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壬戌编成

阳 湖 恽世临鉴定

邑 人 陈启迈纂辑

职官志第三

文 职

荆州刺史

郭 贺 雒阳人。建武(25—27)中,拜荆州刺史,有殊政。百姓歌之曰:“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正朝廷上下平。”显宗赐以三公服,敕行部去檐帷,令人见其容服,以彰有德。《后汉书·蔡茂传》

杨 震 华阴人,安帝(106—125)初任。《后汉书·本传》

李 固 南郑人,永和(136—141)中任。《后汉书·本传》

杨 秉 震之子。《后汉书·杨震传》

高 舒《后汉书·杨震传》

赵 戒《府志》

刘 度 延熹(158—167)初任。《后汉书·南蛮传》

度 尚 山阴人。延熹五年,讨长沙贼,平之。《后汉书·本传》

尹 珍 桓帝朝任。《后汉书·南蛮传》

王 敏 建宁(168—172)时任。《府志》

赵 凯 建宁时任。《府志》

徐 璆 广陵人。时董太后姊子、南阳太守张忠赃数亿,太后以属璆。璆到州,举奏忠赃,上薄诣大司农及属部,赃污者悉征案罪,威令大行。中平元年(184),与中郎将朱儁击黄巾于宛,破之。《后汉书·本传》

王 叡 初平元年(190)任。《吴志·孙坚传》

武陵太守

王 堂 广汉人。建武五年(29),与交趾牧邓让等遣使贡献,悉封列侯。《后汉书·岑彭传》

鲁   扶风人,建武初任。按:《后汉书·鲁恭传》“父某,建武初守武陵,卒于官。”未载其名,《府志》直书“鲁期”,未知何据?

应 彬 南顿人。《后汉书·应奉传》

李 进 永和二年(137),澧中、溇中蛮围充城、寇夷道,进讨破之,余皆降,乃简迁良吏,得其情和,在郡九年。下诏增进秩二千石,赐钱二千万。《后汉书·南蛮传》

应 奉 彬之子。武陵蛮詹山等四千余人叛,执县令,屯结连年。诏下公卿议,四府举奉才堪将帅。永兴元年,拜武陵太守。到官慰纳,山等皆悉降散。于是,兴学校,举侧陋,政称蛮俗。坐公事免。延熹(158—167)中,武陵蛮复寇乱荆州,车骑将军冯绲以奉有恩威,为蛮夷所服,上请与俱征,拜从事中郎,奉勤设方略,既破军罢,绲荐为司隶校尉。《后汉书·本传》

陈 奉 延熹中,武陵蛮攻郡,奉击破之。《后汉书·南蛮传》

陆 康 吴郡人,光和元年(178)守武陵。时灵帝欲铸铜人而国用不足,乃诏调民田亩敛十钱。比年水旱伤稼,百姓贫苦,康上疏谏,内侍因谗康,诣廷尉,免归。《后汉书·本传》

曹 寅 初平元年(190)任。《吴志·孙坚传》

金 旋 京兆人,建安(196—220)中为先主攻劫死。《蜀志·先主传》

巩 志 昭烈时守武陵。《府志》

杨 崇《西州后贤志》[1]《通志

黄 盖 零陵人。武陵蛮叛,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溃走。《吴志·本传》

卫 旍《通鉴》

谢 承 山阴人。《吴志·后妃传》

钟离牧 会稽人。永安六年(263)领武陵太守。之郡,魏遣郭纯试守武陵。入蜀迁陵界,攻酉阳,吏皆谓宜遣恩信吏宣教慰劳。牧曰:“外境内侵,当即其根柢未深而扑取之,此救火贵速之势也。”即率所领,晨夜缘山险行垂二千里,从塞上,斩其魁帅百余人及其支党,纯等散走,五溪平。《吴志·本传》

孙 恢《府志》

刘 先《府志》

僮 和《府志》

兰 广《府志》

乐 仁《府志》

案:《府志》《通志》刺史至刘表止,考表,传初平元年(190)代王叡为刺史,道阻不得赴,乃屯宜城,徙襄阳,自是州治遂改,是表并未至武陵也。又:《府志》有县令李陵,云据旧志。陵为侍中,迁临沅令,邑人思之,立青陵馆。考《史记》《汉书》,皆无其事,不知何据?

武陵都尉

温 序 太原人,建武(25—57)初任。《后汉书·本传》

武陵从事

樊 仙 武陵从事。时武陵已并于吴,仙导诸夷以忠义,将叛吴附汉。孙权遣潘濬伐之,仙遇害。[2]《通志》

太守

罗 宪《晋书·本传》

杨 宗《晋书·唐彬传》

刘 钦 太康(280—289)时任。《府志》

郭 景 顺阳人,泰始(265—274)时任。《晋书·郭舒传》

贾 隆 永宁(301—302)时任。《晋书·惠帝纪》

赵 廞 元帝(317—323)时任。《晋书·潘京传》

戴 昌 永昌(322—323)初任。《晋书·潘京传》

苗 光 永昌时任。《晋书·张光传》

邓 骞 长沙人,太元(376—396)时任。《府志》

罗企生 豫章人。《晋书·本传》

内史

武 察 永嘉(307—313)时任。《晋书·王澄传》

向 硕《晋书·元帝纪》

范 汪 太元时任。《晋书·本传》

庾 悦 颍川人,安帝(397—418)朝任。《宋书·本传》

檀 祗 金乡人,安帝朝任。《晋书·本传》

道济 金乡人,义熙(405—418)时卢循寇逆,群盗互起,郭寄生等聚作唐。以道济为扬武将军讨平之,迁安远护军,武陵内史。《宋书·本传》

王镇恶 义熙七年任。《宋书·本传》

参军

沈林子《宋书·沈约传》

主簿

潘 京《晋书·本传》

南北朝

太守

谢 述 阳夏人,元嘉三年(426)任。《宋书·谢景仁传》

江 湛 元嘉十六年任。《宋书·本传》

刘 衍 孝武帝(453—464)时任。《宋书·符瑞志》

王僧虔 孝武帝时任。《南齐书·本传》

内史

刘孙登 彭城人,孝武帝时任。《宋书·刘怀慎传》

袁 觊 好学,善属文,孝武帝时任。《府志》案:《通志》作“袁顗”,考《顗传》无此数语,存以备考。

刘伯宠 萧人,文帝(424—453)时任。《府志》

戴明宝 丹徒人。《宋书·本传》

刘 悛 彭城人,明帝(465—472)时任。郡南江古堤,久废不葺。悛修治未毕,江水忽至,百姓弃役奔走,悛亲率厉之,乃立。汉寿人邵荣兴六世同爨[3],表其闾。悛强济有世调,善于流俗。蛮王田僮年垂百余岁,南谯王义宣为荆州,僮出谒。至是又出谒悛。《南齐书·本传》

萧会基 南陵人,明帝时任。《南齐书·本传》

萧 嶷 齐太祖子,仕宋为内史。时沈攸之责诸蛮赕[4]千万,蛮王头拟发气死。其弟娄侯篡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下。嶷击破之,诛,蛮众乃安。《南齐书·本传》

张道门《府志》

张 澹 升明(477—479)时任。《府志》

沅南令

檀 珪 元徽(473—477)时任。《南齐书·王僧虔传》

案:《府志》武陵县令乐蔼,考蔼本传,在宋迁龙阳相,别未载为令,事未知何据?附识以备稽考。

太守

张 缅 缅母刘,以父殁家贫,葬礼有缺,终生不居正室,不随子入官府。缅在郡,妻子不易衣裳,所得俸还都悉供其母,赈遗亲属。一朝随尽,缅私常阒然[5],如寒素。《南史·本传》

