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膨
(案1)寒熱延今二十餘日,少腹痛至脘,曾經吐蛔、大便下蛔,兩關脈弦。病在肝脾兩經,久延防痛甚至厥。擬逍遙、左金、雞金合方。
逍遙散(柴、歸、芍、朮、草、苓、木香) 左金丸 雞金散
(案2)形寒未罷,脘腹膨。肝脾不調也。
桂枝 丹皮 桑麻丸 歸身 雞金散
(案3)脾總不調,所以腹總膨脹。擬逍遙合雞金。
於術 炙草 雞金散 柴胡(七分) 歸芍
(案4)脫力勞傷,肝脾兩病。
冬朮 加皮 雞金散 苓皮 化肝煎
(案5)腹膨癟後,陡然氣阻暈厥,二便自遺,所下糞有瘀血,冷汗,肢冷,舌白厚,脈象軟甚。此肝脾兩病傷,防腹膨復劇。
麗參(二錢) 肉桂(五分) 五味(五分) 歸身 沉香 附子(一錢) 白芍 苓皮 青皮 香櫞
(案6)肝旺脾弱,所以腹膨不能癟盡,乳痛未已。
麗參 茅朮 加皮 香櫞 歸芍 吳萸 苓皮 雞金 青皮 旋覆
(案7)投扶正疏肝、和脾勝濕既合,仍宜守之。
麗參 茅朮(一錢) 澄茄 雞金 歸身 於術 吳萸 加皮 香櫞 白芍
(案8)濕瘡之後,腹膨如臌,近有寒熱。防其增喘。
前胡 荊芥(錢半) 蘇子 雞金散 防風 豆豉(三錢) 杏仁
(案9)經停腹膨,寒熱往來,咳嗽。已成血鼓,難許奏功。
黨參 歸芍 丹參(三錢) 沙參(三錢) 冬朮 青陳 澤蘭(三錢)
(案10)失血咳嗽之體,已屬怯象,加以腹膨便溏,此舌根黃膩,尚有濕滯阻中。先從標治。
木香(七分) 枳殼(錢半) 炒楂(三錢) 澤瀉(錢半) 菟絲(三錢) 蘇梗 沉曲(三錢) 大腹(錢半) 赤苓(三錢)
(案11)舌苔化黃,呃逆時作,腹尚膨脹,濕尚阻也。
枇葉(四錢) 丁香(五隻) 陳皮 白芥子(七分) 厚朴(一錢) 半夏 蘇子 雞金散
(案12)久瘧傷脾,為腹軟膨。
雞金散 桂枝湯(桂、白芍、草、薑、棗) 炒歸身
(案13)脾虛肝脹,腹笥膨脹,防成中滿。素有喉症。
雞金散 元參 生草 炒歸芍 土貝 杏仁
(案14)陰虛之體,肝脾不調。擬扶正養營。
參鬚(一錢) 元參 青陳 香櫞 歸芍 土貝 苓皮
(案15)痢下減而腹笥膨脹,所以驟脹屬熱。
香連丸(錢半,木香、川連) 四苓散(去朮) 大腹化肝煎 五加皮 香櫞
(案16)瘧鼓十年,今忽夆發。
雞金散 五皮飲
鱉甲煎丸 日進三服。
(案17)瘧後失調,肝脾兩傷,腹膨,已經臍凸筋青。瘧鼓已成,理之棘手。
雞金散 苓皮 腹皮 化肝煎 加皮
(案18)從痎瘧而起腹膨,加以咳嗽。
雞金散 冬瓜子 杏仁 象貝 款冬花 桑白皮 蘇子 橘紅
(案19)腹膨得減,而大便仍溏。
四神丸(三錢,補骨脂、肉果、五味、吳萸) 枳殼 大腹皮(錢半) 雞金散 建曲
(案20)厥陰瘧雖輕,而腹膨已經臍凸。勢成中滿。
柴胡(七分) 炙草 大腹 益智仁(七分) 冬朮 歸芍 木香 雞金散
(案21)瘧後血虛氣滯,脾虛肝脹。擬逍遙合五苓。
逍遙散(白朮、柴、草、歸、芍、茯) 五苓散 化肝煎
(案22)瘧後脾陽衰餒,肝木乘侮。防成中滿。
五苓散(去朮) 雞金散 五加皮 益智仁
(案23)瘧癖攻觸,而腹膨脅痛,甚至不能臥下。
雞金散 化肝煎 歸芍 杜斷
(案24)腹膨未作,而究未退盡。右乳時痛,肝絡失調也。
麗參 歸芍 三物旋覆湯 吳萸 雞金 陳香櫞皮
二、黃疸
(案1)濕熱鬱蒸,脘痞泛嘔,目稍黃。防其成疸。
