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伐,用兵打仗的原因。本,原本,原因。这里用作动词,探索原因。本篇认为,国家用兵打仗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一是为了利益而战,二是为了正义而战,三是为了泄愤而战。作者不仅分析了这三种作战的起因,也预测了它们各自的结局,最后强调用兵打仗要遵循大道,不可按照君主个人意志而去随心所欲。
诸库臧兵之国[505],皆有兵道[506]。世兵道三[507],有为利者,有为义者,有行忿者[508]。
【译文】
那些武库里储藏兵器准备征战的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用兵原则。社会上用兵打仗的原则归纳起来有三类:有的人为谋利而征战,有的人为正义而征战,有的人为泄愤而征战。
所胃为利者,见[生民有]饥[509],国家不叚[510],上下不当[511],举兵而栽之[512]。唯无大利[513],亦无大害焉。
【译文】
所谓为了谋利而征战的君主,是指他们看到别的国家百姓陷入饥荒,国家又无暇顾及,君臣上下也不和睦,于是就乘机发兵去讨伐这些国家。这种用兵原则即使不能获得什么大的利益,也不会遇到什么大的灾难。
所胃为为义者[514],伐乱禁暴,起贤废不宵[515],所胃义也。[义]者,众之所死也[516],是故以一国天下[517]。万乘[之]主□□希不自此始[518],鲜能冬之[519];非心之恒也[520],穷而反矣[521]。
【译文】
所谓的为正义而征战,就是为了讨伐他国暴乱,为了起用贤人、废除坏人而战,这是正义之战。为正义而战,人们都会为之献出生命,因此可以凭借一个诸侯国的力量去攻伐整个天下的暴乱者。大国的君主在讨伐他国的时候很少不是打着正义的旗号开始征战的,但很少有人能够把为正义而战的原则贯彻到底;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去为正义而战,最终就会陷入困窘的地步。
所胃行忿者,心唯忿,不能徒怒[522],怒必有为也[523]。成功而无以求也[524],即兼始逆矣[525],非道也。
【译文】
所谓的为了泄愤而发动战争,是说君主内心如果怀有愤怒,就不会仅仅只是愤怒而已,一旦愤怒就一定会发动战争去宣泄自己的愤怒。这种战争是不会取得成功的,这是因为这种兼并战争一开始就违背了正理,这是不符合大道的行为。
道之行也[526],繇不得已[527];繇不得已,则无穷[528]。故者[529],者[也][530];禁者,使者也[531],是以方行不留[532]。
【译文】
如果能够按照大道去行军打仗,一切都会是出于不得已;因为是出于不得已,所以就不会陷入困境。因此有时坚守不出,则是为了更好地寻机进攻;颁布各种禁令,则是为了更好地指挥军队,因此军队就可以所向无敌而无人能够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