内史

萧 疆 梁武帝(502—549)起兵,疆守郡不从。《府志》

武州刺史

萧弄璋 武帝时任。《南史·武帝纪》

杜 崱 杜陵人,元帝(552—554))时授,寻迁武陵内史。《梁书·本传》

萧 恪 南平王。大宝元年(550)以荆州刺史镇武陵。《梁书·元帝纪》

欧阳頠 临湘人,元帝时授。《陈书·本传》

内史

白 涡《府志》

武州刺史

案:《陈书》各传皆谓武州刺史,而《宣帝本纪》“太建七年(575),改武州为沅州,寻复武州。”

吴明徹 秦郡人。文帝(559—566)初都督武、沅二州军事,武州刺史。《陈书·本传》

樊 毅 湖阳人,天嘉二年(561)任。《陈书·本传》

陈方庆 至德二年(584)任。《陈书·南康王昙朗传》

邬居业 后主(582—589)时任。隋帅略地至湘州,刺史岳阳王叔慎斩其将。会僚吏起兵,居业帅众赴难,战败于新康口,与叔慎偕死。《陈书·岳阳王叔慎传》

朗州刺史

乔难陀 开皇(581—600)时任。修纯纪陂,今名“白马陂”,民享其利。《通典

案:《府志》“周郢州刺史樊子盖”。《县志稿》“子盖,隋朗州刺史,曾改枉山为善德山。”考郢,旧治竟陵、武陵,亦未属周。又《隋书·子盖本传》历任郢州、辰州刺史,并未至朗州,故概从删。

武贞军节度使

雷 满 昭宗(888—904)时任。事载《纪兵》。《五代史·本传》

朗州刺史

胡处立 光宅(684)中任。开永泰渠通漕,且为火备。《唐书·地理志》

苏 镶 武功进士,光宅中任。《唐书·本传》

赵孝祖 永徽(650—655)时任。《府志》

邓宏庆 贞观(627—649)时任。《府志》

李 琎 开元二十七年(739)修北塔堰,接古莼陂,由黄土堰注白马湖,分入城隍及故永泰渠,溉田千顷。《唐书·地理志》

第五琦 长安人,肃宗(756—762)时任,有异政。《唐书·本传》

张 镐 博州人,肃宗时任。《通志》

韦夏卿 万年人,大历五年(770)任。治故槎陂,溉田千顷。《唐书·地理志》

胡叔清 代宗(762—779)时任。《通志》温造《瞿童述》

王 镒 顺宗(805—806)时任。《通志》白居易《外制集》

宇文宿 永贞元年(805),沅水泛滥,坏庐舍。明年大旱,巷鲜居人宿,条白上闻,诏赐廪粟。遍问里闾,斑白稚齿皆鼓舞,喜得生活。《通志》董侹《阳山庙碑》

李 讷 荆州人,宪宗(806—820)时任。《唐书·李逊传》

窦 常 金城进士,宪宗时任。《唐书·窦韦传》

郭 丞 元和(806—820)时任。《府志》

韦 词[杜陵]人,元和九年任。《旧唐书

田 席 元和时任。《府志》

李 翱 陇西人,长庆元年(821)任。因故汉樊陂开渠,溉田千余顷,名考功堰。《唐书·本传·地理志》

温 造 祁人,长庆二年任。开后乡渠百里,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造以起居舍人为刺史,故名。《唐书·温大雅传·地理志》

刘端夫 太和(827—835)时任。《志稿》

唐 伸 武宗(840—846)时任。《通志》《南岳总胜记》

刘 濛 曹州人,宣宗(846—859)时任。《唐书·刘晏传》

段彦暮 僖宗(873—888)时任。《唐书·杨复光传》《通志》作“彦謇”,恐误。

崔 翥 僖宗时任。《唐书·僖宗纪》

薛廷望 咸通(860—874)初任。《府志》

崔 何 荣阳人。《唐书·宰相世系表》

李众甫 陇西人。《唐书·宰相世系表》

裴 喻 闻喜人。《唐书·宰相世系表》

韦 凛 京兆人。《唐书·宰相世系表》

郭仲武 华阴人。《唐书·宰相世系表》

崔 益 博陵人。《唐书·宰相世系表》

房 崱 河南人。《唐书·宰相世系表》

温 续 祁人。《唐书·宰相世系表》

郑先客《府志》

王 翃《府志》以上十人,时次失考。

朗州别驾

徐 浩 代宗(762—779)时任。《通志》张式撰碑考《唐书·本传》作“明州别驾”,未详孰是?

窦良矩《唐书·宰相世系表》

朗州司马

和逢尧[6] 岐山人,光宅(684)中任。《唐书·本传》

卢景亮 范阳人,德宗(779—805)时任。《唐书·本传》

刘禹锡 彭城人,元和(806—820)初任。州接夜郎诸夷,俗喜巫鬼,每祠歌竹枝歌,鼓吹裴回,其声伧伫。禹锡谓屈原作《九歌》,使楚人以之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唐书·本传》

张 璪《府志》

司户参军

韦行检 宪宗(806—820)时任。《通志》权德兴《韦聿墓志》

薛 巽 河东人,宪宗时任。《唐书·柳宗元传》

李明安 高丽人,穆宗(820—824)时任。《通志》《宏简录》

李从海 武宗(840—846)时任。《通志·楚纪》

武陵县令

蔡朝英 高宗(649—683)时任。《通志》《舆地碑目》

崔嗣业 圣历(698—700)初任。开津石陂,长庆(821—824)初李翱、温造从而增之,溉田九百顷。又有崔陂、槎陂,亦嗣业修以溉田,后废。《唐书·地理志》

瞿令珪 德宗时任。《通志》《宝刻类编

裴知道 闻喜人,时次失考。《唐书·宰相世系表》

武陵军事判官

狄中立 武宗时任。《通志》《桃源观山界记》

武陵主簿

石子仁 高宗时任。《唐书·张柬之传》

五代

武贞军节度使

雷彦威 满子。《五代史·雷满传》

雷彦恭 彦威弟。《五代史·雷满传》

永顺军节度使

张 佶《五代史·楚世家》

武顺军节度使

马希振 楚王马殷嫡子,长而贤。天成二年(927),殷请建行台,明宗(926—933)封殷为楚国王。殷承制,自置官属,以希振为武顺军节度使。《五代史·楚世家》

马希杲 楚王希范异母弟。知朗州,得人心,希范疑焉,朗人莫不悲之。《通鉴》

朗州节度使

马希萼 楚王希范异母弟。初为朗州节度使,希范卒,希萼举兵攻长沙,希广缢杀之自立,后臣于李景,景遣边镐入楚,尽迁马氏于金陵。《通鉴》

马希瞻《五代史·楚世家》

朗州节度留后

马光惠《五代史·楚世家》

武平军节度使

刘 言 庐陵人。初为辰州刺史,王进逵逐马光惠,迎言为帅。言奉表请移治武陵,乃升朗州为武平军,以言为节度使。《五代史》

王进逵 邑人。初为静江军卒,事马希萼为指挥,奔归武陵。刘言为节度使,以武安授之,举兵袭杀言,奉表于周太祖,即以为武平军节度使。《五代史》

周行逢 邑人。初为马希萼军校,后据潭州。周显德元年(954),拜武清军节度使。潘叔嗣杀王进逵迎行逢于潭州入武陵,周世宗授行逢大都督、武平军节度使,尽有湖南地,尽心为治,辟官廉介,条教简约,悉除马氏虐政,民悦之。建隆三年(962)卒,追封汝南郡王,子保权嗣。是年,太祖遣慕容延钊往平张文表之乱,保权拒守,延钊获保权,送京师,湖南悉平。《五代史》

