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咳嗽
(案1)邵。肺為嬌臟,畏乎寒,更畏於熱,熱鬱肺金,皮毛焦熱,咳嗽痰臭,脈細數。缺盆下痛,病情見證,皆屬肺熱,治以甘寒,佐以辛苦。
冬瓜子 知母 羚羊角 杏仁 瓜蔞 鮮蘆根 米仁 桑白皮 通草 茅根
(案2)王。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聚痰之器,久咳絡傷,曾先咯血,肺虛失清肅之令,乏制木之權,木反侮金,氣火浮肺,嗆甚。於亥戌寅卯木火用事之時,脈來右寸帶弦而數,法當清金制木。
北沙參 生蛤殼(青黛拌) 炙款冬 桑葉 橘紅 制玉竹 炙紫菀 水炙草 百合 山藥
(案3)萬。嗆甚於寅卯木旺之時,痰不易咯,脈象右寸關弦,此木入金鄉之候也。
炙紫菀 川貝 海浮石 蛤殼(青黛五分同打) 枇杷葉 杏仁 玉竹
(案4)董。酒客濕勝濕蒸生痰,風邪又感乎上焦,咳嗽延綿兩月,舌白口膩,溺赤便溏,濕邪內壅之徵,但脈象弦數,嗆獨甚於黃昏,乃木入金鄉,不易即愈。
桑葉 苡米 法夏 通草 瓜蔞 杏仁 橘紅 茯苓 淡苓 蛤殼
(案5)支。診脈右部弦數,甚於左部,咳嗽年餘,甚於晨昏,肝陰肝陽用事之時,乃木火上扣金鳴,金虛反受木侮,即《內經》所謂反侮其所不勝,木入金鄉之證也。宜清金平木。
蛤粉(青黛拌) 米仁 枇杷葉 蔞皮 川貝 杏仁 冬瓜子 山梔
又:右脈依然弦數,咳嗽,寅卯為甚,此木火上扣金鳴,金無制木之權,木反為金所侮,故一載不愈。欲制其木,必先清金;欲涵其木,必先壯水。姑與煎丸分治。
蛤粉(青黛拌) 川貝 通草 姜皮 麥冬 丹皮 知母 山梔
另服八仙長壽丸。
(案6)張。肺腎兩虧,咳嗽失血,甚於夜分木火升動之時,脈數虛弦,素有遺精之病,精遺則陰空,陰空則木失涵養,木火於是扣金。治宜益水之源,以養肝木。
大熟地 湘蓮 女貞子 川貝 杏仁 北沙參 玉竹 旱蓮草 山藥 炙草
(案7)仲。黃昏氣火浮與肺,咳嗆突甚,脈弦數,肝木上犯肺金也。
蛤粉 枇杷葉 川貝 杏仁 青黛(包) 海浮石 蔞皮 橘紅
(案8)陸。風寒鬱肺,偶食酸果,酸能收斂。咳嗽音閃,金實無聲也,脈遲細而澀,宜啟之。
枇杷葉 蘆衣 牛蒡 馬兜鈴 蔞皮 白杏仁 蟬衣 象貝 前胡 橘梗
(案9)薛。邪感於風池、風府,腦後痛,咳嗽、便泄、脈遲弦。以泄風化濕消痰。
桂枝 蘇子 法夏 陳皮 沉香曲 防風 杏仁 赤苓 澤瀉 荷葉
(案10)周。肝胃鬱熱,木火乘之,干嗆,眩暈,甚在昏暮,氣火浮肺,脈數弦長。木扣金鳴,慎防絡傷見血。
枇杷葉 杏仁 玉竹 蛤粉 蔞皮 川貝母 丹皮 沙參 青黛(包) 山梔
(案11)陸。三年前秋涼風冷襲肺,咳嗽至今,晨起嘔痰,痰黃咽癢。脈數,風邪久郁成熱,熱復與濕交蒸,煉液成痰,蘊蓄中焦,胸悶窒塞,久病邪郁,尚宜清泄。
桑葉 杏仁 牛蒡 竹茹 枳殼 甘草 前胡 象貝 蘇子 橘紅 茯苓
(案12)溫。陽明旺於未午後,灼熱脈數,溲黃,咳嗽,苔灰。肺胃濕鬱熱蒸不化,仍以清泄。
川黃連(鹽水炒) 杏仁 羚羊角 川鬱金 蘆根 黑山梔 丹皮 枇杷葉 川通草 滑石
(案13)金。上實下虛,咳嗽咽梗,腰痛如折,脈細,陰乏上承,肺氣痹阻,少陰陰虛也。
前胡 蔞皮 款冬 茯苓 甘草 杏仁 蘇子 象貝 橘紅
(案14)唐。肺脈弦數,咳嗆甚於天明,氣逆無痰,舌黃溲赤,木火上逆扣金,木入金鄉之候。《經》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蛤粉(青黛拌) 杏仁 黑山梔 桑葉 肥玉竹 蘆根 枇杷葉 川貝 石決明 丹皮 冬瓜子
(案15)李。久咳,肺腎陰虧,咳嗆氣逆,腎陰虛不能上交心陽,心神恍惚,語言呆鈍,似乎健忘,脈細虛弦。治從肺心腎,蓋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也。
砂仁末(拌熟地) 海浮石 炙草 茯苓 沉香汁 橘紅 炒當歸身 紫石英 牡蠣 半夏 炒遠志 銀杏
(案16)邵。干嗆月餘,咽間不利,秋燥上加也。
冬桑葉 玉竹 杏仁 前胡 枇杷葉 紫菀 象貝 生草
三十七、吐血
(案1)朱。氣火上載,狂溢盈碗,吸短,咳嗆,胸悶,溲赤,舌苔灰白,脈來數疾無緒,血脫氣空,氣不攝血,有汗脫之象。勉擬血脫益氣,以冀血止。
人參 童便 旱蓮草 淮牛膝 大熟地 白芍 參三七 降香木 女貞子 側柏葉 炒蘇子 藕汁
(案2)錢。肝胃氣火載血上逆,狂溢,火升足冷,咳嗆,咽痛,脈數。陰空,氣逆,法以降逆,佐以益氣,因氣為血帥,失有形之血當培無形之氣,以生血也。
人參 參三七 石決明 女貞子 生藕汁 蘇子 生地 淮牛膝 炒丹皮 旱蓮草 降香汁
又:氣火上載陽絡,失血狂溢,溢則陰空,空則氣逆,脘為之悶,咳嗆咯痰白沫,脈來數疾,陰氣大傷,陽氣獨冒,法當潛陽育陰。
大熟地 洋參 女貞子 川貝 淮牛膝 大生地 麥冬 旱蓮草 白芍 白茯苓
(案3)俞。診脈兩關弦勁不和,肝胃絡傷,失血氣火上逆,咳嗆,脅痛。既經失血,肝營自虛,法當和養肝陰,佐以通絡理氣,氣和則血自降而火自平矣。
女貞子 旋覆花 鬱金 炒桃仁 川斛 旱蓮草 炒歸鬚 橘紅 薏苡仁 白芍
(案4)王。肝胃氣火上載,血溢頻頻,額熱足冷,咳嗽,脈數,溺赤。宗繆氏法治之。
鮮生地 參三七 川貝 白芍 蘇子 藕肉 石決明 淮牛膝 側柏 丹皮 降香 石斛
(案5)潘。詢病原,吐瀉後先見咳嗽,痰吐綠色,乃陽明濕熱蘊蒸津液所化。咳必傷絡,濕甚化熱,無形之氣迫其有形之血上泛狂溢,胸悶眩暈,脈沉數。上升之陽不降,下陷之陰已空,勢必漸吐漸瘀,一時難止。法當先降氣清營,氣降營清其血必止。
犀牛汁 丹皮炭 參三七 茅根 降香 鮮生地 丹參炭 淮牛膝 藕汁 蘇子
又:清營泄熱血溢稍止,咳嗆痰多,咽癢,氣火上逆未平,脈細數。仍以降氣並清營中之熱。
前方去丹參、茅根、蘇子,加側柏葉、知母炭、甘草炭
又:失血已止,血去陽升上冒,眩暈耳鳴,面赤足冷,少寢,脈數。此陰空陽越,最易血冒,況病者心常自憂病不能愈,但憂越甚則陽越升。務宜靜養為要,靜則陰生,而陽氣亦能自守矣。至囑至囑。
大生地 麥冬 石決明 人參 淮膝 白芍 炙草 炙龜板 鱉甲 靈磁石 童便 降香 茯神
另用附子扎湧泉穴。
(案6)蔣。夏至陽氣極甚,陰未來復,失血復發,痰中縷縷。眩暈,脈數,此係陽升所致。年近弱冠,務宜保真,孔子所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也。
大生地 參三七 白芍 藕節炭 元(玄)武版 女貞子 丹皮 川石斛
(案7)夏。中虛氣弱,氣不攝血,痰血兼集,咳嗽氣短,脈細弦遲。降氣建中,藥不應病。寒熱頭脹,失血已多,陽氣上逆,再以養肝降氣,以期血止。
旱蓮草 黨參 荷葉汁 參三七 蘇子 川石斛 女貞子 丹皮 生藕汁 側柏葉 降香
又:咳嗽痰穢,咯血已多。吸短,脈沉細緊。中寒,氣不攝血,與金匱法。
馬通灰 炮姜 生艾汁 降香 茯苓 側柏炭 人參 生藕汁 蘇子
(案8)朱。氣火載血上溢速行,震動陽絡。咳嗽咽癢,舌黃氣逆,脈弦。與繆氏法。
蘇子 鮮生地 決明 丹皮 川鬱金 生白芍 降香 參三七 牛膝 藕節 川貝母
(案9)李。屢次血發,氣陰兩虛,咳嗆氣逆,脈芤下虛,不納。法以攝下。
黨參 沉香 石斛 炙草 杏仁 熟地 黃耆 淮膝 海石 川貝
(案10)杜。失血後痰咯黃膿而臭,肺胃濕熱熏蒸,脈數。法以清化。
桑白皮 苡仁 馬兜鈴 蘆根 知母 杏仁 冬瓜子 川貝母 滑石
(案11)張。風溫咳嗽,膚熱陰虛,肺邪未楚也。
桑白皮 地骨皮 貝母 蔞皮 茯苓 丹皮 枇杷葉 杏仁 蛤殼 橘紅
(案12)沈。失血後狂溢,額熱舌白,脈芤。氣載上逆,肝胃絡熱,恐其血冒。
蘇子 羚羊角 龜板 炙草 茅根 參三七 降香 石決明 淮膝 生鮮地 側柏 旱蓮草 童便(沖)
又:肝胃血泛,狂溢。脈緩而芤。咳嗆,溲黃,氣火未平,陽絡乃傷。宜養肝陰,佐以降氣。
細生地 女貞子 淮牛膝 降香 茅根 茯苓 石決明 旱蓮草 川鬱金 蘇子 側柏
(案13)錢。失血止而復作,陽氣上逆,頭重足輕,咳嗽,脈弦數,溲赤,陽氣不潛,防其狂溢。
石決明 細生地 白芍 丹皮 鬱金 淮膝 羚羊角 參三七 藕節 側柏 茅根 降香
(案14)陸。咳嗽失血,月餘未止,勞力即吐。脈形遲滑,中虛,氣不攝血。治以益氣降氣,以氣為血帥也。
黨參 參三七 降香 甜杏仁 茯苓 蘇子 炙草 石決明 側柏 藕節炭 白芍
(案15)駱。氣火載血上溢,失血鮮明,脈數而疾,血泛,陰虛,熱鬱。以清營降氣,氣降血自歸經。
羚羊角 降香末 蘇子 側柏 石決明 鮮生地 參三七 淮膝 藕汁 炒丹皮
(案16)朱。操勞血發陽動內升,診脈數大,肝火載血上溢也。宜養陰平肝,使肝有藏血。
大生地 鱉甲 炒丹皮 女貞子 銀柴胡 白芍 北沙參 麥冬 參三七 旱蓮草 地骨皮
(案17)毛。微寒微熱,咳嗽失血;或在鼻中衄血,胸悶。風溫侵肺,陽氣上逆也。
羚羊角 石決明 川貝 茯神 枇杷葉 焦藕節 細生地 炒蘇子 知母 淮膝 炒丹皮
(案18)莊。失血後咳嗽,脈數,肺胃鬱熱未清,陰氣自虛,五心燔灼。以養營泄熱。
