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六壬大全 | 佚名 | 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传本卷首题有“怀庆府推官郭载騋校”,可知其成书不晚于明代。“六壬”为古代占卜术之一种。据阴阳五行之说,人之气运命数根于五行,五行始于水,而十干之中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而取阳,故名“壬”;又所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故曰“六”。其法:以天盘嵌地盘上;天盘圆形,可旋转,其中央为北斗七星,次列十二辰为十二神将,亦指十二月;外列二十八宿,为列星。集历代六壬术家之说,以阴阳五行合天干地支占验人事吉凶。为明清术士占验所本。 |
老子指归 | 严遵 | 即《道德真经指归》。汉严遵 撰。原十三卷,今缺一至六卷。其内容有:述宇宙万物生 成,治国之方,存身养神之法;宣扬以弱制强,以柔胜 刚;提倡去情欲,弃智虑;认为人物“殊形异类”,是由于 “禀气不同”、“性有精粗,命有长短”造成的等。 |
乐育堂语录 | 黄元吉 | 道教天元丹法内炼著作。五卷。清黄裳述。约成书于清代末年。黄裳,字元吉,生卒不详,江西省丰城人。光绪年间(前后约十一年)曾在四川富顺县《乐育堂》讲过道,著有《乐育堂语录》、《道德讲义》(原名《道德经注释》,后为《道德经精义》,今称此名)、《道门语要》等书,另注有《醒心经》与《求心经》二书,未见传世。其姓字与元代黄元吉同。该书五卷,系黄元吉讲道时学生所记录的笔记,经弟子整理核正而流传于世。因本书原为讲课记录,较一般丹书通俗易懂,对诸如一阳生、炼心、炼己、进火采药、先天后天精气神、性命双修等内丹学说阐述均较明白。 |
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 | 吕洞宾 | 文所以载道也,余闻世间是文久矣。忆自弱冠时,得侍东篱老师于桐柏山。 |
灵宝毕法 | 钟离权 | 内丹炼养经典。三卷。五代钟离权撰,吕岩传。约成书于五代后汉时期。钟离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一号和谷子。生卒籍贯不详。据《神仙传》言钟离权京兆咸阳人(或谓燕台人)。仕汉为将军,兵失利后遁于终南山。遇东华帝君王玄甫授以至道。于 “石壁间获收 《灵宝经》三十卷,上部金诰,书元始所著,中部玉箓,元皇所述,下部真原义,太上所传,共数千言”,乃宵衣旰食,远虑深省,悟得玄机奥旨,“总而为三乘之法,名 《灵宝毕法》”,传于吕祖洞宾。此书取语录体裁,每篇列出《玉书》、《真源》、《真诀》、《道要》、《金诰》等书之议论,间予注解。作者将道家丹功分为小乘安乐延年法、中乘长生不死法、大乘超凡人圣法3类10法。以宇宙生成之理、阴阳演化之机阐论内丹气功理论。 |
圆峤内篇 | 李西月 | 中国道教内丹西派祖师李涵虚的内丹修炼秘籍。主要包括《道窍谈》、《三车秘旨》、《后天串述文终经》、《后天串述文终经》、《太上十三经注解》、《黄庭内外景经注解》、《道情诗词杂著》等。《圆峤内篇(道教西派李涵虚内丹修炼秘籍)》展现中国道教博大精深的内丹学理论体系、内修思想和实修体验。西派创立于清道光、咸丰年间乐山李涵虚,是道教内丹诸流派中的一个重要流派。道窍谈;三车秘旨;后天串述文终经;人元大道九层炼心文终经;太上十三经注解;黄庭内外景经注解;《无根树词》注解;道情诗词杂著。 |
太上十三经注释 | 李西月 | 清代李西月撰,十三卷。书中汇集篇幅短小而重要的十三种道教经典,分别详解大旨,每经一卷。计有《道德经注释》、《阴符经类解》、《清静经解》、《玉枢经约解》、《护命经约解》、《日用经约解》、《大通经约解》、《洞古经约解》、《定观经约解》、《五厨经解》、《明镜匣经》、《金谷经》、《文终经》。末附《循途录》、《辨惑论》 两种。为内丹家西派重要文献。载 《道藏精华》 第二集。 |
金仙证论 | 柳华阳 | 炼丹医学著作。不分卷。原题华阳柳师撰,撰年不详。此书系从道家著作中辑取有关炼丹论述而成。全书列序炼丹、正道浅说、炼己直论、小周天药物直论、风火炼精赋、禅机赋等18篇。书中强调“神乃心中之元神,神炁即肾中之元炁” 的重要性。现有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重刻本。 |
