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里斯本之夜 | 雷马克 | 《里斯本之夜》是德国小说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62年。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后。主人公约瑟夫反对德国法西斯政权,被他当纳粹冲锋队长的妻弟告密,关进集中营。获释后,他逃出德国,过着流亡生活。后来他弄到一份已故熟人的护照,冒名顶替,潜回德国把妻子海伦带出来。池们历经种种艰险,到达巴黎。大战爆发以后,夫妇二人都被关进难民拘留营,但又先后逃出来。在马赛,约瑟夫又被德国秘密警察抓住,他巧妙地打死一直追踪他的妻弟,带着妻子跑到西班牙,后来又到了葡萄牙的里斯本,准备去美国。可是这时身患癌症的海伦绝望自杀,约瑟夫取消了去美国的打算,决定参加外籍志愿兵团,与德国法西斯斗争到底。 |
长夜漫漫路迢迢 | 尤金·奥尼尔 | 《长夜漫漫路迢迢》为奥尼尔最后一部作品,根据作者要求在其死后才能上映,该剧被作者自认为和公认为其最好的作品,并再次获得普利策奖。 1939年夏天,大战阴影笼罩的旧金山,在一座俯视着湾区、名为“道庵”的房子里,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尼尔,开始撰写在内心深藏多年的自传戏《长夜漫漫路迢迢》。他决心将自己家中不可告人之事毫无保留地诉诸笔墨。往事如幽灵般纠缠不休,逼他非写不可,否则永远不得安宁。这部自传性剧作成为奥尼尔代表作。按作者本人的要求,这部作品在他去世后,直到1956年才首次上演。 |
万火归一 | 科塔萨尔 | 《万火归一》是阿根廷文学大师胡利奥·科塔萨尔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八个短篇组成,每一篇都是传世名篇。他优雅细密、玄妙迷人的文字能像上帝的手一样翻云覆雨,复制人类感觉与意识的质地,将你带入一个时空交错,如梦似幻的世界。《南方高速》临摹的是因车流被阻滞在高速公路多日而形成的一个临时微型社会里各色人等的心理群像。《会合》里那些幽微而极富诗情的意识流的主人是几度濒临绝境的切·格瓦拉。《万火归一》叠映了古罗马和现代两段同样魂销大火的三角恋情。《另一片天空》下,善感的“我”游荡在家庭、工作与露水情缘之间,神秘少年“南美佬”魅影般出没眼前,依稀竟是十九世纪法国诗人洛特雷阿蒙。 |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 | 科塔萨尔 |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创作的一部作品,是一部顽皮的、文体上难以归类的作品,也是科塔萨尔最受喜爱的一部短篇集。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指南手册”以说明手册的形式解剖了一些司空见惯的人类日常行为,提供了一种独特而形上的视角。第二部分“奇特职业”记录了“我”那特立独行的一家人的偏执而古怪的行径,不无卡夫卡色彩。“塑性材料”是全书最散漫多变的一部分,充满了奇想与荒谬元素。最后一部分“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富于喜剧色彩,构思了一个由作者随性拈来的模糊法则界定的三类人构成的社会,其中,克罗诺皮奥显然是诗人或艺术家群体的别称,用富恩特斯的话说,他们是自大、僵化和浮名的敌人。 |
游戏的终结 | 科塔萨尔 | 作者是胡利奥·科塔萨尔。这是作者的早期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故事延续了科塔萨尔早年的幻想小说特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致的封闭结构,先驱性的主题,梦魇般的离奇画面,以及对存在主义及人性的初步探讨。正如科塔萨尔所说:“我知道,这样的故事没有人用西班牙语写过,至少在我国是这样。我国有另一类故事,博尔赫斯的故事是令人赞叹的。但是我写的是另一种。”《游戏的终结》中,科塔萨尔一如既往地继续着他那些令人着迷的幻想元素:身份的互换、秩序的失控、梦魇的实现、历史神话与现实社会的交错,同时交织着另一种风格的叙事:童年世界的细腻、柔美与多愁善感。所有这一切,共同组构成科塔萨尔迷人的游戏世界。 |