丁香 吳萸 青麟丸(三錢) 澄茄 茵陳(三錢) 五苓散(去朮,桂、豬、茯、瀉)
(案2)濕滯互阻,防其發疸。
草果(七分) 香附 檳榔 半夏 厚朴 蘇梗 建曲 陳皮 杏仁 枳殼 澤瀉
(案3)產後營虛之體,濕熱阻郁,發為黃疸。
西茵陳 化肝煎 紫蘇 五苓散(去朮) 歸身
(案4)冬溫鬱伏,兼夾濕熱,形寒,熱不透,面發黃。
西茵陳 豆卷(四錢) 荊芥 枳實 五苓散(去朮) 防風 紫蘇 檳榔
(案5)黃疸退而濕邪蒸熱。
綿茵陳(三錢) 丹皮 川柏 蒺藜 四苓散 山梔 桑葉
(案6)黃疸退而膽胃未和。
四苓散 茵陳 蘇梗 溫膽湯 香附
(案7)疸勢大退,而濕不盡淨。
越鞠丸(三錢) 先服。
四苓散(去朮) 二陳湯 秦艽 防己
(案8)身黃如橘子色,溺如皂角汁,黃疸已透,而大便閉結。姑與通因通用。
茵陳四苓散(去朮) 香附 柴胡 梔子(錢半)大黃(四錢)湯 紫蘇
(案9)黃疸尚未全退。
茵陳 青麟丸(四錢) 枳實 四苓散 大豆卷 檳榔
(案10)黃疸未盡退淨。
茵陳四苓散(去朮) 青麟丸 穀芽 半夏秫米(三錢)湯 化肝煎
(案11)黃疸漸退,腹膨不已。
茵陳四苓散 青麟丸 歸身 雞金散 化肝煎
(案12)黃疸退,復兩足浮腫。此濕熱下注也。
冬朮 加皮 米仁 陳皮 苓皮 澤瀉 半夏 穀芽
(案13)黃疸經月不退,加以腹痛,下痢紅積。殊恐增劇。
茵陳四苓散 紅曲(三錢) 枳殼 香連丸 炒楂 建曲
(案14)黃疸不退,紅痢不止,舌苔尚白厚。濕滯尚阻。
茵陳四苓散 青麟丸 枳殼 香蘇飲 制川樸 建曲
(案15)黃疸漸退,舌苔亦化,惟小便淋濁。濕熱下注也。
茵陳四苓散(去朮) 導赤散(去地) 海金沙(四錢) 萆薢(二錢)
(案16)淋濁頗甚,黃疸不退。恐涉陰黃。
茵陳五苓散(去朮) 導赤散(去地) 海金沙(四錢) 琥珀(五分)
(案17)黃疸固退而淋濁不已,殊非所宜。
茵陳五苓散(去朮) 萹蓄(三錢) 青麟丸 導赤散(去地) 瞿麥(三錢)
(案18)淋濁不已,所以黃疸不能速退。
茵陳五苓散 川萆薢(錢半) 竹葉(三錢) 青麟丸 生草梢(五分)
(案19)淋濁不盡,所以黃疸不能速愈。
茵陳 西琥珀 草梢 四苓散 海金沙 萆薢
(案20)黃疸不能退盡,咳嗽有痰。
川樸 蘇子 陳皮 四苓散(去朮) 杏仁 象貝 茵陳
(案21)黃疸確退,而胃陽窒痹。
四苓散 上肉桂 九香蟲(一錢) 陳皮 西茵陳 麻仁丸 小青皮 蓽撥
(案22)黃疸匝月,兩脈濡小,面有黑色。防成陰黃。
製附子 四苓散 陳皮 西茵陳 半夏
(案23)胃脘痛,嘔吐瘀紫,此蓄血痛也。加以胃疸三月,治宜溫通。
肉桂五苓散(去朮) 歸芍 吳萸 西茵陳 青陳
三、濕痰
(案1)咽痛之後,濕痰矇蔽,舌苔白厚。姑與疏利。
三子養親湯 杏仁 澤瀉 二陳湯 枳殼 佛手
(案2)腑氣通而氣上逆,容是痰氣為患。
蘇子 芥子 麥仁 蔞皮(三錢)
(案3)濕總不化盡。
越鞠丸 歸芍 香櫞皮(七分)
(案4)濕漸蒸熱,舌苔化黃。稍參清化。
金斛(三錢) 丹皮 山梔 杜仲 青陳
(案5)氣又上逆,舌又黃膩。
風化硝(七分) 茯苓皮 越鞠丸 二陳湯 杜蘇子
(案6)氣陰虛而濕痰阻。
二陳湯 澤瀉 白芍 蘇子
(案7)總是痰氣阻胃。
二陳湯 吳茱萸 蘇子
(案8)濕痰挾滯阻氣。
二陳湯 枳殼 蘇子 沉香曲
(案9)痰氣降而不降,擬二陳加化痰。