金丹要诀 | 伍守阳 | 古代外丹术书。明伍守阳撰。一卷。主要论述炼丹的理论和方法。它以“先天”与“后天”、神气与形体的相互关系,论证外丹须与内丹相结合。“内丹者,守雌抱一,以有为无,凝成一点纯阴之体。外丹者,七返九还,自无而有,结成一点纯阳之气。二丹合,而为神仙,为天仙,为大罗金仙。”全篇由《金丹大旨》、《先天契后天说》、《制凡银凡铅真诀》、《制凡砂凡汞下手真诀》、《筑基说》、《死砂接生砂真诀》、《补母说》等构成,主旨为论述内外丹相结合才能成仙。收入《道藏辑要》毕集六、《道藏精华录百种》第一○册。 |
性命圭旨 | 佚名 | 中国道教气功重要著作。明代尹真人高弟著。重刊广传始自清康熙间。收入道藏精华录第9册。本书分元、享、利、贞4集,均以图配文,广撷先人功诀,以贯穿三教合一、性命双修为宗旨,系统阐述了内丹理论与具体修持层次。全书汇融道、佛、儒各家之说,以图配文,阐述道家内炼理论及具体功法,而其大要归于道教。书中论述内丹颇为详细,强调性命双修。本书内容丰富,阐述详切,绘图精工,为后学所称道,较有影响。 |
九鼎神丹经诀 | 狐刚子 | 全称《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作者不详,旧题狐刚子述。共二十卷,简称为《九鼎神丹经诀》。书中认为:凡欲长生而不得神丹金液是不行的,呼吸导引、吐故纳新及服草木之药,可以延年,但不免于死,惟服神丹令人神仙度世。于是书中列举多种炼丹方法,如玄黄法、丹华法、神符法、神丹法、还丹法、饵丹法、炼丹法、柔丹法、伏丹法、寒丹法等,提出炼丹必择明师以受诀,并引狐刚子说以证之。卷四所说“明防辟恶邪魅守神保身”,卷五“明朱成神丹必籍资道之缘”与《抱朴子内篇·登涉》内容相类似,讲人山炼药的诸禁忌和防避法。书中又讲了许多种药物的具体制作,如水银、丹砂、雄黄等。此经诀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及道教外丹术的宝贵资料,被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
天仙道程宝则 | 闵一得 | 清代泥丸氏传,沈太虚述,一卷。宝则凡九,各为一章:一论心性圆明,有圆觉洗髓功诀;二述持戒圆净,以明消习业净四大之理;三曰圆精,谓精进无间而性田耕熟,便无渗漏之虞:四曰圆庸,谓至中至庸,平淡无奇,则内魔不生,外魔束手,而丹道坦;五曰圆一,谓专气致柔,先后不杂,则丹道纯粹;六曰圆寂,谓一尘不染,念无息住,玄关自开;七曰圆照,谓凝神入穴,意敛真气,圣胎有成;八曰圆觉,谓化阴纯阳,仙道且成,有端坐习定之要诀;九曰圆熔,谓如鸡抱卵,绵绵若存,达内外冲和之妙境。各则次第井然,简明精要,可谓丹学秘传瑰宝。载《道藏精华》第一集。 |
大道真传 | 魏尧 | 《大道真传》是西蜀魏尧(则之)口述,由浙东陈孟笔录整理而成。《大道真传》所示最详尽处,当为“火候”一事。火候是丹学三大奥秘之一,为秘不轻传的机要,能掌握火候则丹可成,昧于火候万无一成。《大道真传》将火候逐节剖析,井然有序,可循层次而验。《一贯天机直讲·发端》中云:“谨于火候之逐节事条,紊其次第,少隐其义,以便学者自证。”《真传》和《直讲》实相表里,宜互相参照发明。凡《直讲》中未发之“火候逐节”,皆可从《真传》找到答案,故务请学者于两本细细参研。 |
天仙心传 | 闵一得 | 原夫运限无常,世运之通否,道运之明晦,其机由人,天地因而运转者。中古以上,人各完神,运无或蹇,道无或晦也。方今世尚,群务形声,力扫虚寂。其弊启自导师,初由讹会微言,忘却纯(音整)情则堕,以致自误误人;继而挟词以利己者,起而附和之,从而招招焉,以致学者大半堕其术中,死而不悔,全不悟妙有妙无,真实之相循,圣人特藉以观其窍妙。故其为用也,无情有情,惟一非二。 |
象言破疑 | 刘一明 | 二卷。清刘一明撰。刘一明自号栖云山素朴老叟悟元子。史传不载栖云山座落何省,亦不记刘一明及其号,故不详其爵里平生。《丹经》万卷,堪称巨帙,然皆象言。象言者,以图象示人,不明言、不直言,取象演示。其图象或伤于特简、或虽略繁而指意难明,后人难以索解。刘一明取象若干,阐释健身冶性之学,使惝恍离迷之图象,顿成养身健体之门径。书中有七言绝句五十首说明离世、炼睡、功行、金丹、元类、识神、阳精、先天气、后天气、首经、三药、性命、天地心、道心、人心、未生时、招摄等概念及具体行功方法及注意事项。这是一部道家经典的疏解,有健身价值。有光绪六年 (1880) 刻本。 |
周易尚占 | 李道纯 | 二卷,元李道纯撰。 占筮书,书前有图,题“局部第一”,列 有“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等九 图。图下有文。其次为“旁通用第二”, 有“六位例”、“月建六神例”等十例。 再次为 “发瑞部第三”,有 “以钱代 蓍”、“合卦例”等十二题,言及世应、 飞伏等。最后为 “决断部第四”,有 “六亲断例”、“六神断例”等六条断例。 是为上卷。下卷讲六十四卦各如何依 象定吉凶,与《周易》实无联系。全书 皆言占筮,借用《易经》名义以行其巫 术,不可为据。有《宝颜堂汇秘笈》本, 藏北京图书馆善本室。 |
