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大便數行,宿垢溏糞俱見,未始不美。詎知竟有赤膩之物,殷紫之塊,想是營血為熱迫而出。至於甫醒即睡,睡中囈語,舌根之灰黃,較昨日又多,固是濁邪之外越,然濁為熱蒸即是痰火,機竅如不被矇蔽,應號轉即睡,不致言語如夢也。總而論之,當在險嶺矣。再擬一方,若得諸款畢謝,庶可把握。備商。

陳阿膠(錢半,黃柏末同炒) 石決明(六錢) 茯苓神(各三錢) 鮮石斛(四錢) 益元散(四錢) 竹黃(二錢) 炙龜板(三錢) 杭白芍(錢半) 花檳榔(五錢) 北沙參(三錢) 竹茹(十張一錢五)

另:上西黃(二釐) 陳膽星(二分) 金箔(一張) 川貝(二分) 同研末,先服。

(案2)拱頭日久,近加身熱便泄,兩目赤翳,是膿出過多,肝木失養之故。

大豆卷 歸身 池菊 決明子 杭白芍 碧玉散 生地 桑葉 女貞子 桑白皮

(案3)脘腹脹痛,大便溏泄,濕濁內阻,肝脾胃三經失和也。

老蘇梗 川樸 防風樸 烏藥 煨木香 桑葉 香附 淡吳萸 枳實 連皮檳 蔻仁

另:上沉香(二分) 生黑醜(三分) 上皮桂(二分) 巴豆殼(二分) 研末服。

(案4)吐血大勢雖定,而脈來數大不靖,舌苔淡黃,乃五志之火內熾,肺經為其蒸灼也。

羚羊角 丹皮 石膏 紫菀 絲瓜絡 碧玉散 知母 煅牡蠣 黑山梔 阿膠 白芍 摩三七(二分) 摩犀尖(三分,沖)

(案5)大瘧五旬有餘,脘脹痞痛而嘔,汗少不便,脈數,舌黃。邪積阻痹氣機,防其昏閉之變。

柴胡 桑葉 藿梗 廣生軍 枳實 連皮檳 鬱金 川樸 橘紅 草果仁 蘇葉 闢瘟丹(三分)

(案6)瘧久結癖,得汗不暢,當從榮衛間疏達。

柴胡 防風 枳實 草果皮 桑葉 冬瓜皮 葛根 豆豉 桃仁 連皮檳 竹茹

(案7)寒熱月餘,汗少,面浮,邪戀傳脾,再延防變。

麻黃 光杏 老桂木 桃仁 冬瓜皮 防風 枳實 前胡 桑葉 草果皮 豆豉 連皮檳 葛根 竹茹

(案8)初瘧半月,汗出不暢,近加面浮腹脹,防其成臌。

老桂皮 柴胡 草果皮 枳實 紫蘇 方通草 冬瓜皮 川樸 連皮檳 橘皮 桑葉

(案9)腹脹復發,又經半月,大腹滿痛,水濕積滯均有之,當從二便圖治。

商陸 官桂 澤瀉 連皮檳 五加皮 備急丸(一分半) 木通 苓皮 枳實 冬瓜皮 淡姜皮

(案10)脈形左手細小,右手帶數,舌苔黃膩,無夢而遺者。氣虛不攝,濕熱渾竅,腎關不固也。

南沙參 金櫻子 川萆薢 茯苓神 炒蓮鬚 封髓丹(二錢) 淮山藥 大有耆 白尖芡 白蒺藜 金鎖固精丸(二錢)

(案11)頭痛偏左,爾後為甚,風邪不言可知,然好酒必有痰熱入絡。

制殭蠶 池菊 絲瓜絡 桑葉 橘紅絡 枳實 丹皮 法半夏 蔓荊子 鉤鉤 荷葉邊

(案12)脾運不及,則有形凝聚,仲祖於太陽一篇本有腹滿之訓,閱前方以宣通為治,頗有益,仍從此意立法。

粗桂枝 連皮檳 連皮苓 小茴香 葫蘆巴 臺烏藥 青木香 川楝子 制香附 焦枳殼 上沉香 餘糧石(二錢) 連殼砂仁 沉香化氣丸(錢半)

(案13)淋濁痛勢極甚,右尺滑數不靖,濕熱蘊伏下焦,腎陰虛而相火熾,治從兩顧之法。

地骨皮 生山梔 萹蓄草 赤豬苓 萆薢 草梢 石蓮子 海金砂 牛膝梢 白茅根 滑石 荸薺二妙丸(一錢半) 當歸龍薈丸二錢)

(案14)瘧因強截,身熱不退,再加外風,咳嗽苔黃,太陽、少陽合病也。

麻黃 橘紅 法半夏 光杏 枳殼 豆豉 象貝 前胡 鬱金 薄荷 射干

(案15)寒熱至而經停,其病外輕可知,且用當歸桂枝同小柴胡出入,必得熱退方免損怯。

當歸尾 秦艽 赤芍 柴胡 法半夏 白薇 延胡 五靈脂 桂枝 荊芥 桑葉 無參回生丹(半粒,化服——

(案16)病後熱又一旬,兩脈數大,邪受於表,積蒸於裡,驚閉最易。

豆豉 光杏 萊菔子 紫蘇 葛根 川樸 桑葉 前胡 鬱金 枳實 佛手

(案17)諸象皆減,惟膚溲俱黃,蓋黃為土色。明是土虛則色泛於外,仍宜運脾化濕。

蒼朮 茵陳 滑石 革蘚 秦艽 赤豬苓 川楝子(淡吳萸四分同炒) 前胡 桑枝 通草 芸曲 功勞葉

(案18)咳嗽,汗少,身熱夜甚,治宜清泄太陰。

麻黃 黑山梔 生石膏 光杏 連翹 橘紅 桔梗 前胡 牛蒡子 淡芩 薄荷 竹茹

(案19)恙後濁蘊化熱,胃逆不降,以致頻頻嘔惡,舌苔黃厚,入夜胸脘煩灼,二便不利。諸恙彙集也。

法半夏 雅連 茯苓 生石膏 代赭石 藿梗 橘皮 枳實 竹茹 鬱金 檳榔丸(錢半) 備急丸(一分五釐)

(案20)去冬類中,今又復發。幸而左邊一手仍可舉動,身中之氣血尚可周流貫注,安養調治,庶可恢復。

細生地 潼沙苑 當歸 川斷 杞子 橘紅 陳阿膠 菟絲餅 杜仲 白芍 狗脊 桑枝

(案21)大熱稍挫,邪蘊不達,以致咳仍朝甚,痰沫不濃,苔黃邊絳,音啞不揚也。

金沸草 羚羊角 象貝 桔梗 蟬衣 淡芩 滑石 生石膏 粉前胡 桑葉 玄參

另:金礞石 風化硝 天竹黃 川貝母 四味同研細末,先服。

(案22)一熱即驚,危重可知,欠乳之體,焉能相競。備商。

蟬衣 枳實 桑葉 鉤鉤 蘇葉 薄荷 前胡 豆豉 上川樸 靈寶如意丹(十粒)

(案23)瘧久,寒不慄,熱不退,陽明之症,由少陽所歸。不忌口腹,致色黃面浮,遠則恐損,近則防臌。

香青蒿 黑山梔 紫蘇 連皮草果 滑石 連皮花檳 冬桑葉 豆豉 川樸 連皮赤苓酒芩

(案24)產後寒熱,咳嗽,必因外邪乘虛而入,蓐勞可懼。

豆豉 象貝 蘇子梗 秦艽 前胡 鬱金 當歸 川樸 茺蔚子 光杏仁 生薑 紅棗

(案25)先熱後寒,舌黃,腹痛,經邪腑積交阻為患,慢驚最易。

羌獨活 砂仁 柴前胡 撫芎 薄荷頭 南楂炭 焦神麯 赤苓 白桔梗 枳實 摩木香 摩花檳(沖)

(案26)素有脫肛腸紅,去冬又增痛淋,而今痛勢雖定,淋勢時輕時重,當從氣虛濕陷例治。

西洋參 碧玉散 升麻 茯苓 煅牡蠣 蓮鬚 大有耆 防風 焦白朮 龍齒 柴胡 威喜丸(三錢)

(案27)徒然發驚之後發熱,此非外邪所因,乃風陽上旋,恐成癇症。

炙龜板 石決明 天麻 制蠶 楂炭 橘紅 白石英 杭白芍 龍齒 半夏 蠍尾 鉤鉤

(案28)初瘧兩旬,遍體浮腫,耳後紅腫,防發外瘍。

金沸草 苦葶藶 淡芩 生山梔 花檳 板藍根 草果皮 大貝母 楂炭 連翹 薄荷 冬瓜皮

(案29)《經》云:心與小腸相為表裡,多於跋涉則陽動,事多拂意則火盛,致為小溲短赤,則兩目色紅。古人導赤散與症相符,出入投之。

木通 黑山梔 豆卷 大腹皮 桑白皮 赤茯苓 秦艽 滑石 桑枝 淡竹茹 海金砂

(案30)淋濁似有若無,肛門近又作痛,脈來滑數,舌質光紅。濕火下注,攻走不定也。

玄參 寒水石 連翹 知母 淡芩 生石膏 生山梔 碧玉散 竹葉 茅根 丹皮 漢防己

(案31)麻桂開泄,辛苦降逆,飲勢盤踞不解,咳嗽尚不能止。王氏云:甚於清晨者,宜參鹹寒。

海蛤殼 連皮檳 枇杷葉 光杏 法半夏 蜜炙橘紅 生苡仁 杜蘇子 半貝丸(錢半) 浮石 鬱金 鮮杜竹茹

(案32)月信前後,腹脹且痛,衝脈有寒,肝脾之氣違和也。

全當歸(小茴香五分同炒) 川芎 砂仁 香附五靈脂 寧坤丸(一粒) 赤白芍 延胡 烏藥 桂木 月季花

(案33)因傷致咳,邇日漸漸形衰力乏,宿傷仍在,其血易見。古詔五勞七傷,此症類是。

旋覆花 北細辛 橘紅絡 茜草 蘇子梗 款冬花 光杏仁 炙紫菀 左秦艽 前胡 陳猩絳 川鬱金(摩)

(案34)寒熱雖退,而又痛泄,良由榮衛和而肝脾之氣不和也。停經日久,亦須兼顧。

秦艽 沉香曲 茺蔚子 赤芍 全當歸 檀香 穀芽 砂仁 摩木香 延胡索 丹皮 玫瑰花 青蒿

(案35)瘧後連熱,又加咳逆,伏邪為主,新風為輔。喘驚兩字只恐不免。

射干 薄荷 前胡 枳殼 橘紅 豆豉 白金丸(三分,研服) 牛蒡 光杏 象貝 靈寶如意丹(七粒)