二陳湯 蘇子 萊菔子
(案10)痰稍降,而絡氣不舒。
旋覆花 橘葉(十二片) 橘絡(一錢) 吳萸
(案11)濕邪為患,擬五苓散。
桂枝 茅朮 豬苓 苓皮 澤瀉
(案12)總是濕痰阻氣。
越鞠丸
(案13)豁痰固合,但氣又上逆。治以咸降。
海蜇(三錢) 蘇子 橘紅汁(一大匙) 荸薺(五個) 竹瀝(二兩) 白杏仁
(案14)濕痰漸化,而退燥傷。暫擬以和胃化痰。
半夏 陳皮 蘇子 秫米 歸芍 川斛
(案15)現在濕痰氾濫,不能進補。
三子養親湯 二陳湯 旋覆花
(案16)濕邪迷漫。
指迷茯苓丸 蓽澄茄 蘇子 二陳湯 白芥子
(案17)濕痰久郁為熱。
竹茹 川貝 橘紅
(案18)濕邪漸化,絡分之痰漸消。
三子養親湯 化肝煎 蒲公英(四錢) 指迷 茯苓丸(去朮) 土貝母 旋覆花(五錢)
(案19)痰凝結飲,繞臍腹痛。
三子養親湯 二陳湯 良附丸 青皮
(案20)一派濕熱內蒸之象。
四苓散 夏枯草(三錢) 蘇子 二陳湯 黃甘菊
(案21)濕痰互阻,舌苔白厚異常,咳嗽,夜來蒸熱。
茅朮 馬兜鈴 蘇子 前胡 橘紅 桑皮 白杏仁 菔子 象貝 荷藿
(案22)濕痰互阻頗重,舌苔膩厚,肢易麻木。
指迷茯苓丸 蘇子 淡木瓜(錢半) 旋覆花 芥子 淮牛膝 桑白皮 二陳
(案23)痎瘧後,寒濕挾痰阻於中焦。姑與溫通。
吳萸 厚朴 炒枳殼 三子養親湯 澄茄 草果 良附丸 二陳湯
(案24)痎瘧之後,濕痰矇蔽,時欲形凜,咳嗽不爽。
半夏 荊芥 紫蘇(錢半) 杏仁 秫米 青陳 桑皮 芥子
(案25)正陰虛而濕痰流絡。
指迷茯苓丸 人參鬚(一錢) 白芍 二陳湯 歸身 杜仲
(案26)陽氣稍通,痰飲不化。
半硫丸 淡吳萸 丁香 芥子 良附丸 蓽澄茄 蘇子 杜斷
(案27)寒濕挾痰凝聚,久久不化。
半硫丸 三子 澤瀉 化肝煎 米仁 枳殼
(案28)濕痰尚阻痹中焦。
瓜蔞薤白湯 三子養親湯 厚朴杏子湯 化肝煎
(案29)濕痰互阻中焦,脘痞,泛嘔味甜。
厚朴杏子湯 二陳湯 蔻仁(五分) 三子養親湯 茅朮 香附
(案30)濕熱挾痰流絡,咳嗽,右膝不利。
旋覆 桑白皮 杏仁 木瓜 防己(錢半) 藁本(錢半) 馬兜鈴 川貝 橘紅
(案31)濕熱挾痰,治以溫膽。
溫膽湯 米仁 蘇子 建曲 青皮
(案32)痰能令其不生,不能禁其不吐。治以補氣化痰。
黨參 沙參 川貝 玉竹 川斛(三錢) 橘皮 蘇子 杏仁 苓皮
(案33)肝胃痰熱內阻。
金斛 炒丹皮 決明 淡芩 溫膽湯 山梔
四、疝氣
(案1)形寒疝氣得除,而寒熱往來不定,舌苔垢厚。有濕尚阻也。
紫蘇 柴胡 小青皮 橘核(四錢) 枳殼 川樸 茴香(七分) 荔枝核(四錢) 半夏
(案2)寒熱往來,時作疝氣,舌苔呆白。寒濕互阻。
桂枝 紫蘇 橘核 青皮 建曲 茅朮 茴香 半夏 枳殼
(案3)厥少濁陰凝結為疝。治以溫通。
桂枝 青皮 荔枝核 川楝子(七分) 茴香 橘核 葫蘆巴(錢半) 延胡索(錢半)
(案4)便泄久久,脾陽衰餒,食難運化,加以寒濕凝聚為疝。治宜兼顧。
桂枝 雞金散 茴香 荔枝核(四錢) 益智 香蘇飲 橘核(四錢)
(案5)中焦略舒,而下焦寒濕凝聚,腎囊出水。治以溫通滲利。
茴香(五錢) 蔥白(廿個) 生薑(一片) 紫蘇(一兩) 熏洗。
肉桂 烏龍丸 牛膝 荔枝核 茴香 川續斷 橘核 葫蘆巴(錢半)
(案6)前法既合,惟正陰交虛。擬參和養。
