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禅真逸史 | 方汝浩 | 又名《妙相寺全传》、《残梁外史》。章回小说。明方汝浩著。八卷四十回。故事内容据明刊本“凡例”所云,为写齐梁“两朝隆替兴亡”。鲁迅《小说旧闻钞》则以为系“凭空结撰”。前半主叙东魏镇南大将军林时茂的经历,后半主叙其徒聚义起兵的故事。林因得罪丞相高欢之子高澄,弃官为僧,号澹然,奔梁,为妙相寺副主持,旋又受住持钟守净的排挤、诬陷而出逃。几经磨难,因得天书三卷而有异术,遂广结江湖豪杰。大盗苗龙先是为林复仇,火烧妙相寺。其后代杜伏威、薛举、张善相等众小英雄又拜林为师,三人同习武艺韬略。因偷习天书,得异术,义结金兰,聚义造反,树起“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旗帜,攻城略地。只因听从了林澹然的指点,顺时而行,先受招安于梁,复归大唐受封。林澹然也功德圆满,坐化升天。此书有明天启古杭爽阁主人履先甫原刻本,题“清溪道人(方汝浩)编次”。清初有翼圣斋复刻本。光绪上海书局石印本改题《妙相寺全传》,另一石印本则作《残梁外史》。近有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略有删节。 |
东度记 | 方汝浩 | 明代幻化神魔小说。20卷100回。方汝浩著。明崇祯万卷楼刊本,全名为《新编扫魅敦伦东度记》,题“荥阳清溪道人著”,“华山九九老人述”。卷首有序,署“崇祯乙亥岁立夏前一日世裕堂主人题”;有东度记引,署“崇祯乙亥夏日华山九九老人撰”。还有“阅东度记八法”。清刊本,书名为《东游记》,扉页题“续证道书”,封面有“云林藏板”的字样,序改署康熙己酉(八年,1669)。这部小说通过写南北朝时的名僧达摩的事迹,旨在颂扬佛教人物,并用具休实事说明佛心善心能化一切。在这里“善”的内涵就是忠孝节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小说采用间叙间议的方法,说教性很强。全书由若干小故事连缀而成篇。在宣扬佛法无边的同时,又要扫魅敦伦。人物性格不够鲜明,丰满,主要人物达摩及四徒,只作为扫魅、敦伦、扬佛的一种力量的象征和化身,缺乏应有的人物个性和活力。 |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 费只园 | 又名《话说清朝秘闻艳史》本书以叙述仕女的孝义节烈、艺术方技等“艳迹”,反映清三百年的兴衰变化。从陈圆圆、李香君、董小宛写起,生动地描述了柳如是泪洒虞山、十三妹为父昭冤、吕四娘誓报家仇、醋海风波贝子恋凤英、香消玉碎乾隆器香妃、赛金花重温旧梦,小凤仙恸器情人等等,直写到瑾妃归葬西陵结束全书。书中不乏巾帼英雄、宫中秀女、贞孝烈妇、诗词才女。作者虽以史笔叙事,言简意赅,但其间男欢女爱的描写也淋漓尽致,生花之笔目不暇接,或庄或谐,悦醒心。这是本通俗历史读物。本书主要深刻描写了清朝帝王的感情世界,并对宫闱生活做了细致的刻画。本书取材于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既有助于读者了解清朝深宫官地的帝王生活,也对读者熟知清朝的历史线索大有帮助。 |
三春梦 | 佚名 | 全称《刘进忠三春梦全传》,清代白话长篇历史小说,三十三回。未署撰人,作者不详,但从行文上看,可以确定是潮州人所写。 《三春梦》的石印本有“叙”但没有加“叙”题,叙后作者也没有署名。《三春梦》的写作年代是清朝中叶,大约在康熙以后,该书就有手抄本,当时被列为“禁”书。直到辛亥革命后, 民国初年,才有石印本。记叙康熙十三(1674)甲寅年四月至康熙十六(1674)丁巳年六月止,广东潮州总兵刘进忠起兵抗清及失败的过程。三年过后,一切依旧,故名《三春梦》。 |
锦香亭 | 佚名 | 又名《睢阳忠义录》、《第一美女传》、《绫帕记》。小说。清佚名撰。四卷十六回。题“古吴素庵主人编”、“茂苑种花小史阅”。又经元堂刊本,藏北京图书馆。光绪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上海石印本,改题《睢阳忠毅录》,书端又题《第一美女传》,藏首都图书馆。素庵主人生平无考,《锦香亭》约作于清初。 《锦香亭》叙唐玄宗天宝年间,新科状元钟景期与葛明霞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因安史之乱和权奸构陷,情侣分离,历经艰险,终于团聚的故事。作品以历史的大事件作为爱情故事的背景,寓温柔儿女之情于悲壮气节之中,把历史演义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糅合一体。