(案36)濕濁阻氣,寒熱,脘痞嘔惡,舌黃,得汗不解,是似瘧也。

蘇梗 川樸 廣藿香 江枳實 香附 草果皮 半夏 橘紅 制茅朮 連皮檳 桑皮 溫化丸(三錢)

(案37)榮衛失和,濕濁內戀,是以脘痞舌黃,微寒發熱也。

制茅朮 連皮檳 陳皮 豆豉 枳實 杜竹茹 川雅連 上川樸 淡芩 黑山梔 桑葉 摩烏藥(四分)

(案38)肝風夾痰,頭暈舌黃,時覺烘灼,脈來弦滑。宜從肝胃並治。

制烏藥 歸身 白芍 潼白蒺藜 茯苓神 桑枝 陳阿膠 天麻 牛膝 白石英 石決明

(案39)癉瘧幾及四候,積滯已清。今又暢汗,而熱仍不退,舌色干黴,時而噦惡。乃濁邪交蒸化熱,陰液被劫,恐有昏陷之變。

元參(二錢) 連翹(三錢) 雅連(二分) 生石膏(五錢,打) 益元散(四錢,包) 生地(三錢) 蟬衣(錢半) 淡芩(錢半) 知母(錢半) 竹茹(一錢,炒) 川石斛(三錢) 摩犀尖(沖,三分) 茅根肉(去心,一兩)

(案40)幼嬰產未盈月,身熱已經八日,熱至似有寒意而不甚,得汗不暢,時而噦惡,大腹按之微膨,陰囊腫如晶球,脈滑數而帶弦,舌薄白而膩。此由產母感暑,內胎應之,蘊於少陽之間,染成似瘧時症。暑必夾濕,濕為水類,侵入囊中,幸而余處未腫,不致蔓延於上耳,免節外生枝。小兒體屬純陽,熱甚之際,恐其暴風鴟張,即有牽引經絡,為瘛瘲之變。擬方商進。

黑山梔 粉葛根 草果仁 連翹 楂炭 豆豉 通草 枳實 連皮檳 川雅連 淡芩 竹茹 鮮荷葉

(案41)症經十有二日,伏邪夾濕,蒸遏氣分。初則起伏,繼而熱盛,時見糊語,通宵不寐,曾得汗而不解,大便日泄數次,舌淡黃厚,脈至不揚,未病之前已覺不寧。良由心神不定,況又暑喜入心,所幸中焦尚健,未盡入內,恐其延久而變昏陷,則去生遠矣,明見正之。

豆豉 滑石塊 上川樸 通草 黑山梔 赤苓神 燈芯 桑葉 淡黃芩 紫豆蔻(勿打入煎) 佛手 鬱金 薄荷梗

(案42)風溫襲肺,釀濁成痰,以致咳嗽痰白,脘痞氣逆,脈數微熱也。

麻黃 光杏仁 荊芥 前胡 薄荷 萊菔子 橘絡 川樸 牛蒡子 象貝 枳實 桑皮 摩鬱金(四分)

(案43)由瘧而變連熱,膚色萎黃,力乏,舌色濁膩,脈象濡數。瘧本傳脾,勞碌亦傳脾,最恐淹纏入損。

青蒿 橘皮絡 紫蘇 豆卷 桑葉枝 連皮檳 淡芩 上川樸 秦艽 萆薢 功勞葉 連皮苓

(案44)浮腫往來不一,繼由風寒濕滯困之,足太陰乏力運化而然也,最怕腹脹之變。

上川樸 香櫞皮 通草 赤豬苓 焦麥芽 舟車丸 澤瀉 連皮檳 枳殼 冬瓜皮 嫩防己 溫化丸

(案45)《內經》臟象,肝生於左。耳脹而癢,腹脹而撐,皆盛於左者,肝家風火之象也。

丹皮 夏枯草 砂仁殼 香附 白芍(吳萸四分同炒) 鉤鉤 生石決明 木香 合歡皮 陳香櫞 池菊 制蠶 摩開心果(五分) 摩上沉香(三分)

(案46)不咳而嗽,胃痰故也。痰中見紅,肝火熾也。左脈弦數,右手濡滑,刻下血雖止,嗽未平,終屬不宜,如此脈象,恐其久延為損。

桑葉 光杏 橘紅 黑山梔 竹二青 枇杷葉 法半夏 丹皮 茯苓 姜皮 絲瓜絡 海蛤殼(青黛挫打)

(案47)邪熱由於陽明,兼涉厥陰,則不哭無淚,牙疳在於穿腮,當可多延一二,若發驚厥,即在交睫之間,瘍科先生立方,可謂面面俱到,再當擴充可也。

摩犀尖 豆豉 生梔(鮮地同打) 粉丹皮 竹葉 蘆根 大川貝 鉤鉤 竹黃 片鬱金 上西黃(一釐) 玉樞丹(二分) 研末服。

(案48)瘧後灑淅寒熱,舌苔半白,乃余濁未盡,因勞而發也。

丹參 草果 前胡 獨活 枳實 鬱金 秦艽 蘇葉 淡芩 川斷 桑葉 橘紅

(案49)脘部結癖,今移於右,滿腹膨脹,二便不利,是脾肝鬱結,營衛失和,反復無定也。

草果仁 延胡 木通 香附 山三稜 商陸 連皮檳 老桂木 乾薑 沒藥 枳實 舟車丸(錢半) 備急丸(一分五釐)

(案50)先咳後熱,今又嘔血,脈象左手數大,舌色光紅,有汗。風熱外入,宿傷在絡,恐沖。

淡豆豉 前胡 杏仁 絲瓜絡 丹皮 荊芥 冬桑葉 紫菀 鬱金 牛蒡子 上三七(三分) 黑山梔(三分) 研末服。

(案51)便泄腹痛,後有紅色,氣損絡虛,營陰虧損也。

歸頭炭 煨木香 赤白芍 五穀蟲 於木炭 荊芥 槐花炭 紅神麯 荷葉蒂 春砂仁 炒青皮

(案52)子和云:七疝大抵屬寒,而厥陰之病為多。腎子日大,不痛不熱,名曰㿗疝,最屬難愈之症。

小茴香 青皮 青木香 大當歸 吳萸 玄胡索 老桂木 山楂 川楝子 橘紅絡 桃仁 上沉片

(案53)寒熱月餘,汗少,邪戀傷脾,再延防變。

麻黃 前胡 桑葉 桂木 花檳 草果仁 防風 光杏 姜皮 枳實 川樸 冬瓜皮

(案54)初瘧半月,汗不通體,近加面浮,腹脹,防其成臌。

老桂木 連皮檳 柴胡 苓皮 紫蘇 枳實 冬瓜皮 草果仁 川樸 通草 桑葉

(案55)病經載半,刻下熱戀不退,經停不行,虛損之象已露,山川草木恐難圖治。

當歸 丹皮 秦艽 柴胡 茺蔚 薄荷 淡芩 香附 白芍 桑葉 白薇 加味逍遙丸(錢半) 沉香化氣丸(錢半)

(案56)病勢稍減,惟如夜不得睡,多食難消,心血脾氣虛而不運,再從前法加上一層治之。

南沙參 白芍 雞內金 連皮檳 功勞子葉 冬瓜皮 五加皮 茯神 上於術 夜合花 杏仁炭 炒穀芽

(案57)不咳則已,咳則連聲,名曰頓咳。每咳必嘔,肺氣熱盛,防其見血。

麻黃 生石膏 前胡 象貝 桔梗 桑葉 光杏 新會紅 牛蒡 鬱金 薄荷

(案58)脈數,內熱,面黃力乏,是郁傷脾,脾不運濕,濕化為熱也。

大豆卷 制茅朮 枳殼 茯苓 川樸 滑石 石菖蒲 左秦艽 鬱金 藿梗 桑枝 川斷

(案59)痎瘧三年,今又復發,而熱不退清,頗有陰傷成損之險。

當歸 柴胡 豆豉 全蘇 上川樸 桑葉枝 陳皮 秦艽 淡芩 知母 青皮 穿山甲、煨草果(同研末服)

(案60)熱至先寒,轉瘧可望,宿癖乘攻,表散里和為善。

摩青皮 川樸 全蘇 柴胡梢 大豆卷 佛手 草果仁 淡芩 葛根 摩花檳 左秦艽

(案61)氣分窒痹,濁阻聚凝為痛,痛而腑結,先以溫通。

上瑤桂(二分) 生黑醜(五分) 煨木香(四分) 上沉香(三分) 廣生軍(五分)

五味共研末,蜜丸,用砂仁香櫞湯送下。

(案62)肺為風溫侵襲,則津變為痰,音啞咳逆,金實無聲。擬開泄潤肺為主。

麻黃 射干 象貝 馬兜鈴 光杏仁 桑葉 牛蒡 鬱金 前胡 生石膏(薄荷同打) 蟬衣

(案63)氣升多而降少,肝病為患也。腹滿便艱,肋脅作脹。治從行氣化濁,兼泄下導滯為佐例。

金沸草 吳萸 香附 商陸 花檳 上沉香 溫化丸(一錢) 金鈴子 川樸 烏藥 枳殼青皮 舟車丸(五分)

(案64)咳嗽屬肺,肺令不行,則外風上受,夾痰為患,疏降為法。

金沸草 白石英 枳實 牛蒡 鉤鉤 橘紅 羚羊角 粉前胡 光杏 竹黃 薄荷

(案65)肺居於上,有熱則氣降失司。治宜清氣泄化。

黑山梔 川雅連 防風 淡芩 澤瀉 通草 連翹 大豆卷 枳殼 茯苓 竹葉 竹茹

(案66)熱迫血分,經事每月數行,而且作痛。治宜疏氣涼榮。

鮮生地 木香 淡芩 白芍 蒲黃 黑山梔 炙龜板 丹皮 川芎 青皮 藕節 摩沉香(三分)

(案67)下痢載余,隱癖攻痛,且從肺胃疏泄。

丹皮 枳殼 木香 摩烏藥 連皮檳 連皮茯苓 草果 肉果 五靈脂 範志曲

(案68)產後咳嗽,小腹作痛,是新風輻輳,衃血不清也。

麻黃 蘇子 半夏 前胡 牛蒡 薄荷 摩降香(四分) 象貝 光杏 桑枝 枳殼 鬱金 橘紅 達痰丸(二錢)