桂枝 生於術 茴香(七分) 加皮(五錢) 益智仁 麗參 烏龍丸 白芍 青陳 菟絲子
(案7)濕火下注,陰囊瘰癢,舌質光絳。
鮮地 知母 生草 元參 黃柏 淡芩 土貝 山梔 丹皮 赤芍
(案8)溫邪勞倦,併發發熱,加以疝氣。
豆卷 前胡 青皮 秦艽 荊芥 紫蘇 橘核 桑枝(一兩) 防風 茴香 荔枝核
五、淋濁(附遺泄)
(案1)陰虛,濕熱下注,為血淋。
小薊(錢半) 黑山梔 海金沙(四錢) 炒丹皮 琥珀(五分) 導赤散(生地、木通、竹葉、生草梢) 歸身
(案2)濕熱下注,為血淋。
青麟丸 西琥珀(五分) 萆薢 山梔 導赤散 海金沙 丹皮
(案3)濕熱久久鬱蒸,為小便血。
導赤散 琥珀 小薊 三妙丸 山梔
(案4)濕熱下注,為淋、為痔。
導赤散 山梔 丹皮 槐米(三錢) 海金沙 赤芍 歸尾(三錢)
(案5)濕熱久郁,小便不利。
四苓散(去朮) 柏子仁(四錢) 牛膝(三錢) 二陳湯 歸身 車前(三錢)
(案6)病久不能元復,濕熱下注。治以滲利。
四苓散 小木通 桑葉 五加皮 青蒿(錢半) 丹皮
(案7)溫邪內郁,濕熱下注。
前胡 防風 紫蘇 導赤散 豆豉 荊芥 澤瀉 海金沙
(案8)寒熱往來,咳痰黃厚帶血,小便作腫。此濕熱下注也。
前胡 馬兜鈴 象貝 木通 豬苓 桑皮白 杏仁 橘紅 竹葉 澤瀉
(案9)濕熱下注,陽氣不通。
五苓散 半夏 荊芥 生草梢 紫蘇 橘紅
(案10)陽氣回而春水萌動,溫藥宜復。
黨參 歸芍 金櫻子(三錢) 蓮鬚(三錢) 於術 杜斷 茯苓皮 陳皮
(案11)濕邪氾濫,所以肢麻略減,而舌更垢厚,小便帶濁。以三妙、四苓主方。
四苓散 木瓜 風化硝(七分) 三妙丸(三錢) 牛膝
(案12)白濁經年,精枯則莖中癢。
大補陰丸(熟地、龜板、柏、知、豬脊筋) 牡蠣 線魚膠(錢半) 金櫻子膏(一兩) 澤瀉 雲茯苓
(案13)陰虛,濕熱下注,白濁久久不愈。治宜通澀並施。
牡蠣 金櫻子 芡實(三錢) 茯苓 蓮鬚(三錢) 澤瀉 線魚膠 萆薢 米仁
(案14)扶正和脾,佐以溫腎。
黨參 枸杞子 益智 青皮 芡實 於術 菟絲子 潼藜(三錢) 陳皮 蓮鬚
(案15)腎氣素虛,治以滋養。
大補陰丸 杜斷 歸芍 毛脊(三錢)
(案16)無夢遺泄,陰虛、腎氣不攝也。
大補陰丸 棗仁 蓮鬚 牡蠣 金櫻子膏 芡實 龍骨
(案17)肺腎交虛之體,素多咳嗽,溺管作痛,亦屬內熱所致。
大補陰丸 草梢(五分) 川貝 橘紅 北沙參 麥冬 杏仁
(案18)咳嗽略鬆,而腎不固。
清阿膠 牡蠣 蓮鬚 川貝 桑皮 馬兜鈴 澤瀉 芡實 杏仁
(案19)陰分虛,君相二火併旺。
大補陰丸 朱茯神 芡實 二至丸 白蓮鬚
(案20)心腎不交,丸以緩之。
早服:大補陰丸(二錢) 晚服:天王補心丹(二錢)
(案21)濕漸化熱。
琥珀 三妙丸 豬苓 通草(一錢) 草稍 川萆薢 澤瀉
(案22)濕邪尚阻,淋濁減而泛泛欲嘔。
三妙丸 海金沙 竹葉 通草 二陳湯 川萆薢 澤瀉
(案23)濕熱漸有化機,加以新感。
青麟丸 瞿麥 導赤散(去地) 防風 萹蓄 琥珀 海金沙(四錢) 荊芥
(案24)腎陰虛而濕熱重,初起小便混濁,繼以尿血,病起三月餘。姑與通因通用法。
導赤散 萆薢 澤瀉 西琥珀 丹皮
六、便閉
(案1)肝胃之氣窒痹,濕熱鬱蒸,致二便不通者五日。
青麟丸 蔞仁 車前 澤瀉 二陳湯 麥仁 牛膝 木瓜(錢半)