文字清隽晓畅,细节描写精致。 |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 | 佚名 |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由《西施艳史》、《昭君艳史》、《貂婵艳史》、《贵妃艳史》四部分组成,是四个各自独立的美人故事合编在一起的小说集,约十六万字。每部艳史分章演述,各约四万字。故事多采自野叟和民间传说而成。这四部书皆无淫词秽语,或因写胡俗及安禄山为胡人而遭禁。署“古吴素阉主人编,茂苑钟花小史阅”,作者真实姓名不可考。 |
老乞大 | 佚名 | 《老乞大》是古代王氏高丽和李朝时期人们学习汉语广泛使用的会话教材,在过去的数百年间,该书经过了汉语原文和谚文的多次修订,是考察汉语变化的珍贵的文献资料。乞大一词即契丹的音转,又作乞塔、起炭或吉代,语出蒙古对汉人之称谓。汉人,蒙语读如“kitat”,老乞大,意即老汉儿。 |
朴通事 | 佚名 | 《朴通事》的字数约比《老乞大》多三分之一,分成上、中、下三卷。全书用对话或一人叙述的方式,介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宴会、买卖、农业、手工业、词讼、宗教、游艺、景物等多项内容。两书反映的是中国北方特别是都城的社会生活。从内容来看,两书显然又兼有旅行指南、经商指南的作用。 |
右台仙馆笔记 | 俞樾 | 笔记。清人俞樾(1821—1907)撰。十六卷。 樾有《春在堂全书》已著录。是书为著者六十岁时所作。时夫人新逝,作者于其墓右筑屋三间以居,名之曰“右台仙馆”。仿《搜神记》、《述异记》笔法,集一时见闻成是书。六百余篇,约二十六万八千字。内容虽未脱狐鬼之谈,然较之他书,人事渐多。多取材市井传闻,表现了城市生活的诸方面。有些作品直斥时弊, 如卷一《刑阿金》、《王惠芳》反映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残害。卷四的《土四街》揭露恶霸鱼肉乡里的罪行,令人发指。卷十六《李信》考证了李信的真实家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清末志怪小说中较好的一部。有宣统二年(1910)朝记书社石印本,光绪九年(1883)刻本,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铅印本等。 |
埋忧集 | 朱翊清 | 轶事小说集。清朱翊清撰。十卷,续二卷。翊清字梅叔,别号红雪山庄外史,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平事迹不详。是书于道光十三年(1833)至二十五年(1845)陆续写成。凡一百○九篇,约十九万字。内容丰富。有歌颂爱国思想的篇章,如《陈忠愍公死难事》、《瞿式耜》、《秦桧为豬》等。揭露统治阶级残暴、贪婪、腐败的篇什及讽刺官场丑恶,科场弊端,士风衰朽的佳作。如《大小》、《考对》、《殿试卷》等。此外,亦有野史逸闻、自然奇观、爱情故事。一般情节引人,语言凝炼。本书多叙世情,略述鬼怪,间杂以异闻考辨,且多辑录各书,尤以唐稗,清代笔记为夥。曰“彼劳山道士者”、“《聊斋志异》言”,或曰“此事已见《子不语》”,足窥其续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尤其《聊斋》的传统,采撷进入近代史前后的中国社会题材入集,以寄幽怀,以销块垒。有同治十三年(1874)杭州文元堂刊本,民国间《笔记小说大观》本、岳麓书社一九八五年铅印本等。 |
新中国 | 陆士谔 | 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章回小说。近代陆士谔著。十二回。叙清宣统二年元旦,书中主人公喝酒后酣睡,女友忽来呼之出游,见世已大变,已是清宣统四十三年。原来清宣统三年改为君主立宪政体,四十年后,中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有正规军六百万,全国无一穷人,教育普及,成为世界留学生中心,科学技术发达,有医心药、除恶药等,没有恶人,已是太平盛世。后因急于出门看庆祝宪政四十年的盛大庆典,被门槛绊了一跤,醒来方知是“一场春梦”。此书以梦境叙述故事,内容与形式都受到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的影响,和吴沃尧小说《新石头记》后半部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旨在宣扬立宪。有宣统元年(1909)改良小说社铅印初版本、宣统二年再版本。 |