(案69)肝胃雖和,濁邪未化,所以熱退不清,無汗舌黃。擬疏中達表法。

蘇葉 鬱金 豆豉 半夏 陳皮 連皮檳 前胡 川樸 枳殼 香附 沉香 霜桑葉

(案70)大產兩旬,而發寒熱,汗出半體,衃血不多,臍下極痛,近又便泄,脈形弦滑而數,舌苔淡黃而膩。此由產後正虛,伏邪內發,留瘀結癖,名曰似瘧,當從疏泄。

炒青皮 連皮檳 柴胡 草果 桑葉 延胡 蘇葉 煨木香 上川樸 葛根 枳實 香附 降香屑

另:生黑醜(二分) 巴豆殼(二分) 木香(二分) 山甲片(二分) 四味研末服。

(案71)頭痛偏甚於左者,肝膽風火痰無疑。再予清熄以望弋獲。

羚羊角 制蠶 橘紅絡 川芎 鉤鉤 白芷 粉丹皮 生決明 製半夏 桑葉 甘菊

另:外貼頭風膏,方用細辛、川烏、桂心、麝香,研末放布膏內,貼兩太陽。

(案72)瘧勢不退,脈小,色晦,慢驚、肺脹即在交睫之間。勉方以圖幸。

青蒿 淡芩 鬱金 豆豉 前胡 石菖蒲 白金丸(一錢) 橘紅 象貝 光杏 薄荷 竹黃 靈寶如意丹(七粒)

(案73)紅痢腹痛,舌乾心嘈。濕熱互蘊,先為通因通用,煙體當此,大非所宜。

煨葛根 赤苓 花檳 紅曲 焦穀芽 槐米 熟砂仁 青皮 楂炭 赤芍 枳殼實 香連丸(三錢)

(案74)嘔吐攻撐,從下而至脘者,為肝木犯胃。然脈已數,嘔沫帶酸,內郁化熱,溫方參以苦降。

半夏 上雅連 香櫞 廣藿梗 瓜蔞皮 陳皮 白茯苓 竹茹 細香附 江枳實 摩檀香

(案75)因傷見血,血止納少,作嘔,脈濡,舌濁者,痰濕內蘊,陽明氣不宣降也。

紫廣皮 新絳 白殘花 檀穀芽 冬瓜子 廣藿香 茯苓 杜竹茹 功勞葉

(案76)經停日久,近加內熱,欲便痛者,氣血皆病矣,乾血根萌。

全當歸 延胡 柴胡 薄荷 青皮 玫瑰花 制香附 秦皮 丹皮 白薇 茺蔚 四制香附丸

(案77)宿傷未去則脅痛氣逆,濕濁內阻則納少嘔惡,宜溫足陽明足厥陰例治。

金沸草 橘紅絡 制香附 淨穀芽 上川樸 竹茹 左秦艽 製半夏 廣鬱金 炒枳殼摩降香

(案78)便泄自夏及秋,雖則較減,而脾元未復,能食難化,恐滋腹滿之虞。

五穀蟲 青陳皮 穀麥芽 雞金 和中丸(錢半) 連皮檳榔 範志曲 赤白芍 青香櫞 上川樸 香砂枳實丸(錢半) 連殼砂仁

(案79)痰由濕化,火從氣生,脘中似嘈非嘈,若痛不痛,辛涼佐以鹹味,已應,當以原法擴充。

煅蛤殼 半夏曲 枳殼 茯苓神 遠志曲 川貝母 炒青皮 杜竹茹 穀芽 細香附 瓜蔞皮

(案80)咳久,舌黃,脈仍右大,風燥外襲,濕熱內戀。素有不夢自走,且以湯丸分治。

蜜炙桑葉 冬瓜子 馬兜鈴 鬱金 光甜杏 象貝母 蜜炙橘紅 生苡仁 法半夏 竹茹 鮮枇杷葉 茯菟丹(三錢)

(案81)年屆十七,身雖長大,天癸未至,榮分未充可知,所以背部兩足不時發熱,頭旋掉眩,面色無華,恐其秀而不實。

玄武版 厚杜仲 蒺藜 丹皮 九孔石決明 女貞子 大有耆 白芍 牛膝 沉香 炒穀芽

(案82)咳熱稍輕,痰白不濃,兩脅作痛,嘔噎作干,是風邪化熱,絡氣失和也。

桑皮 薄荷 白桔梗 旋覆花 甜葶藶 光杏 元參 前胡 橘紅絡 生石膏 象貝母 鬱金

(案83)便雖數行,嘔未全止,乃胃氣已逆行,欲降無權也。

釘頭赭石 生石膏 藿梗 茯苓 雅連左金丸(五分) 白石英 法半夏 竹茹 橘皮 枳實

(案84)開而復閉,皆由熱與痰蒙故也,波折當此,藥恐不持。

九節菖 豆豉 鉤鉤 薄荷 鬱金 紫雪丹(二分) 天竺黃 制殭蠶 蟬衣 川貝 淡芩

(案85)喘屬於肺,脹屬於脾。先脹後喘,脾病傳肺,脘部更硬,想是脾之磨運失司,肺之肅降少權,胃居於中,安能和降如常乎?

金沸草 連皮檳 桑葉 鬱金 半夏 上川樸 葶藶子 冬瓜皮 橘紅 前胡 枳實 控涎丹(五錢)

(案86)瘧延兩月,汗出面浮,邪蘊不達,脾肺氣傷,恐有腹滿之變。

麻黃 防風 川樸 草果皮 連皮檳 桑葉 前胡 光杏 枳實 冬瓜皮 帶皮苓 通草

(案87)瘧久傳脾,寒熱無序,面黃色浮,腹亦脹滿。乃邪蘊少陽,濁阻脾胃,脾胃屬土,土傷則榮衛失和也。

柴胡 淡芩 象貝 草果仁 連皮檳 茯苓皮 紫菀 豆豉 枳實 冬瓜皮 冬桑葉 舟車丸(錢半)

(案88)脘部脹痛,已經多年,此度已發數月,不但脘部脹痛,抑且經亦不行,正所謂氣為血舟,氣鬱則血亦郁也。

高良薑 全瓜蔞 草果 川樸 枳實 烏藥 花檳 制香附 薤白頭 青皮 蘇葉梗

另:上沉香(二分) 生黑醜(二分) 上瑤桂(一分) 巴豆殼(五釐) 研末服。

(案89)病後強食,則脾土受傷,肝木乘侮,須怡情逸志,以助藥效。

當歸 香附 香櫞 帶皮檳 檀香 炒穀芽 砂仁 川斷 柴胡 秦艽 杭白芍(吳萸同炒) 摩烏藥(五分) 沉香(三分,沖服)

(案90)病經五月,始起似屬風溫之象,而今氣鬱生火,火盛生痰,清靈之處日被痰火所蒙。是以喉中如痹,火盛氣升,左脈如無,右手弦滑而數,夜不能寐,舌色漸減,此名痰火,須從氣鬱痰阻論治,開懷怡情,方顯藥效。

茯苓(四錢) 光杏(打,三錢) 鮮枇杷葉(五片) 腹皮(錢半) 枳實(錢半) 竹茹(錢半) 珍珠母 細香附(打,二錢) 姜皮(三錢) 海蛤殼(打,六錢)

另:上西黃(三分) 石菖蒲(二分) 貝母(三分) 研末服。

(案91)酒濕內郁,化熱成瘡,當從榮衛清泄。

川雅連 羚羊角 生山梔 苓皮 桑葉 象貝 碧玉散 忍冬藤 淡黃苓 丹皮 防己 紫草 龍薈丸(三錢)

(案92)癉瘧月餘,又成牙疳,雖未穿腮,忽已落齒,恐不足持。

元參 淡芩 象貝 生石膏 人中黃 蘆根尖 川斛 生山梔 知母 連翹 薄荷頭 摩犀尖(五分,沖)

復診:加菖蒲根、上西黃、川貝母,同研末服。

(案93)咳嗽幾及三載,近日再加嘔吐,肺病及胃,前方既應,再當清而宣之。

象貝 熟石膏 粉前胡 金沸草 蘇子梗 薄橘紅 麻黃(留節) 製半夏 光杏仁 煨代赭 北細辛 姜竹茹

(案94)滯下兩季,仍見裡急,脈舌相參,虛實各半,仿古散法。

肥兒丸(二錢) 香連丸(一錢) 炮薑炭(七分) 山楂炭(四錢) 炒青皮(一錢)

以上五味同研細末,分七日服。

(案95)脾主四肢,多動者必傷於脾,脾傷則陽氣下陷,濕寒隨注,病退十七,當參補益。

東洋參 金狗脊 萆薢 黃耆 秦艽 生熟穀芽 全當歸 生苡仁 川斷 牛膝 白朮連絡陳皮

(案96)腫由足及於腹,由腹而至於面,濕勝於風,二便皆塞,且用開泄。

浮萍 冬瓜皮 花檳 赤豬苓 生苡仁 舟車丸(一錢) 桂枝 粉前胡 姜皮 澤蘭 澤瀉 方通草 溫化丸(一錢)

(案97)先為身熱,繼則咳嗽,舌絳,邇來汗少,乃伏暑內蘊,風邪襲於手太陰經。手太陰屬肺而居於上,肺之氣化不行,水氣氾濫,所以面浮肢腫,接踵而至也。為勢非輕,恐有腹脹喘驚之變。

麻黃 橘紅 川樸 老桂枝木 牛蒡 江枳殼 前胡 光杏 薄荷 白萊菔子 防風 冬瓜皮

(案98)似瘧日久,肆食致重。蓋食則多熱,熱則入心為昏閉,傳厥陰為驚厥。

青蒿皮 川樸 淡豆豉 淡芩 花檳 桑枝葉 佛手 粉葛根 黑山梔 滑石(薄荷同打)

(案99)瘧止復來,因勞而然,仲祖所謂勞復是也。脈小而數,虛實各半,擬小柴胡法。

南沙參 知母 豆卷 帶皮檳 山梔 秦艽 冬桑葉 柴胡 淡芩 統紫蘇 草果

(案100)瘧已五閱月矣。刻下寒熱依然,舌光,脈小,咳嗽氣逆,納漸遞減。有成損之險,無向愈之象。

當歸 淡芩 柴前胡 清水豆卷 光杏 桑葉 象貝 鬱金 蘇子梗 蜜炙橘紅 秦艽

(案101)欠乳傷脾,脾疳已成,雖服藥餌,無力回春矣。

南沙參 金石斛 淡芩 青蒿 木香 扁豆衣 胡黃連 上於術 淮藥 白芍(桂枝一分,同炒) 桑葉 砂仁

(案102)寒熱,力乏,舌黃灰,脈象數,邪濁因勞而發,誤食滋膩所致,非輕恙也。

香附 烏藥 前胡 全蘇 秦艽 達痰丸(錢半) 方通 枳實 枳殼 花檳 桑葉 川樸 蔻仁末(四分)

(案103)勞勩未復,自然力慵神乏,外風戀客,無怪咳嗽痰多,病分標本,治當兩顧。

秦艽 橘紅絡 光杏 當歸 鬱金 功勞葉 川萆薢 川斷 桑葉梗 前胡 貝母 建曲 寧咳健脾丸(一錢五分)