(案2)大便暢通之後,氣機尚不和洽。
香附 青陳 車前 建曲 蘇梗 牛膝 枳殼 歸芍
(案3)痛止便潤,惟嫌陰氣不充。
高麗參 化肝煎 杜斷 沉蓯丸 歸芍
(案4)濕熱鬱蒸,為大便難,小便不利。
四苓散(去朮) 五仁湯(各三錢) 鮮首烏 生歸身(三錢)
(案5)偏體痛止,惟大便不行。
油當歸(四錢) 麥仁 青皮 香附 柏子仁 麻仁 杜斷 蘇梗
(案6)肝陽略平,惟大便艱難。
鮮首烏 柏子仁 棗茯 石決明 生歸芍 大麥仁 女貞 生龍齒
(案7)擬養陰潤腸,即所以降火也。
鮮首烏 柏子仁 二陳湯
(案8)姑與寬腸潤氣。
大麥仁 火麻仁 油當歸
(案9)寒濕久郁,二便不利。
肉桂五苓散(去朮) 火麻仁 麥仁 青麟丸 白杏仁 陳皮
(案10)寒濕滯未化,二便不利。
麻仁丸(六錢) 青皮 蘇梗 枳殼 蔞仁(四錢) 陳皮 生附 檳榔 桂枝 杏仁
(案11)痢後大便艱,血枯腸燥。
首烏 阿膠 茯神 小青皮 歸芍 棗仁 陳皮 柏子仁
(案12)大便不行,形寒不已,邪總郁達。
麻仁丸 瓜蔞 建曲 防風 桂枝 枳檳 豆豉 荊芥
(案13)濕火漸有化機,而大便四日未行。
青麟丸 淡芩 杏仁 米仁 二陳湯 青皮 蔞仁 知母
七、泄瀉(附霍亂、飧泄)
(案1)暑邪直中三陰,吐瀉轉筋,眶陷,脈伏,冷汗,肢冷。旦晚大事可危。
玉樞丹 另服四分。
附子 木香 丁香 半夏 木瓜 肉桂 吳萸 乾薑 陳皮
(案2)嘔吐止而五更泄瀉,脾陽衰也。
益智 菟絲 肉果(七分) 青皮 蘇梗 吳萸 枸杞 半夏 陳皮 沉曲
(案3)脾陽不運,為飧泄。
於術 苓皮 菟絲子 歸身 益智 雞金散 枸杞 白芍
(案4)病後失調,為便血,甚於五更。脾陽火傷,治以健養。
冬朮 肉果 枳殼 蘇梗 益智 菟絲 建曲 青皮 木香 枸杞 大腹 陳皮
(案5)脾陽不運,每早腹痛便泄不止。
肉桂 益智仁 枸杞 木香 雞金散 菟絲
(案6)腹痛減而便不止。以理中重方。
附子理中湯 雞金散
(案7)素體陰虛內熱,屢經悲鬱,肝脾失調,時有腹痛便泄。擬扶正和脾,佐以利氣。
參鬚 苓皮 白芍 青陳 於術 香附 益智 佛手
(案8)氣分略舒,腹膨如放。今早腹痛便泄,脾陽大憊。
附子 益智 苓皮 雞金散 冬朮 大腹 五加皮
(案9)脾陽衰,不耐暑濕,所以洞泄。
冬朮 大腹 枳殼 荷葉 益智 苓皮 建曲 藿香 木香 澤瀉 米仁
(案10)暴暑又著新涼,腹痛洞泄。姑與疏散。
草果 蘇梗 枳實 檳榔 荊芥 厚朴 木香 建曲 防風 藿香
(案11)痎瘧後脾陽衰,大便時溏。有治肺礙脾、治脾礙肺之弊。
冬朮 益智 枳殼 青皮 桂枝 苓皮 香櫞 沉曲 桑皮
(案12)當臍痛,腹膨便溏,肝脾病也。便有咳嗽,不宜過燥。
香蘇飲 大腹 枳殼 赤苓 化肝煎 桑皮 建曲 佛手
(案13)脾腎陽衰,舌紅質大,而便又溏。
四神丸 益智 大腹 加皮(五錢) 枸杞 高麗參 白芍 苓皮 菟絲(三錢) 青陳
(案14)脾陽衰,不能運濕,所以舌白不化,痎瘧不止,便溏不已。
茅朮 益智 青皮 半夏 四神丸 桂枝 沉曲 陳皮 秫米(三錢) 鮮荷葉
(案15)久病脾腎交虛,大便溏泄,腹膨面浮。防成中滿。
黨參 益智 枸杞 雞金散 冬朮 加皮菟絲
(案16)大便溏結不定,總是脾腎不能立定,幸面部浮腫得減。仍從前法,佐以疏陰。
熟地 苓皮 鹿膠 肉果 萸肉 五味 霞膠(錢半) 肉桂 山藥 枸杞 加皮