細生地 冬瓜子 杏仁 骨皮 蛤殼 炒丹皮 苡仁 蘆根 知母
(案19)徐。冬至一陽萌動,失血復發,陰不主守,陽不潛藏,脈數疾。以潛陽育陰。
龜板 大生地 蛤殼 女貞子 川石斛 天冬 牡丹皮 側柏 旱蓮草
(案20)葉。肝胃血泛,咯血屢發,陽絡乃傷。咳嗆痰多。診脈絃動,素有便血,脾臟亦傷,陰絡亦損。病經有年,陰陽二氣已困。土不生金,金火相刑。宜培中土,所謂上下失血當治其中也。
黨參 茯苓 川貝 蛤殼 旱蓮草 川石斛 白朮 炙草 橘紅 白芍 女貞子
(案21)沈。舞勺之年曾經失血,四年後復發。咽癢咳嗽,氣火上逆載血,以養肝清肺。
女貞子 北沙參 玉竹 杏仁 蛤殼 旱蓮子 川貝母 竹茹 川石斛 姜皮
(案22)朱。轟然背熱,血即泛出,足冷,督脈陽升上載血溢,黃昏咳嗆,脈芤數疾,舌剝苔黃,溲赤。陰虛絡熱,氣火上炎,慎防狂溢,治以潛陽。
生地 決明 女貞 牛膝 炒知母 龜板 鱉甲 旱蓮 丹皮 雞血藤膠
(案23)陳。素有便血,今又痰血,脈細弦。上下交病,當治其中。
炙草 黨參 降香 丹皮 藕節 白芍 白芨 玉竹 川貝
三十八、虛損
(案1)徐。曾經寒熱白㾦,原屬濕熱熏蒸於肺,是時咳嗽,延及於今,久咳不已,肺不生水,水氣不衡,腎氣上衝,不能偃臥。痰咯頗艱,味鹹。胸中窒塞,夜不安寐。便溏少納。一派陰空氣怯之象。肺、脾、腎三臟皆虛。肺主出而腎主納,腎不納氣,元海無根。脈來疾而轉指,全乏沖和之氣,乃陰極陽亢之脈,太剛必折。按證論脈,不外乎導氣歸元,收攝填納,氣若不平,恐其喘汗而脫。
人參(入橘紅五分同煎沖) 青鉛 麥門冬 紫石英 菟絲子 熟地(秋石水拌炒) 坎炁 蛤蚧尾 懷牛膝 北五味
(案2)俞。肋痛失血由於木火上載,血泛狂溢,血脫氣空,肝陽化風旋動,頭痛胸悶,少腹痛,皆是厥陰脈絡所過之地。火氣上逆扣金為咳,咽癢,脈弦,便溏,不但肝病,肺脾亦同病矣。面色無華,神氣消索,少納,火升陰虛而陽氣上潛,按證論脈,安得無咎?謂之入損,誰曰不然?擬和養肝陰、並潤肺和脾,以冀胃旺嗆減。
生地 川貝 麥冬 丹皮 女貞子 側柏 糯稻根鬚 玉竹 茯苓 扁豆 山藥 石決明 藕節
(案3)褚。積虛之陰不復,累及於陽,陽亦隨之而虛。畏寒肢冷,肢者,陽氣之本也。人身之陰陽樞紐不相失,乃可長生。一有所偏,百病即集,此自然之理也。邇有筋骨痠疼,手足屈伸不利,乃營虛不養筋脈,脈絡機關不束,病屬氣血大虛。治當大補氣血,與溫以煦陽、柔以和陰法。
人參 鹿角霜 菊花 阿膠 川斛 朱神 熟地 淡蓯蓉 杞子 首烏 歸身 杜仲
又:質薄如花,寒暄不耐,體虛,易於感冒,一有所觸,即病重如山。此由陽不外衛,營不內充,故面色枯槁,形容憔悴,舌白液干。脈細虛弱,四體百骸,僅存虛氣。《經》云:衛虛則惡寒,營虛則發熱;惡寒發熱,營衛俱虛也。夫營衛者,陰陽之基,水火之本也,二氣交虛,日就消爍。草木無情,豈能養身中真水火耶?姑議復脈湯救陽和陰,不過盡其治法而已。
炙草 阿膠(蛤粉炒) 麥冬 桂枝 雞子黃 人參 熟地 棗仁 乾薑
(案4)錢。失血後陰虛陽旺,膚熱灼手,咳嗽側眠,脈數疾,便溏。肺脾腎三臟皆虛,怯象大著。
生地 山藥 丹皮 川斛 杏仁 糯稻根 沙參 玉竹 茯苓 川貝 地骨皮
(案5)汪。失血後咽癢,咳嗆痰多,是氣火上爍,搏激肺金之液,與胃土之津皆化為痰。夜寐側眠稍可,已見臟陰先虧,又復寒熱,身中營衛亦偏,便溏溺赤,舌質微黃,脈數。陰氣已傷,損途可慮。
桂枝湯加西耆、歸身、茯苓、陳皮、半夏曲
(案6)曹。失血之後,陰氣大傷,則生肌熱、形憔肉削,肌膚甲錯,咳嗽便溏,溺赤少納,脈數。肺、脾、腎、三焦俱病,勞瘵如此,其何以堪。
北沙參 扁豆 米仁 山藥 冬蟲草 焦冬朮 穀芽 淡苓 骨皮 川石斛
又丸方:生洋參 麥冬 貝母 山藥 骨皮 大熟地 鱉甲 丹皮 川斛 茯苓
外用糯稻根鬚燉粥長服。
(案7)顧。入幕肌膚灼熱,夜來汗泄而解。脈細數,咳嗽痰多,氣急少納,便溏。肺脾腎三陰皆虛,虛勞大著。
生地黃 地骨皮 丹皮 扁豆 川貝母 川石斛 玉竹 雲苓
(案8)劉。誦讀身靜心勞,勞傷營氣,驚悸心宕,眩暈火升,虛里跳躍,病屬心肝久延,恐其失血遺精,擬養神志。
黨參 柏子仁 棗仁 菖蒲 龍眼肉 龜板 朱神 遠志 龍齒 黑歸脾丸(蓮心湯送)
(案9)女。室女經停,失血後側眠咳嗽,風陽上旋,巔痛潮熱,病情已成勞怯。須經事得通為要,近又足浮。治法養陰,佐以建中,以脾為生化之源也。
冬朮 麥冬 冬蟲草 白芍 丹皮 甘草 生地 山藥 生鱉甲 川斛 女珍(貞) 黨參
(案10)陳。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氣粗,肺氣虧而腎氣虛也。水虧不能上交心陽,時有少寐,驚悸,胃少納穀,脈數而疾,勞怯何疑。
大熟地 山藥 棗仁 龍齒 黨參 炙龜板 遠志 牡蠣 菟絲
(案11)顧。肝膽相火直上直下,上則失血,下則遺泄,脈數,咳嗆。肺腎陰虛,勞怯之根也。
羚羊角 丹皮 山梔 茅根 杏仁 細生地 川貝 藕節 側柏 蛤殼
(案12)程。操事勞心,神機曲運,心不生血,血不養肝,肝陽木火上逆,頭眩,耳鳴,心悸,吞酸。寐則舌乾咽痛,少陰陰乏,上承心脾,營血皆虧,病來由漸,愈亦未易也。
人參 麥冬 棗仁 白芍 柏子仁 元參 生地 阿膠(蛤粉炒) 丹皮 牡蠣 人中白
(案13)朱。失血後陰虧陽亢,咳嗆,潮熱,脈數疾。便溏,舌光咽乾。肺脾腎三焦皆損。勞怯已成。冬至一陽生,恐其增重。
大生地 北沙參 生鱉甲 丹皮 扁豆 川斛 麥門冬 銀柴胡 地骨皮 山藥 穀芽
(案14)蔡。陰虛火焰爍金,喉痹,咽乾,音嘶,脈數,肌灼。精搖乎夢,龍雷不靜,肺腎陰傷,勞怯難免。
生地 沙參 蓮鬚 麥冬 元參 丹皮 龜板 山藥 芡實 霍斛 人中白 甘草
(案15)孫。失血之後肺腎暗虛,金不生水,水乏上承,陰氣不立,少火悉成壯火,消爍陰津,口糜舌乾咽痛,脈數,溲赤。況當春令,陽氣極升,萬花爛熳之時,身中陰氣正涸。勉擬甘涼生津、鹹寒益腎,冀壯水以制陽光也。
西洋參 麥冬 梨汁 阿膠 燕窩屑 鮮生地 石斛 蔗汁 元參 淡秋石
(案16)陳。寒熱延久,營衛氣偏,衛疏陽微,易於客感。且有夢泄、盜汗,陽為之虛,陰為之弱,脈虛數,恐其因病入損。
川桂枝 冬朮 浮麥 茯神 歸身 生西耆 甘草 紅棗 白芍 糯稻根
(案17)孟。溫邪寒熱又兼利下,陰氣重傷,肛瘍成潰。咳嗽多痰。脈來數疾,陰虛挾濕熱,恐其見血成勞。
西洋參 川斛 茯苓 陳皮 鮮生地 宋夏 杏仁 穀芽 帶心麥冬
(案18)張。深秋燥氣上加,肺失清肅,咳嗽遂作,至今未愈,肺傷液化為痰,絡傷血溢,血後陰傷,陰傷盜汗,胃呆便溏,寒熱時作,此上損及下,下損及中,損過中焦,則為不治。姑以甘藥扶持胃口,使中流有砥柱,乃可土旺生金,益陰再議。
南沙參 山藥 茯苓 炙草 川斛 生穀芽 麥門冬 扁豆 宋夏 淮麥 紅棗 熟穀芽
(案19)蔡。露秋燥氣上臨郁肺,肺氣失宣,遂為咳嗆,嗆甚絡傷失血。右肩絡痹,痠痛不舉,脈沉數,舌黃膩,時或泛水,陽明不和,脾弱不運,液化痰涎上泛,病在肺胃,脈象陰虛,按證論脈,有入損之慮。
北沙參 旋覆花 米仁 宋夏 橘皮 甜冬朮 片薑黃 杏仁 茯苓 竹茹
(案20)龔。痧後咳嗽,肌膚如烙,脈數疾,便溏黏膩,溫邪兼涼秋燥氣蘊伏肺胃,延及一載。陰氣為熱氣消爍,汗泄乎寐際。此炎蒸金不敵火,童子痧勞,理之不易。
羚羊角 桑皮 知母 黃芩 糯米 粉丹皮 杏仁 生地 甘草 蘆根
(案21)吳。閱病原起於風寒襲肺,咳嗆,肺與大腸為表裡,寒熱之餘,風邪下陷,泄瀉、腹鳴且痛。寒熱時作,久熱陰傷,盜汗。胃氣漸呆。脈來數疾,舌紅尖刺。一損在肺,二損在脾,三損在腎,肺、脾、腎、三焦同病,因病成勞,證屬棘手,既承跋涉遠來,姑擬東垣法,升泄下陷風邪,以冀泄止,庶或少有把握。
升陽益胃湯,去薑、參,用洋參,柴胡用鱉血拌。
(案22)張。冬至一陽生動,陽氣上逆,失血復發。嗆逆側眠為甚。潮熱盜汗火升。脈虛數疾,嗌乾,肺腎陰虛,有入損之慮。
細生地 銀柴胡 川貝 秦艽 丹皮 甘草 紅棗 南沙參 生鱉甲 骨皮 羚羊 麥冬 淮麥
(案23)吳。腎虛氣不收攝,動則氣舞,咳逆,溲多,脈弦大。肝腎兩虧,治以納氣歸腎。
棋子青鉛 山萸肉 浮石 杞子 麥冬 炙草 大熟地(沉香末拌) 牡蠣 蛤蚧 淮麥 歸身
三十九、喉痹
(案1)郁。《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者,少陰君火;一陽者,少陽相火也,君相二火紐結,上焦上熏。咽痛,紅絲縷縷,日晡潮熱,脈象左寸獨弦,顯然金水兩虛,虛不制火。法當壯水之源,以制陽光。但病來一載,損怯之根已深矣。
生洋參 淡秋石 元武版 熟地 元參 杜阿膠 干霍斛 雞子清 玉竹
又:金水兩虛,虛不制火,火炎金傷,發為喉痹,紅腫嗌乾,日晡潮熱,少寐,脈沉細。此陰氣久耗,元陽不潛,法必先滋其陰,壯其水,水旺乃可制火,火制則君相自安,水火交而成泰矣。
熟地 炙龜板 丹參 十大功勞 生草 洋參 淡秋石 元參 雞子清 麥冬
另用豬膚刮去油,令如紙薄,入糯米粉煮粥,臨食時入煉熟白蜜一匙。
(案2)胡。久咳肺腎陰虛,咽痛,由來三載,煩勞為甚,經事乍停乍止,脈滑而數。少陽相火上煽,喉痹已成,病入損途一門矣。