(案104)經停腹痛,爾後身熱,肝脾不和,延恐乾血重症。

歸尾 香附 延胡 連皮檳 青皮 烏藥 玫瑰花 撫芎 柴胡

另:上桂心(四分) 生蒲黃(一錢) 五靈脂(七分) 沉香(五分) 酒軍(一錢) 炙山甲(五分) 六味同研末,紅糖為丸,日兩次服。

(案105)諸恙雖減,惟咳不平,肺氣上逆,所以面色仍浮也。

冬瓜子皮 象貝母 鮮薄荷 桑皮(薑汁炒) 苓皮 前胡 苦葶藶 金沸草 達痰丸 蘇子 鬱金 枳殼

(案106)營虛氣鬱,心悸寒熱,脘腹攻痛,嘔惡便泄,久延非宜。

丹參 砂仁 枳殼 煨木香 連皮檳 辰茯苓 白芍 桑葉 竹茹 範志曲 炒白薇 摩烏藥

(案107)脈象未清,仍從手太陰肅降。夫肺為乾天屬金,必辛涼甘潤為主。

桑葉 枇杷葉 甜杏仁 淨蟬衣 冬瓜子 鬱金 桔梗 象貝母 生苡仁 雞蘇散 雪梨肉

(案108)食物不化,變為便泄,泄則傷脾,脾與胃以膜相聯,所以脾病則胃亦病矣。

南沙參 茯苓神 廣皮 桑枝葉 廣藿梗 穀芽 夜交藤 製半夏 砂仁 建曲 健脾丸 硃砂安神丸

(案109)得汗不暢,邪未外達,所以寒熱仍作,腹撐舌黃也。

桂枝尖 白茯苓 蘇葉 柴胡 橘紅 草果仁 青皮 連皮檳 上川樸 滑石 枳殼 竹茹 冬桑葉

(案110)咳久內熱,已延兩月,痰白不黃,得汗不解,是風為濁戀,不易達化也。

麻黃 光杏 淡芩 蘇子 橘紅 金沸草 前胡 桑皮 薄荷 半夏 石膏 冬瓜子

(案111)脫力日久,近加寒熱,乃伏邪乘勞而發也。

老桂木 獨活 苓皮 草果皮 柴胡 當歸 金狗脊 桑葉 秦艽 冬瓜皮 竹茹

(案112)瘧久不已,面浮汗少,邪戀於脾,脾不運化,恐有脹滿之變。

麻黃 防風 枳殼 前胡 生苡仁 豬苓 桂木 苓皮 通草 桑葉 草果皮

(案113)經行落後,或淋帶遷延,是氣虛血寒,經絡失宣也。

細生地 玫瑰花 當歸 白芍 香附 五靈脂 大有苠(防風炒) 干佩葉 川芎 杞子 艾葉

(案114)便雖暢行,脘腹稍舒,是濁阻氣痹,肝脾失於條達也。

上安桂 枳殼 沒藥 三稜 通草 草果 延胡 連皮檳 商陸 川樸 烏藥 備急丸(一分五釐) 滾痰丸(錢半)

(案115)寒熱腹撐皆減,然病屬七情所致,必得怡暢情志,方不入損。

當歸 玫瑰花 柴胡 赤芍(吳萸四分炒) 丹皮 延胡 砂仁 花檳 摩烏藥 白薇 薄荷 茯苓 香附 降香

(案116)上午之熱已退,夜分之咳未已,晨起苔灰,痰出黏膩,邪濕固然未清,榮衛亦屬不和,前方既應,逍遙再投,再添泄肺化胃之品。

當歸 秦艽 法半夏 橘紅 光杏仁 柴胡 竹茹 淡芩 薄荷 上川樸 鬱金 金狗脊

(案117)《經》云:夏傷於暑,秋必成瘧。瘧雖不離少陽,然口渴舌光,熱不退清,則兼涉陽明。古人於瘧之一症,必以小柴胡為主方。既見胃病,當用歸桂柴胡白虎意。

桂枝尖(四分) 淡芩(錢半) 草果(七分) 鮮藿梗(半尺) 淡豆豉(三錢) 佛手(錢半) 帶皮檳(三錢) 柴胡(七分) 半夏(二錢) 肥知母(錢半) 荷花瓣(七片)

(案118)睪丸日大,不脹不痛,氣虛下陷,寒濕襲入。《經》云:肝絡環陰器,雙丸主腎。前用流氣通絡,和血緩下之品。未覺響影,其為痼症無疑,惟不納藥,姑以丸方治之。

橘核丸(二錢) 金匱腎氣丸(錢半) 補中益氣丸(錢半) 砂仁湯下。

(案119)經停腹痛,爾後身熱,肝脾氣血不和,延恐乾血重症。

歸尾 玫瑰花 延胡 連皮檳 撫芎 制香附 青皮 烏藥 春柴胡

另:上桂心(四分) 生蒲黃(一錢) 沉香(五分) 五靈脂(一錢) 生軍 川甲 共研末,紅棗為丸,勻兩次服。

(案120)似瘧半月,汗常頭出,近加面色黃浮,腹痛便泄。是瘧久傷脾,脾不運化之故。

老桂木 柴胡 葛根 桑葉 冬瓜皮 通草 草果皮 川樸 豆豉 楂炭 江枳殼 淡芩

(案121)咳嗽雖爽,喉燥嗌乾,身熱不退,脈浮而數。乃風邪未散,猶然化熱蒸痰也。

荊芥 元參 射干 生梔 碧玉散 橘紅 牛蒡 象貝 蔓荊 桔梗 淨蟬衣 桑葉

熱勢漸和,喉仍乾燥,痰白或紫,今見血絲,是溫化熱,肺絡內傷。再擬清氣涼營法。

鮮生地 象貝 川石斛 元參 生梔 摩犀尖(三分,沖) 生石膏 紫菀 肥知母 桔梗 鬱金

(案122)懷妊而患起伏,癉瘧今已十有二日,夜分神糊,舌黃滿布,煩悶無汗,脈象沉數。伏暑與濕皆重,最怕動胎神昏等變。

炒豆豉 山梔 淡芩(薑汁炒) 鮮藿梗 囫圇砂仁 大腹皮 冬桑葉 佛手

另:薄荷梗、九節菖、鬱金(各三分) 研末,以佩葉露、荷花露各二兩調下。

得汗熱退,仍屬起伏,然伏暑夾濕,蘊於氣分之故,每每如此。刻下病在出入之際,加以有娠,豈可忽略。

上川樸 桑葉 子芩 淡豆豉 連皮檳 佛手 鬱金 紫蔻仁 山梔 竹茹 鮮薄荷

另:九節菖、老檀香各(三分) 同研細末,勻兩次服。

(案123)症勢大減,惟咳嗽一症,病易愈而根難拔,宜謹慎而緩圖之。

金沸草 前胡 鬱金 桑葉 象貝 生苡仁 枇杷葉 光杏 橘紅 半夏 竹茹 北細辛

(案124)時症之後,得脘窒便泄,寒熱,邪又輻輳,濁滯不化,有陰虛成損之險。

蘇子梗 桑葉 烏藥 帶皮檳 穀麥芽 砂仁 柴胡 青陳皮 上川樸 神麯 大豆卷 川桂枝 香砂 枳實丸

(案125)腹痛乏力,微有寒熱,脘部作疼,嘔惡面黃,是脫力夾邪,胃氣失和也。

良薑 燕白 全瓜蔞 香附 廣皮 川斷 上川樸 牛膝 蔻仁 左秦艽 枳殼 竹茹溫化丸(錢半) 備急丸(一分五釐)

(案126)辛涼甘寒治肺胃,熱退脈緩,可知風溫內蘊,非無徵也。然咳痰尚多,前賢治其一面之例。

馬兜鈴 光杏 冬瓜子 桑皮 滑石 通草 竹茹 生苡仁 象貝 海浮石 橘紅

另:鬱金、白芨、川貝,研末,先服。

(案127)瘧久脾土受傷,傷則濕聚蒸痰,是以獨熱不寒,舌黃滿布,脈象濡數,小溲混赤也,恐入損境。

上雅連 新會皮 滑石 淡芩 赤豬苓 福澤瀉 大豆卷 製半夏 通草 佩葉 採芸曲 二妙丸(錢半)

(案128)內熱已退,腹痛亦安,誠佳事也。能於外不勤勞,內無忿恨,方可慶全。

當歸 丹參皮 香青蒿 白蒺藜 玫瑰花 鉤鉤尖 秦艽 青陳皮 延胡索 滁菊 煨木香 四制香附丸

(案129)經行而停,寒熱日久,得食脘腹不舒,脈象漸見細數,邪濁內戀,元正日虛,頗有成損之險。

當歸 黑山梔 香附 茯苓 豆卷 穀芽 柴胡 桑枝葉 秦艽 丹皮 薄荷 淡芩 香砂枳實丸

(案130)風邪襲肺,身熱痰白,噦惡舌黃,得汗不暢。且從陽明疏達。

麻黃 光杏 牛蒡 前胡 竹茹 杜蘇子 桑皮 桔梗 枳實 薄荷 橘紅 摩鬱金(四分)

(案131)勞倦受寒,由寒停積,以致腹脹而痛,體酸身熱,不一而作也。

蘇梗 川樸 桂枝尖 前胡 烏藥 金狗脊 秦艽 枳實 連皮檳 桑枝 蔻仁 溫化丸(三分,沖)

寒熱稍衰,氣短色浮,脾肺同病,兩顧為治。

桂枝 川樸 金沸草 羌獨活 桑枝 蘇子葉 半夏 枳實 連皮檳 冬瓜皮 陳皮 摩沉香(三分,沖)

(案132)身熱不揚,腹痛便膩,是邪積挾濁,阻於太陽陽明故也。

蘇葉 防風 煨木香 烏藥 前胡 桑葉 川樸 枳實 蔻仁 帶皮檳 煨葛根 檳榔丸(二錢) 溫化丸(一錢)