八大剑侠传 | 陆士谔 | 本书是民国小说家陆士谔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写于1921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发行。书中场面恢宏,描写了张婉贞等女杰之“水底显奇能”,侠客阮春雷等人“拖场临大战”,塑造了张煌言、阮春雷、王兴尚、郑经、席文延、张婉贞、吕四娘等英雄豪侠形象。全书自始至终叙事曲折详尽,文笔简明雅洁,堪称有声有色之作。 |
新水浒 | 陆士谔 | 清末民初小说家陆士谔所作的小说,是金圣叹“腰斩”的70回本《水浒传》的续书,描写了梁山好汉们开银行、办铁路、开报馆的故事。本书以略带科幻色彩的奇思妙想和幽默的语言,描写了梁山好汉们开银行、办铁路、开报馆的故事。实质上是以水浒故事为背景,表现当时近代化中国的种种现象,并探讨了经济、科技与人性的关系。是《水浒传》续书中十分独特的一部。 |
十尾龟 | 陆士谔 |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911)。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宣统三年(1911)新新小说社刊本,藏芜湖市图书馆。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丛书”排印本。清末年间,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清史演义 | 陆士谔 |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140回。陆士谔著。有上海大声图书局1913年至1915年初版铅印本、上海中央图书公司1923年石印本、上海民众书局1929年石印本等。卷首有作者《序》。该书从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写起,至宣统皇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为止,时间跨度达300余年。所写内容大体与史实相符。其写法也采取平铺直叙之法,基本上按照历史顺序加以叙述。主要内容是写清朝入关之前的创业情况,入关之后十代皇帝的重大内政外交措施。对于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叙述尤详,诸如林则徐禁烟、列强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法之战、中日甲午之战、戊戌变法、庚子事变、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作了较为翔实的叙述。作者在《序》中说,此书“于秘闻国政虽未尚弃置,而于名将之战绩,世潮之变迁,尤三致意焉”。即作者没有在所谓“宫闱秘闻”上作文章,而把笔墨主要用于重大的战争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其可取之处,也因此而成为普及历史知识的较好读物。但因清朝的历史较长,人物众多,事件纷繁复杂,而作者在剪裁方面又做得不够,因而文学性较差,只能当作通俗历史书来读。 |
北东园笔录 | 梁恭辰 | 清·梁恭辰撰。笔记小说集。初编、续编、三编、四编各六卷。内容记述历史传闻、人物轶闻、神鬼怪异。初编、三编含有大量鬼话,约计二十余条,如《与鬼讲理》《与鬼说情》《鬼穿下棺时衣》《闺中怨鬼》等即是。 |
芙蓉镜寓言 | 江东伟 | 笔记小说集。明江东伟著。四集。是书全仿刘义庆《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据自序云:“道学家之作伪也,而容崖然,而口阚然。”“则夫正心、诚意云者,不过门面大话而已。”作者对道学颇不以为然。序末署天启丁卯(1627),盖成书之年。书中多抄录旧著,上自上古秦汉,近迄明季稗官,“而《世说》一字不入,何氏《语林》间收十之三”(凡例)。亦有不经见之史料,如“赏誉”门载礼部主事梁焯言:“宸濠反时,朝士归心者十之七,且曰:‘濠必成功。’”与官书有异。“豪爽”门记嘉靖时沈青崖不忿严世蕃之横虐,以酒灌严。又杨顺杀平民报功,为诗刺之曰:“白草黄沙风雨夜,冤魂多少觅头颅。”“或劝公隐默自全。公曰:‘我昔非言官,今非哑子。若辈杀人,欺君要赏,吾誓不与共天。’”冯梦龙《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作沈青霞,其事可互为印证。是书以志人为主,三言两语,往往能传神。末附“壶公”评语。有天启刻本,十卷。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据以点校排印出版。 |