桑葉 馬兜鈴 桔梗 海浮石 人中白 丹皮 牛蒡子 杏仁 生甘草 白糯米
轉方:加阿膠、元參
(案3)周。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少陰也,一陽少陽也,木火上逆,炎上衝肺,喉痹,紅絲縷縷,肺失清肅,濕鬱不化,內蒸生熱,舌苔灰黃,脈細,溲赤。先以輕揚清上。
桑皮 杏仁 滑石 馬兜鈴 元參 丹皮 通草 蘆根 生甘草 燈心
又吹藥用:薄荷 青黛 洋參 桔梗 生草 馬勃 硼砂 西瓜硝
四十、失音
(案1)林。金空則鳴,金實無聲,金破亦無聲,是失音有虛邪,實邪。病起卒然,決非虛證。咳嗽痰多,咽鳴喉癢,脈虛數。肺失清肅,陰乏上承,病情漸恐入怯。然上焦清肅失職,藥宜輕清。宗錢仲陽法,佐以咽痛生瘡例治之。
補肺阿膠散,加訶子肉、蘆根、蟬衣
另用生雞蛋一枚,去黃留清,入苦酒調和,納入姜半夏十四枚,切碎,將殼置炭火上煎,數沸傾出,時時含咽。
(案2)吳。《靈樞經》曰:「寒氣客於會厭,故卒然無音也。」診脈遲而緊大,以清揚開肺法。
蜜炙麻黃 杏仁 象貝 桔梗 馬兜鈴 射干 蟬衣 甘草
(案3)陸。風寒鬱肺,飲酸,酸能收斂,咳嗽失音,右寸脈遲細而澀。此金實無聲也。
枇杷葉 蟬衣 蔞皮 杏仁 馬兜鈴 象貝母 前胡 鼠黏 桔梗
四十一、咽痛
(案1)黃。陰虛體質,感受風邪,曾先咽痛滋腐,繼又伏邪為瘧,瘧雖止肌膚灼熱,咳嗽,痰咯白沫,脈象軟弦而數。肺胃兩傷,陰氣拖虛,漸延至怯。法以清肅上焦,以冀熱止嗽緩為幸。
桑葉 馬勃 杏仁 人中白 枇杷葉 丹皮 川貝 生草 地骨皮 茯苓
另用製半夏十四枚,雞子一枚去黃留清,入半夏、醋和,置火上,煎數沸,稍含咽。
又吹藥方:馬勃 甘蔗皮灰 人中白 雞內金 冰片 蒲黃灰 飛雄黃 生草 白芥子 熟附子 半夏 陳皮 神術丸 乾薑 茯苓
(案2)夏。肺有宿飲,遇寒即發,咳逆氣衝,痰中帶血,脈弦不得臥,此肺腎為病。肺腎子母之臟,肺主出氣,腎主納氣,氣不收攝,由是而氣衝也。治當清上,先治其標,次當培本。
蘇子 白石英 海浮石 白芨 茯苓 桑葉 款冬花 銀杏肉 橘紅 象貝
(案3)汪。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聚痰之器,腎氣上逆,痰亦隨之而升,氣升逆痰,味鹹,脈細沉數,腹中覺脹,此肺脾腎為病,暫與泄降法。
炒蘇子 冬瓜子 前胡 海浮石 橘紅 白芥子 瓦楞子 冬花 銀杏肉 炙草
(案4)李。下虛上實,積飲,哮喘咳嗽,痰咯白沫,脈遲。寒飲蓄積所致。法當宗生生子。
白芥子 蘇子 桂皮 海浮石 銀杏肉 前胡 萊菔子 法夏 橘紅 炒歸身 炙草
服丸方:羊肺(一具,洗淨,入生薑汁二兩,麻黃一兩,兩味入肺管中,扎管口煎熟,待湯干切片,烘乾研細末) 桂枝 乾薑 細辛 法夏 白芍 炙草 五味 沉香 白芥子 萊菔子 紫蘇子 茯苓
共為細末,用銀杏肉四兩煎湯泛丸,每日開水送下。
(案5)王。陽明積飲,肝木乘之。脘中痛,嘔吐痰涎,三年頻發。脈來遲滑,中虛。痰飲,肝胃不和也。
桂枝 白朮(枳實五分炒) 法夏 乾薑(川連炒) 青皮 茯苓 炙草 橘紅 薑汁 麥芽
(案6)任。中陽積飲,心悸脈弦,脘痛,漉漉有聲。以剛藥劫胃水法。
吳萸 乾薑 法夏 茯苓 七香餅 神術丸 橘紅 蓽澄茄 澤瀉
(案7)沈。寒飲積中,漉漉有聲,嘔苦吐酸,舌白脈遲弦,氣從少腹上升,病由肝胃,泄木通降為宜。
金福花 左金丸 青皮 陳皮 薑汁 代赭石 生茅朮 枳實 茯苓
(案8)楊。去秋吐血之後,咳嗆,嘔吐白沫,動則氣舞,脈細沉數。積飲在肺,肺腎兩虛,治痰在肺,治虛在腎。
茯苓 萊菔子 法夏 海浮石 冬花 蘇子(炒) 白芥子 炙草 銀杏肉 金水六君丸
(案9)張。土敗木戕,陽衰不振,致飲積中陽,漉漉有聲,少納䐜脹,飲食入胃,蒸變酸濁腐穢,下午為甚,日中而陽氣隆尚可支持,日西而陽氣衰陰邪用事,故病增劇。脈象遲弦,便溏,脾胃中焦一派陰霾濁聚,若非離照當空,剛藥劫飲直搗堅冰之地,陰邪何能退避。
附子 桂枝 陳皮 牡蠣 澤瀉 乾薑 白朮 枳實 法夏 茅朮(麻油炒)
又:剛藥劫飲復陽,病減,脈弦已退,遲細仍然,此久病所致。少納䐜脹,漉漉有聲,仍在入暮陰氣甚時,飲邪屬陰,陰與陰合,故病增劇矣。通陽蠲飲,振復坤陽,是合病之法也。
附子理中湯加桂枝、茅朮、枳實、牡蠣、法夏、白芍、苓皮、澤瀉
(案10)王。下虛上實,咳逆,兩目雞盲,肺有積飲,腎中暗虧,以景岳法。
熟地 牡蠣 夜明沙 陳皮 茯苓 蘇子 歸身 法夏 海浮石 炙草 澤瀉
(案11)唐。中焦失於升降,得食噯噫,食不速運,心悸,陽明有飲也。
枳朮丸 姜皮 陳皮 茯苓 老蘇梗 神麯 麥芽
四十二、哮喘
(案1)馬。痰哮遇寒而發,遇熱亦發,肺為嬌臟,畏乎寒更畏乎熱。痰鳴喘迫,脈象見數。法當苦以降之,辛以泄之。
蘇子 萊菔子 白芍 茯苓 瓜蔞 白芥子 葶藶子 杏仁 浮石
(案2)謝。風痰哮喘,痰鳴氣舞,似痢非痢,休息七年。上下交病,當治其中。
蘇子 甘草 茯苓 冬花 銀杏 桂枝 當歸 白芍 前胡
(案3)陳。寒風兼受,蘊伏肺底,哮喘五年,越發越勤,脈遲虛細。發則寒熱,汗亦不解,喘亦漸除,顯然內蘊之邪從表而泄,此邪之蘊伏何疑。宜先撤其風寒,然後培補,譬如逐賊,賊出可關門也。
麻黃 法夏 桂枝 蘇子 杏仁 桑皮 甘草 銀杏
又:哮喘五年,發時寒熱,此風寒之伏於肺底,不得宣達也。診脈遲而弦勁,邪未撤而欲補之,不但無益,反致邪蘊。宜搜剔其邪,是治病之本也。
小青龍湯
(案4)俞。六齡幼童哮喘三年,詢病起於誤飲,火酒嗆肺,遂有是證。肺受辛辣所傷。
蘇子 桑皮 蔞皮 法夏 銀杏 前胡 枳殼 浮石 甘草 茯苓
四十三、腫脹(附臌)
(案1)顧。腎為胃關,關門不利,聚水而從其類也。診脈遲弦,一身悉腫,便溏溲少,口乾納少,䐜脹,脾腎陽虛,濕困水氣,橫溢肌肉,慎防喘逆。
附子 腹皮 冬瓜皮 苓皮 米仁 白朮 小樸 葶藶子 陳皮 澤瀉
(案2)萬。脾虛不能行運,水穀之濕阻遏流行氣機,濕蒸化熱,氤氳傷脾。筋青臍突,溲少便溏,脈沉數。土虛不能敵木,木火上衝犯肺,干嗆。脾為本,肝為標,治其脾,求本之法也。
白朮 青皮 澤瀉 雞內金 敗鼓皮 川連 麥芽 腹皮 炙蟾皮 茯苓皮 小溫中丸
(案3)林。脾胃濕熱蘊蒸發黃,遂致脾傷不運,腹大䐜脹,囊腫,小便涓滴,大便閉塞,脈象遲弦。水氣流溢肌肉,一身悉腫,不易理者。議開太陽一法,分清濕熱。
川桂枝 白朮 赤苓 杏仁 茵陳 海金砂 生茅朮 豬苓 腹皮 澤瀉 通草 小溫中丸
(案4)吳。閱病原:昔年三瘧,不忌葷腥,脾陽從此日困。飲食水穀之濕與痰血凝聚成瘀,結於腹左,遂成腫滿。開泄放水三次,至今腹大依然,杳不思谷,脾胃生陽已敗。脈象沉細無神。既承跋涉遠來,勉擬以慰望治。
熟附子 帶皮苓 砂仁 陳皮 歸身 焦白朮 大腹皮 穀芽 白芍 青皮
另:禹糧丸(三錢) 開水送下。
(案5)楊。開太陽小便得利,益腎陽水氣漸消。脈虛弦。前法既合,無庸更張。
附子 白朮 防己 豬苓 杏仁 葶藶 桂皮 苓皮 澤瀉 桑皮 陳皮 牡蠣
金匱腎氣丸 禹餘糧丸
又:起則腫甚,臥則腫緩,明是氣虛挾濕未化也。
黨參 炙西耆 白朮 歸身 陳皮 海金沙 萊菔子 川樸 腹皮 白芍 青皮 細木通
(案6)姜。暑濕熱渾蒸中陽,脾不化濕,水氣逆趨肌肉,自下腫上,囊大,脈數,舌紅咽悶,咳嗽。濕熱蔓延三焦氣分,慎防厥逆。
鹽水炒川連 杏仁 腹皮 葶藶 山梔 木防己 桑皮 苓皮 滑石
小溫中丸 陳皮湯送。
(案7)孔。暴腹脹大,皆屬於熱,脾濕內蘊,蘊蒸不化,腹脹溲赤,便艱,脈弦數。臌脹已成也。
川連 澤瀉 六曲 砂仁殼 苓皮 米仁 川樸 腹皮 陳皮 炙蟾皮 青皮
小溫中丸 陳皮湯送。
(案8)潘。脾陽濕困,肝木乘之。脈弦。單腹脹大,臍突,背平,青筋已起,理之不易。
制小樸 腹皮 苓皮 米仁 敗鼓皮 澤瀉 白朮 砂仁末 雞矢白(一兩,炙乾,陳酒煎沖)
(案9)盛。腫脹久延,一身悉腫,小便不利,脈沉,水氣泛溢,逆趨肌肉,氣化不利。理之不易。
川桂枝 杏仁 茯苓 大腹絨 澤瀉 葶藶子(炒) 米仁 豬苓 浮萍草
(案10)趙。從下腫上,而甚於下,陰囊更甚。小便不利,大便艱澀,咳嗆。水氣不能下輸膀胱,氣化不宣。脈數,口渴。不易理者。
甜葶藶 滑石 紫菀 木通 山梔 桑白皮 杏仁 豬苓 澤瀉 苓皮
東坡滋腎丸
(案11)周。從上腫下,囊下為甚,便溏溲少,脈弦數。此風水為病也,勿輕視之。
浮萍草 防己 豬苓 陳皮 通天草 葶藶子 腹皮 澤瀉 米仁 陳麥柴
(案12)陳。腫脹咳逆不得臥,氣促,溺少,胸悶,腹膨,脈沉弦細。病由肺風脾濕逆走肉裡,腫脹已成之候也。
葶藶子 桑白皮 浮萍草 米仁 杏仁 炙紫菀 冬瓜皮 茯苓皮 澤瀉 通草
又:喘急稍平,不能右眠,肺氣不降,小便稍利,大便溏薄,脈沉數,惡風,腫勢面部依然,當實肝泄肺。
桑白皮 紫菀 白朮 防己 米仁 澤瀉 五加皮 杏仁 茯苓 川樸 通草
(案13)朱。外瘍未愈,又感風邪,與內蘊之濕相搏。足浮,囊大,身熱,咳嗽,氣逆,便溏,溲赤,脈數實。風襲於肺,濕伏於脾,為水腫病也。
五皮飲去姜皮、骨皮,加陳皮、桑白皮、前胡、紫菀、杏仁、通草、滑石
(案14)蔣。風水一身悉腫,咳嗽,惡風,胸悶,氣急,脈數。病在腎本肺標,理之不易。