(案133)似瘧一月,形瘦力乏,面色無華,得汗不暢。是勞傷脾土,邪濁留戀也。

制茅朮 白朮 青蒿 大豆卷 桂木 秦艽 金狗脊 川樸 枳殼 製半夏 桑葉 茯苓

(案134)大便雖行,得汗不暢,肢寒身熱,面色黃浮。濁邪不化,脾胃同病也。

麻黃 川樸 桂枝尖 前胡 豆豉 金沸草 防風 枳殼 草果皮 薄荷 桑葉 方通草

(案135)便血復來,前後不一,脘腹時覺作痛,舌苔黃膩。乃濕邪蘊於大腸,肝脾胃三經不和也。

荊芥炭 地榆炭 川樸 於術 烏藥 茯苓 槐米炭 上雅連 白芍 紅曲 藕節 駐車丸

(案136)表邪方解,里積又傷,脾升胃降,皆失其常,食物起居必使其適。宜辛溫苦芳,以調中下。

蘇葉 佛手 豆卷 烏藥 秦艽 上川樸 廣藿 範志曲 香砂枳實丸(錢半) 溫化丸(錢半)同服。

(案137)寒熱咳腫,汗少脈浮,風水阻於肺脾,二經合病也。恐變喘促。

蜜炙麻黃 桑葉枝 前胡 光杏 防風 焦麥芽 連皮檳榔 赤豬苓 橘紅 通草 象貝 舟車丸

(案138)古云:足腫乃脹之始,上咳是喘之漸。又云:先脹後喘,治脾;先喘後脹,治肺。足腫而繼上咳者,當先治脾。然咳勢較重,治腫亦不可緩,且擬越婢青龍等法。

蜜炙麻黃(後下) 煨石膏 前胡 光杏 老桂木 枳殼 冬瓜子皮 北細辛 橘紅 雲苓 金沸草 鬱金

(案139)脈細而弦,弦為肝氣有餘,細為陰液不足。補陰之藥,味勝於氣,疏氣之品,辛多於甘,獨顧一邊,猶恐顧此失彼,姑選酸甘辛芳之品。

白芍(吳萸炒) 川斛 橘葉紅 川楝子 蜜炙香櫞 沉香化痰丸(錢半) 青皮 木瓜 上沉香 黑豆衣 小溫中丸(錢半) 脾約麻仁丸(錢半)

(案140)肝脾失和,濁滯內阻,且用疏中通腑法。

川樸 青皮 制軍 香附 光杏仁 黑山梔 枳實 全瓜蔞 花檳 蔻仁 摩沉香(三分,沖)

(案141)得汗不暢,大便未行,邪積無路可泄,再為雙解。

麻黃 青皮 石膏 橘紅 前胡 連皮檳 桔梗 牛蒡 薄荷 黑山梔 枳實 滾痰丸(七分)

(案142)腹脹又盛,而且作痛,再從太陰陽明疏通。

老桂木 川樸 香附 草果皮 烏藥 桑枝 連皮檳 木香 枳實 川木通 控涎丹 溫化丸(錢半)

(案143)頭暈已平,烘熱未退,再為清養以濡之。

炙龜板 白芍 丹皮 石決明 天麻 桑枝 羚羊角 蒺藜 茯神 煅龍骨 鉤鉤 竹茹

(案144)脘腹攻痛,而為下痢,是暑濕挾積,交阻脾胃也。

川樸 枳實 生軍 烏藥 木香 紅曲 花檳 楂炭 乾薑 茯苓 通草

(案145)肝風夾痰,內阻而蒙機竅,恐成症。

半夏 鉤鉤 白石英 金沸草 制蠶 鐵落 鬱金 竹黃 薄橘紅 煨天麻 決明 礞石滾痰丸

(案146)衛氣翕開不和,遂為寒熱,口膩痰多,舌色黃厚,口渴喜飲,心悸眩暈。臟真亦虧,邪濕留戀,用藥有顧此失彼之難,病勢無一掃而清之效矣。

當歸炭 竹茹 桑子 半夏 秦艽 鉤鉤尖 丹參炭 青蒿 香櫞附 橘紅 蔻仁 和中丸

(案147)先為面浮,繼漸入下,腹亦滿,二便少,風襲於上,滯傷於下。且用開泄,必得汗便俱暢,庶免喘急。

浮萍 防風 前胡 連皮檳 赤豬苓 川通草 枳殼 上川樸 光杏 冬瓜皮 澤葉瀉 舟車丸

(案148)寒甚極,熱壯熾,似屬瘧象。第熱退不盡,無汗咳嗽,風邪伏邪同病也。

浮萍 前胡 薄荷 柴胡 鬱金 象貝 葛根 光杏 豆豉 酒芩 花檳 黑山梔 滑石

(案149)瘧久加以浮腫,邪濁傷脾之故,恐變驚久成臌。

青皮 草果 桑皮 淡芩 桑葉 赤茯苓 花檳 川樸 姜皮 豆豉 青蒿 冬瓜皮

(案150)恙延八月,不寒連熱,兩足為甚,咳嗽痰紅,汗泄不暢,痰穢噴人。是風戀日久,內蘊化熱蒸痰灼肺,肺絡暗傷也。

炙紫菀 生石膏 淡芩 薄荷 連皮檳 冬瓜子 象貝母 粉前胡 橘紅 丹皮 摩犀尖 摩鬱金(各三分)

(案151)便血日久,用補中歸脾,而覺氣墜多泄者,是脾氣大傷,統攝無權也。

西黨參 大生地 白芍 升麻 訶子肉 御米殼 大有耆(防風根炒) 野於術 淡芩 柴胡石榴皮 駐車丸、十灰丸(各錢半)

(案152)有夢而遺,心火先動,背脊作痛,精虧之象。

青囊斑龍丸、荊公妙香丸各(二錢) 大補陰丸(二錢) 分上下午服,蓮心湯下。

(案153)汗便雖得,邪未盡達,所以熱勢不退,而尚煩懊也,再從肺胃清泄。

射干 鬱金 豆豉 黑山梔 竹茹 牛蒡子 淡芩 前胡 橘紅 桔梗 連翹 鮮薄荷(洗打,四錢)

(案154)小產之後,脘腹鼓脹,胎墮之後小瘥,繼則動氣,以致腹又膨脹,惟慮成痼不治。

老桂木 草果皮 連皮檳 川樸 延胡 枳實 商陸

(案155)蒂丁下垂,恙後當此,是氣火上熾,陰液不足也。

西洋參 馬勃 淡芩 連翹 雅連 白茅根 黑山梔 元參 象貝 竹茹 丹皮 碧玉散

(案156)脈象揚抑不齊,中氣為痰所阻,陽不入陰。《內經》所謂胃不和也。仿黃連溫膽法。

姜雅連 茯苓神 秫米炭 橘紅 枳實 栝蔞 礬半夏 杜竹茹(薑汁炒) 京川貝 山梔 棗仁 滑石

(案157)胃司納,脾司消,納多而消遲,勞倦傷脾可知,脾屬土,濕為土氣。脈象之濡數,稍勞則溲赤,陽動則濕蒸為熱也。

滁菊 枳殼 通草 赤苓神 豆卷 採芸曲 鉤鉤 白蒺 萆薢 功勞葉 秦艽 穀麥芽

(案158)鼻漏濁涕,謂之鼻淵。此由風溫上襲而走孔竅,雖屬多年,尚宜辛散。

辛夷 牛蒡 桔梗 白芷 蒼耳子 蔓荊子 蔥管(一尺) 黑山梔 滁菊 蟬衣 薄荷 松羅茶 藿肥丸(二錢)

(案159)五更寒暑,常為寒熱,加以操勞不輟,月事不行,脈舌參之,元正固虛,邪濁尚戀。古云:鞭長莫及。此症是也。

當歸 桑葉枝 柴胡 茺蔚 澤蘭 加味逍遙丸(二錢) 上川樸 功勞葉 秦艽 淡芩豆豉 四制香附丸(二錢)

(案160)咳嗽之恙,本難速愈,況為日久,屢治屢發,治平則易,杜根則難。

冬瓜子 光杏 象貝 法半夏 鬱金 桑皮 枇杷葉 甜葶藶 前胡 橘紅 薑汁炒竹茹

(案161)得汗熱退,汗止熱起,的是濕邪熏蒸之故,有娠當此,最易增變。

黑山梔 子芩 佛手 上川樸 桑葉 滑石 豆豉 腹皮 桔梗 通草 連蒂荷葉(半張)

(案162)獨熱不寒,病在陽明。陽明為中州之地,出入最易,恐變驚閉。

黑山梔 花檳 上川樸 淡芩 桑葉 紫蘇 豆卷 枳實 通草 滑石 佛手

(案163)經事愆期,且兼寒熱攻痛,而見右脈大者,先治其標。

全當歸 柴胡 薄荷 甘菊 延胡 赤芍 桂枝(四分) 茯苓神 桑葉 秦艽 澤蘭 穀芽 茺蔚

(案164)積勞為本,邪濕為標,標急於本,治標為主,治本緩圖。

獨活 豆卷 甘菊 蘇葉梗 上川樸 蠶沙 枳殼 秦艽 通草 桑葉枝 前胡

(案165)瘧邪未楚,因勞復發,當從少陽疏達。

葛根 柴胡 草果 蘇葉梗 川樸 獨活 秦艽 枳實 桑葉 新會皮 延胡

(案166)風邪襲肺,咳嗽痰黏,症勢甫起,疏達為法,無如素有血症,恐其引血上乘。

荊芥 前胡 橘紅 冬瓜皮 光杏仁 紫菀 牛蒡 象貝 半夏 桑葉皮 薄荷頭 竹茹

(案167)先痢後熱,表裡俱病,勢非輕淺,恐成慢驚。仿通則不痛,通因通用之法。

煨葛根 荊芥炭 淡芩 枳殼 使君子 赤茯苓 熟砂仁 紅神麯 青皮 赤芍 摩沉香、摩木香(各三分) 加楂炭末(五分)

(案168)似瘧乃少陽之病,左腹微滿,絡間欲假氣血痰滯而成癖矣,癖則臌,虛則損。

青蒿 秦艽 淡芩 全蘇 枳殼 通草 豆豉 川樸 黑山梔 桑葉 佛手 青皮、花檳(各六分,沖)

(案169)初瘧日久,又加浮腫,便紅,標本同病,恐有腹滿喘急之險。

連皮檳榔 柴胡 荊芥炭 淡芩 血餘炭 青皮 連皮草果 荷蒂 葛根炭 豆豉 冬桑葉 楂炭

(案170)瘧變為痢,復又傷風,致增咳嗽身熱,且從太陰陽明治之。

煨葛根 荊芥 楂炭 桔梗 橘紅 枳實 桑葉 防風根 烏藥 茯苓 前胡 摩花檳、摩木香(各三分,沖)

(案171)初瘧月餘,汗少加咳,是復感新風襲肺也。

麻黃 光杏 製半夏 前胡 藿梗 公丁香 川樸 桑葉 草果仁 橘紅 楂炭 冬瓜皮

(案172)伏暑新風夾痰,以致身熱咳逆,腹脹而嘈,汗泄不暢。

麻黃 光杏 牛蒡子 前胡 橘紅 草果仁 淡芩 枳實 連皮檳 川樸 鬱金 冬桑葉

(案173)瘧方三次,遽爾堵截,則邪伏濁遏,趁其外不停作,內發隱癖,以致腹痛攻撐,寒熱似瘧。擬芳香宣泄。

秦艽 上川樸 豆卷 全蘇 枳殼 赤芍(吳萸三分,同炒) 香附 沉香 連皮花檳 摩烏藥 摩青皮(沖)