鼎澧制置使

王 燮 绍兴二年(1132)任。详见《纪兵》

鼎澧等州镇抚使

孔彦舟 建炎四年(1130)任。《府志》

程昌寓 高宗(1127—1162)时兼鼎澧镇抚使、荆湖西路安抚使。杨幺犯城,昌寓以蔡兵御之,贼稍却,民后为立庙。

张 纶《府志》案:《宋史·本传》为辰州澧鼎沿边巡检使,无鼎州镇抚之文。《府志》恐误。

常德五郡镇抚使

韩 宣《宋史·理宗纪》

刘雄飞 度宗(1264—1274)时任。《宋史·度宗纪》

吕文福 度宗时任。《宋史·度宗纪》

常德军承宣使

孟忠厚 温州人。建炎(1127—1130)中,以直秘阁改武秩,为常德军承宣使。《宋史·本传》

鼎澧沿边都巡检

史 方《府志》《通志》

朗州团练使

潘 美 大名人。湖南叛将汪端既平,人心未宁,授潭州防御使。岭南刘鋹数寇桂阳、江华,美击走之。溪洞蛮獠自唐以来不时侵略,颇为民患,美穷其巢穴,多所杀获,余加抚慰,夷落遂定。乾德二年(964),从都监丁徳裕等克郴州。开宝二年(969),为朗州团练使。

尹崇珂 天水人。《宋史·本传》

鼎州团练副使

王 觌 如皋人,哲宗(1085—1100)时任。《宋史·本传》

刘 挚 东光人,绍圣四年(1097)以刑恕谤贬。《宋史·本传》

湖北提点刑狱

董 槐 定远人。嘉熙元年(1237)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守、尉不出。槐骑从数人至火所,问乱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责之偿,不为乱也。槐立召彦直,斩马前。明日,乃捕首乱者杀之。二年,兼权知常德府。《宋史·本传》

鼎澧统领

邵宏渊 大名人,居武陵。钟相反,宏渊禽其渠授,鼎澧统领。杨幺犯州,宏渊击败之。《通志》

鼎澧将

沈 敦 徽宗(1100—1125)时任。《宋史·霍安国传》

张行中 徽宗时任。《宋史·霍安国传》

鼎澧帅幕

王以宁 靖康(1126—1127)初任。《宋史》详见《纪兵》。

朗州都监

李处耘 上党人。《宋史·本传》

鼎州统制

杜 湛《府志》

崔 增 水军统制。《府志》

梁 吉《志稿》

常德新城总制

鲁希文 详见《纪兵》

提举鼎州弓弩手

陈维纲 兴化人。《府志》

鼎州将

许 筌 绍兴(1131—1162)时鼎州守将。《府志》

彭 筠《志稿》

常德军将

马彦直《志稿》

知州军事

薛居正 浚仪人,太祖时知朗州。湖湘初平,有亡卒数千为盗。监军使疑城中释子为应,欲尽杀之。居正以计缓其事,擒贼帅汪端诘之,乃知释子无与谋者,咸赖以免。《宋史·本传》《东都事略

邵 晔 桂阳人,太宗(976—997)时任。《宋史·本传》

师 颃 太宗时任。有操尚,以简静为治,朗人便之。《明统志》《通志》

龚 颖 邵武人,太宗时任。《通志》

冯 拯 河阳进士。《宋史·本传》

张 鉴 咸平(998—1004)中任。溪洞群蛮数寇扰,鉴召酋豪,喻以威信,皆听命。《通志》

曹克明 真宗(997—1022)时再知鼎州。《宋史·曹光实传》

苏 缄 晋江人,仁宗(1022—1063)时任。《宋史·本传》

向 综 开封人,敏中孙,神宗(1067—1085)时任。《宋史·向传范传》

陶 弼 祁阳人,神宗时任。《宋史·本传》

邢 倞《通志·流寓·邢绎传》

张廷坚 广安人,进士。《府志》

吴 逵 崇阳进士。《府志》

张 觷 福州人。高宗(1127—1162)时,觷奏鼎澧等州弓弩手废阙,补额者皆强豪僮奴,窜名籍中,请汰去。募溪峒诸蛮习练,分处要害,以时耕战。诏从之。《宋史·溪峒诸蛮传》

富直柔 河南人,高宗时任。《宋史·本传》

范致虚《宋史·富直柔传》

张 斛 渔阳人,绍兴(1131—1162)时任。刻王若谷所集法帖二十卷于鼎州治,因名《鼎帖》。《晁氏读书志》

王进之 兴化进士,建炎(1127—1130)中任。《府志》

程昌寓《通志》

梁汝嘉 丽水人,高宗时任。《宋史·本传》

凌景夏 余杭人。绍兴中奏免蔡兵交粮三百余缗。

李隆国 高宗时任。《通志》

赵不群 宗室。《宋史·本传》

唐文若 丹稜进士,高宗时任。《宋史·本传》

知府

彭汉老 庐陵人,孝宗(1162—1189)时任。《通志》

鲍粹然 处州人,孝宗时任。俗尚妖祠,踪迹诡秘不可诘,粹然阅他讼,凡有横死者疑为祭鬼,核之具伏,焚祠毁像,其风顿息。在官重湖镜清,庭无留讼,而两台惧其威严,力排之,竟以剡免。真德秀撰墓志。

刘邦翰 乾道(1165—1173)中任。江北之民困于酒坊,至贫之家不捐万钱不能举一吉凶之礼,乃检《乾道重修勅令》,申严抑卖之禁。《通志》

李 焘 眉州人,淳熙四年(1177)任。境多茶园,禁切商贾,率及交兵。焘曰:“官捕茶贼,岂禁茶商,听其自如。”讫以无事。《宋史·本传》

王 铢 绍兴元年任。奏沿边城寨官廪禄给不以时,致使熟视奸猾,恬不加问,从而徇私受贿,弓手戌卒粮食累月不支,迫于饥寒,侵渔蛮獠,致起边□。乞勅州军按月廪给,俾城砦官兵有以存活缓急之际,庶得其用。《宋史·兵志》

俞 澂 光宗(1189—1194)时任。楼钥《外制集》

薛行简 光宗时任。《通志》

赵善佐 邵武人,宁宗(1194—1224)时任。奉法爱民,悉绝请托。《通志》

曹彦约 都昌人,宝庆(1225—1227)时任。《宋史·本传》

东阳厉 绍定(1228—1233)初任。《通志》

桂万荣 理宗(1224—1264)时任,尽心民事,尤慎刑狱。《通志》

桂万肇 四明人,理宗时任。《通志》

袁申儒 龙阳人,理宗时任。兴文学,厚士风;捐官田为贡士庄,凡贡士过省者取资于是,勒石传之。《通志》

龚日升 咸淳五年(1269)任。除苛政,兴学校。《通志》

楼图南 度宗(1264—1274)时任。《通志》

周公明 恭帝(1274—1276)时任。《元史·世祖纪》

通判

钱 熙 泉州人,淳化(990—994)中任。《宋史·杨徽之传》

唐 绩 零陵进士,大观(1107—1110)中任。《府志》

刘 愿 新昌人,宣和(1119—1125)中任。廉介有为,贼戢民安。

吴 时 邛州人,崇宁(1102—1106)中任。《宋史·本传》

张 运 贵溪人。杨幺寇鼎,运与程昌寓勒兵御之,贼宵溃。澧贼雷德进称乱,运将兵破之,尽降其众。《宋史·本传》

王 枢 绍兴(1131—1162)中任。茶寇骚扰,道不通,有欲焚山绝茶,或欲官自便贾,枢议为长短引,至今赖之。《通志》

郭 份 新淦人,高宗(1127—1162)时任。常德为湖北望郡,更二守无善状,份至,委曲扶持之。靖獠乱,王师讨之。份主督运,山行既艰,水道经若水寨,溯流百余里,尤险恶。份轻装浅舟,水陆并进,军用不乏。策功擢守兴国军。尝因赐对,言:常德当夷獠出没之冲,近复有茶寇之警,顿兵才二百人,不足以弹压,请以荆鄂千人戌常德。朱子撰墓志。