桑白皮 川樸 紫菀 杏仁 澤瀉 大腹皮 米仁 茯苓 陳皮
(案15)唐。昔年失血,雖經調理而愈,去夏腹滿氣脹,左右腹結癖。左是瘧母,右屬瘧氣,脾積至今未得消散。近又腹脹而痛,曾下黑糞瘀血。脈弦細,系肝脾瘀凝,痰濕鳩聚互結。病已有年,根深蒂固,未能一擊可破,恐有單腹血臌之慮。且進溫通,以脾為陰臟,得陽乃運耳。
肉桂 益智 雞內金 萊菔子 茯苓 白朮 山藥 枳實炭 砂仁末 山楂
又:進溫通疏補,中脘突形滿勢似乎漸平,痛亦稍減,而䐜脹仍然。診脈弦細。此脾濕日踞,阻塞中焦,流運之機越痞,升降不利,乾運之陽不振。必得陽通濁泄,庶幾痞氣漸消。
乾薑 肉桂 香櫞皮 枳實炭 白朮 山楂 檳榔汁 雞內金 益智仁
又:肝之氣不疏泄,脾之氣不健運,肝脾兩鬱而不行,由乎濁痹,則陽不通,流脘中結痞,䐜脹且痛。脈弦滯而軟,便溏,此肝脾為病也。《內經》曰:「堅者削之。」其痞氣已消,佳兆也。前法已合,仍宜守之。
吳萸 乾薑 白朮 雞內金 九孔子 檳榔 肉桂 益智 香附 焦山楂 小青皮
(案16)駱。肝傷腹大,由來兩載,近又便溏,大腹依然,而朝寬暮急,此脾陽傷肝,陰亦隨之而弱。前法疏補,病情不見所長。此久困之中宮,一時本難恢復,然脾胃為倉廩之官,治法不越乎非通即運。擬鼓舞坤陽,覘其腫勢何如,以消息之。
焦白朮 雞內金 青皮 炮姜 茯苓皮 煨益智 焦穀芽 白芍 腹皮 香砂六君子丸
(案17)李。曾先寒熱,繼則發黃,續又䐜脹腹滿,乃無形濕邪蘊蓄於太陰、陽明,鬱蒸不化,以致脾傷失於運用。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一派無形無質之邪瀰漫於中,為中滿重證,非易愈也。
焦白朮 川樸 豬苓 澤瀉 陳皮 綿茵陳 六曲 米仁 茯苓 小溫中丸
(案18)徐。腹滿,背平,臍突,氣急,囊腫,脈沉遲弦,便溏,溺赤。此脾陽不運,水濕無以運行,真陽火衰,病屬腫脹不易理者。
川桂枝 五加皮 苓皮 陳皮 澤瀉 焦白朮 大腹絨 姜皮 豬苓 金匱腎氣丸
(案19)龔。三陰久瘧傷肝,肝傷運行失常,中焦蘊伏之濕內漬不化,溢於肌肉,遂為浮腫,朝寬暮急,病在營分。大便或溏或泄,寒熱或作或休,瘧熱之表邪雖經紊亂,內蘊之寒濕尚未外泄。舌白濁,喜熱飲,脈細軟滑。脾胃之陽濕漬而困,營血之陰隨病而虛,如此病情大為棘手。
附子理中湯去甘草、姜,加黃明膠、肉桂、川樸、陳皮
(案20)何。無形濕熱困中,中虛脾不健運,少納,脹滿,大便溏結不定,脈數心悸,中焦升降失常,有腫滿之象,仿朱丹溪法。
白朮 山梔 神麯 陳皮 麥芽 川連 香附 針砂 米仁
(案21)錢。脾病善噫,胃病善脹,脾不升則運遲,胃不降則納少,由是而清濁混亂,上為頭眩,下為便溏,噯噫腹脹中滿之症來矣。法以補瀉兼施。
白朮 炮姜 陳皮 神麯 雞內金 香櫞皮 茅朮 砂仁 茯苓 麥芽 乾荷葉
(案22)王。脾腎陽虛,濕困不運,肌浮,少腹膨滿,便溏溲短。此屬陽衰,法當運肝腎,助火生土。
人參 附子 黃明膠 穀芽 茯苓 於術 扁豆 菟絲子 陳皮 澤瀉
(案23)方。條暢肝脾,依然腹滿,脈象弦長不和,木旺土衰無疑,每晨必便,便後腹覺鬆動,不但脾病,腑亦病矣。
冬朮 川樸 砂仁殼 麥仁 苓皮 白芍 青皮 香櫞皮 神麯 腹皮
四十四、黃癉
(案1)呂。黃癉入腹,漸次腫腹。進分消之法,腫勢漸鬆,而囊大更甚。乃屬水氣下趨,不能通調水道,因之便溏溺少。病情不但脾傷,三焦亦失如露、如漚、如瀆之機。腰以下腫甚者,當利小便。
桂枝 豬苓 澤瀉 川椒目 川樸 車前子 白芍 赤苓 茵陳 川牛膝 腹皮
丹溪小溫中丸 伐木丸
又:黃癉入腹,開支河而色脹,隨瀉隨退,不無脾陽受傷,陰氣耗奪,故寐則嗌乾,手足心熱,治從脾胃。
白朮 黨參 茯苓 菟絲子 熟地 歸身 白芍 陳皮
(案2)曹。黃癉已退,濕熱未化,咳嗽,便溏,小溲不爽。再以分泄,使濕熱無形之氣,化於烏有之鄉。
杏仁 茅朮 川牛膝 米仁 防己 桑皮 川萆薢 蠶沙
四十五、便血
(案1)褚。昔年似利非利,系脾積阻滯,繼則便行時或帶血,脾失守禦。仲聖主以黃土湯;《濟生》主以歸脾湯,引血歸經,皆治遠血之法,便時後重,乃脾氣下陷,血亦隨之而下滲也,暫與東垣法。
黨參 炙耆 升麻 歸身 地榆 冬朮 陳皮 茯苓 炮姜 炙草
又:便血原系濕熱上及中焦,迫血下滲,血止濕邪未化。胃呆,目黃。無形無質之邪留戀不去,治以疏補淡滲。
黨參 歸身 茯苓 蔻仁 半夏曲 冬朮 川斛 澤瀉 神麯 麥芽
(案2)幼。飲食不節,致傷脾胃,血溢於腸胃,陰絡傷也。
槐米 焦白朮 淡苓 木香 炒荊芥 地榆 焦歸身 茯苓 枳實 歸脾丸
(案3)陳。濕熱腸紅腹痛,澼澼不爽,紫赤兼行,脈數,病經年餘,飲食如常,非不足之症,乃濕熱交逼,血滲下行也。
炒芩 地榆 澤瀉 蒲黃炭 白朮 槐米 柿餅 丹皮 炒荊芥
(案4)莊。腸紅三載,腹痛,血紫,神疲,色萎。經阻三年,脾虛生化無權,營陰暗耗,肝不藏血,脾不統血,所以經停也,先治便血。
焦茅木 炒歸身 焦白朮(防風炒) 地榆炭 米仁 伏龍干 苓皮 黃明膠(蒲黃炒) 荊芥炭
(案5)陸。暑濕風渾蒸中焦,身熱之下觸發便血,腹鳴且痛,初色淡,後鮮紅,脾虛、營血為濕所逼迫而下滲。脾陽呆鈍,早食葷腥,致身熱復作。脈弦口乾舌白,法以養營化濕。
焦白朮 白芍 赤豆 木香 地榆 炒歸身 炒芩 荊芥 煨葛 炙草
(案6)張。脾不統血,肝不藏血。血液下滲,而為腸紅,或紫或鮮,其色不一,脈弦。肝脾兩傷。法以引血歸經。
濟生歸脾湯去龍眼,加蒲黃炭、赤豆
(案7)錢。便血紅紫不定,腹中鳴響且痛,脫肛,疝氣,脈弦。治從肝脾。
吳萸 川芎 歸身 橘核 地榆炭 川楝 荊芥 木香 山楂 駐車丸
(案8)張。便血六年,營虛脾損,腹痛,血紫,舌光且紅,脈虛數,少納,溲赤。中焦濕鬱,面腫足浮,近有寒熱似瘧,伏邪乘虛而發也。
補中益氣加赤苓、澤瀉、炮薑、米仁、地榆
四十六、遺精
(案1)周。君火易動,陽易舉,精易泄,陰愈虛,火愈動,精愈泄,溺愈頻,此肝之疏泄太過,腎之制藏不職也。宜溫腎涼肝,以肝寄相火也。
丹溪大補陰丸加熟地、丹皮、澤瀉、牡蠣、山梔
(案2)張。心陽不能下交於腎,腎陰不克上承於心,水火不交,水虧火熾,咽為之痹,心中如宕。每便勢掙,精泄、精滑不固已十餘年。思有形之精必藉無形之氣以自固。法當補氣,氣足則神完,神完則精固;若泛泛澀精,恐無當久病之治法。
人參 生龜板 龍骨 茯神 熟地 遠志肉 芡實 金櫻子
另服丸方:人參 龍骨 金櫻子 芡實 升麻 蓮子心 龜板膠 熟地 牡蠣 川黃柏 遠志 五味 豬脊筋
(案3)孫。心腎陰虛,坎離不交,陰乏上承,嗌乾,眩暈,時或傾爐覆舟,遂致精關不固。胃氣少納,腎開則胃合,陰虧則陽浮,病情已非朝夕,藥惟交泰心腎三才封髓丹。
天冬 西洋參 砂仁 牡蠣 蓮子心 澤瀉 熟地 炒川柏 龍骨 芡實 金櫻子
(案4)曹。無夢遺泄屬腎虛,腰臂痠痛,脈象虛弦。治法不外乎固其精關。
熟地 鱉甲 牡蠣 女貞子 石蓮子 生地 龜板 龍骨 旱蓮草 陳芡實
(案5)孫。頭痛,足浮,心悸,夢泄,嬰兒奼女,獨少黃婆作伐也。欲交心腎,當治中黃。
濟生黑歸脾丸加牡蠣、龍骨
復診:加金鎖固精丸。
(案6)王。無形濕熱下注於陰,迫其有形之精下滲,而為遺泄,小溲濁而且赤,莖管疼痛,四肢瘡瘍,太陰之濕流入腎經也。
茅朮 川柏 地膚子 苦參 粉萆薢 白蘚皮 車前子 茯苓 澤瀉
(案7)吳。心君一動相火隨之而施泄,時或傾爐覆舟。腎陰即耗,陰火上熾鑠金,為咳痰壅,肺氣自虛,盜母氣自益。土衰神疲,四肢乏力,便溏,木失水涵,厥陽變化內風上旋,頭眩耳鳴。病本在腎,他臟皆末。今診脈象,數大而疾,舌質碎紅裂紋,一派陰火虛陽上逆。所幸胃氣尚強,可以攝納,所謂壯水之源以制陽光。
大補陰丸加丹皮、澤瀉、蓮肉、山藥、菊花、女貞子、茯神
(案8)夏。痃瘧傷陰,得轉日作而愈。肩胛、兩足畏寒,得暖即解。易於汗泄。仍有驚悸自遺,夢饜乃汗泄過多,心陰神魂不安也。病情陰傷及陽,治當兼顧。
高麗參 小川芎 茯苓 龍齒 西耆(桂枝同炒) 歸身 制首烏 柏子仁 茯神 牡蠣 鱉甲 棗仁
四十七、遺尿
(案1)俞。腎陽虛,氣不約束,小便日淋滴,夜則自遺。此根本薄弱,陰虧,陽失其基。
鹿角霜 甘杞子 覆盆子 韭菜籽 牡蠣 雞金 大熟地 桑螵蛸 破故紙 益智仁 雞腸
又:先天不足,腎陽暗虧,氣不收攝,小便淋滴,寐則遺尿,陰虧陽虛,膀胱不約。宜溫補腎陽,兼升督脈。
毛鹿角 覆盆子 杞子 牡蠣 龍骨 雞金 桑螵蛸 益智仁 熟地 故紙 雞肝 雞腸
(案2)姚。先天稟賦質薄,內熱遺尿,脈數,以養陰固攝。
大生地 蓮肉 地骨皮 雞腸 桑螵蛸 牡蠣 川石斛 雞肝
四十八、強中
(案1)金。素體陰虛濕熱,間有遺泄,深秋客感伏邪,兼受風溫寒熱,咳嗽布㾦,邪泄而解。上焦之溫氣雖泄,中焦之濕下流,遺泄轉甚,陰精愈耗,陽火隨之,以致精關不固,不交自泄,陽強不痿,病名強中。乃屬陽明濕熱,陽明之脈主潤宗筋,是以精出不痿,或赤、或白、或渾、或精、或淋,脈象數疾,口燥,盜汗,足軟,病情虛中夾實,陰精雖虛,內留之濕熱未化,久病陰傷,不得不補,欲固其精,必先益氣,蓋有形之精必賴無形之氣固之也。若論固下,非通不固。至於溫澀,恐礙留邪。未識弋獲否?
