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怀胎是仙胎,只为蟾光夜夜圆。
夺得天机真造化,身中自有玉清天。
饥餐渴饮困来眠,大道分明体自然。
十月圣胎完就了,一声霹雳出丹田。
大道无私感即来,神仙此语岂虚哉。
苟非着意求铅汞,争悟天机结圣胎。
玉皇若也问丹材,偃月炉中取下来。
驰騪英雄吞一粒,男子怀了一年胎。
有法无功勤照彻,忘形顾里助真灵。
十月道胎足,一年沐浴温。
以默以柔存火性,勿忘勿助养灵胎。
兀兀无为融至宝,微微文火养潜龙。
十月道胎口诀
夫既采得金丹大药,逆运河车,透过三关,入于神室,点化阴神,则其识性自然渐死。然则必用神光寂照,须臾不离,中下二田,合成虚境,应无所住,则其阳炁自然勤生,与真意相合,聚运于神室。而元神得其培养以相炼,即能点化神中之阴,阴神赖其降伏,而念虑自然不生。又能培补神中之阳,阳神益其愈明,而昏睡自然渐消。则神受炁制伏不驰,而炁依神凝结不散,相亲相恋,如磁石之吸铁,不离不舍;如水银之投铅,自然而然。合为一体,一得永得。合无驰散,安稳自在,快乐自如。则识性渐渐消磨,而真性渐渐灵觉,妄念绝无,正念自存,即儒所谓“允执厥中”,而道所谓“抱一守中”。而又不可苦寂无为,则当以性专求二炁,运养元机,培补胎神。
元炁为结胎之本,呼吸为养胎之源。元炁有生活之理,呼吸有资养之机。元炁生时,使而归源,助我胎之圆满;呼吸绵然,使而朝此助我胎之化育。则心依乎息,而息随乎心。心息相依,神炁相含,如理而来,如理而去,如有如无,不急不纵。听其自然,任其自如,调其息定,养其神明。道胎初凝,后天之息,本似于有,不着于有;圣胎既结,意在其中,寂然不动,心常觉悟。勿忘勿助而养,勿寂勿照而温,自然氤氲二炁,升降循环不绝。运养中下二田,不见有火之相。释云“不得勤,不得怠”;儒云“有若无,实若虚”。渐则离尘,至于寂灭,毋执其一,而迷其二。静极生动,太空之炁,自明堂来,归于中宫。鼓我阖辟之动机,使入其炁之周流,逐去脏腑之阴气,变成纯阳之乾体。三百六十之骨节,八万四千之毫窍,无不通达,打成一片。凡躯自忘,道胎自存,昏昏默默,浑浑沦沦。则神入其炁中,而炁包乎神外,即我虚无寂灭之性,在于氤氲瑞气之中。外则阳光发现之全体,内则一派天然之佛性。无形无象,无内无外。则性朗朗兮,如秋月之明;而命融融兮,如熏蒸之醉。其骨肉如沐浴,而心性似太空。通达无为兮,安寂六根;静照八识兮,空尽五蕴。虽有运养循环之元机,而其真性安然之无余。
夫《性命圭旨》曰:“盖婴儿既宴坐静室,安处道场,须藏以玄玄,守以默默。始则藉坤母黄芽以育之,继则聚天地生意以哺之。此感彼应,发迩见远。其中自呼自吸,自阖自辟,自动自静,自由自在。若神仙逍遥于无何乡,似如来禅定于寂灭海。既到此太安乐处,仍须要密守关元,无令外缘六尘魔贼所侵,不许内结烦恼奸臣所乱。若坐若卧,常施莹净之功;时止时行,广运修持之力。遂得六门不漏,则其一道常通,真体如如,丹基永固矣。朝夕如此卫护,时刻如此保守,如龙养珠,如母育子,不可顷刻暂忘,亦莫刹那失照。”钟祖曰:“孩儿幼小未成人,须藉坤母养育恩。已证无为自在心,更须温养保全真。”李清庵云:“丹从不炼炼中炼,道向无为为处为。息念息缘调祖炁,忘闻忘见养婴儿。”吕祖曰:“腹内婴儿养已成,且居市廛暂娱情。无端指天刚铙舌,却入白云深处行。”
