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

腰痛之脈必沉弦,審症先從指下看,

此是人身大關節,久將成痿損長年。

劉三點云:腰痛之脈,皆沉而弦。沉弦而緊者為寒,沉弦而緩者為風,沉弦而濡細者為濕,沉弦而實者為閃肭。

丹溪云:腰痛,脈必沉而弦。沉為滯,弦為痛,澀者是瘀血,滑者、伏者是痰,大者是腎虛也。

戴氏云:疼之不已,為腎虛也;日輕夜重者,是瘀血也;遇天陰及坐久而發者,是濕也。大抵腰痛之病,有風寒濕熱之邪,瘀血濕痰挫閃之因種種不同,原其所由,未必不是腎虛得之。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也。治法:虛者補之,杜仲、黃柏、肉桂、當歸、五味子、菟絲子、天門冬、熟地黃之類;風者散之,麻黃、防風、羌活、獨活之類;挫閃者行之,當歸、蘇木、乳香、沒藥、桃仁、紅花之類;瘀血者逐之,大黃、牽牛、水蛭、虻蟲之類;濕痰流注者消導之,蒼朮、川芎、白芷、橘紅、半夏、茯苓之類。各宜類推而治之也。

經云: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敗矣。故腰者,上為身之所載,下為足之所附,乃人之大關節也。苟忍痛異差,而不知蚤治,治不擇醫,醫不識病,實實虛虛,痛久不愈,則成痿矣。《難經》云:損於腎者,骨痿不能起於床,喪無日矣。

古方腰痛有三因,曾似東垣論得真,

腎若受傷推不足,客邪外入審何經。

陳無擇云:六經腰痛皆外因。大抵太陽、少陰多中寒,少陽、厥陰多中風,陽明、太陰多中濕,以類推之,此屬外因。虛羸不足,面目黧黑,遠行久立,力不能勝,蓋失志傷腎所為也。

腹急脅脹,目視䀮䀮,所祈不得,意淫於外,宗筋弛縱,及為白淫,鬱怒傷肝所為也。

肌肉濡漬,痹而不仁,飲食不化,腸胃脹滿,閃墜腰脅,憂思傷脾所為也。此屬內因。

因作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為腎著之病。因於墜墮,惡血流滯,及房勞疲力,耗竭精氣,致腰疼痛,屬不內外因。

東垣云: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入腹,經所過處,皆能為痛。治之者,當審其何經所過分野,循其空穴而刺之,審其寒熱而藥之。

經云: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骨如熏狀,刺其郄中委中穴。

少陽令人腰痛如針刺其皮,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成骨之湍出血。成骨,謂膝外近下胻骨上端,兩起骨相對間能容指者是也。《銅人》無此穴。

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刺三里,刺胻上。

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刺內踝上覆溜穴。

太陰經云: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刺膝前骨肉分間地機穴。

厥陰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刺腨踵魚腹之外蠡溝穴。

治腰痛諸方

獨活寄生湯 治腎虛,臥冷濕當風所得。此足少陰、厥陰二經腰痛藥也。寄生難得真者,獨活多用土當歸代之,故辨疑改用羌活續斷湯,用之多驗也,(方見濕門。)此治風濕腰痛。

牛膝酒 治傷風毒腰痛。

牛膝 羌活 地骨皮 杜仲(炒) 川芎 海桐皮 甘草(各一兩) 五加皮 薏苡仁(各二兩) 生地黃(十兩)

上㕮咀,絹袋裹藥,入無灰酒內浸,冬七日,夏三五日。每服一杯,日用三四服。常令酒氣不絕。

東垣川芎肉掛湯 治冬月露臥感寒濕腰痛,用此代針。

羌活(一錢半) 柴胡 肉桂 桃仁 歸尾 蒼朮 炙草 川芎(各一錢) 獨活 炒曲(各五分) 防風 漢防己(酒製,各三分)

上作一服,如酒三碗,煎一碗,食前暖處服之。

此足三陰、三陽藥也,兼瘀血。

麻黃蒼朮湯 治寒濕所客,身體沉重,腰痛,面色痿黃。

蒼朮(二錢) 麻黃 澤瀉 白茯苓 炒曲 陳皮(各一錢) 杏仁(十個) 桂枝 草豆蔻 半夏 豬苓(各五分) 黃耆(二分) 炙草(二錢)

作一服,水煎食前服。

此足太陽、少陰二經藥也,兼痰。

五積散 治感寒濕,脾胃氣閉,腰痛,兼清痰流注經絡。(方見寒)。

蒼朮復煎散 治寒濕相合,腦後痛,惡寒,項筋脊骨強,肩背膝眼痛,腰痛,膝臏痛,無力,行步沉重。

紅花(一分) 黃柏(三分) 柴胡 藁本 澤瀉 白朮 升麻(各五分) 羌活(一錢) 蒼朮(四兩,另切)