高麗參 另服。
(案17)脾胃陽衰,上泛清涎,下為泄瀉。
吳萸 益智 丁香 補骨脂 枸杞子 肉果 木香 澄茄(七分) 菟絲子
(案18)瘧後脾肺交病,咳嗽,大便不實,脈象獨弦。再延有治脾礙肺、治肺礙脾之患。
冬朮 益智 枸杞 馬兜鈴 象貝 苓皮 菟絲 桑皮 款冬花 橘白
(案19)濕熱鬱蒸,為自汗、便泄。
草果 茅朮 陳皮 枳殼 半夏 益智 赤苓 大腹 秫米
(案20)病延月餘,泛清涎而飧泄。治以溫養。
麗參 肉桂 菟絲子(三錢) 木香 附子 枸杞 四神丸 陳皮
(案21)寒濕滯互阻,腹痛便泄。姑與溫通。
肉桂 肉果 木香 青皮 枳實 草果 川樸 吳萸 陳皮 檳榔
(案22)因寒停滯,腹痛便泄具。咳嗆當另治。
桂枝 川樸 檳榔 吳萸 木香 建曲 乾薑 枳實 紫蘇
(案23)痰氣降而大便溏泄,脾土傷矣,加以胃敗口糜,殊難兼顧。
黨參 沙參 川貝 苓皮 麥冬(元米炒) 於術 玉竹 橘紅 青皮
八、痢
(案1)舌苔垢厚,便下尚有微積,濕滯未盡,斷難進補,加以跌僕受傷。
青麟丸 檳榔 三物旋覆湯(旋、絳、蔥) 山楂 桃仁(三錢) 煨木香 枳實 小青皮 歸身 荷藿
(案2)去冬痰疾三月而止,今正月起痢,七月不止,現在尚有暑。須省從標治。
紫蘇 川樸 枳實 半夏 青皮 藿香 木香 建曲 陳皮 荷葉
(案3)暑濕寒滯互阻,腹痛便痢,素病胃脘痛。治宜溫通。
草果 吳萸 枳實 青皮 木香 川厚 檳榔 建曲 陳皮 荷藿
(案4)痢後胃陽衰,脾不運化。
吳萸湯 炙草 白芍 生於術 歸身 霞膠
(案5)痢下得糞,舌苔化黃,惟泛嘔轉甚。
吳萸 川樸 大腹 建曲 紫蘇 乾薑 草果 枳實 二陳 荷藿
(案6)痢雖止,而寒濕挾痰不化。
茅朮 草果 三子 蔻仁(五分) 川樸 乾薑 二陳
(案7)痢下得糞,而小溲點滴不通。
五苓散(去朮) 化肝煎 枳實 豭鼠糞湯(兩頭尖三錢、老韭根六錢) 木香 檳榔
(案8)痢下止而小溲通,得食則嘔。肝脾經傷矣。
五苓散(去朮) 雞金散 煨木香
(案9)腹膨便泄,暑濕傷中也,現在痢傷陰分。
益智 歸身 青皮 枳殼 木香 白芍 香櫞 建曲
(案10)舌轉灰白,口中發澀,此濕滯阻而痢下傷陰也。不得已擬潔古老人法。
肉桂(五分) 白芍(三錢) 青麟丸(四錢) 枳實 青皮 川連(五分) 炙草(五分) 煨木香 檳榔
(案11)下痢兩月之久,舌苔垢厚,今則下血。陰絡傷矣。
細地(六錢) 地榆(三錢) 赤芍 炒楂 歸身 茅朮(一錢) 青皮 木香
(案12)嗜好素重,年已花甲,痢下將一日,形肉瘦消。正陰大虧。
駐車丸(二錢,阿膠、連、姜) 歸芍 苓皮 木香 人參鬚 炙草 青皮 蘇梗
(案13)痢積略減,而舌苔裂紋頗重。陰分受傷。
中地 煨木香 炙草 駐車丸(二錢) 歸芍 青皮
(案14)痢下經年,舌心光裂。宜參補養。
黨參 苓皮 炙草 柴胡(七分) 冬朮 歸芍 升麻(五分) 青陳
(案15)痢後得糞不多,後重不止。
四君子湯 歸芍 升麻(五分) 煨木香 肉果 柴胡(七分)
(案16)痢下得糞,而舌苔尚白。病延年餘,正陰餒虛。
四神丸 麗參 歸身 枸杞 益智 炙草 茅朮 白芍 菟絲 霞曲(三錢) 陳皮
(案17)舌苔頗化,痢下減而不止。病延年餘,花甲有年,更有嗜好,大非所宜。
麗參 歸芍 五味 木香 茅朮 補骨脂 肉果 陳皮