(案174)獨熱不寒,咳嗽嘔吐,外風引伏邪,病在肺胃二經,如入厥陰,恐變喘驚。

薄荷 前胡 光杏 象貝 楂炭 菔子 橘紅 桑葉 豆豉 鬱金 牛蒡 枳殼

(案175)寒熱已退,便泄咳嗽,詢知過饕所使,仿金匱移食例治。

豆卷 沉香曲 烏藥 煨木香 麥芽 新會皮 赤苓 連皮檳 通草 雞內金 青皮 陳香櫞

(案176)寒熱而見咳嗽,必涉於肺,肺司皮毛,似可假汗一達,然右脈澀而不暢,誠恐昏喘之變。

豆豉 麻黃 枳殼 前胡 辰滑石 光杏仁 象貝 菔子 鬱金 薄荷 冬桑葉

(案177)瘧來不一而作,無非伏邪逗留於少陽陽明之間,寒既戰慄,熱若燎原。擬桂柴白虎意。

桂枝尖 肥知母 柴胡 草果 酒炒芩 秦艽 花檳 蘆根 淡豆豉 紫蘇 桑葉

(案178)惡寒已罷,脈數亦靜,至於邪去正傷,勢所當然,猶乎賊到蹂躪,賊去自然修葺完固,正所謂醫家如兵家耳。

丹參(二錢) 桑子(二錢) 桑枝(五錢) 黑豆衣(三錢) 穀芽(四錢) 青蒿(二錢) 陳皮(一錢) 秦艽(三錢) 歸身炭(二錢) 淮於術(一錢) 竹茹(一錢) 香櫞(一錢) 枳殼(一錢)

(案179)寒熱不慎口腹,致為遍體腫脹,已見咳嗽,喘息難免。

青蒿(錢半) 麥芽(三錢) 草果(五錢) 建曲(二錢) 澤蘭瀉(各二錢) 桑皮(三錢) 桑葉(一錢) 花檳(錢半) 上川樸(七分) 赤苓(二錢) 桂枝(五分) 生苡仁(四錢) 冬瓜子皮(各五錢)

(案180)胃為六腑之海,以通為用。胃病則通達自失,無怪其納減如前,胸似砥柱也。

烏藥 薤白 鬱金 香附 全瓜蔞 焦楂 上川樸 枳殼 沉香 麥芽 溫化丸(二錢)

(案181)便血不已,治宜補中歸脾,冀其引血歸經也。

於白朮 升麻 白茯苓 柴胡 十灰丸 黨參 當歸頭 白芍 大有耆 藕節 石榴皮

(案182)便行溏水為多,脘腹作痛,一日數行,再當疏胃運脾。

川樸 茯苓 花檳 廣生軍 臺烏藥 寸金丹 木香 枳實 煨姜 淡吳萸 煨肉果

(案183)大汗得而熱退去,邪達故也,穢惡仍而舌尚膩,濁未化耳,還恐增變。

豆卷 腹皮 通草 竹茹 佛手 子芩 上川樸 黑山梔 桑葉 佩葉 摩烏藥、摩檀香(各三分,沖)

(案184)便血不止,圊數不減,尾閭酸,舌黃,納減。想其不但脾胃之濕濁未化,抑且督陽衰罷也,當更葉氏法出入。

毛鹿角(三分) 益智(二錢) 茯苓(三錢) 車前子(三錢) 樗白皮(一錢) 臟連丸 菟絲餅(一錢) 白芍(一錢) 五味(四分) 禹餘糧(三錢) 荷葉蒂

(案185)寒熱咳逆,今恰七日,胸脅脘痛腹板,痰不爽而見紅,脈形滑數,舌色灰黃。此伏暑為新風引發與宿傷同病,防其昏喘之變。候商。

金沸草 竹茹 豆豉 橘紅絡 薄荷 象貝 鬱金 牛蒡子 前胡 紫菀

另:摩烏藥 三七 生軍 三味沖。

(案186)咳嗽載余,近加身熱,是濁邪留戀,肺氣已傷,頗有入損之慮。

光杏仁 前胡 丹皮 白前 桑葉 冬瓜皮 半夏 蜜炙麻黃 桑皮 石膏 象貝 橘紅 摩鬱金(三分)

(案187)初診:脘部痞窒則通體掣痛,正所謂胃為十二經之海,諸經皆稟氣於陽明也。

炒乾姜 枳實 川樸 金狗脊 左秦艽 香附 連皮檳 烏藥 滁菊 桂枝尖 溫化丸(二錢) 桑枝

二診:中氣不宣,諸氣皆痹。

金沸草 枳實 乾薑 烏藥 桑枝 連皮檳 赤茯苓 川樸 秦艽 香附 薤白

三診:胃氣失和,脾氣窒痹,是以遍體掣痛,夜寐不安。

製半夏 桂枝尖 茯神 碧玉散 當歸 佩葉 狗脊 威靈仙 左秦艽 川斷 夜合花 桑枝 獨活

(案188)濕熱內蘊,為肝火交蒸,其勢益甚,所以遍發疹塊,已歷十載,圖治非易。

羚羊角 丹皮 蓮子肉 生山梔 忍冬藤 茯苓 鮮生地 大貝 白蘚皮 桑枝 碧玉散 防己

(案189)初診:年近天命,經事未停,甚則兩旬一至,此度百日而行,不但經行如注,且有隱紫結塊,良由氣生火,火勢動徹,血海不固也,再延防變。

炙龜板 於術 淡芩 黃柏 藕節 血餘炭 陳阿膠 白芍 蒲黃 丹皮 樗皮 十灰丸

二診:經漏漸止,脈常帶數,數則為熱,熱從火生,正所謂血之動由乎火也。再擬清養之中佐以益氣,氣足而脾可固攝矣。

西洋參 玄武板 茯苓 磁石 淡芩 石榴皮 陳阿膠 野於術 白芍 牡蠣 蓮鬚 柏子仁

三診:經漏後甚,脘痞氣逆,脈形左大於右,舌苔淡黃而膩,的系濁阻胃中,升多降少,肝氣肆橫,脾乏統攝也。

製半夏 陳皮 茯苓 豬苓 姜皮 砂仁 佩葉 大腹皮 白芍 烏藥 龜板 藕節 檀香

四診:漏紅雖止,脈見滑數,數有熱,滑有濕濁,顯系所蘊之濕濁尚未盡化,虛則肌表失護,未免輻輳新邪也。

南沙參 天麻 紫石英 龜板 干佩葉 桑葉 石決明 茯神 制茅朮 磁石 白蒺藜 鉤鉤

五診:脈症稍佳,立方似合,再從前意出入。

制茅朮 於術 大腹皮 滑石 白檀香 半夏 桑枝 炙龜板 陳皮 干佩葉 藕節 香穀芽 磁石

(案190)血崩之後,遍體黃浮,股腹攻痛,便瀉溲澀,是脾傷肝橫,土乏堤防,水濕氾濫於脾也。

老桂木 川樸 連皮檳 木通 姜苓皮 香附 草果仁 枳實 嫩桑枝 商陸 冬瓜皮 琥珀丸、舟車丸(各錢半)

(案191)氣機未和,濕濁內阻,當從太厥二陰立方。

上安桂 川斷 連皮檳 枳實 木通 冬瓜皮 制香附 桑枝 帶皮苓

另:上血珀(三分) 生黑醜(四分) 沉香(二分) 巴豆殼(三分) 研末服。

(案192)恙延月餘,始為遠途傷脾,兼感風邪,以致足腫與咳嗽並駕齊至,喘不得已,高年恐有腫滿之變。

金沸草 苓皮 桑葉 前胡 白芍 舟車丸(錢半) 淮牛膝 苦葶藶 蘇子 鬱金 橘紅 半夏 達痰丸(一錢)

(案193)汗雖得,而咳腫未減,是風水夾濁,相搏於肺脾之間也。

金沸草 前胡 草果皮 半夏 冬瓜皮 川樸 姜皮 老桂木 豬苓 連皮檳 枳實 舟車丸 橘紅

(案194)得汗不暢,大便溏泄,熱勢起伏,咳嗽煩懊。乃邪熱夾濕,交蒸肺胃也。

生石膏 枳實 石菖蒲 前胡 豆豉 桔梗 鮮薄荷 淡芩 花檳榔 連翹 木香 射干

(案195)大便雖行,脘腹未舒,音啞不持,舌黃底絳。邪熱夾濕,濕聚成痰,再從肺胃清泄。

生山梔 淡芩 川雅連 蟬衣 元參 淡射干 石菖蒲(三分) 象貝 馬勃 光杏仁 桔梗 竹茹 碧玉散

(案196)經行落後,色殷而痛,舌苔黃膩,脈數而鬱,是氣滯血熱,蒸濕成痰也。

半夏 淡芩 川雅連 陳皮 丹皮 延胡 麥芽 黑山梔 花檳 干佩葉 香附 降香 莪朮

(案197)寒熱屢發,面浮,腹脹。濕邪留戀,不食脾傷不運也。

青蒿 淡芩 秦艽 川樸 桑枝 連皮檳 草果 豆豉 枳實 滑石 雅連 冬瓜皮

(案198)濁邪阻痹肺胃,治宜疏中通腑。

金沸草 前胡 枳實 川樸 橘紅 全瓜蔞 連皮檳 半夏 香附 鬱金 蔻仁 滾痰丸(一錢)

(案199)寒熱咳嗽,面色黃浮,是伏暑新風合病,再延防驚。

麻黃 光杏 金沸草 前胡 草果皮 川樸 防風 象貝 炒枳殼 薄荷 摩鬱金 橘紅

(案200)脫力夾邪,身熱汗少,面色黃浮,舌苔厚膩,濁戀太陰,太陰屬脾,勞則傷脾,一定之理。

制茅朮 白朮 苓皮 胡黃連 淡芩 滑石 大豆卷 秦艽 黑山梔 炒竹茹 桑葉 青蒿

(案201)舌光而碎,陽邪也;色晦而青,陰徵也,良由風熱為痰所遏,驚脹兩字竊恐難免。備商。

牛蒡 前胡 九節菖 豆豉 象貝 達痰丸(三分) 薄荷 鬱金 天竹黃 連翹 光杏 靈寶如意丹(三分)

(案202)伏邪晚發,獨熱不寒,舌色乾白,脈象濡數,陽明之症,逆傳最易。

葛根 豆豉 佛手 薄荷 枳實 前胡 桑葉 光杏 花檳 鬱金 紫金錠(二分,先服)