上㕮咀,先以蒼朮一味,用水三大盞,煎二盞,去渣,入煎藥,復煎至一盞,空心稍熱服,取微汗為效。忌酒麴。

摩腰膏 治寒濕腰痛。

附子尖 烏頭尖 南星(各二錢半) 硃砂 乾薑(各一錢) 雄黃 樟腦 丁香(各一錢半) 麝香(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龍眼大。每用一丸,生薑汁化開,如厚粥狀,置掌中,烘熱摩腰上,冷盡黏著肉,再用烘軟帛縛定,腰熱如火,間三日用一丸,妙。

或加吳萸、桂枝。

東垣拈痛湯 治濕熱為病,肩背沉重,肢節腰胯疼痛,胸膈不利。

防風 知母(酒洗) 黃柏(生) 澤瀉 豬苓 當歸(各六分) 白朮(四分) 人參 苦參(酒洗) 升麻 葛根 蒼朮(各五分) 黃芩(酒洗) 茵陳(酒炒) 炙草 羌活(各八分)

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服。此治濕熱腰痛、足痛之聖藥也。

東垣獨活湯 治因勞役濕熱自甚,腰痛如折,沉重如山。

羌活 防風 獨活 大黃(煨) 肉桂 澤瀉(各三錢) 炙草(二錢) 當歸 連翹(各五錢) 黃柏(酒製) 防己(各一兩) 桃仁(三十)

分五服,每服酒、水各七分煎,空心熱服。

丹溪滋陰大補丸、加味虎潛丸 二方治腎虛腰痛甚妙。(方見虛損。)

補腎丸 治腎虛,因房勞而腰痛者。

黃柏(鹽酒拌,瓦上炒) 知母(去皮毛,酒拌濕,炒,各二兩) 敗龜板(酥炙,四兩) 杜仲(薑汁拌炒斷絲) 枸杞子 五味子(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入豬脊髓和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五十,食前四物湯、杜仲水煎送下。

青娥丸 治虛損腰痛神效。

杜仲(如上制,一斤) 破故紙(炒,八兩) 胡桃肉(三十,去皮研膏)

上將上二味各製為末和勻,煉蜜少許,同膏杵丸,梧桐大。每五十,鹽湯、薑湯任下。

一方蒜四兩,搗爛,以酒濾汁,打糊為丸。

補骨脂丸 治腎虛及寒濕一切腰痛。

川萆薢(四兩,分四制,童便、米泔、鹽湯、酒各浸一宿,曬乾) 杜仲(如上制,四兩) 破故紙(炒香,三兩) 胡桃肉(去皮另研如泥,四兩)

上前三味為末,不犯鐵器,入胡桃肉,以木杵杵千餘下,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五十,空心溫酒下,乾物壓之。此青娥丸變法也。

三因立安丸 治五種腰痛,常服溫養腎元,壯健腰腳。

破故紙(炒) 木瓜(各一兩半) 川萆薢(二兩) 牛膝(酒洗,焙) 杜仲(如上制) 川續斷(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五十,空心溫酒下。

上三方相同。

煨腎丸 治腎虛腰痛,神效。

杜仲(如上制) 肉蓯蓉(酒洗) 巴戟天(取肉) 破故紙(炒) 小茴(炒,去沙土) 青鹽(煅,各一兩)

共為末,每二錢,用獖豬腰子一對,竹刀劈開,每個裝藥一錢,綿紙包,放火中煨熟服,溫酒嚥下。

經驗羌活桃仁湯 治墜墮挫閃,氣血凝滯,攻刺腰痛,神效。

玄胡索 桃仁(去皮尖) 杜仲(炒) 紅花 牛膝 破故紙(炒) 蒼朮(炒) 歸尾 羌活 官桂 小茴香(炒,各等分)

水一盞,酒半盞,煎八分,調乳香末少許,同服。

復元通氣散 治跌僕損傷或負重銼閃,致氣滯血凝,腰痛不可忍。

舶上茴香(炒) 穿山甲(煻火煨胖) 木香(各一兩半) 白醜 炙草 陳皮(去白,各一兩) 玄胡索(一兩) 當歸(兩半) 乳香 沒藥(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地龍散 治腰脊痛,或打僕損傷,或從高墜下,惡血在太陽經,令人腰脊痛,或髀股脛腨中痛不可忍。

歸尾(二分) 中桂 乾地龍(各四分) 麻黃(五分) 蘇木(六分) 獨活 甘草(各八分) 羌活(一錢二分) 桃仁(六枚,去皮尖,研泥)

上㕮咀,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金匱云: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朮湯主之。

白朮 甘草(各一兩) 乾薑 茯苓(各四兩)

上㕮咀,分三服,每服水三碗,煎碗半,溫服。盡此三服,腰中即溫。

針灸法

委中一穴主瘀血痛,用三稜針出血,大效。

人中一穴,治腰曲不能伸者,針之即愈。

腎俞二穴,宜灸,治腎虛腰痛。

神效散 治腰痛不能轉側。

透明雄黃 松縣黃丹(各一錢) 馬牙硝(三錢)

共研為極細末,令病人仰臥,用銀簪取藥,點眼大角,須少許,緩緩二、三次,少頃復舊,其效如神。

神應散 治腰痛,累用驗。

杜仲(如上制) 破故紙(炒,各一兩) 木香(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二、三服,效。

上二方出《青囊雜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