动物寓言集 | 科塔萨尔 | 1947年左右,科塔萨尔创作了短篇小说《被占的宅子》,由博尔赫斯推荐刊登在杂志《布宜诺斯艾利斯编年史》上。1951年,该小说与其他几篇作品结集出版,标题为《动物寓言集》。胡利奥·科塔萨尔(1914-1984),阿根廷作家,拉美“文学爆炸”主将之一,短篇小说大师。在这些早年的小说里,复杂性停留在病理学的层次上。作品所描写的是畸变,是脱离常规的特例。这些短篇中的奇幻轶事远离正常的生活环境,只会发生在百万分之一的人身上。小说中展现了各种离奇的野兽。《剧烈头痛》中的“芒库斯皮阿”仿佛是病痛本身的化身、《奸诈的女人》中黛莉娅对动物女巫般的支配力量令故事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动物寓言集》中影射人性的虎、以及《给巴黎一位小姐的信》中,令“我”最终崩溃的兔子……在这些故事中,既有真正的动物,也有像人的动物,仿佛一场荒诞离奇的梦境,其中动物执行着既定的使命,它们都是象征。 |
一生 | 莫泊桑 |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完成于1883年。《一生》通过一个旧贵族家庭的衰落和解体,描述了贵族少女约娜由幻想到幻灭的一生。17岁的约娜在修道院寄宿5年后与其父母德沃男爵夫妇来到男爵家位于海滨的白杨山庄住下。约娜一家在这里遇到于连·德·拉马尔子爵。在庄园举行的“约娜”游艇命名仪式上,约娜深深爱上了于连。在于连登门求婚后不久举行了婚礼。新婚之夜,对爱情充满幻想的约娜对于连的粗暴十分反感。科西嘉蜜月归来后,于连对约娜经济上克扣,感情上冷漠,男爵夫妇不能容忍女婿的冷淡而搬到里昂。几个月后,使女罗莎丽突然生下个孩子,于连凶狠地主张把使女同孩子一同赶走。在约娜及男爵夫妇干预下,罗莎丽才留在山庄,她对引诱她的坏男人守口如瓶。一个寒夜,约娜呼唤使女却不见动静,约娜找到于连房间,发现丈夫与使女同床共枕,她发疯般地跑出家门,昏倒在雪地中。几个月后,约娜生下儿子,取名保尔。于连与福尔维勒伯爵的夫人勾搭偷情后,被托尔彪克神父所不容。神父将实情告诉了伯爵后,伯爵追踪而至牧羊人的小屋,将偷情的二人反扣屋内,又将小屋推下深崖。于连死后,约娜由父亲和姨妈陪伴,她将一生都寄托在儿子保尔身上。后来,保尔到外地读中学,他瞒着家人逃课、借高利贷挥霍、与私娼鬼混,伤心至极的约娜又遭父亲、姨妈相继去世,精神防线彻底崩溃。这时罗莎丽及时赶到主人身边,准备与主人长相依伴。庄园财政告急,罗莎丽安排卖掉了男爵家的几座山庄,搬到巴特维村的一所小房子居住。思子心切的约娜到巴黎看望保尔,但保尔避而不见。失望而归的约娜抱怨儿子抛弃了她,孤寂中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不久,保尔与情妇生下个女孩。罗莎丽接回孩子并捎来喜讯:那个妓女已经死亡,保尔就要回家。约娜兴奋不已,高兴地逗着小孙女。罗莎丽在一旁自语:“人生从来不像意想中那么好,也不像意想中那么坏。” |
白衣女人 | 柯林斯 | 英国作家柯林斯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59年至1860年。小说描写了一件神秘的谋财杀妻故事。主人公劳拉在父母死后继承了一大笔财产,而且她早已被父母许配给了一个格利德准男爵。然而男爵与劳拉结婚的目的是想占有财产。婚后他与劳拉的姑父福斯科伯爵阴谋策划劳拉“亡故”的骗局。小说中有一个神秘的白衣少女是劳拉的同父异母姊妹,她母亲曾当过劳拉父亲的女仆。她知道男爵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因此被男爵送进精神院。当她从病院逃出,想告诉劳拉真情时,却被男爵等阴谋杀害了。她被当成“亡故”的劳拉给埋葬了,而劳拉却被当成白衣少女送进了精神病院。这些内幕后来都被劳拉的同母异父的姐姐玛丽安和家庭教师华特弄清楚了。男爵急于烧毁罪证竟葬身火海。伯爵不仅被迫坦白了所做的一切,而且亡于一个秘密团体之手。华特救出了劳拉,并组成了美满的家庭。此作曾在《一年到头》杂志连载,获得了巨大成功。小说采用了让目击者轮流叙述故事的形式,为后来侦探小说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技巧。小说使作者第一次获得了世界声誉。 |
月亮宝石 | 柯林斯 | 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柯林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写于1868年,采用了各个人物分头叙述不同的故事,再将它们连贯起来的写法。故事讲了1799年,英国侵略印度圣城西林加巴坦时,英军到处烧杀抢掠,胡作非为。英国军官汗卡什在宫中抢到了闻名于世的月亮宝石,将它带回了英国。自此,灾难也接踵而来。三个印度人跟踪宝石来到英国,伺机夺回国宝。作贼心虚的汗卡什自觉由于宝石,自己的生活将始终处在印度人步步紧逼的阴影下,于是嫁祸他人,将宝石送给了外甥女雷茜儿。于是雷茜儿家失去了往日的宁静生活,一连串怪异的事情发生了。不久,宝石失踪,印度人也随即在英国消失。在贪婪者手中历经磨难的宝石经过印度人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又重新回到了印度月亮女神神像的额头上。故事的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塑造了料事如神的探长克夫的形象,形成了以后侦探小说以探长为主角的基础。情节神秘莫测,错综复杂,离奇曲折。故事揭露了上流社会的世态炎凉,暴露了宗教的虚伪。 |