人參 茯苓 生地 石膏 豬脊筋 知母 薺苨 牡蠣 龜板 豬腎 蓮子心 川柏
轉方:去薺苨、川柏、知母、石膏。加後味:柏子仁、遠志、胡連、膽草。
四十九、淋濁
(案1)某。少壯情念正萌,心君一動,相火隨之。精濁莖痛,脈來細數。病情恐從露行蔓草而來。
膽草 血珀 車前子 木通 川柏 生地 海金沙 生草梢 山梔
(案2)陳。君火一動,相火隨之煽惑,夢瀉後敗精轉濁,溺管痛楚,脈數。瘀濁阻竅,通利皆不獲效,與虎杖散。
壯牛膝 滑石 杏仁 生草梢 原寸香 山梔 川貝
(案3)褚。年十七,知識太早,精未生成,勉強搖泄,遂為淋濁,莖痛。褚氏所謂後日必有難名之疾,冬令咳嗽,氣逆,脘腹脹大,肺胃同病,恐纏綿。
炒蘇子 海金沙 茯苓皮 陳皮 澤瀉 桑白皮 五加皮 大腹絨 杏仁
(案4)顧。精濁年餘,精關不固,溺後仍有精淋,陰氣久為精耗,久病宜養陰攝精。
大熟地 芡實 川柏 金櫻子 沙苑子 炙龜板 牡蠣 茯苓 車前子 豬脊筋
(案5)郭。三年精濁,關門滑利不禁,濕熱逗留莖管,溺痛。厥少相火不息,久病陰傷固下,必兼通滑。
丹溪大補陰丸去知母,加車前、草梢、山梔、澤瀉
另服補中益氣丸。
(案6)高。濕熱無形之邪,下注於陰,淋濁,夢泄,十載不愈,溺滴,莖管腫痛,脈數。此澀愈甚精愈虛矣。與生生子法。
琥珀末 鳳凰衣 秦艽 茯神 生草
(案7)姚。肝腎陰虛,虛則相火易動,肝為之疏泄,腎為之不固,精濁溺澀,且痛,夜則多夢紛紜。法以養陰,佐以宣通。
原生地 車前子 茯神 淡竹葉 甘草梢 琥珀末 木通 鳳凰衣
(案8)蕭。淋濁復發,莖管中痛,腰痠脈弦,水液渾濁,此敗精尚未清泄。法當宣通為主,無因虛而止澀。
琥珀末 鳳凰衣 茯苓 秦艽 車前子 甘草梢
(案9)高。離火下吸陰精轉為赤濁莖管,溺痛,脈沉弦數。君相火燔,治當復心腎之陰。
生地 龜板 珀末 川柏炭 丹皮炭 茯神 薊炭 血餘炭 蓮子心 生甘草
(案10)汪。觸(觸)穢敗精轉濁,莖管痛,溺澀,脈弦。與通利方法驅穢。
琥珀 木通 龍膽草 鳳凰衣 制軍 甘草 海金沙 黑山梔
又:分利後澀勢稍通,腫勢漸退,淋濁稍緩。擬守前軌。
琥珀末 海金沙 龍膽草 木通 川柏 細生地 黑山梔 鳳凰衣 生草
(案11)高。素有肝逆,肝之疏泄太過,遂有精淋。每便努掙,小溲淋滴,診脈弦數。病在肝腎,久淋久濁皆屬氣陷,不但精關不固也。
黨參 熟地 茯苓 山藥 牡蠣 白芍 炙草 澤瀉
另服補中益氣丸。
五十、血淋 膏淋 溺血
(案1)朱。巢元方有五淋之分,下白物如脂,小腹痛,乃屬膏淋。脈細、腰痛、體酸,身中陰液消耗。陽氣上冒,頭疼且眩。議潛陽攝陰。
大補陰丸加車前、潼蒺、生草、萹蓄,另服豬肚丸。
又:小便先下,血瘀成塊,繼下白物如脂膏,此先血淋而後膏淋也。腹痛,脈數,肝腎陰虧,濕熱未清也。
前方去潼蒺,加龍膽草、木通
(案2)蕭。膏淋久延,精關不固,海底脹痛,乃精空氣急以致如此。脈數,腰痛,溲多,陰氣自虛,君相兩火不靖,益陰清火為宜,佐以滑澀。蓋欲固下非通不可也。
大補陰丸加川連、草梢、車前、牡蠣、豬脊筋
(案3)潘。濕熱無形之邪下注於陰,遂為淋濁,腰痠,溲液混濁,所下黏膩,巢氏所謂膏淋是也。病延久矣,陰分自虛。
生地 豬脊筋 川柏 車前子 苦參 焦白朮 牡蠣
(案4)某。濕火下注,淋滴帶濁帶血,莖中痛,脈滯。且以通利,慎防癃閉。
虎杖散加琥珀、龍膽草、海金沙、生草梢、茯苓、細生地、冬葵子
(案5)右。血淋兩月不愈,溺塞而赤,腰痠,脈弦,陰氣已空。《經》曰:胞移熱於膀胱則溺血。宗仲聖豬苓湯,從陰之化,以冀血止。
豬苓湯加小薊、蒲炭、丹皮、藕節、生地、絲綿灰
(案6)費。陰絡傷則血內溢,溺血,莖管痛楚。營分伏熱,老年陰氣自虛,以清營分。
壯阿膠(蒲黃炒) 小薊炭 丹皮 萹蓄 豬苓 龍滑石 綿灰 琥珀
(案7)某。胞移熱於膀胱,則溺血精淋,莖管中痛,脈數,舌白。酒客濕熱化火傷營,年逾古稀,營陰已虧,豈可渺視?
川連 琥珀 丹皮 蒲炭 生地 川柏 小薊 草梢 山梔 絲綿灰 龜板 知母
(案8)右。宗仲景鹹苦堅陰,溺血得止。尿脬下墜不收,乃氣陰交虛,下焦收攝無權。高年藥不易效,轉用升提。
補中益氣加豬脬
(案9)陸。君相兩火下移小腸,少腹陰氣淋痛,引及肛門,泄血瘀塊雜下。法以清解營分伏熱。
犀角汁 小薊炭 側柏炭 黑山梔 丹皮 生地黃 血餘炭 藕節炭 龍膽草 木通
五十一、尿蟲
(案1)陸。膀胱濕熱內蒸肝經,相火煽爍,蒸變瘀腐化蟲,小便混濁,溲出長蟲六七條,形似蛔蟲,脈數,舌白。當以清理濕熱。
龍膽草 淡竹葉 人中白 車前子 豬苓 小川連 塊滑石 黑山梔 細木通 淡苓
又:火腑濕熱下流膀胱,蒸變生蟲,形如疳蝕,溲液混濁,脈象弦數。再以清濕分利。
前方加澤瀉、赤苓
五十二、調經
(案1)潘。沖為血海,經行則諸經之血交會於衝脈而下。經行骨節痠痛,趲前,色紫。此屬營虛伏熱,法當和營清熱,佐以理氣。
細生地 黃芩(酒炒) 香附 烏鍘 阿膠(蛤粉炒) 炒丹皮 丹參 川斷 柏仁
(案2)夏。氣滯血虛,經行落後,色淡腹痛,遍體骨節痠疼。此血不養筋,肝不和也。
阿膠(蛤粉炒) 丹參 川斷 茺蔚子 川芎 艾葉 歸身 香附 小青皮 澤蘭
(案3)朱。經來過食酸寒,致寒凝痹阻,瘀氣結成瘕聚,有形攻逆,脘痛經停。病在肝腎,且以疏泄。
吳萸 官桂 小茴香 蘇梗 川楝 青皮 延胡索 楂炭
(案4)徐。先起指麻,後覺筋脈掣痛。眩暈䐜脹,脈滑數,經事趲前。病屬營分有熱,肝風煽絡,挾痰所致。
首烏 白蒺藜 香附 法夏 茯苓 炙葉 鉤藤 沉香汁 丹皮 陳皮 川斛
(案5)陳。病起伏邪內發,適值經行,經水過多。肝少藏血,化風上旋,頭暈且痛,氣逆上升,厥逆遂作。厥後不語神呆。進以平肝熄風之品。言雖已開,而神志未慧,心中模糊,問其所苦,但嘻嘻而笑,此非邪陷心包,乃心陰虛而神機失職也。脈見外剛內柔,舌黃口渴,陰液亦乏上承,是濕熱無形之氣未化耳。拙見舍標治本,蓋古人本有先補後瀉,先瀉後補之法,茲且仿而行之。
生地 白芍(炒) 石決明 朱茯神 遠志 阿膠(蛤粉炒) 鉤鉤 紫貝齒 制香附 歸身
(案6)褚。瘧疾久延,傷及脾胃,中焦少生化之機。營陰自虧,經來落後,色淡。病後胃氣未復,中陽顯失運行,不能迫精華化而為血。法當益氣,氣旺血自生矣。
歸脾湯去遠志、木香、薑棗,加阿膠、艾絨
(案7)潘。經來趲前,營虛伏熱,骨節痠痛,腰腿更甚。肝胃血不養筋也。
大生地 丹皮 阿膠 香附 炒淮膝 烏骨 淡芩 續斷 桑寄生
(案8)李。經來一日即止,瘀凝未盡,少腹結瘕攻痛,嘔吐酸水,胸悶,肝脈弦急。厥陰氣不疏泄,病甚防厥。
川楝子 川芎 香附 官桂 豭鼠矢 延胡索 新絳 青皮 吳萸 韭菜白
(案9)萬。濕熱傷脾,腹脹之後飲食雖旺,經事不行,脾臟為濕困,生化之源已衰,是以營氣虛而經事不行也。脈數疾,陰氣虧而熱鬱於裡也,以清熱養陰。
細生地 川斛 山梔 神麯 炒仁 牡丹皮 白朮 雲苓 穀芽 香附
(案10)潘。經事後期腹痛,紫黑成塊,腰痠背脹,足軟筋掣,脈小滑,營虛陰虧,內熱,五心燔灼,肝脾血虛,以膠艾湯法。
阿膠(蒲黃炒) 歸身 茺蔚子 川斛 川斷 白薇 艾絨 川芎 澤蘭葉 香附 牡蠣
(案11)陸。心生血,肝藏血,脾統血,三陰交虛,營血自衰,不能灌溉諸經,交會衝任。經事每行必三五月,動作勞神則心宕頭眩。此營血內虧,非有瘀凝停滯,宜調補三陰,氣旺血充自能經至。
黑歸脾湯
(案12)梅。陰虛內熱,咳嗽,腹痛,經事未行。宜調氣血。
香附 歸身 川芎 砂仁 青蒿 藿梗 白芍 茯苓 穀芽 丹皮
(案13)張。經阻七月,食則䐜脹,腹滿足浮,睡則腹足皆癟,脈弦數。舌白,氣陰兩虛,濕熱中阻,以理氣化濕和營。
炮姜 蘇梗 雞內金 砂仁 米仁 苓皮 白朮(枳實炒) 腹皮 川芎 香櫞 麥芽 青皮
(案14)金。經來受寒,脈遲細,腹痛。
炮姜 香附 艾絨 歸身 官桂 木香 川芎 澤蘭
(案15)呂。營虛氣滯,經阻。脈澀而速,胃減,少腹痛,手足入暮煩熱,陰氣自虛,脾胃生陽不振,痰氣流溢結於頰車。治以調氣養陰。
香附 骨皮 川斛 茯苓 生穀芽 川貝 歸身 白芍(吳萸炒) 青皮 熟穀芽
