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上旬,苏俄红军在罗斯托夫取得胜利后,一夜之间在其他战线也取得了主动权,东方形势急转直下,德国人本营陷入从未有过的震惊之中。甚至在同一时期,隆美尔将军从北非向1941年3月的出发阵地后撤一事,都很少引起大本营的注意。然而,希特勒对东方发生的威胁性灾难却视而不见,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才于12月11日对美宣战。
这样,希特勒又一次未与国防军进行任何协商,个人独断专行,开始了两线作战。如果按希特勒的战争计划——数个月内,将俄国的“军事力量”摧垮再集中国防军的兵力解决西——那么现在只能是首先解决在战争潜力上占压倒优势的东方敌人,克服目前东线的严重危机。而重要和迫切的任务是要使战争计划完全适应新的形势。然而,希特勒依然习惯于“即兴发作”,仓促定下决心,致使德国第6集团军于1942年11月在斯大林格勒被围。在同一时间,隆美尔军在北非失利。
这一年,希特勒不仅在战略战役指挥领域已经明目张胆地独揽大权,而且战争形势骤然恶化的迹象越是明显可靠,希特勒越是在内部将注意力集中在从形式和人员上,进一步削弱国防军最高指挥机构,使其完全顺从他一个人,经希特勒这一摧残,国防军最高指挥机构变得支离破碎,所剩无儿,希特勒却将其集中在自己手中,为其无止境的权欲服务,德国国防军指挥上的混乱不堪也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