里,系小河顺水。
南至安化县石碑交界,计程一百一十里,系山路难行。又水路由县河至孙家河,计程二百一十五里,系小河逆水。由孙家河运至高碛,计程九十里,系小河险滩逆水。
西至桃源县高湾交界,计程二十五里,系山路难行。又水路由县河至刘家港,计程二百四十里,系小河逆水。由刘家港至南湖,计程一百里,系小河险滩逆水。
北至澧州鳌山交界,计程八十五里,系平坦易行。又水路由县河至阳城河,计程一百八十里,系小河顺水。由阳城河至雁门河,计程八十里,系小河顺水。
附录:道光十四年(1834)礼科给事中金应麟奏《为敬陈邮驿弊端请旨查禁事》
窃惟各省驿站关系紧要,所当剔除积习,实力稽查,随时访闻,有不可不大加整顿者。
如供支马匹一节:查驿中马匹,半皆缺额。其存者,亦复疲瘦不堪。遇有差使纷集之时,前站之马,后站强留,令其支应过境,名曰“打过站”。该马夫等以非本站马匹,并不喂养,以致受伤、倒毙者极多。其例支马干等项,上下分肥,视为常例。此一弊也。
如预备车马一节:州、县于差使未到时三、四日前,胥差传知四乡里长挐车供应,名曰“协济乡车”。该乡民将车辆赶至空旷地,或三、四百辆,或二、三百辆,令其自行喂养,不准出入,给与银钱方准放走,稍有不服,鞭笞立下。有候至十余日,差使已过而仍不放走者,民间不堪其苦,此一弊也。
如摺差经过一节:近日,摺弁被劫及沈失公文之件,不一而足。查摺差一项,多系强干武员,外省给发盘川[8],令其奔走。该弁往往包送银两,图得津贴,有一人而装至六、七百两者,自恃膂力方刚,慢藏诲盗[9],又以贪趱[10]路程,不肯晓行夜宿,迨至被劫之后,地方官惧干处分,代为赔补,以致盗贼肆无顾忌,竟将摺奏官文全行掠取,实属不成事体。此一弊也。
如上差来往一节:查上司亲友、家丁及医卜、星士等项,凡有书信,无不借用夫马。州、县畏其声势,不敢不给。并有馈送银两者,有四四、六六、八八之说。所谓八八者,菜用八色,银用八两,余以次递减。视其人之声气以为增损。此一弊也。
如公牍文移一节:外间官员私书,无不假公济私,交驿投递。首府、首县到任,与各省上司及首府、县,无论识与不识,互相通信。其信加用印封,交与驿卒,马上交递,封套注明“日行五百里、六百里”字样。并有幕友、长随[11]于私书家信,亦擅用印封,令其投递,马上奔走,日夜不休。官文较少,私信最多,该夫役疲于行役,不免逗留,遇有公文,反致沈搁[12]。地方官因有私信,真伪难分,遂不深究。此一弊也。
其他公馆之结彩悬灯,供应之山珍海错[13],家人之多索门包[14],厮养[15]之私乘驿马,或以银两结交于仆从,或以华靡取悦于上官。种种弊端,实为邮政之害。相应请旨,通饬各直、省督抚、臬司严行访查,过案[16]惩办,以肃邮驿而正纲纪。
论曰:邮驿之设,所以达章奏、通政令,宣上德而抒下情,均于是乎在。军兴以来,往返千里,取决于机宜,尤事之至亟,而政之至钜者也。恤其夫役、丰其草料,俾仆无痛而马无瘏[17],斯为得之。若徒以之供负弩矢[18]、饬厨传[19]之役,则轻重缓急颠倒矣。
塘 汛
武陵旧设旱塘十一所、水塘十三所,均由城守营管理,坐塘兵丁亦由本营守兵内派拨。
东小路旱塘 三所。
潜水桥塘
石公桥塘
周家店塘兵各二名
东驿路旱塘 二所
新陂桥塘
河泊桥塘兵各五名
西驿路旱塘 一所。
河洑山塘兵五名
北驿路旱塘 五所。
七里桥塘
二十里铺塘
四十里铺塘
大龙站塘
柿子铺塘兵各五名
东水路水塘 三所。
德山塘兵三名
白沙塘兵五名
牛鼻滩塘兵二名
东北水路水塘 八所。
流花口塘
韩公渡塘
崇河塘
侯家港塘
七星窖塘兵各二名
茄子窖塘
青茅湾塘兵各三名
麻河塘兵五名
西水路水塘 二所。
青泥湾塘
龙湾渡塘兵各二名
论曰:国家承平日久,军政多弛,辽远之区、要隘之地,或阗[20]其无人焉。甚非,所以整军经武也。当事者诚能谨斥堠[21]、发烽
燧[22],以备非常。庶塘汛之设,为不虚耳。
【注释】
[1]慕容延钊:913—963年,一作慕容延昭,字化龙。太原人。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著名军事将领。
[2]周保权:952—985年,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五代十国末期曾任武平节度使,为周行逢之子。
[3]填咽:充满空间。
[4]婴城:据城。婴,围绕。
[5]其:疑为衍字。
[6]水火夫:旧时指做杂事的役夫、奴仆。
[7]徭编:编户之民的徭役。
[8]盘川:旅费,路费。
[9]慢藏诲盗:收藏财物不慎,等于诱人偷窃。慢藏,收藏不慎。
[10]趱:赶,快走。
[11]长随:随侍于官吏身边的仆从。
[12]沈搁:亦作“沉搁”。搁置,耽搁。
[13]海错:指各种海味。
[14]门包:指贿赂守门人的财物。
[15]厮养:厮役。
[16]过案:犹过堂。旧时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受审问。
[17]瘏:疲劳致病。
[18]负弩矢:谓背负弓箭,开路先行。古代迎接贵宾之礼。
[19]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20]阒:空荡荡,没有一人。
[21]斥堠:瞭望敌情的碉堡。
[22]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