(案203)寒熱已退而納食不加,舌有灰色,小溲混濁,餘邪未清也。

豆卷 法半夏 赤白芍 煅牡蠣 滑石 生熟穀芽 丹參 秦艽 方通草 陳廣皮 淮麥

(案204)寒熱既系外邪,何得脈反左大,良由勞碌,濕滯朋比則氣分不舒,脈道不揚也。

上川樸 秦艽 桑葉枝 豆豉 前胡 藿香梗 花檳 滑石 枳殼實 半夏 蘇葉 保和丸

(案205)痢數雖減,而又咳熱,喻氏逆挽法本因先熱後痢而設,痢仍未止。擬假其挽逆之力,以望轉機,否恐慢驚接踵耳。

南沙參 羌獨活 柴前胡 赤芍炭 赤苓皮 大撫芎 薄荷 枳實炭 槐花炭 紅神麯 香連丸(八分) 回春丸(二粒) 楂炭

(案206)因瘧強截,內傷脾土,熱蘊膚浮色黃,濕熱內戀,恐其入損。

青蒿 桑葉枝 淡芩 豆卷 滑石 赤苓 通草 採芸曲 秦艽 花粉 萆薢

(案207)症勢稍減,經仍未行,舌裂未滿,總屬損怯根萌。

全當歸 赤白芍(桂枝三分,同炒) 白薇 桑葉枝 黑豆衣 玫瑰花 粉丹皮 茺蔚子 秦艽 柴胡 功勞葉 香附丸 逍遙丸

(案208)每至黎明,即覺脘阻逆脹,且尚噦惡,是肝與胃氣火上熾也。

半夏 淡芩 川雅連 黑山梔 橘葉 藿梗 香附 連皮檳 陳皮 沉香(摩沖)

(案209)瘧意未清,勞力引發,以致膚色黃浮,小有寒熱也。

柴胡 川樸 川斷 草果仁 金狗脊 滑石 秦艽 苓皮 枳殼 冬瓜皮 桑葉枝 牛膝

(案210)此次天癸堪差如舊,痛亦迅減,誠美事也。如能逐日向安,則天上玉麟,豈云不到人間也。

全當歸(小茴香五分,同炒) 延胡 桂木 制香附 赤白芍 寧坤丸(一粒) 五靈脂 川芎 砂仁 月季花 臺烏藥

(案211)瘧久不食,面色黃浮,是濁邪留戀於脾胃也。

制茅朮 川樸 青蒿 豆豉 秦艽 竹茹 冬瓜皮 香附 枳殼 桑葉 苓皮 滑石

(案212)舌光多裂,陰分虛也,陰虛則不斂陽而心煩不寐。

南沙參 枳殼 茯苓神 首烏藤 棗仁炭 焦於術 焦秫米 法半夏 新會皮 桑葉枝 合歡皮

(案213)涼營化濕,血淋已減,白濁未止,痛必有火,脈沉尺大,古人治法不外痛為不通,病日已久,當參脾胃,《經》旨所謂中氣不足,溲便為變是也。

小薊炭 生白朮 碧玉散 澤瀉 威喜丸(錢半) 鮮南沙參 川萆薢 海金砂 豬白苓 黑山梔 二妙丸 炒白扁豆

(案214)今雖胸脅腹痛得減,然咳嗆氣逆不平,臍上按硬,手不可近,喉間痰聲,宛如拽鋸,舌苔淡黃而干,滿布黴黑斑點,此係邪積化熱,蒸濁成痰,痰生於胃,而貯於肺,肺胃本降而反升矣,如蒙入膻中,則昏閉可立而待,擬方候商。

生山梔 橘紅絡 桑皮 牛蒡 象貝 竹茹 前胡 連翹 紫菀 鎊犀尖 枳實 葶藶 茅根 薄荷 礞石滾痰丸(三錢)

(案215)先為胃痛,近又寒熱嘔惡,汗少,脈滑而數,當從少陽厥陰疏和。

青皮 桑葉 蘇葉 摩花檳(三分) 炒枳實 雷丸 鶴蝨 豆豉 川樸 淡吳萸(雅連三分,同炒) 使君子

(案216)壯年遺泄,不為急務,又因咳嗽食少,是濁痰內阻,由胃及肺,為之嗽也,且從此立方。

蘇子 白朮 象貝 製半夏 潼沙苑 橘紅 桑皮 前胡 牡蠣 白茯苓 檀穀芽 桑枝

(案217)血轉紫殷,較前似減,肝脾似有統藏之意,從前法出入投之。

西黨參 於術 槐米 樗白皮 芡實 陳阿膠 大有耆(防風炒) 白芍 牡蠣 石榴皮 藕節

(案218)血輕復重,陰絡受傷,童子當此,舍栽培後天一法,別無他求。

大生地 白芍 於術 訶子 樗白皮 藕節 西潞黨 槐米 上耆 牡蠣 十灰丸

(案219)獨熱不寒,病在陽明,逆傳心胞則易昏厥,擬梔豉湯加減。

黑山梔 象貝 鬱金 枳殼實 牛蒡子 川樸 淡酒芩 豆豉 薄荷 苦桔梗 滑石塊 菖蒲

(案220)寒熱已退,腹痛亦減,然日昨之勢有似破竹,今日之象形似大。兵家恐詐,病家慮伏。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能從此參之,思過半矣。

豆卷 秦艽 山楂 枳殼實 青皮片 木香導滯丸 神麯 花檳 佛手 嫩前胡 方通草 香砂枳實丸

(案221)病緒多端,本病則氣鬱血虛,標病則寒濁為多,且用逍遙化氣成方,然不若安養怡情為上策耳。

上川樸 香附 烏藥 前胡 金沸草 沉香(四分) 桂枝 蘇子 光杏 橘紅 廣鬱金(八分)

(案222)病癲無有不傳心肝,豈能免其痰火。火之性上炎,痰之性瀰漫,癲之所以作也。

當歸龍薈丸(二錢) 通便;清氣化痰丸(錢半)滌痰;硃砂安神丸(錢半) 安神。

(案223)頭搖目竄,兩脈似絲,便泄五次,哭聲呀呀,脾元大傷,恐猝然風動厥脫。

老臺參鬚 煨木香 茯苓神 煨天麻 川貝母 土炒於術 淮山藥 白蒺藜 煨訶子 回春丸

(案224)瘧痢並行,經腑同病,仍屬伏邪,濕熱積滯互相為患,暫假喻氏逆挽法,望其熱退痢止,方免慢驚。

羌獨活 神麯 柴胡 赤苓 撫芎 前胡 枳殼 苦桔梗 薄荷 楂炭

摩木香(五分) 摩花檳(五分),二味沖。

(案225)截瘧早止,致為力乏熱戀,不惟邪濕未清,抑且積勞而發也。

青蒿 萆薢 豆卷 桑葉枝 全蘇 滑石 茯神 川樸 淡芩 左秦艽 方通 蠶沙

(案226)瘧象略減,然熱退未清,力不能復,前法佐以泄化,方合病機。

香青蒿 左秦艽 白蒺藜 採芸曲 連皮檳 菊花 淡豆豉 川萆薢 蠶沙 淡酒芩 桑葉枝 川樸

(案227)丹溪云,上升之氣皆出於肝,肝固宜升,升過則肺胃不降矣。

金沸草 橘紅絡 鬱金 大腹皮 合歡花 摩沉香 川楝子 白芍 香櫞 砂仁殼 檀穀芽 蘇羅子(摩)

(案228)瘧久不退,遍體萎黃,邪與濕滯一無出路,恐藥不足恃。

上川樸 豆豉 陳皮 萆薢 通草 連皮檳 秦艽 淡芩 滑石 全蘇 茵陳 炒桑枝

(案229)濕熱交蒸,痰氣穢臭,苔溲俱黃,乃肺癰之萌芽。

生苡仁 綠豆衣 大貝母 滑石 方通 海浮石 生扁豆 光杏仁 甜葶藶 桑皮 赤苓 海金砂

(案230)似瘧加咳,兩感於邪所致,一在足少陽,一在手太陰,且先合治。

柴前胡 桑葉枝 光杏 橘紅 秦艽 法半夏 蘇子葉 上川樸 豆豉 象貝 牛蒡 酒芩

(案231)脘腹撐脹痞痛,脈沉屬氣鬱濁聚,女子以肝為先天,胃宜下降,且以溫通疏達。

陳香櫞 香附 沉香曲 摩木香 生熟苡仁 帶皮檳 吳萸 檀穀芽 摩烏藥 菖蒲 青陳皮

(案232)瘧痢兩月,形消肉脫,邪積交阻,藥焉能恃,勉方以望轉機萬於一也。

南沙參 青蒿 楂肉 神麯 白芍(吳萸炒) 於術 赤苓 當歸炭 砂仁

另:陳松花(三分) 煨木香(五分) 五穀蟲(五分) 炒澤瀉(五分) 火腿骨(七分) 五味共研末,粥糊為丸。

(案233)咳不離乎肺,非外感即內傷。為日已久,邇來加甚,脈浮而滑,痰色帶紫。想風邪久蘊化熱蒸痰,再從肺胃清泄。

麻黃 前胡 半夏 生石膏 橘紅 冬瓜子 光杏 象貝 桑葉 牛蒡子 薄荷

(案234)胃氣夾濁,脘痞嘔惡,為日已久,恐成反胃。

公丁香 延胡 代赭石 苓皮 前胡 廣藿香 橘紅 金沸草 半夏 上川樸 枳實 蔻仁 溫化丸(二錢)

(案235)恙延兩月有餘,寒熱無序,近覺大腹膨脹,舌苔黃膩。乃少陽之邪併入陽明,脾氣失於健運也。

製半夏 豆豉 草果皮 淡芩 川通草 冬桑葉 連皮檳 川樸 江枳實 滁菊 香青蒿 溫化丸

(案236)咳血有年,近加音啞,內熱是邪熱逼肺,肺氣大傷也。

元參(三錢) 象貝(三錢) 生山梔(三錢) 生石膏(七錢) 鮮薄荷(一錢) 桔梗(一錢) 射干(一錢) 知母(錢半) 竹茹(錢半) 全蟬衣(一錢) 鎊犀尖(五分) 淡芩(錢半)

(案237)痢成休息,脈數內熱,咳嗽痰白,得汗不暢,是濕熱不化,復感新風也。

煨葛根 炒防風 茯苓 枳實 橘紅 木香 川雅連 制川樸 前胡 槐米 砂仁 花檳

(案238)寒熱已輕,咳嗽不平,痰色已濃,舌苔黃膩,濁邪不化,肺失通降之權也。

金沸草 生石膏 前胡 桑葉 赭石 淡芩 竹茹 冬瓜子 馬兜鈴 象貝 薄荷 橘紅 紫菀

(案239)內熱漸退,咳嗽不減,音啞氣逆,痰色濃白。是邪熱灼肺,肺陰已傷,本宜清養,無如近加腹痛便泄,是腸有停積,脾運少權也。

射干 連翹 蟬衣 玉泉散 桔梗 煨木香 牛蒡 前胡 枳實 連皮檳 竹茹 木香 導滯丸(二錢)