心是孤独的猎手 | 麦卡勒斯 | 《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创作的小说,首次出版于1940年。该小说讲述的是以聋哑人辛格为核心和四个小人物之间的故事,这四个人物分别是咖啡店老板比夫,小姑娘米克,黑人医生考普兰德和工人运动积极分子杰克,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可是却不被身边的人所明白与理解。 该小说主旨凸显了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 |
为奴十二年 | 诺瑟普 | 作者所罗门·诺瑟普。该书描述了所罗门·诺瑟普的自身经历,记录了自己坚守尊严、追求自由的不懈抗争。 《为奴十二年》讲述了一个原本生活在纽约的自由黑人,受过教育并且已婚,跟随两个承诺给他在华盛顿找工作的人去往当地,到了才发现,自己已经被诱拐,从此开始12年的奴隶生涯。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共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影片三项大奖。 |
认识与谬误 | 马赫 | 奥地利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马赫的主要著作之一,1905年在莱比锡出版。作者在书中立足于从他提出的要素论来讨论经验主义认识论问题。马赫认为,知识中不含有多余的、经验之外的存在,知识开始于感觉要素。马赫说,比如我会在其它物体所占有的空间中,通过物体作用而发现自己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进而发展自己的记忆、希望、忧虑、愿望、意志等,它们都是感觉的组合。通过类推,可知其他人也是如此。空间中存在的东西在它们自身之间以及在它们同我的身体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空间中的物体与我们的感觉,其基本成分相同,即都是由感觉要素构成的,只是组合方式不同而已。作者指出,物理要素与心理要素是同一的,自我包含着世界,世界就是自我,二者都是要素的总汇。人的认识对象是感觉,认识是对感觉及感觉符号的纯粹描写,而不是感觉之外的东西。把认识限制在感觉经验之内,这是思维的“经济原则”。他还认为,认识是相对于经验符号而言的,它的真理性在于对代表真实事物的经验符号的“经济”描写,是思维与存在的符号以及各种思想过程的符合。该书提出的认识论思想对科学界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
经济发展理论 | 熊彼特 | 美国熊彼特著,于1912年出版。作者善于从历史、政治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经济问题,强调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在本书中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于存在着以“创新”为主要职能的企业家而实现的。“创新”就是将以前从没有出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经济发展就是整个社会不断实现这种新的组合。科学进步虽然提供了创新的可能性,但是企业家是实现其经济作用的关键力量。至于人口、欲求状态、经济和生产组织的变动都是引起生产扩张的外在因素。经济发展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形式的变动。”像生物界的进化一样,经济发展“不断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作者除了强调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之外,还讨论了私营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杠杆和桥梁作用。