(案16)張。脾虛挾濕,陽不運行,少納,䐜脹,午後神疲倦怠。經事色淡,帶下。營血為水穀精華所化,其源皆出於中焦,脾經之生化既虧,經事焉能不色淡乎?治在中央。
人參 茯苓 陳皮 米仁 金斛 白朮(枳實炒) 甘草 穀芽 砂仁 芡實
(案17)朱。五年前產後營陰大奪,經事至今未行。胃少納穀,營之所出,全賴資生充旺,受氣與谷。所謂營出於中焦也。
黨參 首烏 甘草 陳皮 砂仁 白朮 川斛 法夏 雲苓 荷葉 生熟穀芽
(案18)陳。脾胃升降失職,䐜脹噯噫,經事延期,紫黑成塊,腹痛瘀凝氣滯,先以調經。
當歸 香附 澤蘭 炒桃仁 益母膏 川芎 青皮 川楝 延胡索
另服香砂枳實丸。
(案19)高。肝木氣滯不行,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機失暢,遂致瘀凝肝絡,左脅下結聚有形,時時作痛,腹亦痛。室女經阻一載未行。脈象左關弦滯,此肝留有凝瘀,氣不宣泄也。近又噁心吐涎沫,厥陰寒濁上逆犯胃。治以泄肝化痰,疏和血氣,俾得經行,不致諸證蜂起也。
歸身 茺蔚子 陳皮 香附 茯苓 炒桃仁 川芎 小青皮 半夏 鱉甲 穀芽
五十三、淋帶
(案1)顧。淋帶綿延一載,氣陰久耗,八脈不司約制。腰臂、尻骨皆痛。脈來數疾,陰虛濕熱蘊伏,病情久延,入怯門徑。久淋。治法宜用清藥。
生地 椿根皮 豬脊筋 牡蠣 烏鰂骨 龜板 焦川柏 薺菜根 苦參
(案2)唐。八脈蹻維少護,腰痠,帶下,脛骨痠痛,脈虛弦。以固攝下焦。
熟地 茯苓 牡蠣 川斷 烏鰂骨 茅朮 川柏 狗脊 澤瀉 椿根皮
(案3)汪。帶下有年,腰骨節痠痛。下焦、肝腎兩虛,濕熱留著。兩足浮腫,朝退夕甚。近復小便頻頻,下虛。肝腎不司約制,八脈空虛,陰虧氣弱。以收攝下焦。
桑螵蛸 龜板 川柏 雞內金 焦白朮 烏鰂骨 牡蠣 茯苓 益智仁 菟絲子
(案4)顧。鹹苦堅陰,赤帶稍止。頭弦目花,腹重如帶五千錢,噯噫吞酸,陰虛木火動旋,舌灰黃,濕熱內蘊,仍與前發出入。
川連 龜板 川柏 澤瀉 金石斛 白茯苓 山梔 牡蠣 丹皮 菊花 烏賊骨
(案5)姚。經來腹痛,氣滯,營澀,帶下,脈澀數。經行寒熱,氣營不和也。
歸身 川芎 香附 澤蘭 鱉甲血拌柴胡 白芍 丹皮 丹參 青皮 白薇
(案6)褚。經事參差,來時色淡且少,營虛之明徵也。帶下,腰痠,妨納,䐜脹。乃衝任不調,血虛氣衰所致。衝脈隸乎陽明,先以中宮為治,蓋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源,營氣所由出也。
黨參 蓮心 川斛 川斷 砂仁 白朮 芡實 丹參 杜仲 歸身
又:經來色淡,營虛何疑?䐜脹胃呆,腰痠帶下。沖、任、督、帶、奇經皆病。衝脈隸胃,胃為水穀之海,營與衛皆出其中,胃旺則氣充,氣旺則血長,宜仍注意於胃。
歸脾湯去甘草、木香、薑棗,加熟地、川斷、川斛、蓮肉
(案7)沈。氣滯營澀,經事延期,腹痛,過後亦痛,帶下,腰痠。此氣營交病衝任不調也。
阿膠(蒲黃炒) 川斷 香附 川芎 小茴香 艾炭 歸身 青皮 丹參
(案8)錢。經事不調,常常趲前,腰痠,帶下。咳嗽,痰中挾血。木火上扣金鳴,金受火刑,脈數陰虛,八脈衝帶為病。著緊調治,免入損途。
細生地 麥冬 丹皮 炒川柏 椿根皮 牡蠣 茯苓 川貝母
(案9)金。帶脈不固,陰傷濕熱內郁,帶下腥穢,腰痠眩暈,心悸,脈數,膚熱,胃呆。肝胃陰虛,仍以鹹苦堅陰法。
川連 澤瀉 烏鰂骨 川柏 椿根皮 穀芽 山梔 牡蠣 細生地 茯苓 金石斛 白芍
(案10)江。經行紫色已止,帶下,少腹脹,胃呆,脈數疾。陰虛挾濕,帶脈不固,以通補奇經。
生地 椿根皮 茯苓 青皮 歸鬚 桑寄生 鱉甲 制香附 鬱金 穀芽 金石斛
(案11)徐。肝腎陰虛,陰精為火所吸。赤帶,腰痠,心悸,脈沉弦數。以養陰固攝下焦。
龜板 烏賊 穭豆衣 青皮 香附 側柏炭 牡蠣 川柏 金石斛 丹皮 蓮肉
(案12)錢。濕困傷脾,脾不統血,濕邪迫血下行,衝脈氣不收攝。經淋兩月有餘,帶下,心悸,眩暈,耳鳴,腹大,足浮,胃呆䐜脹。病屬肝胃,不易療治,且以引血歸經,再商別法。
歸脾湯去龍眼肉、薑棗,加陳棕炭、露天膠
又:經淋雖止,營陰過虛,浮陽上擾,頭眩,耳鳴,心悸,帶脈不固,帶下頻多。治宜養陰固攝下焦。
黨參 龜板 椿根皮 柏子仁 香附 料豆衣 首烏 牡蠣 炒白芍 朱茯苓 遠志
(案13)潘。衝任不調,氣滯血澀,經來帶下腹痛,脈沉細澀。以調氣營法。
蘇梗 川斷 川芎 牡蠣 茯苓 香附 歸身 茺蔚子 青皮 木香
(案14)瞿。露秋崩沖,並非下血,所下黃水臭穢而腥,淋滴溺澀。經事仍行,趲前,腹痛,其色亦正。誤作血崩,投以溫補,溫澀。黃水淋瀝延至於今。少腹痛,溺淋,內熱,脈數,胃呆。此肝胃濕熱內蘊。鄙見,久崩久淋,宜清宜通,望其病緩淋通。
琥珀 木通 鳳凰衣 秦艽 海金沙 甘草梢 龍膽草 茯神
又:前進生生子法,淋痛頗緩,少腹痛如故。自云淋秘時得矢氣則痛稍緩,明是肝不疏泄,厥濁濕熱氣滯不宣。小便熱痛,陰腫,腥穢之黃水仍多,擬疏泄厥陰分利厥濁。
金鈴子 兩頭尖 戎鹽 山梔 生香附 海金沙 小青皮 茯苓 丹皮
(案15)黃。老年經事復來,淋漓數月,肝血不榮,脅痛,之下藏秘月餘。仍進辛潤鹹寒之品,腑仍未通,反致下血。腸胃熱結,營分胃氣杳然,上不得下,下不得通,誠為陰候。宜煎、丸分治,開太陰法。以肺主一身氣化,仍佐辛潤鹹苦,以冀通幽。
枇杷葉 杏仁 紫菀 冬葵子 歸身 瓜蔞仁 薤白頭 桔梗 郁李仁 松子仁 麻仁 白螺絲殼 更衣丸
(案16)徐。肝陽上逆,心宕,即時頭痛,脈滑數,體酸腰痛,帶下,動則氣逆,肝腎兩虛也。
熟地 烏賊 阿膠(蛤粉炒) 牡蠣 椿根皮 龜板 龍眼肉 川斷(酒炒) 蓮鬚 磁石
(案17)王。利後帶下,咽痛,陰氣虛也。
熟地 白朮 雲苓 烏賊 牡蠣 山藥 陳皮 蓮子
五十四、崩漏
(案1)徐。三陰不足,心不生血,肝不藏血,脾不統血。諸經之血失守,衝脈不司約束,遂為經崩。崩後神色俱奪,頭痛眩暈,心悸耳鳴,由營陰內虧,以致陽氣逆升,加以腹脹膨滿,食下䐜脹,足腫,便溏,是脾陽之不振也。脈象數疾,是陰氣之已虧也。治宗《內經》,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佐以轉旋坤土,以冀腫退。
歸脾湯去黃耆、大棗,加熟地、蔻仁、穀芽、荷葉
(案2)沈。經停三月,徒然崩沖,瘀塊如拳,下其五六枚,脈遲細澀,腹痛、自汗,面青。肝無藏血,慎防陽升厥逆。
歸脾湯加生地、血餘、陳棕炭
(案3)俞。營分伏熱,經來驟崩,色紫瘀塊雜下,頭痛眩暈,耳鳴,腰痛,脈數,此肝胃氣虛,衝任不調所致,師葛可久法。
小炭薊 血餘炭 茜草炭 阿膠(蒲黃炒) 炒川斷 棕櫚灰 丹參炭 荊芥炭 炙草 白薇
(案4)何。肥人多濕多痰,茹素中虛氣餒,脾失守禦統血之權,胃氣亦隨而衰弱。衝脈隸乎胃,因此不司約制。經崩直下,血脫氣空,氣隨升逆。肝失營養,陽亦化風,挾沖氣直升無制,遂為卒厥。耳鳴頭眩,自汗,心宕,諸證在所必見。少腹痛,便泄,腰痛,不寐,此皆營虛氣弱所致。治以固攝,益氣和營,惟脾胃素虛,濕痰素盛,深恐土不制水,濕氣下趨而為水腫耳。
黑歸脾丸去耆草、龍眼,加牡蠣、蓮肉、川斷、白芍
(案5)方。經停五月,積瘀崩沖,紫塊雜下,脈沉細,衝任不調。以和營法。
川芎 茯苓 白朮 蒲黃 炮姜 當歸 澤瀉 茜草 香附 艾絨 歸脾丸
(案6)馮。年交花甲,經事崩沖,連行數次,血去過多,氣亦隨虛,神疲心宕,眩暈耳鳴,徹夜不寐,脈細虛弱。一派氣陰兩虛,三陰交虧氣象。
首烏 茯神 法半 歸身 柏仁 蔻仁 黨參 陳皮 杏仁 川斛 穀芽
(案7)宋。經停月餘,而崩沖淋漓不盡。腹痛。衝脈不司約束,衝脈隸乎陽明,陽明主束筋骨而利機關,營虛則不仁,衛虛則不用,不仁不用而諸節皆痛矣。
清阿膠(蒲黃炒) 桑寄生 炙耆 炒歸身 茯苓 制首烏 生牡蠣 炙草 陳棕炭 炮姜 歸脾丸
(案8)沈。衝任氣不收攝,經漏綿延百餘日。腰痠、頭眩、耳鳴、心宕。營虛下奪,陽失涵養,病在肝腎。法當固下,佐以益氣,因氣能攝血耳。
熟地 陳棕灰 烏賊 龜板 椿根皮 黨參 茜草灰 川柏 香附 黑歸脾丸
(案9)俞。懷妊足月,驟然漏胎,下血紫塊,腰痠。此婦科重症,恐其難產而多變幻。
