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

哮為惡候古今傳,宿疾綿延卻不嫌,

五虎蘇沉能解急,未聞有藥可除根。

哮以聲名,喘以息急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雞聲者,謂之哮。氣促而連屬不能以息者,謂之喘。哮為咽痰,喘為暴病,治之各不同也。

人素有哮喘者,遇天寒暄不常則發,發則連綿不已,宜蘇沉九寶湯,最捷藥也。又經驗秘方,可選用之。忌用信砒,恐致殺人。

人之病喘者,須審其受病之因。如因於風寒外感者,宜五虎湯、麻黃瀉白散主之;如因水氣乘肺而喘者,宜郁李仁丸主之;如痰盛者,宜千緡湯、丹溪治痰喘方主之;因於肺熱者,宜寶鑑加減瀉白散、河間葶藶大棗瀉肺湯;虛者,宜五味子湯主之。

人有大病不得瘥,一朝加喘者,不治。故汗出發潤喘者,為肺絕。身汗如油喘者,為命絕。直視譫語喘滿者,死。諸有篤病,正氣欲絕之時,邪氣盛行,多壅逆而為喘。然則喘之危惡,又豈可以尋常目之。

上氣喘呼痰有聲,四肢冷逆汗浸淫,

脈浮遲滑人生也,澀數微虛命必傾。

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上氣喘呼,痰鳴有聲,火炎上之象也。手足逆冷,汗出膚寒者,火極而兼水化也。以脈決之,其脈浮滑而遲者,吉;數疾微澀者,凶。

治喘經驗方

蘇沉九寶湯 治老人小兒素有哮喘,遇寒喧不常,發則連綿不已,咳嗽哮吼,夜不得臥。

桑白皮(蜜炒) 薄荷葉 大腹皮 紫蘇葉 甘草(炙) 麻黃(去節) 官桂 陳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各等分)

上㕮咀,水一盞半,姜三片,烏梅半個,煎八分,食後臨臥溫服。

經驗秘方 治遠年哮喘。

桑樹內蠹蟲糞(一升,炒) 蘿菔子(半升,炒) 甘草(生,三兩) 杏仁(半升,不去皮,尖,炒,另研)

共為極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淡薑湯送下。

又方 用苧麻根和沙糖煮爛,時時咀嚼嚥下。永絕病根,神效。

五虎湯 治喘急痰氣。

麻黃(七分) 杏仁(去皮尖,二錢) 甘草(四分) 細茶(炒,八分) 白石膏(一錢半)

上㕮咀,水煎服。

麻黃瀉白散 治大人小兒風寒傷肺,喘急咳嗽。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錢) 甘草 麻黃 杏仁(各半錢)

上㕮咀,加姜三片,水煎服,神效。

寶鑑加減瀉白散 治上氣喘促,口乾煩熱,咽膈不利。

桑白皮(一錢) 地骨皮 細黃芩 陳皮(去白) 青皮(去白) 桔梗 甘草(各五分)

上㕮咀,水煎,食後服。

郁李仁丸 治水氣乘肺,氣逆而喘。

葶藶(如上制) 郁李仁(去殼,炒) 真蘇子(炒) 杏仁(去皮尖) 陳皮(去白) 防己 赤茯苓(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後,生薑紫蘇湯下。

千緡湯 治痰喘不能臥,人扶而坐,一服即安。

半夏(七枚,湯泡七次) 甘草(炙,一寸) 生薑(一指) 牙皂(一寸)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

丹溪治痰喘方

南星(炮,一兩) 半夏(洗七次,二兩,二味研末 薑汁作曲) 杏仁(去皮尖) 瓜蔞子(去殼,各研,取霜) 香附子(童便浸) 陳皮(去白) 皂角(燒存性) 蘿蔔子(蒸,各半兩)

上為末,神麯糊為丸,每服六七十丸,薑湯下。

五味子湯 治肺虛而喘。

五味子(五十枚) 麥門冬(去心) 杏仁(去皮尖) 人參 陳皮(去白) 生薑(各一線) 大棗(三枚)

上㕮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一盞,食後溫服。

河間葶藶大棗瀉肺湯 治肺脹胸滿,上氣喘急。

葶藶子不拘多少炒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

上以水三盞,大棗十枚,煎二盞,去棗,入葶藶丸一丸,再煎至一盞,溫服。

灸法

璇璣(一穴) 氣海(一穴) 足三里(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