中和集 | 李道纯 | 道教内炼养经典。六卷。元李道纯撰,蔡志颐编。约成书于元成宗大德年间。此集系其门人蔡志颐编辑,于大德十年(1306)成书。依次为文三卷,计三十六篇;卷四后半卷收歌十一首;卷五为诗四十九首;卷六收词五十七首、隐语四则。书中力主三教合一说,认为三教异流而同源,三教所尚都是“静定”,佛教所谓“圆觉”即道教的“金丹”,而儒家则称“太极”。 |
金丹大要 | 陈致虚 | 道教论著。全称《上阳子金丹大要》。陈致虚撰。原书10卷,收入《正统道藏》,分为16卷,且将原书第8卷抽出单为一书,题名《金丹大要图》。该书综合全真道北派列祖的心法,论金丹大还最上乘之道。认为金丹由神与气、精调和而成,迎送动止皆主于意。能息意静念,见性明心,穷理尽性,则丹成道就。收入《道藏》第七三六至七三八册。 |
青华秘文 | 张伯端 | 全称《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简称《青华秘文》。北宋张伯端撰,门人王邦叔辑录。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编首有表奏,自称以青华真人所授内炼丹诀撰为图论,直泄金丹秘旨。全书分二十四节,有图有论说,有诗有口诀,叙述内丹理论和功法,较《悟真篇》更为明晰畅达。大略以精、气、神为纲,强调必用元精、元气、元神为金丹大药,以元神为炼丹主宰。又谓心为神之舍,为万化纲维枢纽,性命皆在乎是。故学道先须了心见性,认识真心元神之性。去除欲神气质之性,气质之性尽而本元之性始见。了心见性之道唯在于静,收视反听,心静神定,静极生动,则自然气服其窍。又称炼丹下手功夫,以闭息为先。用神凝于精气,俟精、气、神合一而产元神。此乃始于有为而及乎无为,即先以命取性,后以性安命。性命双修者,此之谓也。故此书丹法虽曰先命后性,而所重实在于性。有人怀疑此书为明代道士李朴野所著,而托名张伯端。 |
金丹真传 | 孙汝忠 | 道家气功著作。明·孙汝忠撰,张崇烈注,李堪疏。汝忠字以贞,长治(今属山西)人。孙氏原著刊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其父号烟霞散人,信奉道教,汝忠尽得其传,撰成此书。撰年未详。首载筑基、得药、结丹、炼已、还丹、温养、脱胎、元珠、瑶池等9篇,每篇经文之后为注疏。尤以疏为详细,可谓丹学之阶梯。 |
道门语要 | 黄元吉 | 念不出总持门,心要在腔子里。自古三教圣人,诀惟此而已矣。修道清静无为,随地随时皆是。不用习静观空,自然止其所止。从来道本天然,无有动静终始。人欲无事于心,必先无心于事。善恶都莫思量,有甚人欲天理。如镜之光无镜,来则应之而已。本来妙觉圆明,何事修己克己。犹目本自光明,难夹些微芥子。天地原自至宽,何恶亦何所喜。虽云有作有为,成始成终靡底。勉强亦归自然,妙入无为之理。道门语要刊成,聊序其事如此。 |
陈虚白规中指南 | 陈致虚 | 全称《陈虚白规中指南》。道教内丹炼养著作。两卷。宋元间陈冲素撰。约成书于宋末元初。冲素生平不详,疑即陈致虚。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该书分两卷,共十二章。上卷九章: 《止念》、《采药》、《识鼎炉》、《入药起火》、《坎离交媾》、《乾坤交媾》、《攒簇火候》、《阳神脱胎》、《忘神合虚》,其完整的记录了丹功内炼的过程。下卷三章:《玄牝》、《药物》、《火候》,以图配文,直指丹道三要。 |
性命要旨 | 汪东亭 | 内丹学著作。清代汪启撰,一卷。首有光绪十五年(1889年)程守一《序》、光绪十三年(1887年)汪启《自序》,盖为其1887年遨游汉皋时所作。书中包括 《性命篇》上、下,《补遗篇》一、二,及《辟邪篇》、《太极图说注解》,凡六篇。 |
还源篇阐微 | 闵一得 | 《还源篇》八十一章,宋杏林石真人所著也。杏林出紫阳张真人门下,为南宗第二祖,悯人读书求道不知自体自悟,故作此篇三复申明,教人返本还源之道。 |
还源篇 | 石泰 | 内丹学著作。宋代石泰撰。本书遵循祖师张伯端金丹内练学说,强调 “还源返本,与道合真”(《还源篇阐微》)。全篇以九九之数八十一章五言绝句,逐一论述丹基、采取、交结、烹炼、沐浴以及分胎、温养、丹成之大意,反复告诫修炼者应当“只寻身内药”,“更莫外寻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