周必大 案:府志“周必大,光宗(1189—1194)初通判鼎州。”考《宋史·本传》,以何澹劾除宫观,判潭州,无判鼎州之文。又,宋制以大臣知军州,谓判某州,侍从以下谓知某州,府贰佐乃有通判。必大以宰相出判州,何以为通判?又孝宗(1162—1189)时以潜藩升鼎州为常德府,必大至光宗时,何以仍称为鼎州?是皆可疑也。今德山有诗二首,绍兴壬子(1132)重阳书勒石乾明寺,或谓必大所作,未知何据?存以备考。

赵善彦 光宗时任。陈传良《外制集》。

赵希□ 理宗(1224—1264)时任。《癸辛杂志》

刘子荐 吉州人,度宗(1264—1274)时任。《宋史·本传》

杨徽之 蒲城人,时次失考。《通志》

胡 寅《鼎帖》

赵子畴《鼎帖》

赵 麟《鼎帖》

推官

梁 倩 襄阳人。天圣(1023—1032)中,鼎州团练推官有狱将决,覆之有疑,亟白州上其状得不死。与参军雍规考同满,使者荐倩,倩曰:“规母老,愿先规。”以故复为武圣军推官。《通志》刘挚撰墓志

余良肱 分宁进士,天圣中任。《宋史·本传》

赵与霆 永嘉人,理宗时任。郡守将上荐牍,集幕僚于公署阄而畀之。与霆独称疾不往,人以是贤之。《通志》

邓约礼 南城人。《通志》

尹 谷 茶陵进士,廉正有声。《宋史·本传》

刘令猷 泰和人。时次失考。《通志》

王若水《鼎帖》

任 义《鼎帖》

录事

吕 陟 零陵人。《府志》

司户

黄 振 湘阴人。《府志》

李永昌 廪延人,哲宗(1085—1100)时任。《通志》《秦观集》

张士仲 南剑人。《府志》

司法

林文仲 孝宗(1162—1189)时任。李焘荐之于朝,称其政事确实,如桑麻谷粟。《通志》

司理

周 谕 真宗(997—1022)时任。《宋史·周尧卿传》

雍 规 仁宗(1022—1063)时任。《刘挚传》梁倩墓志

汪 澥 旌德人,神宗(1067—1085)时任。《宋史·本传》

崔 升 宣和(1119—1125)中任。《府志》

教授

赵 霖 徽宗(1100—1125)时任。《通志》

王起宗 高宗(1127—1162)时任。《通志》张栻撰、米芾墓志

孙逢吉 龙泉人,高宗时任。《通志》

蔡元定 建宁人。《府志》案:郡学明伦堂东壁,朱子手书说卦传八碑,元定为教授时所刊。《宋史·本传》无教授常德之文,然朱子此书,学校多摹刻,皆谓元定刻于常德府学,疑别有据,或史失载也。

张 钢 永新人,孝宗时任。《通志》

毕祖高 度宗(1264—1274)时任,生徒经指授者,皆为名儒。《通志》

县令

龚诱衷 项城人,真宗时任。《宋史·龚鼎臣传》

祁 克 高宗时任。《通志》

刘龟年 祥符人,知武陵县。遇民宽,吏有罪则立治之。县境田多荒,冒耕者与吏为一侵渔,诉讼展转不止。龟年究其端绪予夺之,讼为少息。淫祠有潘仙者,人惑之,龟年命毁其祠,罪其倡首者,众然后定。县赋役不均,为改造帐籍,无异辞。《通志》

侍其光祖 孝宗(1162—1189)时任。《通志》《舆地碑目》

杜梦英 临川人,绍熙元年(1190)任。爱民戢奸,武陵旧无学,梦英创立之。《通志》

戴重熙 庐陵人,宁宗(1194—1224)时任。《通志》

吴 渊 宣州人,理宗(1224—1264)时任。《通志》

县丞

孙 伟 徽宗(1100—1125)时任。《通志》

张 绾 绍熙(1190—1194)中大水,城不没者三版,门不得关,水且入。时绾摄令事,亟命囊土实门,乃募舟救民,亲载粟户给之,不惜劳悴。奏蠲赋,民忘其灾,陂渠涸废,悉督治,无遗力。《志稿》

萧 浒 理宗(1224—1264)时任。《通志》

赵 经《鼎帖》

主簿

胡直夫《鼎帖》

县尉

杜师颜 高宗(1127—1162)时任。《通志》朱子《刘龟年墓志》

胡翔卿 崇安人,嘉祐(1056—1063)中任。湖右旱,饥人相食,翔卿以郡委检视,因乞分减赋税,发常平济之,民赖以生。《通志》

唐 介 江陵人。有德政。《府志稿》

法曹椽

魏廷式 大名人,太平兴国(976—984)初任。《宋史·本传》

汪安行 绩溪人。《通志》:绍兴(1131—1162)间,倅常德,未详何岁。

安抚使

朱国宝 宝坻人也。世祖(1260—1294)时,统蒙古军镇常德府,知安抚司事。《通志》

达鲁花赤

和 尚 至元(1264—1294)时,以治最闻。《元史·本传》

哈  有善政,兴举废坠,修学宫,砌石柜。以民艰于输运,乃从北门外至渐水桥十五里开河以便之,岁旱则以溉田,民甚利赖。《通志》

副达鲁花赤

别的因 至元十六年(1279)任。会同知李明秀作乱,别的因单骑往招之,谕以威德,使自新,因与俱来,贼遂平。《元史·抄思传》

总管

鲁希文《元史》,详《纪兵》

李秉彝 大都人,至大(1308—1311)时任。芷江泛滥,立堤柜以制湍浪,民免垫溺[7]。官种柑橘五百株,以代民贡。岁歉,黜同僚议,不俟命,开仓救饥者,武陵人立碑以颂遗爱。赵孟頫撰《闲邪公家传》[8]。

倪德政 苏州人,以总管兼尹事。朝命造战舰三百艘,仍令运饷。德政委官辇材于所产,造舟如数。又私雇贾人巨艘以运饷,事集而人不扰。《通志》

刘百川 南昌人,武宗(1307—1311)时任。《府志》

泽完不花 延祐六年(1319)任。《通志》

槊思监 延祐(1314—1320)时任。《通志》

赵资治 英宗(1320—1323)时任。《通志》

史 炫 燕人,泰定(1324—1328)时任。《元史·史天倪传》

何 琦 宛平人,泰定时任。《通志》

㶏璘不花 文宗(1328—1329)时任。《通志》

李仲常 顺帝(1333—1370)时任。《通志》案:《闲邪公传》称秉彝字仲常。未知是一,是二?