(案18)素有嗜好,而痢不經年,加以咳嗽氣喘。脾肺腎三陰交病,理之不易。
麗參 沙參 五味 川貝 菟絲 於術 玉竹(炒黃) 青皮 橘紅 枸杞
(案19)痢久而咳嗽頗甚。
黨參 玉竹 青皮 川貝 沙參 歸芍 陳皮 蘇子
(案20)痢下不止,素有嗜好。久延總非所宜。
人參鬚 炙草 白芍 青皮 駐車丸 歸身 木香 澤瀉
(案21)痢下得止,而舌苔斑剝。正陰餒虛,作其增矣。
麗參 阿膠 白芍 化肝煎 生地 歸身 炙草 沉蓯丸
(案22)痢下減其半,而舌白不化。
二妙丸(二錢) 歸身 槐米(三錢) 炒楂 炒地榆(三錢) 赤芍 青陳 建曲
(案23)痢下減而不止,脈頗細軟。殊慮轉虛。
黨參 益智 枸杞 冬朮 歸芍 菟絲
(案24)便痢之後,六君子主方。
香砂六君子丸(去草) 木香(七分) 米仁 穀芽
(案25)痢下月餘,脈細如絲。轉虛象也,防變。
黨參 青陳 紫蘇 歸芍 木香 炙草
(案26)痢下得減,而寒濕未盡化。恐其久延。
茅朮 草果 木香 紫蘇 檳榔 肉果 益智 陳皮 枳實 半夏
(案27)痢久脾陽脾陰並傷。治宜補養。
麗參 益智仁 白芍 霞曲 枸杞 於術 四神丸 木香 菟絲
(案28)腹中痛,總有積滯,但痢久,正氣虛矣。
麗參四磨飲子(各五分)
(案29)痢下四年之久,近因食物不慎而增劇。
川樸 木香 檳榔 澤瀉 紅曲 草果 枳實 紫蘇 山楂
(案30)痢後胃強脾弱。治以補養。
四君子湯 雞金散 枳實 建曲
(案31)素有嗜,痢下五月之久,舌黃斑剝,勢將口糜、呃逆。收功難許。
麗參 歸芍 木香 荷米飲 阿膠 炙草 肉果 化肝煎
(案32)痢久傷陰,脾陽亦憊。久延殊非所宜。
熟地 黨參 霞膠(錢半) 白芍 杜仲 肉果 肉桂 冬朮 鹿膠(錢半) 五味 川斷 青皮
(案33)痢下一年有餘,陰分大傷,舌質光絳裂紋,脈象濡軟無神。年近花甲,若胃氣不來,則危矣。
黨參 阿膠 炙草 青皮 人中白 生地 白芍 歸身 土貝 北五味
(案34)痢延年餘,舌質光,曾經吐蛔。防其口糜、呃逆。
安胃丸 生地 炙草 青皮 參鬚 阿膠 歸芍 陳皮
(案35)舌心光剝,紅痢不止,脾腰痠。脾腎兩傷。
黨參 川連 炙草 枸杞 杜仲 阿膠 歸芍 木香 菟絲 川斷
(案36)痢減而不能止。以歸脾主方。
歸脾湯(熟地、黨參、耆、朮、茯、棗、遠、龍眼、黑棗、薑、木香) 白芍 陳皮
九、白痢
(案1)痢轉白積,脾陽大傷。
附子 肉果 菟絲 青皮 枳殼 乾薑 枸杞 木香 陳皮 建曲
(案2)痢白積得糞,厥陰瘧不減。仍從溫通。
附子 乾薑(五分) 紫蘇 枳實 菔甲(五錢) 桂枝 木香 檳榔 藿香
(案3)白積減而糞下難,厥陰瘧依然。擬參養陰為治。
歸芍 青皮 鱉甲(六錢) 沉香曲(三錢) 炙草 陳皮 青蒿子(三錢) 枳殼
十、紅痢
(案1)痢下紅白間雜,舌尚白,胸膺作痛。努力傷氣,治宜兼顧。
生薑(五分) 川樸(一錢) 炒楂 枳實 青皮 薤白頭 川連(五分) 旋覆 紅曲 檳榔 菔甲
(案2)痢下紅白已涉半年,脈軟,舌起裂紋。陰分傷矣。
駐車丸 白芍 木香 青皮 赤苓 人參鬚 炙草 蘇梗 陳皮 澤瀉
(案3)痢下紅白雜已及五日,舌苔根尚黃膩,脈尚弦數。濕熱未清,正陰已虛。治宜兼顧。
香連丸 歸身 枳殼 赤苓 通草 化肝煎 白芍 建曲 澤瀉 菔甲
(案4)暑濕寒滯互阻,下痢紅積,晝夜五十餘度。以逆流挽舟法。
