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山虎
立在南山躍北山,兩山往復莫令閒。
力行三八山門闢,好使青龍接虎顏。
志剛曰:人不躍山則山門不闢,龍不接虎而虎體不來也。然龍雖欲接虎,奈何山門不闢,入頭不得。欲闢其門,必藉往來則自然振動也。
出洞虎
先把身如四足形,前伸後屈力而行。
後伸前屈依前法,三八工夫各等停。
志剛曰:以手為足,故曰先把身如四足形。前伸後屈者,以身坐定,伸手著地也。後伸前屈者,以身向前,伸其足也。前後如之,若虎出洞之狀,則筋骨舒暢,臟腑安,血脈調也。
飛虹虎
直伸兩手悉飛虹,轉向西來也一同。
左右力行三八數,自然舒暢美心胸。
志剛曰:以兩手飛向左而轉右,飛如長虹之狀,則筋骨安舒,心胸美暢,而疾病何由生哉?
舒筋虎
形體須令四足然,左前右後直如弦。
右前左後仍如此,筋骨安舒疾病痊。
志剛曰:前左足,後右足,後左足,前右足,直舒如弓弦之狀,數周二十四次,則筋骨安舒而疾病遠矣。
懸梁虎
手把懸梁著力伸,仍令左右各分明。
一升一降周三八,疾病蠲除氣血行。
志剛曰:兩手把懸梁將身著力懸起,一力起於梁左,一力起於梁右,須以肩至梁。如是行之,則氣血和暢,四肢舒參,五臟安逸,而疾病蠲除矣。
鼎峙虎
蟠膝仍令兩手撐,肩前肩後力如爭。
頭昂背直行三八,擺此形骸理大經。
志剛曰:蟠膝而坐,為一足兩手而撐,共三足,故曰鼎峙。然後昂其頭,以左右肩如相爭之狀,擺其形骸,則經調氣順,百病皆除。鼎峙之功,其大如此。
獨立虎
曲令一足在其髓,兩手舒如舉重酸。
左右力行三八就,自然遍體骨筋安。
志剛曰:曲一足在髖者,以一足曲於股間也。舒兩手如舉重者,以兩手如提物也。左右如之,遍身調暢,疾病可除也。
翻身虎
翻首翻身把腳飛,卻將雙手去扶持。
連行三八骨筋活,免使闔門有倦疲。
志剛曰:以頭著地,以腳飛過,兩手著頭兩旁使不歪也。如此行之,則筋骨豈有不活,氣血豈有不調暢乎?
反躬虎
反手巴肩務到家,力巴不著處偏巴。
昂頭蟠膝工當九,九九行持效可誇。
志剛曰:蟠膝昂頭身先坐定,反手巴肩,巴不著處愈巴之。自然胸膈寬舒,氣血調暢。這意思誰肯安排?如數行之,方知效驗。
納泉虎
心火那堪盛上升,一身氣血妄流行。
聚精咽納惟三八,火降神安五臟寧。
志剛曰:錦身之後,心火上升,氣血妄動。故先師作此詩,納精咽之。引納泉之妙旨,以降心火,以安神也。神安火降,五臟寧矣。
桃花虎
挺身蟠膝手來呵,呵十呵兮更十搓。
面上力摩令火熱,自然皺少與紅多。
志剛曰:十搓十呵,欲待如何?晨昏摩面,皺少紅多。
安神虎
無為斂足謂安神,神既能安體自淳。
萬里坦然皆莫顧,一心惟守滿園春。
志剛曰:無為靜坐,乃安神也。神既安,體必淳樸。惟守一不幹事也,但見滿目春光,一身和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