苗 益《府志》

王时省 顺帝时任。《通志》

同知

李明秀

陈 肃 海阳人,世祖时任。《通志》

蒋文举 常德路同知。《实绩录》

推官

程 亮 武宗(1307—1311)时任。《通志》

曹克温 仁宗(1311—1320)时任。《通志》

石思仁 武宗时任。《通志》

杨梓人 慈利人,泰定(1324—1328)时任。《通志》

知事

马天敏 至大(1308—1311)时任。《府志》

陈 毅《府志》

郝 才 延祐六年(1319)任。《府志》

周元亨 延祐时任。《府志》

孙以忠 龙阳人,泰定时任。《府志》

孙叔亨 龙阳人,至正(1341—1370)时任。《府志》

教授

覃祖高 武宗时任。《通志》

孔寿仁 武宗时任。《通志》

任孝昌 武宗时任。《通志》

李 英 武宗时任。《通志》

谢学海 武宗时任。《通志》

孔能静 武宗时任。《府志》

陈象祖 仁宗时任。《通志》

郭大有 仁宗时任。《通志》

张 焘 仁宗时任。《通志》

邓和海 成都人,泰定时任。《府志》

学正

陈元荐 延祐时任。《府志》

王光佐《府志稿》

学录

郭 史 武宗时任。《府志》

蒙古教授

张 拱 顺帝(1333—1370)时任。《元史·张昉传》

县丞

忽都海牙 顺帝时任。《通志》

常德府

分巡湖北副使

沈熙载 崀山人,正统(1436—1449)时任。《府志》案:《通志》在嘉靖时,官止湖广佥事。

胡 直 太和人,景泰(1450—1456)时任。《府志》案:《通志》在嘉靖时,官止湖广副使。

沈 庆 天顺(1457—1464)时任,修城,建学,能恤民患。《府志》

应 灏 成化(1465—1487)时任。兴修学校,民颂其德。《府志》

魏 英 弘治(1488—1505)时任。《府志》

阮文中 南昌人,弘治时任。《府志》案:《通志》在嘉靖(1522—1566)时,官湖广副使,备兵辰沅。

分巡湖北道

曾才汉 泰和人,嘉靖时任。《通志》案:《府志》在永乐(1488—1505)时。

潘清亶 上虞人,嘉靖时任。《通志》案:《府志》作“潘清直”,在成化时。

王应显 漳浦人,嘉靖时任。《通志》

曹 栋 丹徒人,嘉靖时任。《通志》

江廷寄 旌德人,隆庆(1567—1572)时任。《通志》

冯时可 万历(1573—1620)时任。《府志》案:《通志》系分守上湖南道,历驻永州,与此不符。

马鸣鸾 万历时任。《府志》案:《通志》亦分守上湖南道。

郭 棐 南海人,万历时任。《通志》

夏良心 广德人,万历时任。《通志》

丁此吕 新建人,万历时任。《通志》

冯子京 钱塘人,万历时任。《府志》

李克敬 闻喜人,万历时任。《府志》案:《通志》二人均湖广佥事。

陈惇临 潮阳人,万历时任。《通志》

熊 元 光州人,万历时任。《通志》

史经贤 大理人,万历时任。《通志》

刘之龙 富顺人,万历时任。《通志》

姚尚德 长洲人,万历时任。《通志》

陈翔龙 富顺人,万历时任。《通志》

赵鹏程 山东人,万历时任。《通志》

陈 瑾 南宁人,崇祯(1628—1644)时任。有节操,修理城垣。《通志》

潘士彦 大兴人,崇祯时任。《通志》

程景颐 山西人,崇祯时任。有政声,民为立祠。《通志》

林焲章 莆田人。

李应祥 无锡人。

郭显宗 太徽人。

郭宗宁 江南进士。

张 诗 济南人。

恽厥初 案:上六人,均载《府志》,而《通志》未载。又《府志》所编时次与《通志》多不符,故存之以备参考。

知府

马汝舟 邑人,详见仕迹。《通志》

张子俊 洪武(1368—1398)时任。兴学,延师教俊秀,举乡饮酒礼。《通志》

焦 润 洪武时任。《通志》

黄恭让 洪武时任。《通志》

应履平 奉化人,永乐(1403—1424)时任。府旧例:岁赋麦,征敛甚艰。履平以地不宜麦奏,易以米,许之。政绩超著,擢云南布政使。《通志》

车 清 长宁人,宣德(1426—1435)时任。《通志》

周 鼎 重庆人,宣德时任。《通志》

李 本 河南人,正统(1436—1449)时任。《通志》

蔡 寿 南海人,景泰(1450—1457)时任。《府志》

朱 缙 余姚人,景泰时任。有惠政,民爱戴之。《通志》

余 俨 南昌人,天顺(1457—1464)时任。《通志》

孙 确 东平人,天顺时任。《通志》

郑 暹 仁和人,天顺时任。《通志》

杨 宣 乐安人,成化(1465—1487)时任。修举废坠,作兴士类,辑郡志成书。《通志》

王 绩 华亭人,成化时任。持身廉峻。岁大旱,祷于龙门洞。洞幽邃莫测,绩缒而下,穷其处,乃大雨,邦人感悦。《通志》

梅 俞 湖口人,成化时任。《通志》

吴 远 安福人,成化时任。《通志》

卜 钊 颍上人,成化时任。《通志》

胡文德 成化时任。《通志》

李 泰 新城人,成化时任。《通志》

陈仲舒 巴县人,弘治(1488—1505)时任。《通志》

韩 儒 太原人,弘治时任。《通志》

张 宫 完县人,弘治时任。《通志》

杨 瑛 嘉定人,弘治(1488—1505)时任。《通志》

李 煜 福建人,弘治时任。厘剔奸弊,盗贼屏息。尝以武陵介冲要,民奔命不遑,具疏请复原辖澧州石门、慈利、安乡四州县。乞休归,囊无余资。《通志》

吴 珍 长兴人,弘治时任。《通志》

纪经纶 兰阳人,弘治时任。《通志》

王 莹 淮安人,正德(1506—1521)时任。力反弊政。《通志》

王 禾 宛平人,正德时任。质直严明。荣王始之藩,内侍多所求索,少拂意则加窘辱。禾曰:“府库皆财,欲则取之。剥民以悦人,吾不能也!”竟不能夺。《通志》

杨 戬 山西人,正德时任。《通志》

冯 杰 涿州人,正德时任。勤理案牍,不假吏胥,人皆慑服。迁四川副使,死流贼之难。《通志》

王 雄 永清人,正德时任。《通志》

苏 先 永定人,正德时任。《通志》

陈希文 南海人,正德时任。有政声。《通志》

欧阳恂 安福人,正德时任。大水决堤,悉心修筑。《通志》

师 皋 长安人,嘉靖(1522—1566)时任。有惠政。《通志》

何 钺 江宁人,嘉靖时任。《通志》

方 仕 固始人,嘉靖时任。固堤防,筹积贮。岁饥,请蠲租十之七。遇事能断。擢盐运使。《通志》