阿膠 川續斷 歸身 茯神 牡蠣 艾葉 烏賊骨 熟地 蓮子
(案10)顧。經崩後溺痛,小便淋滴,脈細沉數,近又經行紫色。肝經鬱熱,治以泄化。
細生地 澤蘭 淡竹葉 甘草梢 琥珀末(沖) 粉丹皮 木通 海金沙 龍滑石
五十五、胎前
(案1)黃。重身努力負重,以致胎元受傷,少腹痛,脘痛,引及脅背。胎氣下墜,身熱頭痛,脘悶,舌白,口乾,脈來弦數而澀。此伏邪為病也,深慮邪迫胎元,致成小產。
柴胡 廣藿 青皮 枳殼 澤瀉 苧麻 糯米 厚朴 蔻仁 淡苓 陳皮 茯苓 紋銀
(案2)陸。屢屢小產,八脈無有不損,此次懷娠又忽腹痛,墜下,帶多如崩。委中、環跳痠痛,八脈不司擔任,小產之象也。急宜固胎。
青臺苧 建蓮肉 白朮 川斷 椿根皮 白糯米 細子芩 香附 牡蠣
另用:鴿蛋一枚,碎其殼,納人參蒸熟服之。
(案3)周。經阻三月,脈來動滑、停、勻,的是毓鱗之兆。其嘔吐苦水、痰涎,心下悸。此飲停中脘,少陽木火相激,上逆使然。當與驅飲。
生薑溫膽湯
(案4)雷。懷孕七月帶脈不固,帶下如崩,氣怯,此奇經為病也,帶若不止,偏產堪虞。法以養陰固攝。
大熟地 牡蠣 川斷 桑螵蛸 椿根皮 杜仲 茯苓 沙苑子
(案5)宋。重身五月,帶下,酸腰,連及環跳。舌紅口渴,氣逆,肝腎陰虛,衝任不固,治當固下。
生地 芡實 川斛 椿根皮 阿膠 牡蠣 川斷 淡黃芩
(案6)蔡。重身九月,暑、風、濕為瘧間作,寒短熱長,嘔惡,頭痛,胸悶,肝不暢泄,鼻衄,慎防邪逼胎元致產。
炒芩 柴胡 小樸 荷葉 廣藿 生薑 青蒿 法半 赤苓 陳皮
(案7)瞿。妊娠六月,時常腹痛,胎動,氣滯不和,脈右大。以安胎理氣為要。
白朮 歸身 白芍 香附 淡苓 蓮肉 枳殼 砂仁
(案8)王。重身,滯下色白。脈遲弦,胸悶,納少,恐其利下傷陰,以致偏產。
藿梗 小樸 白朮 木香 穀芽 蘇梗 砂仁 會皮 茯苓 荷蒂
(案9)張。天地以生地為心,有孕而欲自墜其胎,為父母者何忍心也?況報應昭彰,歷來不爽。務須痛改,慎之戒之。
炒白朮 炙綿耆 陳皮 建蓮肉 菟絲子 炙草
五十六、產後
(案1)俞。產後八脈交虛之際,適感寒邪遂致形寒、身熱。又因早食葷腥,致脘中作痛而脹,積聚成塊,得食更甚,乃氣血大虛之時而與食滯瘀凝互結,阻於脾胃之絡。治從《內經》,堅者削之。佐以和養營分,俾得積消為妙,不爾,恐成膨脹。
川桂枝 山楂炭 雞內金 炮姜 萊菔子 川鬱金 焦白朮 蓬朮炭 炒枳殼 歸身 焦麥芽 砂仁
(案2)高。產後三朝即有身熱,頭痛,惡露不下。得汗身熱已減,脈象洪大,眩暈耳鳴,時有譫語,神不守舍,少腹脹,大便溏泄。大餘行此胎產,脾濕致產後不愈,又復營陰大奪,帶脈不固,腹痛帶下。病情虛實互見,理之不易。
砂仁炒熟地 茯神 澤蘭 丹參 香附 川斷 蒲黃炒阿膠 珀末 牡蠣 白朮 艾炭
(案3)凌。產後惡露不通,三朝即止,繼後神昏狂亂,此屬蓄血如狂病象,錯認遇祟,實非祟也。乃瘀凝阻於肝脈,擾亂神明。時有心煩意亂之狀。少腹結塊,疼痛,痛連環跳。寒熱,咳嗽,胸悶,亦由瘀阻肝經而致。脈弦數,法當通瘀,必得塊消瘀下,方可無虞,否則恐有外瘍之累。
桃仁 琥珀 川楝子 香附 桂枝 歸尾 艾絨 川芎 白茯神 牛膝 荊芥 青皮 回生丹(一粒),化服 益母草煎湯代水。
又:產後瘀阻,蓄血如狂,通瘀宣導之後,病減,塊消,腫退。胃風又復,寒熱火升,狂詬,不避親疏。少腹仍痛。此屬瘀凝未盡,流注肝經,故小便赤而大便閉,脈來弦帶數也。
珀末 茯神 延胡 川芎 丹參 小青皮 貝齒 川楝(吳萸炒) 香附 歸身 白芍
(案4)季。向日營虛伏熱,經事趲前而多,今值產後營陰大奪,血液重虛,以致肝無藏血,化風上旋,頭痛眩暈,痛掣右臂,麻木。病屬肝經外風,引動內風,血不養筋,以潛陽熄風為治。
大生地 龜板 阿膠(牡蠣炒) 白蒺藜(雞子清拌) 穭豆衣 粉丹皮 大熟地 菊花 鉤鉤 雞子黃 生白芍 蝨胡麻
另用:人乳一兩,山藥研細和丸,開水下。
(案5)張。懷妊七月,提甕出汲,用力動胎,腹痛血下,噁心唇青,偏產不免。
阿膠 熟地 歸身 蓮子 糯米 蘄艾 杜仲 川斷 炙草
又:卒然偏產後汗泄,瘀下如崩,去血過多,血暈不省人事,口噤風痙,脈亦散亂,頻頻昏厥,汗脫可危。
回生丹(—丸) 益母草湯化服。
外用醋炭熏鼻。
又:血暈稍定,惡露,瘀塊如崩,氣逆上升,厥逆若痙,神志模糊,牙關不利,脈數尺弱。產後暴虛,風陽上冒,下虛,少收攝之權,深慮厥汗而脫,宗黑龍丹意。
琥珀 丹參 紫石英 炮姜 熟地 茯苓 炒歸身 炙草 益母草煎湯代水。
又:昨進鎮攝之品,神清厥止,瘀下亦少。營陰大奪,風陽煽動逆升,頭痛,眩暈,心悸,耳鳴,脈數,皆屬虛象。攝下和營,與清魂散意。
人參 茯神 熟地 丹參 石決明 澤蘭 歸身 料衣 炮姜 益母草煎湯代水。
又:新產營血下奪,血去陽升,頭痛,眩暈,身熱,蒸灼,脈細數,按之濡。此屬暴虛,法當再以鎮納空隙,使陽靜陰閉。
人參 阿膠 炮姜 丹參 柏子仁 熟地 龜板 炙草 澤蘭 益母膏(少許沖)
(案6)顧。久瘧正氣拖虛,又兼新產,營陰大奪,陰氣重虛,肝營自少滋養,化風上旋,眩暈,心宕,嘔吐酸水。又感風邪,耳脹流水,咳嗽膚熱,內外合邪,病情虛實互見。《經》云:「二虛一實先治其實。」仲聖云:「先治新病,病當在後。」皆獨做一面文也。
白蒺藜 浙菊花 丹參 竹茹(薑汁炒) 茯神 鉤藤鉤 石決明 法夏 川貝
(案7)顧。風熱上郁清空,耳竅流膿且脹,心宕,頭眩,脈弦細。此屬產後營虛也。
桑葉 白蒺藜 菊花 丹參 丹皮 蒼耳子 茯神 通草
(案8)葉。產後致傷,尿脬下墜,小便淋痛,大便艱燥,大腸主津,小腸主液,傳道失司,由於變化之無權也,理之不易。
丹皮 絲綿灰 炙綿耆 水炙升麻 豬脬 杜阿膠 炒歸身
(案9)陳。產後八朝全帶惡露,三日即有寒熱,五朝氣從少腹上逆,且痛而厥,風痙咬牙,自汗淋漓,頭暈耳鳴,心悸,脈洪數。病從驚恐而作,驚則氣亂,而血鬱於上,遂致痙厥,產後營虛,虛則肝氣自動,與陽氣相併,逆升使然。治當理氣、降逆。因氣為血帥也,須得厥止瘀通為吉。
交加散、失笑散加紫石英、淮牛膝、石決明、沉香片、烏藥汁、制香附
又:前進鎮厥通瘀,厥定,瘀下色淡。神志模糊,不省人事,時有奔走咬牙,肢腫,身熱依然。此肝風上擾,陽升不得入於陰,陰陽二氣不交,心神浮越,神魂不藏。法當交通陰陽,神識似可清楚。
阿膠 歸身 茯神 紫貝齒 石決明 首烏 龍齒 棗仁 雞子黃 琥珀末
又:產後營虛,風陽上冒,痙厥之後,神志昏亂,人事不省,徹夜不寐,目不交捷。陰空陽浮,神不內守,法當鎮攝神志,交陰和陽。
生鐵落 生地 囫圇辰砂 朱茯神 龍齒 棗仁 炙龜板 琥珀 夜交藤 石菖蒲 牛膝
又:產後敗血衝心,肝風上擾,痙厥之下神志昏憒,徹夜不寐,昨議交陰和陽,鎮攝神志,病情似乎略減。欲寐不寐,熱解,脈緩虛。此陽氣欲交於陰矣,佳境也。
生地 硃砂 牡蠣 茯神 龍齒 丹參 夜交藤 鱉甲 琥珀 龜板 遠志 棗仁 菖蒲
又:神志稍清,詢其病情,耳鳴心宕,眩暈,脈象左寸細弱,左關虛弦。顯然產後營虛,肝風上冒,神不守舍。
生地 鱉甲 丹參 辰砂 遠志 小麥 金箔 龜板 牡蠣 白薇 龍齒 棗仁 菖蒲 夜交藤
(案10)沈。產後營虛氣弱白汗,產後病之一也;便難,二也;小便不利,是膀胱素有積熱,與瘀相搏,水氣相凝也。脈數大,身熱,惡露色淡且少,營虛何疑。汗多口渴,陰弱不振,宜養營佐以通利,宗《金匱》法。
生地 滑石 柏子仁 茯苓 青鹽 紅棗 歸身 白魚 炙草 血餘 淮麥
又:前法金匱通利,小便諸證悉除。惟汗泄未止,耳鳴,陰虛於下,陽浮於上,陽氣加於陰而為汗泄,營虛無疑。治當固表養營,少佐通瘀,因少腹尚有微痛也。
大生地 西耆 茯神 小麥 茺蔚子 生鱉甲 歸身 棗仁 炙草
(案11)範。產後營陰兩虛,維蹻少護,腰腹腿膝痠痛,形寒身熱。治從八脈。
川桂枝 川斷 鹿角霜 枸杞子 炒歸身 杜仲 桑寄生 舶茴香
(案12)沈。昔年小產後營分受傷,血液暗虧,以致經事落後,色淡且少腹痛。血虛生風,風陽煽爍皮膚,錯搔有屑,麻木、眩暈。皆屬肝腎陰虛,治以熄風養血。
阿膠 煨天麻 丹參 香附 料豆衣 首烏 茺蔚子 白芍 歸身