不同的社会中,企业家的职能可能体现在不同的对象上,但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创新”来消除经济的“静态平衡循环”,从而使经济向前发展。本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动态进化过程,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也存在着消亡的可能性,社会进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
阿吽 | 向田邦子 | 向田邦子仅有的长篇小说,对人心本质的洞彻之作。阿吽(音hōng)是神社前的一对狛犬石像,张嘴的是阿,闭嘴的是吽,“阿吽”意味着呼吸相连的至交情谊。门仓修造长相俊美,走在街上几乎每个女人都会回头看他;水田仙吉则恰好相反,是个平凡无奇的中年男子。天差地别的两人,感情如神社前的石雕神兽狛犬“阿”和“吽”般亲密。暗地里,门仓却对仙吉的妻子多美默默抱有情愫,多美也对英俊的门仓动了情。直至战争爆发前夕,隐秘的帘幕几乎要冲破禁锢、被一一掀开…… |
好人难寻 | 弗兰纳里·奥康纳 | 《好人难寻》作者是弗兰纳里˙奥康纳,本书为奥康纳的短篇小说集,除收录她的短篇杰作《好人难寻》外,还收录了其他9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书是奥康纳的代表作,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有关邪恶、赎罪和得救的故事。《好人难寻》一书中的很多篇章被公认为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名篇,震撼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 |
朝圣者之歌 | 黑塞 | 散文集,黑塞的一切作品都洋溢着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对个体的关怀上。他的作品总是捍卫着个体和人性和人格,为之呐喊、为之请命。在他看来,个体面对的是力量强大的群体,各种权威在限制着个体的发展。黑塞的主要作品是小说,他以小说闻名于世,不过,他同时也是出色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主要记录了他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挣扎和洞见,散文则更多记录了他对历史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
知识与爱情 | 黑塞 | 这本书是黑塞经过青年时期的摸索与成年之后的自我追寻之后所创造的杰作。此文笔法优美抒情,情爱清新动人,通过追求完全相反的两个人的经历描述了潜藏在人类心中的两个灵魂——知识与爱互相抗争与吸引的过程。 |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 黑塞 |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1919年首版,最初作者署名为埃米尔·辛克莱,作品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其受人欢迎的盛况唯有上个世纪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能够与之媲美。人们竞相探问辛克莱到底是谁,连托马斯·曼也写信向出版商询问作者情况。但这位作者一直隐匿着,直到两年后作品17刷时,才确切地属上黑塞的名字。《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是黑塞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此次特别增补好莱坞人气文艺男星詹姆斯·弗兰科最新导言。弗兰科说:我所追求的是一种自我理想映照的生活,在趋向这个目标的旅程之中,阅读《德米安》是重要的一步。一个青年的蜕变自阅读《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起,青年德米安将引领你度过自身蜕变的斗争。一部以它极为精确的描写击中时代神经的作品。整整一代青年,均满怀感激而且如痴如醉地被他吸引。全球青年口耳相传,黑塞是被阅读最多的德语作家。 |