赵永淳 任丘人,嘉靖时任。《通志》

张 羽 渭南人,嘉靖时任。《通志》

曹 梧 广昌人,嘉靖时任。《通志》案:《江西通志》作“曾梧”。

陆 垹 嘉善人,嘉靖时任。清介持大体武陵石瑗十世同居,奏旌其闾。后迁知武昌。《府志》案:《通志》止知岳州府,以赈济事超擢太仆少卿,与此不符。

张 钺 平度人,嘉靖时任。刚直有清操,历官三十年,家无余赀。《通志》

许 琯 歙县人,嘉靖(1522—1566)时任。《通志》

席 和 遂宁人,嘉靖时任。《通志》

林应亮 侯官人,嘉靖时任。《通志》

陈常道 兴化人,嘉靖时任。《通志》

黄日敬 莆田人,嘉靖时任。兴修学校,清白有声。

刘 常 万安人,嘉靖时任。《通志》作“常心”。案:瓽子孙后为邑人,明季易姓蓝,爰依谱牒正之。

陆 州 海宁人,嘉靖时任。时方建三殿,木运孔棘,使者乘势为奸利。州调停差拨,折其牙角,属邑赖之。

叶应春 会稽人,嘉靖时任。《通志》

樊 坦 隆庆(1567—1572)时任。《明史·樊一蘅传》

俞南金 平湖人,万历(1573—1620)时任。《通志》

叶朝阳 秀水人,万历时任。遇事敏断。《府志》

钱顺德 常熟人,万历时任。《通志》

钟 昌 东莞人,万历时任。《通志》

陈永直 蒲州人,万历时任。《通志》

萧腾凤 晋江进士,万历时任。有清操,礼士爱民。

谢 裘 万历时任。《通志》

胡大年 万历时任。《通志》

刘一全 万历时任。《通志》

张师绎 武进人,万历时任。勤于课士,时称其如雪月冰壶,表里俱澈。《通志》

张定徵 万历时任。《通志》

马梦箕 永昌人,万历时任。《通志》

王嘉亮 天启(1621—1627)时任。《通志》

李 备 曲沃人,天启时任。《通志》

郑时举 南阳人,天启时任。《通志》

顾国缙 上海人,崇祯(1628—1644)时任。《通志》

师雨助 直隶人,崇祯时任。《通志》

潘士彦 崇祯时任。《通志》

程景颐 山西拔贡,崇祯(1628—1644)时任。详《推官》《府志》

瞿鸣岐 垫江人,崇祯时任。《通志》

李时启 时次失考。《府志》

同知

钱梦松 龙游人,洪武(1368—1398)时任。修堤亲操版筑,郡人立祠堤上。《通志》

董 翥 山西人,永乐(1403—1424)时任。《通志》

王 赞 真定人,宣德(1426—1435)时任。《通志》

赵 敝 宣德时任。《通志》

蔡 寿 南海人,正统(1436—1449)时任。《府志》

尤 琮 山阳人,天顺(1457—1464)时任。《通志》

赵 炎 建江人,天顺时任。《通志》

胡文德 新城人。《府志》

李 泰 新城人,成化(1465—1487)时任。《通志》

胡 琮 长洲人,成化时任。郡县皆苦旱涝,琮赈恤倍至。《通志》

陈嘉礼 富顺人,弘治(1488—1505)时任。《通志》

马 玹 山阳人,弘治时任。《通志》

章 启 京卫人,弘治时任。《通志

吴 珍 弘治时任。《通志》

何应潮 东莞人,正德(1506—1521)时任。《通志》

陈 牺 京卫人,正德时任。《通志》

赵 璧 栢乡人,正德时任。《通志》

吴 寅 常熟人,正德时任。《通志》

张存诚 河南人,嘉靖(1522—1566)时任。《通志》

李 黝 丰城人,嘉靖时任。《通志》

李 经 京卫人,嘉靖时任。《通志》

凌 云 崇仁人,嘉靖时任。《通志》

谭绍宗 铜梁人,嘉靖时任。《通志》

刘三省 简州人,嘉靖(1522—1566)时任。《通志》

施 諲 鄞县人,嘉靖时任。《通志》

陈大奇 莆田人,嘉靖时任。《通志》

孙 勋 南海人,嘉靖时任。《通志》

王宗尹 泰和人,嘉靖时任。《通志》

王用汲 晋江人,隆庆(1567—1572)时任。《明史·本传》

钱梦松 苏州人,万历(1573—1620)时任。《通志》案:洪武(1368—1398)时同知钱梦松,龙游人,或姓名偶同。

张梦时 苏州人,天顺(1457—1464)时任。《通志》

汤凤喈 四川人,崇祯(1628—1644)时任。《通志》

陈尚表 崇祯时任。《通志》

朱国柱 安宁人,崇祯时任。十六年,流贼由长沙来寇,国柱正冠带而死。《通志》

杨兆雷 鹤庆人,崇祯时任。《通志》

党应秋 山西人,崇祯时任。由武陵县摄任。流贼陷城,阖家殉难,通谥“节愍”。《通志》

李 满 武进人。《府志》《通志》作“景泰(1450—1457)时任”。

通判

陈志明 永乐(1403—1424)时任,创修《府志》。《通志》

林 寿 福建人,正统(1436—1449)时任。《通志》

余 瓘 庐陵人,景泰时任。《通志》

崔 谦 江都人,天顺时任。《通志》

徐 璟 长寿人,成化(1465—1487)时任。《通志》

邓 察 安福人,成化时任。《通志》

张自守 内江人,成化时任。以政绩卓异,由耒阳县丞超擢。《通志》

张 瑛 上元人,弘治(1488—1505)时任。《通志》

姚 纶 汝州进士,弘治时任。《通志》

朱 裕 泌阳举人,弘治时任。廉介有惠政,擢九江同知。《府志稿》

龙 奇 桂林举人,弘治(1488—1505)时任。《通志》

崔有能 正德(1506—1521)时任。《通志》

韩 宣 正德时任。《通志》

蔡 琳 普定人,正德时任。《通志》

车 露 博罗人,正德时任。《通志》

聂 璜 清江人,正德时任。《通志》

杨 焘 荣阳人,正德时任。《通志》

李廷环 四川人,正德时任。《通志》

凌 云 崇仁人,嘉靖(1522—1566)时任。《通志》

廖 轻 嘉靖时任。《通志》

雷有阳 宜宾人,嘉靖时任。《通志》

王 康 陈留人,嘉靖时任。《通志》

许 璜 嘉靖时任。《通志》

毛汝麟 龙游人,隆庆(1567—1572)时任。《通志》

邬鼎龙 万历(1573—1620)时任,兼署府事。明敏善断。《府志》

阮良选 万历时任。《通志》

刘维柱 广西人,崇祯(1628—1644)时任。

朱慈 江西人,崇祯时任。《通志》

推官

戴子中 永乐(1403—1424)时任。《通志》

陈尚舟 茶陵人,永乐时任。《通志》

李 纶 安阳人,景泰(1450—1456)时任。《通志》