小豆棚 | 曾衍东 | 文言小说集。 清曾衍东(1750?—1820前后)撰,参见附录小传。自序写于乾隆六十年(1795),最后成书约在嘉庆、道光之际(1820前后),即作者逝世之前,历时二十年上下。原书八卷。今存残钞本一至六卷。又残钞本五、六两卷,上有批语及修改文字,当是作者手笔。光绪六年(1880),项震新分类整理,略有删汰,存二百零三篇,分十六卷。书前除自序外,还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彭左海为曾衍东写的小传,项震新的叙等。其后,坊间印本有多种。作品深受《聊斋志异》影响,但是又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是早期仿聊斋的优秀作品之一。 |
青溪暇笔 | 姚福 |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 姚福撰。今存版本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纪录汇编》本、 《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说库》本、 《历代小史》本等。唯《历代小史》本题作《清溪暇笔》。按《四库全书总目》作三卷,而作者自序作二卷。自序在提到写作经过时说,作者是从平日的读书或见闻中拈出“其中可惊、可喜、可怪、可笑、可考、可疑者”而写成的, 此书杂记作者读书所得及杂录耳目见闻等。共三卷,其首卷所述明初轶事,多为正史所不载者,可补正史之不足,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它无甚可采。 |
夜谭随录 | 和邦额 | 文言笔记小说集。四卷。署“清闲斋氏”(和邦额)撰。成书于乾隆四十四年 (1779)。取材广泛,所记事物繁多,有甘肃沙漠 怪风,西海蜃气观,京师地震等奇观,也有北地 回煞、夜星子等迷信风俗。故鲁迅《中国小说史 略》谓其“记朔方景物及市井情形者特可观”。 其他如《张五》篇记官吏贪财好色,滥施酷刑; 《米芗老》记乱兵掠卖妇女,《陆水部》记雍正朝 文字狱之难,亦颇有社会意义。《自序》云:“每 喜与二三友朋,于酒觞茶榻间灭烛谈鬼,坐月 说狐。”其宗旨与《聊斋志异》略同,以“谈鬼说 狐”寄意人生世态。然颇有“借材他书”者,鲁迅 谓“如《佟觭角》、《夜星子》、《疡医》,皆本《新齐 谐》”。传本有足本和非足本之别。足本有乾隆 五十八年(1793)本衙刊本、《笔记小说大观》 本、上海商务印书馆平装铅印本等。非足本少 《红衣妇人》一篇,有光绪十三年(1887)鸿宝斋 石印本、广益书局石印本、梁溪图书馆沈小英 序本、大达图书供应社排印本等。今通行本为 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排印本。 |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 佚名 |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全称《后续五虎将平南后宋慈云走国全传》,又名《后宋回龙传》,八卷三十五回。不题撰人,作者不详。最早刊刻为清嘉庆二十五年二友堂和素心堂刊本,此后尚有道光二十年坊刊小本,四美堂、维经堂、圆桂堂刊本,光绪二十一年上海书局石印本和宣统三年上海华英书局石印本。书演北宋神宗朝,左丞相陆云忠之子陆凤阳奉母命进京探父,恰遇右丞相庞思忠之子庞云彪强抢穷秀子王昭之女玉兰,陆上前阻止,失手打死庞云彪。陆丞相押子登朝,司马光、韩琦奏请开封府尹包贵审理。包贵系包拯继子,素称鲠直,受理此案,甚觉难办。乃先命夫人归隐本土,又赠银令陆公子逃亡,己则吞金而亡。庞相见其遗下奏本,劾奏陆相纵子行凶,即将此本焚去。陆相与庞相金殿相殴,误中神宗额上,神宗大怒,将陆相绞死,陆后贬入冷宫,兵部尚书寇元即致书高勇(高怀德之后)、郑成(郑恩之后)、呼延庆(呼延赞之后)、狄龙(狄青之后)、杨文广(杨宗保之后)五位藩王回朝保救陆后。陆后于冷宫中产下太子,寇元惧庞妃陷害,将太子抱归抚育,而以他人之女代之。 |