(案240)寒熱雖退,胃濁未清,胃為六腑,以通為主。

川樸 鬱金 半夏 制軍(後下) 花檳尖 枳實 香附 桑枝 淡芩 草果仁 摩烏藥、摩鬱金(各四分)

(案241)寒雖陣作,熱退不清,汗出遍體,咳嗽痰白,面有浮意,兩足亦腫。邪蘊不達,脾傷不運,肺感新風,合而為病也。

金沸草 川樸 枳殼 冬瓜皮 粉前胡 豬苓 草果皮 桑葉 牛蒡 老桂木 薄橘紅苓皮

(案242)歸柴已退寒熱,內虛可知,腹中常覺不和,氣血並病,仍從損門出入。

當歸 香附 茺蔚子 砂仁 桑葉枝 花檳 丹皮 延胡 五靈脂 青蒿 寧坤丸(一粒)

(案243)咳嗽多年,近覺哽噎,脘部作痛,嘔惡便泄。寒邪夾濁交阻肝胃,防其成噎。

金沸草 前胡 半夏 橘紅 控涎丹(三分) 杜蘇子 苦葶藶 鬱金 木香 蔻仁 乾薑 枳實 杵頭糠(三錢)

(案244)去夏瘧後,脘左結成一癖,攻撐氣逆,甚則咳嗆,舌黃便艱,是寒濁阻氣,氣痹血瘀,升降不利也。

炒乾姜 大豆卷 沒藥 香附 枳實 溫化丸(二錢) 延胡索 制茅朮 陳皮 草果 花檳 檳榔丸(二錢)

(案245)營虧未復,復聚濁邪,以致先為左肩膊不利,近又脈數,內熱,苔黃納少也。

丹參 淡芩 半夏 川雅連(乾薑同炒) 豆卷 穭豆衣 川斷 茯神 蘇葉 桑葉枝 竹茹 金狗脊

(案246)痘案。

初診:第四朝,地角稠密,又起麟坐,色雖明潤而太嬌嫩,咳嗽作嗆,穀食不多,乃心脾之毒火太甚,身中之氣血為其壅痹,不得流利,一周乳子當此,恐其漿汁不充,為半途而廢。擬方備商。

西洋參(錢半) 制殭蠶(三錢) 丹皮(錢半) 楂炭(三錢) 大有耆(三錢) 大生地(三錢) 川芎(五分) 前胡(一錢) 紅花(二分) 羚羊角(八分) 杭白芍(錢半) 歸身(錢半) 桔梗(四分) 紫花(錢半) 三尖湯代水。

二診:第七朝,莫言地角麟坐,擦靨愈大,即背部陽躋,現已擦損,漿汁甚清,皆由氣血兩虧,毒火太甚不得外越成漿,反有內陷之勢,所以煩懊不定,咳嗽音啞,不思穀食,大便溏泄,諸款畢集也,變端在爾,將奈之何?醫者之力、草木之功難以挽回,若得神功默佑,或可斡旋元吉。勉方備商。

西洋參(一錢) 白桔梗(四分) 白朮(錢半) 川貝(錢半) 制殭蠶(錢半) 竹茹(錢半) 生甘草(二分) 炙甲末(三分) 白芍(錢半) 茯苓(三錢) 楂炭(二錢) 燈心(三分)

另:上西黃(二釐) 人中黃(一分五釐) 青果炭(一分) 三味研末。

三診:第八朝,若論擦靨,已有六七,所有未靨之花,不過三四,漿汁雖濃,然粒數無多,不足以泄其毒火,幸而飲食覺增,便數大減,脾胃漸得生機。胃者,衛也;脾者,榮也。若得榮衛先足,內則保護宮城,外能逐毒表分,從空而化,或有望焉。候商。

北沙參(三錢) 白芍(錢半) 生甘草(二分) 大天冬(錢半) 炒白朮(錢半) 炒淮藥(三錢) 雲茯苓(三錢) 扁豆(三錢) 白桔梗(八分) 淡竹葉(十片) 辰燈心(三分) 清米湯代水。

另:上犀黃(二釐) 上濂珠(半分) 西血珀(一分五釐) 人中黃(一分五釐) 同研細末服。

四診:第九朝,頭頂背部漿汁漸濃,然胸腹猶屬空殼清汁,咳嗽噦嗆,咬牙音啞。乃毒火內熾充斥上下,未能盡歸花囊也,尚有擦靨之險。備商。

生熟地(各三錢) 西黨參(三錢) 白朮(錢半) 歸身(一錢) 楂炭(二錢) 元參(一錢) 肉果(八分) 大有耆(三錢) 杭白芍(錢半) 象貝(錢半) 制殭蠶(三錢) 竹茹(五分) 炙甲末(三分) 檀穀芽(四錢) 煎湯代水。

另:上犀黃(二釐) 人中黃(一分五釐) 川貝母(一分五釐) 研末服。

五診:十一朝,瘡至結痂,元氣大傷,其倦怠嗜臥,似乎合理,但自早至暮,通宵達旦,竟無片刻舉動,此為太過。至於不欲吸乳,但能食粥,良由鼻孔窒塞,轉氣不能故耳。論其脈象舌苔,內蘊之毒火尚熾,毒雖緩而火最迅速,易生反復,不得不預告之,抑不得不預防之。候商。

南沙參 人中黃 川斛 茯苓 象貝 竹茹葉 大麥冬 淮山藥 扁豆 澤瀉 竹心 綠豆煎湯代水。

六診:十二朝,神識頗安,似乎倦怠,幸而稍動即覺,呼之即知,從正氣衰憊而論原屬正理,惟仍不食乳,粥食減昨,乃脾胃不運,生氣不振,細以脈舌合參,現已成痂脫疕,毒火諒可外越,想無內竄之理,法當清解之中,兼以扶正。

北沙參 人中黃 扁豆 地丁 燈心 桔梗 大麥冬 淡竹葉 元參 象貝 茯苓 川斛 生熟穀芽 上西黃、青果炭(二味同研末服) 綠豆湯代水。

(案247)足兩朝,心肺二經之痘重候,色紫不鮮,神識糊迷,咳嗽身熱。風溫引動伏毒,刻下見點未齊,且先解肌透達。

羚羊角 鮮地 紫草 連翹 石菖 蟬衣 薄荷 摩犀角 丹皮 橘紅 桔梗 牛蒡 象貝 三尖湯代水。

(案248)第十朝,漿汁較昨雖濃而多,但下體仍然空殼漿清,咳嗆食少,氣短似喘,頭震咬牙,大便不實,乃氣虛不能托毒,血虛不能養木,風動火熾掣提於上,充斥肺胃也,恐其驚厥之變。備商。

生熟地(各三錢) 歸身(一錢) 制殭蠶(三錢) 白芍(二錢) 象貝(三錢) 肉果(一錢) 楂炭(三錢) 人參鬚(四分) 黨參(三錢) 白朮(錢半) 黃耆(三錢) 炙草(四分) 竹茹(一錢) 生熟穀芽(四錢) 煎湯代水。

(案249)第九朝,花已靨之八九,疕紫而厚,氣血猶可,毒火未能盡泄,本宜清解為法,但從透至今,咳嗽不平,當此立方為主。

冬瓜子 牛蒡子 杏仁 橘紅 地丁草 淡竹葉 馬兜鈴 桑白皮 薄荷 前胡 象貝母 金沸草

(案250)身熱三日,花透一朝,且用清氣解表法。

荊芥 蟬衣 紫草 赤芍藥 楂炭 牛蒡 筍尖(三個) 連翹 丹皮 桔梗 鎊犀尖 薄荷 橘紅

(案251)初診:自熱五日,花見朝半,咳嗽噴嚏,煩懊噦惡,點來細小稠密,又犯托腮忌款,形滯色紫,腹硬不便。此痘至肝肺毒火本甚,而又外感時令之風邪,內挾有形之痰滯,體小花繁,恐其無力托載,以致行漿費手。擬方候商。

鎊犀尖(四分,先煎) 桃仁泥(三錢) 紫草(錢半) 赤芍(錢半) 桔梗(五分) 連翹(三錢) 橘紅(五分) 廣生軍(三錢,後入) 粉丹皮(錢半) 薄荷(錢半) 歸尾(錢半) 牛蒡(三錢) 三尖湯代水。

二診:兩朝半,痘犯托腮,已屬不順,足底未見,勢當未齊,形色較昨雖從耳而轉淡,然大便未行,咳嗽煩懊,肝經之風邪,陽明之積滯與內蘊之毒火,充斥營衛,不得宣越也。當此重險之花,雖略奏小效,無如五齡童兒任性堅執,不但不肯服藥,抑且衣被不能著蓋,恐其內不得藥力之助,外不能調護邇適宜,致生變幻,姑再精選至要之品,不苦易服之味,仿兵在精而不在多之義。候商。

鮮生地(五錢) 羚羊角(一錢) 桔梗(五分) 紫草(一錢) 三尖湯代水。

三診:四朝半,大便雖行三次,溏而不多,肝肺之毒火稍得下泄之機,而不能挫其猖狂之勢,所以點雖從耳抬髮際,漿腳已動,似屬寒谷春回,詎意天庭擦去一處酒杯大,兩腿上面亦屬揉損,咳嗽乾噦,燔熱不退,乃先天之梟毒,胎中之伏火,充斥於內,擾亂榮衛。衛者陽氣,榮者陰血。花中最吃緊者,莫重於漿。漿乃毒火所成,而毒火全賴乎氣血之消解,氣血既為毒火沖激擾亂,自顧不暇,焉能托毒火歸囊成漿,若別處再見損殘,則狂瀾莫挽矣。候商。

西洋參(錢半) 大有耆(三錢) 生石膏(五錢) 制殭蠶(三錢) 桔梗(五分) 中原地(三錢) 鮮生地(五錢) 大白芍(二錢) 穀芽(三錢) 三尖湯代水。

四診:五朝半,大便暢行,穀食稍增,似轉一線生機,但天庭、地角、眉間、顴腮無處不損,損固不為善,苟能堆沙發臭,毒火原可外泄,而今結成血蓋,行漿無望矣。而以身體四肢視火漸淡,漿甫起,得食則咳,咳則作嗆,毒火膠固不松,氣血難以駕馭,樹小枝繁,乏力支任,八九之險浪風波難免矣。擬方候商。

西黨參(三錢) 西洋參(錢半) 杭白芍(錢半) 角針(一錢) 楂炭(三錢) 大有耆(四錢) 西歸身(錢半) 炙甘草(五分) 元參(二錢) 制殭蠶(三錢) 大生地(五錢) 鮮石斛(四錢) 生穀芽(三錢) 三尖湯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