张 永 同州人,天顺(1547—1464)时任。《通志》

宋 福 代州人,成化(1465—1487)时任。《通志》

温 达 庐陵人,成化时任。《通志》

吕 正 临清人,成化时任。《通志》

甘 泉 浔州人,弘治(1488—1505)时任。《通志》

吴 浑 庆元人,弘治时任。《通志》

周 宣 莆田人,正德时任。《通志》

杨 节 京卫人,正德(1506—1521)时任。《通志》

郭 圮 广平人,正德时任。《通志》

孟 鹏 真定人,正德时任。《通志》

徐 炤 贵溪人,正德时任。《通志》

周 汉 开封人,嘉靖(1522—1566)时任。《通志》

高 宇 丰城人,嘉靖时任。《通志》

杜 彰 京卫人,嘉靖时任。《通志》

朱 仁 安福人,嘉靖时任。《通志》

王 康 嘉靖时任。《通志》

项 璧 靖安人,嘉靖时任。《府志》

徐可相 临桂人,嘉靖时任。《通志》

蔡 悉 合肥人,嘉靖时勤筑堤,以御水患。《明史》

刘汝顺 清江人,嘉靖时任。《通志》

方大美 桐城人,万历(1573—1620)时任。廉洁有政声。《通志》

智几先 万历时任,理刑无宽,奸蠹敛迹;尤喜搜罗才俊。《通志》《府志》

彭万里 万历时任。《通志》

孟绍祖 河南人,万历时任。《通志》

沈嗣振 普安人,天启(1621—1627)时任。《通志》

陈之龙 分宜人,崇祯(1628—1644)时任。有才守。《通志》

程景颐 崇祯时任。收税、课盐、修城,工皆不私一钱。

王景云 天长人,崇祯时任。《通志》

经历

卢 盛 霸州人,成化(1465—1487)时任。《府志》

刘 纲 弘治(1488—1505)时任。《府志》

任 阶 南阳人,嘉靖时任。《府志》

董 淑 四川人,万历时任。《府志》

李行敬 浙江人,万历时任。《府志》

袁廷观 天启时任。《府志》

黄士相 广东人,天启(1621—1627)时任。《府志》

张鸿誉 河南人,天启时任。《府志》

曹思讷 景州人,崇祯(1628—1644)时任。《府志》

李有核 池州人,崇祯时任。《府志》

许嘉烟 绍兴人,崇祯时任。《府志》

教授

刘 谦 洪武(1368—1398)时任。《通志》

徐 善 洪武时任。《通志》

胡季舟 会稽人,正统(1436—1449)时任。《通志》

夏 鲁 天台人,景泰(1450—1456)时任。《通志》

周 鉴 潮阳人,天顺(1457—1464)时任。《通志》

刘 庆 庐陵人,弘治(1488—1505)时任。《通志》

周 臣 嘉靖(1522—1566)时任。与诸生讲论不辍,不受馈遗,擢国子监学录。《府志》

朱 麟 天台人,隆庆(1567—1572)时任。《通志》

胡朝周 澧州岁贡,万历(1573—1620)时任。潘相《澧志举要》

李 勤 丰城人,万历时任。《通志》

汪 湘 德安人,万历时任。《通志》

欧鸿运 宝庆贡生,崇祯时任。《通志》

张 叙 黄州举人,崇祯时任。《通志》

蒋道亨 永明人,崇祯时任。献贼陷城,抱印死,通谥“烈愍”。《通志》《府志》

训导

张 伦 正统时任。《通志》

黄 聪 正统时任。《通志》

周 贵 景泰时任。《通志》

吕 律 景泰时任。《通志》

邓 洪 吉水人,成化(1465—1487)时任。《通志》

左 迪 四川人,成化时任。《通志》

李齐安 内江人,成化时任。《通志》

唐 茂 长宁人,成化(1465—1487)时任。《通志》

万 海 南昌人,成化时任。《通志》

范 序 成都人,成化时任。《通志》

俞 福 崇福人。

冯 衡 浙江人。

廖 佩 泰和举人。

郑 谦 武进人。

王 宾

郑绍虞 青神人。

任 昂 云南人。

冯 纲 涪州人。

李 经 涿州人。

何 □ 合肥人。

周 译 淮安人。

刘 泰 长宁人。

周朝宗 南昌人。

郭 耸 永丰人。操行清苦,诸生贫者恒分俸资给。

赵 价 重庆人。

蔡寿春 蓬州人。

曾 魁 无为人。

皮 弁 涪州人。

文 格 射洪人。

萧九畴 纳溪人。

孙 豸 天台人。

黄安仁 潼川人。

沈安仁 襄阳人。

王 辂 咸宁人。

欧阳象 武昌人。

姚 佩 郧阳人。

宋文明 永州人。

黄 缙 蒲江人。

王 俨 武平人。

唐邦棨

以上三十人时次失考。《通志》

知事

赵 贤 平凉人,成化(1465—1487)时任。《府志》

何天惠 正德(1506—1521)时任。《府志》

延 钺 正德时任。《府志》

刘 鈇 新野人,嘉靖(1522—1566)时任。《府志》

周 璋 绛州人,嘉靖时任。《府志》

何自胜 万历(1573—1620)时任。龙膺《重修县学记》

照磨

郭兴让 襄阳人,成化时任。《府志》

龙 逊 永新人,成化时任。《府志》

李长春 成化时任。《府志》

袁立成 弘治(1488—1505)时任。《府志》

周 正 四川人,嘉靖时任。《府志》

李载道 庄浪人,嘉清时任。《府志》

张之铭 嘉靖时任。《府志》

卢三聘 崇祯(1628—1644)时任。《府志》

检校

董 福 西洱人,成化时任。《府志》

知县

张子源 洪武(1368—1398)时任。《通志》

杨克汉 洪武时任。《通志》

张九畴 洪武三十一年任。《通志》

燕 喜 德化人,永乐(1403—1424)时任。驭吏抚民宽严得体。

张 海 萍乡人,景泰(1450—1456)时任。《通志》

潘 旭 开化人,天顺(1457—1464)时任。政尚简易,民困以苏。

黄 璟 萍乡人,天顺时任。《通志》

王 鼎 天顺时任。《通志》

枚文正 浙江人,成化(1464—1487)时任。《通志》

徐必敩 蒲江人,成化时任。严剔奸弊,有声誉。

刘 缨 新淦人,成化时任。明习吏事,舞文者以次擿[9]治行取,擢御史。《通志》

谢 杰 徽州人,成化时任。《通志》

黄 瑾 袁州人,成化时任。《通志》

施 慬 成都人,成化时任。《通志》

秦 锐 广西人,成化时任。《通志》

应 能 西安监生,弘治(1488—1505)时任。时藩邸初建,能先事经画,民不知扰。每村创设义屯,积谷备赈。秩满,百姓诣阙奏留,诏增俸二级,仍管县事。《通志》作“应龙”,误。