盖温养婴儿,乃作神仙之大事。若养育失调,婴儿就有弃壳之离变。此时着实提防,不可轻纵出去,则一出之迷途,遂失舍之无归。白玉蟾师有“重整钓鱼竿,再斫秋筠节”之叹。上阳子曰:“既达返还九与七,此节木金三五一。炁全神壮换胎时,照护婴儿休远出。”防护之诀,密固三要为紧。即《参同契》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其法只是以目观目,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潜藏飞跃,在正一心。则外无色声臭味之牵,而内无意必固我之累,自然方寸虚明,万缘澄寂。而我本来赤子,怡怡然安处其中矣。
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夫三害者,邪念、烦恼、瞋恚也。道觉师曰:“修此戒定慧,断彼瞋贪痴。”盖贪痴易于制伏,惟有瞋恚难降。瞋恚之火一然,胎真去如奔马,直待火灭烟消,方才归于庐舍。忿火不惩,必有燎原之患;欲水不窒,岂无溃川之灾。一念瞋恚起,具入万障门。今要去瞋恚之法,惟老子之日损,《周易》之惩忿,世尊之觉照。夫妙普师云:“瞋火正然时,我以觉照之。犹如汤消冰,了了无分别。”盖瞋火非实有体,皆从无名而来。须求自然智,而破无名壳。则无名变成慧炬,而瞋火化作心灯。瞋之一毒既消,八万四千烦恼亦灭。盖邪念者,念有念无,念善念恶,俱是邪念;不念有无,不念善恶,俱是正念。佛经曰:“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李之才云:“念之天理,则明月之当空;念之人欲,则浮云之蔽日。”天隐子曰:“不暗不闻存觉性,无思无念养胎仙。”《尚书》曰:“惟在克念作圣。”
但看静极之时,忽觉一轮浩月,悬于当空。
月自丹田,升于目前。
用意收留之候,忽然一轮红日,升于月中。
日月并合。
用法收回,而藏中宫。定静之中,习乎寂灭。
一念不生。
有无之场,还乎浑然
真性虚空。
故曰无为者矣。
虚空之至极矣。
且大道本来无穷,静极生动,有一物上合于道胎,则法轮又当于重转。
万物极则还原,而大道亦然矣。夫静极生乎动机者,有一点纯阳之物,从涌泉自升中宫,与道胎合而为一。则自往下转,由尾闾而上乾顶,降于中宫,是助胎之至宝,故当重转矣。
静而又静,灭而又灭。
手无六脉,鼻无出气。
守定三四月之间,二炁因元神之寂照,而脐轮间所动之机,而甚微矣。元神因二炁之培育,则元机定所得之证,而真空矣。守定五六月之间,胎息因神炁之照养,则炁渐满,所食之性,而甚绝矣。神炁因胎息之渐住,则阳渐明,所睡之性而全无矣。若守至七八月之间,所得神炁照养已满,则胎神将足,而性无昏睡,则心不生灭,而智慧渐明,独存寂照之元神,以为胎仙之主宰矣。若守至九十月之间,皆因元神寂照之久,则二炁俱定,而百脉俱住,则胎全纯阳,而神归大定,于是定能之生慧,自有六通之效验矣。
《众喜粗言》曰:
初入定时养胎神,火候炼气成胎形。
神微胎成化婴儿,此忌火候最难行。
微有微存无真无,二炁将定成虚灵。
守定三月二气微,微动脐轮隐隐存。
四五月守二气定,食性已绝不饥嗔。
独存元神寂照胎,人法双忘将断形。
六七月守无生灭,昏睡全无内足神。
八九月守百脉住,守至十月胎满盈。
十月工夫温和守,照养中田日夜存。
神归大定定生慧,可得六通尽知明。