说唐全传 | 佚名 | 《说唐全传》是清代长篇讲史小说,是《说唐演义全传》与《说唐后传》、《说唐三传》的合本。撰人不详。书首有如莲居士乾隆元年(1736年)序文,现存最早的刊本,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刊本。这部小说以瓦岗寨群雄的风云际会为中心,铺叙自秦彝托孤、隋文帝灭陈统一南北起,到唐李渊削平群雄、太宗登基称帝止的一段故事。它以相当篇幅揭露了隋炀帝荒淫无道,大兴徭役,宇文氏恃宠骄横,残暴凶狠,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又加剧了隋王朝的分崩离析之势,致使全国各地爆发了“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的反隋大起义。 |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 熊大木 |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一名《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武穆王演义》,又名《大宋中兴岳王传》、《武穆精忠传》、《宋精忠传》、《岳武穆王精忠传》、《岳鄂武穆王精忠传》、《岳武穆尽忠报国传》、《精忠传》、《精忠全传》、《岳王志传》。八卷八十则。题“鳌峰熊大木编辑,书林清白堂刊行”。熊大木,名福镇,字大木,号钟谷,福建建阳人。成书于明嘉靖年间。写岳飞出身,立志精忠报国,驰骋沙场,身先士卒,骁勇无比,卒被秦桧陷害,死后显灵,秦桧冥司遭报、以告慰岳飞忠魂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善良的愿望。此书结构完整,编年记事详实,对后世有关岳飞题材的小说戏曲创作,影响深远。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 熊大木 | 八卷九十回。明熊大木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隋末李唐开国一段历史故事,起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止于唐贞观十九年 (645)。以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事为主,故又有刊本题《秦王演义》。明又有武林精刊本题《隋唐演义》者,与褚人获《隋唐演义》同名,实际大部抄录此书,亦是此书别名。该书开始写隋末李渊于晋阳起兵,定关中,受禅建唐称帝,复与宇文化及、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群雄争夺较量,终于扫灭群雄,一统天下。在唐初立扫灭群雄的数次战争中,均是李渊之子秦王李世民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李渊的另两个儿子建成和元吉为与李世民争天下,图谋加害李世民,李世民杀建成、元吉,即位为唐太宗。其后又记述了与突厥、高丽等的战争,全书终于征高丽班师回朝。该书叙事基本依据史书,以唐建国特别是李世民事为主线,其他方面史事则较略。基本上全面涵盖了这一段历史,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文学成就不甚高。有明嘉靖癸丑(1553)杨氏清江堂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明唐氏世德堂刊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尊经阁文库。明余氏三台馆刊本,藏日本宫内省图书寮。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武林藏珠馆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 |
杨家将演义 | 熊大木 | 讲史小说。原名《北宋志传》。传为明人熊大木作。共五十回。内容多采取民间传说,集中描写杨家几代人抗击辽、夏的故事,歌颂他们世代忠良、英勇无敌、为国家建立了丰功伟绩。其中对杨门女将的描写最为生动。作品语言通俗朴素,生动活泼,但结构不够严谨,情节亦有不合理之处,后五回中的封建说教和迷信成分较多,是作品明显的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