(案13)許。胎前濕熱內郁,難產六朝,內蘊之邪外發,身熱,頭疼,胸悶,舌灰黃白,口渴且膩,體疼腹痛,泄瀉,脈數,陰脫,玉門不閉,惡露稀少,乳亦乍斷。此產後氣營兩虛,濕邪內蘊,病情虛實皆見,用藥殊多掣肘,且大虛之時,尚慮氣逆驟厥也。
荊芥炭 青皮 香附 鬱金 楂炭 麥芽 廣藿梗 川芎 川樸 枳殼 炮姜 益母草
轉方:去荊芥、炮姜,加大豆卷、六神麯。
又:產後玉門已閉,腹左旁痛。便泄,澼澼不爽,舌灰已化,脈弦,少納。寒熱之邪鬱於腸胃,不得宣達,法當溫通疏泄。
歸身 木香 香附 青皮 炮姜 川芎 砂仁 楂炭 麥芽 小茴 益母草煎湯代水。
(案14)陸。胎前下利,產後不愈,寒熱腹痛,利下五色。形浮舌光,口碎拒納,脈浮洪數,按之細澀。此係產後營虛大奪,外感之暑濕風邪因虛而不達,內蘊之氣血精華隨利而致虛,虛則外感之邪易侵,又復咳嗆,形寒,病情越轉越劇。證殊棘手。且擬調營衛,以冀熱緩益氣陰,望其利減。
黨參 桂枝 歸身 陳皮 茯苓 黃米 阿膠 炮姜 白芍 川貝 炙葉 荷蒂
又:下利五色漸減,腹尚微痛,內蘊之積滯漸消,外感之暑風未泄,轉為間瘧。咳嗽,形浮,胸悶,脈浮數,按之細弱,此產後營虛而表邪里邪不得暢達。病延月外,真陰不免拖虛,非偏補偏瀉所能療治,擬以扶正逐邪。
人參 茯苓 桂枝 柴胡 炮姜 扁豆花 白朮 炙草 歸身 陳皮 荷蒂
(案15)徐。投崇土製水之劑,腫勢稍松,泄瀉漸減,咳嗽,胸悶,舌光,脫液。此久病三陰痎瘧,不但陰傷,陽氣亦餒,又兼產後陰虛,證候紛歧,恐難勝任,姑守前法。
焦冬朮 防己 苓皮 杏仁 紅棗子 熟附子 米仁 蔞皮 陳皮 黃明膠 鯉魚煎湯代水。
(案16)汪。曾先寒熱,頭痛,骨節煩痛,惡寒,咳嗽,漸次神昏,狂亂,致傷胎元。偏產之後,不省人事,牙關緊閉,目瞑,遺尿失便。按脈緩中帶滯,舌白。論脈合證,初必受寒,寒邪內郁不化,胎氣逆升,致產後瘀凝上擾,病情甚險。姑擬交加散參味,以圖僥倖。
生地汁炒生薑 琥珀 桂枝 桔梗 生薑汁炒生地 菖蒲 荊芥 杏仁
(案17)陳。小產後惡露未盡,少腹痛瘀下。復感新風,身熱,頭脹,胸悶,脈數,營虛之際,邪勢乘之,小心為要。
荊芥炭 蘇梗 官桂 丹參 枳殼 炒歸身 青皮 澤蘭 陳皮
(案18)沈。偏產後受寒,厥氣不泄,少腹痛,攻逆不已,脈沉數。內有鬱熱,外束寒邪也,法當疏泄。
吳萸 官桂 川楝子 豭鼠矢 香附 蘇梗 青皮 延胡索 韭菜根
(案19)李。昔年產後營虛感邪,咳嗽,寒熱休作不定,《難經》所謂:「陽維為病苦寒熱。」即此類也。治在奇徑。
桂枝湯加茯苓、歸身、鹿角霜
(案20)沈。昔年產後早投補劑,營分素有伏熱,熱鬱不泄,上衝,以致喉腐,蒂丁脫落,喉痛時發,口鼻如火,咯吐紅色臭痰。脈象左三部洪數,三陰伏火不泄,久病之下蒂固根深,難許痊可,按法當清泄陰分之熱。
犀角汁 丹皮 元參 人中白 遠志 鮮生地 赤芍 天冬 仙遺糧
(案21)莊。產後足一朝惡露頗多。腹痛,耳鳴,脈細。去血過多,虛陽欲越。治以和營潛陽。
澤蘭葉 龜板 艾絨 川芎 炒歸身 丹參 香附 生地、生薑(橘葉同炒)
(案22)王。產後兩月,惡露淋漓,腹痛腰痠。八脈氣血不能相攝也。
杜阿膠 牡蠣 川斷 小茴 桑寄生 艾絨炭 炙草 歸身 杜仲 椿根皮
(案23)張。懷孕七月,勞力勤織傷胎,卒然下血盈桶,胎損腹中,胞漿已破,胎已橫逆,自汗神疲,耳鳴頭暈脈細欲絕,干惡。證在臨危,藥難挽救,勉擬一方,不過盡人事以待天命而已。
人參 炮姜 川芎 血餘 琥珀 附子 炙草 歸身 龜板
回生丹一丸,人參湯送,先服。
又:偏產逆生,產後頭暈,耳鳴,心悸,目暗,自汗。營血大下,陽氣上冒,氣隨血虛。脈數而澀,勢恐血虛風生,致發痙厥,擬和陰潛陽益氣。
人參 龜板 炮姜 丹皮 歸身 淮小麥 阿膠 石決 炙草 澤蘭 川芎
(案24)鄭。血崩偏產,營陰大奪,產虛不復,八脈虧損,所致赤白帶下,陰空陽逆上冒,耳鳴,眩暈,納少,食則䐜脹,腹膨。衝脈隸胃,陽明既傷,宜調胃氣。
龜板 料豆衣 炮姜 川斛 白蔻殼 熟地 朱茯神 川斷 穀芽
(案25)朱。產後正虛神疲,少納,脈速澀,當以溫中。
人參 茯苓 陳皮 川斛 澤瀉 白朮 甘草 半夏 穀芽 薑棗
(案26)顧。胎產感受伏邪,產後而發,寒熱羈麋,頭眩少納,食則䐜脹。脈軟數,脾陽不運,營衛不和也。
川桂枝 歸身 穀芽 枳朮丸 炒白芍 茯苓 六曲 薑棗
(案27)莊。初產頭眩目暗,腹痛惡露不通,以通瘀為要。
當歸 茺蔚子 澤蘭 延胡索 失笑散 川芎 琥珀末 炮姜 桃仁
(案28)吳。春間產後,五朝遂有寒熱,休作不時,熱時胸悶,腹痛,當臍痛則必利,利色白膿。脈數,舌白。此產後風冷克於太陰,營衛不和,衛疏汗泄,邪實正虛,理之不易。
淡苓炒桂枝 吳萸炒白芍 艾炒歸身 雲苓 大棗 防風炒西耆 麵煨肉果 水炙甘草 木香 煨姜
(案29)俞。漏胎之後,產後血虛。痙厥陰虧,陽無依附,變化內風上竄,神昏,口噤不語,即或能言,音低不爽,神呆,詢其所苦,尚未明晰,言語不甚了了。晨則便溏,脈細而虛。此心脾營虛,神無主宰所致。
歸脾湯去姜,加龍齒、丹參
(案30)金。產後十朝惡露頗多,腹痛,舌白膩,納少,脈大。濕鬱太陰,衝脈不攝也。
歸身 茯苓 丹參 澤蘭 枳殼 炮姜 白朮 香附 陳皮 蔻仁
(案31)張。產後風寒襲肺,背寒且痛,脈沉速細,晨起嗆甚。邪郁肺底,恐難脫體。
桂枝 生地 白芍 杏仁 紫菀 乾薑 炙草 阿膠 款冬
(案32)蔡。難產後陰器受傷,致腐,現雖已愈,而帶下頻頻。寒熱,腹痛,胸悶,便泄,少納,脈沉弦數,久虛不復,易於外感。
廣藿 麥芽 川楝子 青皮 蘇梗 小樸 六曲 延胡索 腹皮 赤苓
又:產後陰器受傷致腐之後,臍旁腹痛,四五日一發,發則如淋臭穢水下,即有寒熱,此由沖、任、帶脈皆傷,而蹻維亦少護持耳。
烏賊骨 川柏 茯苓 湘蓮肉 川石斛 牡蠣 川斷
(案33)範。產後尿脬損傷,小便淋漓,納少,脈細。下虛,膀胱已傷,理之不易。
丹皮 黃絲娟 西耆 桑寄生 豬脬 益智仁 黨參
(案34)王。產後感受風溫,鬱於手太陰肺部,咳嗽,寒熱將及一年,脈弦數。此即《難經》所謂「陽維為病苦寒熱」是也。
川桂枝 白芍 杏仁 川貝 大棗 淡黃芩 炙草 花粉 生薑
(案35)余。產後惡露淋漓,四月不止,腹痛,頭眩,心悸,脈緩。營虛,衝任不司約束也。
阿膠 茯神 烏賊 歸身 丹參 蘄艾 牡蠣 柏仁 白芍
(案36)王。產後半日卒然風痙,厥逆十餘次,後頭腫嘔逆,眩暈。新產暴虛,厥陽化風,上旋,沖逆犯胃,所幸惡露仍通,脈左澀。可以熄風潛陽,以冀厥止風定。
熟地 料豆衣 茺蔚子 白蒺藜 磁石 龜板 炒歸身 石決明 淮牛膝 炙草
(案37)駱。產後尿脬下墜,氣虛下陷不升,與東垣法,陷者舉之。
補中益氣湯加熟地
(案38)張。胎前久病,氣陰未復,產後又復便溏,日行數次,下多陰傷,陽無依附,浮越發熱,自汗氣逆,心悸宕漾,驚惕,舌紅。脈如奔泉外湧十里,乃產後暴虛,虛陽上冒,陰不涵陽,脫象大著,急宜固攝,必得脈數漸退,方為佳境。
人參 麥冬 歸身 白芍 龍齒 淮膝 紫石英 熟地 五味(炮姜同打) 炙草 丹參 牡蠣 山藥
(案39)範。詢病情起於產褥,營虛,感受風邪,未經清徹而致外風引動,內風陽氣鴟張,風陽旋擾不息,以致頭痛,遇風為甚,腹痛休作,帶下。此係肥人多濕多痰,流注於帶脈使然。論證當以養營熄風,佐以固攝其下,況有懷麟三月,必得根固蒂堅,不致胎元有損為妙。
阿膠 白芍 天麻 生牡蠣 川桂 首烏 川斷 白蒺 椿根皮
(案40)趙。暑月受風襲肺,咳嗽,至今未愈。產後三月,腰痛,便泄。肺脾同病,治脾礙肺,治肺礙脾,奈何?
黨參 川樸 前胡 木香 陳皮 炙草 蘇梗 蘆根 枳殼 青皮 茯苓 桔梗
五十七、交腸
(案1)陸。去冬產後下利、膿血,久利清濁混淆,以致闌門水穀不分,直走小腸,陰陽易位而出,變為交腸。病延十月,形瘦神奪,寒熱,舌光,腰痛,脈弦數。脾腎陰虛,理之不易,昨擬開太陽,佐以堵截陽明一法,以冀分清清濁。
桂枝 豬苓 赤苓 杜阿膠 冬木 澤瀉 滑石 赤石脂末
另用白糯米、乾薑、赤石脂煮粥服。
又:皮硝、蓮房、五倍子煎湯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