美丽的青春 | 黑塞 | 本书收集了抒情诗人黑塞的中短篇小说中最脍炙人口的五篇名作。《秋之旅》描写一个在流浪和怀念之间徘徊的心灵。《忆童年》刻画缅怀往昔盘旋在脑海的天使、奇迹和童话。《婚事》表现出黑塞写作风格的另一面,描述一个常年在结婚生活港口的遥远处,围绕梭巡的男人为婚姻而奋斗的故事。《大旋风》中,少年多梦的日子尚未逝去,爱的幼苗已开始,思春期的烦恼,难堪难耐。《美丽的青春》是一篇讴歌青春期心灵的作品,勾画了少年向往流浪却又怀念家乡;憧憬浪漫自由生活却又希求安定归宿的美梦。篇篇意境隽永,充满幽默和警世意味,令人回味无穷。 |
漂泊的灵魂 | 黑塞 | 《漂泊的灵魂》由《早春》、《怀念克努尔普》和《结局》三篇连续性的小说组成,是黑塞著名的“流浪汉体”小说。主人翁克努尔普是个和蔼的流浪汉,流落于城镇之间,寄居于友人的住处,吃着友人们给的食物。克努尔普一直不愿受制于任何行业、地方或是人,甚至还离弃了与自己一同徒步旅行的同伴,而与他一同徒步旅行的同伴很可能就是赫尔曼·黑塞本人。克努尔普的流亡是幸福的、专注于自我的。然而,《漂泊的灵魂》背后隐藏的是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在这个艺术家眼里,自己的解放是毫无价值的,甚至是没有道德可言的。克努尔普在一场暴风雪中死去,他来到上帝面前,坦诚自己虚度了一生。然而,克努尔普却被告知,自己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给芸芸众生带去对自由的一点思念之情。 |
艺术家的命运 | 黑塞 | 在本书中,黑塞藉着善感画家约翰·费拉谷思的故事,道出了他自己婚姻生活的内幕。在文明极度发达的欧美现代家庭制度中,黑塞描写一位苦闷的艺术家如何专心致力于艺术天地的创造中,来挽救家庭崩溃的命运。孤独的抒情私人黑塞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悲剧画家内心的挣扎与苦闷。是诗人黑塞继《生命之歌》后又一部成名的杰作。 |
恶魔的交易 | 克劳斯·曼 | 克劳斯·曼著。最初连吃顿好饭都要借钱的喜剧演员亨德里克,后来他不但在舞台上演戏,也在生活中演戏,他总在撒谎,然而他又从不撒谎,他的虚假就是他的真实。最后他又因“梅菲斯托”这个角色成功进入“上流社会”,同时也使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与恶魔签订了一份邪恶的协议。亨德里克也曾试图帮助他的朋友,或者将集中营里的艰辛告诉内阁总理,但他总是担心失去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世界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要发生也只有一次。然而现在,他手上已有了永远也洗刷不掉的污点...... |
岛 | 阿道司·赫胥黎 | 作者阿道司·赫胥黎。远在太平洋的一座岛屿Pala蓬勃发展了100多年的理想社会,已然成为一场现代社会文明的实验。居民生活在这个由西方科学与东方哲学创造的人间天堂,岛上的幸福引来了外界的嫉妒与敌意。为了占领岛上的资源,记者法兰比伪装成落难者潜入岛屿,但他很快爱上了这座岛上的生活方式。是捍卫岛屿的理想社会,还是继续完成任务?然而不管他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个人间天堂的小岛都将无法避免这场精心谋划的灾难。 |
当你老去 | 斯韦沃 | 《当你老去》伊塔洛·斯韦沃所著小说,艾米利奥和妹妹艾米莉亚过着相依为命的贫苦生活,他们的生活黯淡无光。安吉丽娜的出现,像一道光照亮了艾米利奥,30多岁的艾米利奥坠入了爱河。但安吉丽娜本质上却是个放荡薄情的女人,她一次次地欺骗艾米利奥,辜负他的感情。艾米利奥却深陷其中,在这段感情中心力交瘁,无暇顾及自己的妹妹,妹妹最后因病去世,安吉丽娜与别人私奔,艾米利奥同时失去了妹妹和情人…… 这是文学史上关于“爱情”和“孤独”的一声呜咽。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艾米利奥。 |
不连续杀人事件 | 坂口安吾 | 一九四七年夏季,大诗人歌川一马的山间别墅之中,聚集着前来避暑的学者、诗人、作家、画师、医生、演员……二十余名登场人物,无一不是当时的社会名流,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竟陆陆续续引发了八宗凶杀惨案!整个故事里面,虽无推理小说“不在场证明”和“不可能犯罪”这两大惯例,却藏有一个惊天诡计。这纵非史无前例,但就日本文坛而言,则是当仁不让的首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