十月胎全神出现,中田由至上田门。
坤母谨慎来照顾,六大神通莫显行。
紧守诚养牟尼宝,久久胎足雪花雰。
若存若忘日夜守,然后存忘二无形。
若无微无原不无,空不空而如来真。
若有一毫思念意,余阴尚有还未清。
又有一毫杂念起,还未纯阳不现神。
若气不足难断食,总有余阴不断根。
若有一分口鼻气,还有一分阴在身。
人有一分阳不死,佛有一分阴不成。
直待昏沉意尽绝,散乱念虑毫无存。
此时方为纯阳胎神之果满,可毕十月中关道胎之事矣。
所云:“二炁全定,只知有神,不知有炁”,故曰“空不空,如来藏。”其法当如空之时,而顽然乎如空者,则堕于断见,故如空而不空,此正是寂而常照也.当不空之时,而只知乎不空者,则堕于长见,故不空而如空,此正是照而常寂也。一到大定,浑然合一,则出神景自然至矣。佛宗所云:“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百脉住,四禅灭尽住。”合此义也。
所云“六通”者:第一漏尽通,即是前节修命工夫,得小周天炼成金丹,过后三关,拳拳服膺,结成道胎,修圆佛性,则得变化神通之法,然后方有六通之证。
此为之漏尽通。
第二天眼通,能见天上之事。第三天耳通,能闻天上之言。第四宿命通,能晓前世之因。第五他心通,能知未来之事。惟有第六神境一通,乃是识神最喜用事。若不保伏心君,即为识神所转,却喜得能修有证,而喜魔已入于心。或喜人间之祸福,或喜未来之事机,祸不旋踵,而自至矣。切忌慧性,而不可用。更宜沐浴,洗涤其心,则能转识之成智,始能证胎之圆性。古云:“三万刻中无间断,行行坐坐转分明。”所以发明十月养胎,只在绵密寂照功夫。盖绵密寂照之功者,是沐浴所用之义也。古云:“一年沐浴,防危虑险,防其心念不定,则阳未纯;虑其意念不静,则阴未尽。”当知洗心涤虑,正是寂而常照,为沐浴之首务;因得二炁不动,正是照而常寂,为沐浴之正功;须知其炁熏蒸,正是绵而又密,为沐浴之大义;默识氤氲和畅,正是密而又绵,为沐浴之仙机。外则手无六脉,鼻无微息;内则心无虚妄,性无生灭。佛性融融然如杲日,慧光耀耀然如浩月。正是真空无为之景,禅定三昧之乐。六祖所曰:“禅心无想,禅性无生”,合此义也。如来佛云:“分明不受然灯记,自有灵光耀古今。”
此乃一性圆明,不为物欲之累。
及其胎圆炁足,是有雪花飞扬。寂无师云:“胎圆节至雪花霏,念动飘空上顶机。”《华严经》云:“世尊从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如来出现。”
或放白光,或放金光。
斯是出定景到,则当调神出壳矣。
且附道胎六诀:
《凝结圣胎诀》:五气朝元聚灵台,先天种子已半栽。如痴如醉如昏睡,恍惚杳冥结圣胎。
《温养圣胎诀》:专一犹如鸡抱卵,至诚恰似蚌含珠。时时静守虚灵窍,免得炉中水火孤。
《防危虑险诀》:阳气未纯犹有险,余阴不尽要防危。后天滓质如消化,可保胎元莫损亏。
《十月胎圆诀》:十月工夫胎始圆,后天化尽先天全。清清静静别无物,非色非空一自然。
《待时脱胎诀》:脱化原来有日期,错前错后俱非宜。诚中达外无容强,瓜熟自然蒂落离。
《婴儿出现诀》:守定黄庭养谷神,形全气足火停轮。乍雷一响天门破,跳出金刚不死人。
欲知出神收神妙法,详见下文,而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