敗毒散(柴、前、羌、獨、荊、防) 炒楂 澤瀉 荷藿 炒紅曲 青皮 菔甲
另服:四磨飲
(案5)由瘧轉痢,延今十二日,所下紅積。病屬由表入里,殊恐久延。
草果 益智 青皮 枳實 大腹皮 木香 蘇梗 陳皮 建曲 萊菔甲
(案6)暑濕寒滯互阻,尚紅積,舌白如積粉。來勢不輕。
草果 木香 建曲 山楂炭 紫蘇 厚朴 枳實 檳榔 化肝煎 荷藿
(案7)下痢紅積,延今月餘,後重,脈軟。素有嗜好者尤為棘手。
草果 益智 青陳 枳殼 肉果 木香 澤瀉 建曲
(案8)嘔吐減,為紅痢不止,舌化其半。仍從疏利。
青麟丸 紫蘇 檳榔 荷葉 香連丸 二陳 通草 藿香
(案9)伏邪下痢紅積,舌苔當白,脈象濕滑。姑與潔古意。
肉桂 白芍 青麟丸 枳實 黃連 炙草 煨木香 檳榔
(案10)痢下紅積三月之久,新有嗜好,殊為累事。
白頭翁湯(白翁錢半、秦皮二錢、生梔錢半、柏皮一錢) 陳皮 炒楂 潑火散(連、地榆三錢、赤芍、青皮) 陳皮 紅曲
(案11)紅痢止而便尚不實,餘邪未楚。
香連丸 赤芍 青皮 陳皮 澤瀉 炒淡芩 生草 枳實 大腹 通草
(案12)紅痢十六日不止,再延恐其痢入陰分。
白頭翁湯 化肝煎 紅曲 菔甲 香連丸 炒楂 檳榔
(案13)痢下紅積經年之久,陰氣大傷。
小地(六錢) 木香 炙草 丹皮 川連 歸芍 青皮 紅曲
(案14)伏邪下痢紅積,延今七十餘日,素有嗜好。防其噤口、口糜、呃逆之變。
麗參 炙草 歸身 青皮 澤瀉 白芍 木香 肉果 陳皮 紅曲
(案15)紅痢久久不已,舌苔白,面痿黃。此正陰虛,而濕邪頗重。
黨參 茅朮 青陳 川柏 冬朮 歸芍 木香 地榆(三錢)
十一、血痢
(案1)痢下七十餘日,由紅痢而為血痢,素有嗜好,舌苔垢厚異常。防其邪正兩敗。
潑火散 木香 紅曲 檳榔 炒歸身 山楂 枳實 陳稻柴代水
(案2)素有嗜好,強截咳未果。今痢下血積三月之久,脈尚數甚。久延防變。
白頭翁湯 生地 歸身 潑火散 丹皮
(案3)血積三月之久,素有嗜好。理之殊為棘手。
駐車丸 生地 木香 側柏 西洋參 歸芍 地榆 青陳
(案4)血痢久久,氣虛下陷。治宜湯丸並進。
駐車丸 冬朮 歸芍 柴胡 青皮 黨參 黃耆 升麻 木香 陳皮
十二、休息痢
(案1)休息痢久久,姑與東垣法。
麗參 黃耆 白芍 升麻 苓皮 於術 歸身 木香 柴胡 陳皮
(案2)休息痢,脾虛濕重,加以寒熱時作。以東垣重方。
黨參 於術 歸芍 五味 木香 黃耆 茅朮 升柴 苓皮 陳皮
(案3)休息痢八月之久,現在舌苔白,慮新受暑濕。姑從標治。
草果 木香 青皮 香附 荷葉 厚朴 建曲 陳皮 蘇梗 藿香
(案4)休息痢五年,令脾陽大憊,便泄時作。治以溫養。
麗參 黃耆 枸杞 益智 淡吳萸 於術 歸芍 菟絲 木香 補骨脂
(案5)休息痢得後,太陰瘧不減,病延十月,正氣自虛。宜參補養。
麗參 歸芍 桂枝 枸杞 於術 益智 青陳 菟絲
(案6)休息痢又延匝月,紅白間雜,嗜好素重。防痢久傷陰之象。
黨參 苓皮 歸芍 柴胡 陳皮 於術 黃耆 升麻 青皮 木香
(案7)休息痢,脾陽大傷,近日感寒而劇。擬扶正和脾。
麗參 木香 歸芍 枸杞 於術 益智 青陳 菟絲
(案8)休息痢,形寒灼熱。以東垣主方。
麗參 木香 苓皮 歸身 柴胡 於術 黃耆 陳皮 白芍 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