施 愷 弘治时任,里居未详。周瑛《府学碑记》。

邹 确 江西人,正德(1506—1521)时任。《通志》

谢文宪 弋阳人,正德时任。《通志》

谢 臻 沙县人,正德时任。《通志》

杨敷颐 云南人,正德时任。《通志》

霍 球 广东人,正德时任。《通志》

危以泰 成都人,嘉靖(1522—1566)时任。《通志》

李 兰 临安人,嘉靖时任。《通志》

马负图 云南人,嘉靖时任。《通志》

刘成仁 广西人,嘉靖时任。《通志》

钟 銮 全州人,嘉靖(1522—1566)时任。《通志》

杨维藩 云南人,嘉靖时任。《通志》

何爱众 马湖人,嘉靖时任。《通志》

张 泽 桐城人,嘉靖时任。峒蛮为患,以奇兵捣之,生絷其魁。《通志》

洪有复 晋江人,万历(1573—1620)时任。时方清丈田亩,力行一条鞭法,汰省繁杂赋税,民为立生祠。《府志》

荀之祥 万历时任。《通志》

朱 莹 万历时任。《通志》

李可柱 万历时任。《通志》

邬鼎龙 万历时任。《通志》

马升阶 内江人,万历时任。轻徭役,革加耗,杜飞诡[10]那移[11]之弊,民便之。《通志》

詹应光 万历时任。

施 瑾 成都人,万历时任。《通志》

李奇逢 万历时任。《通志》

王从鹏 万历时任。《通志》

陈荀产 铜仁人,天启(1621—1627)时任。《通志》

邹毓祚 临川人,天启时任。《通志》

宋学显 吴县人,崇祯(1628—1644)时任。《通志》

徐 灏 钱塘人,崇祯时任。《通志》

甘大绶 丰城人,崇祯时任。《通志》

党应秋 崇祯时任,详见同知。《通志》

县丞

张世安 吴江人,洪武(1368—1398)时任。《通志》

吴 鼎 洪武(1368—1398)时任。《府志》

邓 祖 宣德(1426—1435)时任。《府志》

吴 显 四川人,天顺(1457—1464)时任。《通志》

林 瑀 乐清人,天顺时任。《通志》

卢 茂 山东人,成化(1465—1487)时任。《通志》

李 煜 福建人,成化时任。由御史谪外。《府志》

戴 桓 崇仁人,弘治(1488—1505)时任。《通志》

傅天霖 四川人,正德(1506—1521)时任。《通志》

徐 理 进贤人,嘉靖(1522—1566)时任。《通志》

姜 范 万历(1573—1620)时任。《通志》

李 时 四川人,万历时任。《通志》

杨一荣 揭阳人,万历时任。《通志》

谢 彝 广东人,万历时任。《通志》

杨 诚 普定人,万历时任。《通志》

陆 瀚 兖州人,万历时任。《通志》

裘 辅 浙江人,万历时任。《通志》

源 政 眉州人。《府志》《通志》作“成化(1465—1487)时任”。

教谕

周 纪 吉水人,正统(1436—1449)时任。《通志》

陈 昶 南昌人,景泰(1450—1456)时任。《通志》

陈道衮 休宁人,景泰时任。《通志》

卜 吉 湘乡人,天顺时任。《通志》

刘原勋 吉水人,天顺时任。《通志》

熊永昌 四川人,成化时任。有学识,日与诸生讨论经史。

陈 晟 福建人,弘治时任。《通志》

喻 淮 滕县人,正德时任。《通志》

丁 裕 莆田人,正德时任。《通志》

杨永秀 阆中人,嘉靖时任。《通志》

傅 京 清江人,嘉靖时任。《通志》

朱尚恩 庆远人,嘉靖时任。勤于课士,刻有《朗溪同人集》。

高 铉 邳州人,嘉靖(1522—1566)时任。《通志》

左 瑛 汉阳人,嘉靖时任。《通志》

易可贤 万历(1573—1620)时任。龙膺《重修县学记》

姜 秩 安乡岁贡,万历时任。《澧志举要》

训导

倪 杰 临川人,正统(1436—1449)时任。性严正,尝撰《时习铭》以励士。

王 炎 涪州人,景泰时任。《通志》

王 辚 名山人,景泰(1450—1456)时任。《通志》

吴 敬 涪州人,天顺(1457—1464)时任。《通志》

蓝 生 崇庆人,天顺时任。《通志》

张 经 四川人,天顺时任。《通志》

吴伯常 仁寿人,天顺时任。《通志》

冷 伶 上高人,天顺时任。《通志》

刘 瑛 宜山人,弘治(1488—1505)时任。《通志》

胡维祺 巴县人,弘治时任。《通志》

武 骏 滁州人,弘治时任。《通志》

陈隆吉 闽县人,正德(1506—1521)时任。《通志》

林文翰 莆田人,正德时任。《通志》

王 锭 汝州人,正德时任。《通志》

许 瓛 琼山人,正德时任。《通志》

丁 统 上虞人,嘉靖(1522—1566)时任。《通志》

江 鏊 都昌人,嘉靖时任。《通志》

陈 现 安福人,嘉靖时任。《通志》

陈葵心 醴陵人。《醴陵县志》

主簿

李 显 福建人,洪武(1368—1398)时任。《府志》

金 粟 富顺人,宣德(1426—1435)时任。《府志》

尹民瞻 成都人,正统时任。《府志》

冯 璋 □□人,景泰时任。《府志》

刘 昌 天顺(1457—1464)时任。《府志稿》

杨 凤 四川监生,成化(1465—1487)时任。《府志稿》

汤 柄 丰城人,弘治(1488—1505)时任。《通志》

詹 恩 四川人,正德(1506—1521)时任。《府志》

黄 粹 眉州人,嘉靖(1522—1566)时任。《府志》

吕 芳 夏符人,嘉靖时任。《府志》

刘 静 万历(1573—1620)时任。《府志》

姬 伟 蓬溪人,万历时任。《府志》

林乔椿 万历时任。《府志》

典史

王大有 富顺人,景泰(1450—1456)时任。《府志》

陈 显 景泰时任。《府志稿》

郭 安 天顺(1457—1464)时任。《府志稿》

徐 实 余姚人,成化时任。《府志稿》

赵 恭 泾阳人,弘治时任。《府志》

谢正文 闽县人,弘治时任。《府志》

蔡天燦 黄岩人,弘治时任。《府志》

韩 望 黄岩人,正德时任。《府志》

万 福 内江人,嘉靖时任。《府志》

谢 彝 新淦人,嘉靖时任。《府志》

高 庠 苏州人,万历时任。《府志》

欧 彬 内江人,万历时任。《府志》

缪 礼 浙江人,崇祯(1628—1644)时任。《府志》

【注释】

[1]《西州后贤志》:是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撰写的地方志著作《华阳国志》中的一卷书名,《华阳国志》专门记述了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

[2]《三国志·吴书》有记载:武陵部从事樊伷诱导诸夷,图以武陵属刘备,外白差督督万人往讨之。权不听,特召问濬,濬答:“以五千兵往,足可以擒伷。”权曰:“卿何以轻之?”濬曰:“伷是南阳旧姓,颇能弄唇吻,而实无辩论之才。臣所以知之者,伷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馀自起,此亦侏儒观一节之验也。”权大笑而纳其言,即遣濬将五千往,果斩平之。

[3]同爨:同灶炊食。谓同住,不分家。

[4]赕:中国古代南方某些少数民族以财物赎罪称“赕”。

[5]阒然: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6]和逢尧:唐岐州岐山人,武则天时负鼎上书,自言愿助天子和饪,坐流庄州十余年。后举进士第,擢监察御史。突厥请尚公主,逢尧奉使称旨,擢户部侍郎。坐善太平公主,贬朗州司马,后官终柘州刺史。

[7]垫溺:淹入水中。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诗:“千年不拥溃,万姓无垫溺。”

[8]《闲邪公家传》:元代书法大师赵孟頫流传于世的小楷“极品”之一。全文70行,1200余字,纪述传主李秉彝生平事迹,对了解元初社会状况,具有颇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李秉彝称“闲邪公”,“闲”字,门内有木,本义为木栏、遮蔽物等。闲邪公以“闲邪”二字作为其斋名,意在避邪防贪。《家传》周驰撰稿,孟頫书写。周驰何许人?据《道园学古录》载:周驰,字景远,聊城人,善作大书,官至行台监察御史。

[9]擿:挑选。

[10]飞诡:明朝粮户将田地寄在享有优免徭役的官吏、绅衿名下,以逃避赋役的一种方法。明周圣楷《张居正本传》:“岁久滋伪,弊孔百出,有所谓飞诡者、影射者、养号者、挂虚者、过都者、受献者,久久相沿。”

[11]那移:挪借移用,转移,移动。宋司马光《言蓄积札子》:“如本路阙少钱物,即委三司於佗处擘画,那移应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