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活人事证方后集 | 刘信甫 | 宋·刘信甫著。《活人事证方后集》乃因前集辑成药处方未备,再辑常用之方而成之。全书无序跋,惟目录前有无名氏小引一则,略叙原委。本书与前集一致,亦为二十卷,列有总目及分目,条理秩然。计分二十七门,论及中风、心气、虚损、白浊、盗汗、中暑、瘴疟、霍乱、痰饮、呕吐、肿满、疝气、肠风、胎产、淋闭、发背、血疾、中毒、咽喉、头目、口齿、耳鼻、疹痘、汤火等各病证候,分门别类,先原其病候,次引事以证之。病源证候多用巢元方所论,所引各方类证,更达百家之多,而引证之中时有商榷批正,发明已说。全书共集方约一千余首,皆经验已效之方,故称此方可活天下。在每方后详列了主治证,同时还具体说明了有关药物的炮制法和药剂的修制法,因此不但在理论上具有参考意义,且临床上亦便于采用。 |
濒湖炮炙法 | 李时珍 | 《濒湖炮炙法》,中药炮制书籍,明代李时珍著。本书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类,分类论述各个药物的炮制方法,对后世医家有参考价值。 |
增订伪药条辨 | 曹炳章 | 《增订伪药条辨》是曹炳章在郑肖岩《伪药条辨》的基础上增补编写的一部集大成的鉴药专著。郑肖岩于1901年著成《伪药条辨》一卷,收载药物110种。曹炳章(1877~1956年),字赤电,浙江鄞县人,出身于商贾家庭,通晓中医中药。1913年在绍兴发起创设“和济药局”,倡导药品改良。先后出任神州医药总会绍兴分会评议,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热心发展中医事业,主编《中国医学大成》,著述亦多。于1927年夏在闽县(今福州市)编写成《增订伪药条辨》,《增订伪药条辨》分为四卷,凝集了两位医学家的智慧与经验,书中共载药110种,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木、石、虫介、兽8部。《增订伪药条辨》于1928年由绍兴“和济药局”刊印,在国内广泛流传,对药品的鉴别、采集、炮制等进行切合实际的论述,为鉴别药物的真伪优劣提供宝贵的经验。对于提高医药人员鉴别药物能力,丰富药物知识,有着较大影响。 |
法师选择记 | 佚名 | 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为佛道二教选择吉日,占验祸福之日历书。其中列举行斋日、合帐吉日、试新衣日、太子洗头日、文殊裁衣日、男女值年星命、探病日、出行日、得病凶日、黄沙日、鬼哭日、二十八宿吉凶日、六十甲子喜神方等。 |
本草正义 | 张山雷 | 《本草正义》是张氏在兰溪中医学校任教时所编之教材。书中分草、木、果、蔬、金、石、鸟、兽、虫、鱼、人等类。每味药名之下,首列《本经》、《别录》原文,下列诸项有:“正义”,是阐述原文之义。“广义”,是《本经》、《别录》以后各家论药之功用。“发明”,是张氏自己对该药的见解。还有“正讹”一项,是纠正诸家论药不切之说。《本草正义》内容,有其独到之处,可资参考。 |
药论 | 佚名 | 清代沈文彬辑著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沈文彬,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全书收药二百二十一种,分补剂、散剂、泻剂、血剂、杂剂五门。每门下按功效再分若干类,如补剂又分温中、平补、滋阴、安神,泻剂又分泻火、泻实、泻水、润下、降痰等。每药简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配伍等内容。 |
本草约言 | 薛己 | 4卷,卷一、卷二为“药性本草”,卷三、卷四为“食物本草”。《药性本草》2卷,分草部(134种)、木部(57种)、果部(18种)、莱部(13种)、米谷部(8种)、金石部(26种)、人部(6种)、禽兽部(12种)、虫鱼部(14种)等9部,共收药287种。卷首列“医学启源”“药性要旨”“脏气法时补泻法”“各经引用”“五味所用”“用药各定分两”“药性生熟用法”“药用根梢法”等8个短论,简要介绍药物归经、气味药性、升降沉浮、君臣佐使及药物基本炮制作用等中药基础知识。此后按部属分类,各药先列气味、阴阳、升降、归经、功效主治、炮炙方法及临床配伍使用等,有时也进行一些品种产地、采集时间等方面的讨论。次引前贤对于此药的论述,有时也加以一些按语,发表薛立斋本人的用药经验体会。总之,此书主要讨论药性、用药法及药物炮炙。《食物本草》亦2卷,分水部(34种)、谷部(35种)、菜部(87种)、果部(57种)、禽部(56种)、兽部(38种)、鱼部(58种)、味部(23种)等8部,共载品物385种,多为日常食品。各物品均先注出性味功效,次引前人的论述,偶尔记载此物的形态、产地及优劣选择。如“井水”条指出:“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河中渗来者欠佳。又城市人家稠密,沟渠污水杂入井中成碱,用须煎滚,停顿一时,候碱下坠,取上面清水用之,否则气味俱恶。”“粳米”条也指出此米有早、中、晚三熟,而以白晚米为第一。书中还记载落花生的形态为:“藤蔓茎叶似扁豆,开花落地,一花就地结一果,大如桃。深秋取食之,味甘美异常,人所称羡。” |
金箓资度早午晚朝仪 | 佚名 | 玉箓资度早午晚朝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 |
本草详节 | 佚名 | 12卷,清代闵钺编著、卢煌校正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刊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闵钺清代人,生平履历不详。分草、木、谷、菜、果、金、石、水、火、土、兽、禽、鳞、介、虫、人、服用17部,载药896种,其中正名697种,附药199种。每药首录性味阴阳、有毒无毒、产地、生药形态、归经、相使、相恶、禁忌、炮制等内容;次述功效、主治;末为按语,阐述治病机理、配伍应用及用药宜忌等。 |
食物本草 | 薛己 | 二卷;明薛己著。是以记载食、药两用植物、动物等为特色的本草专著,由于《食物本草》的作者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因此,该书至今仍是常用的中医食疗类著作的经典代表,具有很好的社会影响和很广的读者认可。 |
历代名医蒙求 | 周守忠 | 本书2卷,医史著作,南宋周守忠(榕庵)撰。书成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本书上自三皇、下迄宋代,记录了202位医家的医事活动,将历代文史和医籍中所载名医事迹,医锦典故,加以汇集,用韵语形式,上下各以四字为联,每联下加注材料出处。对于了解我国医学历史之发展,颇资参考。如该书首联为“神农百草,虑羲九针”,前者以《史记》记载炎帝神农氏“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为依据;后者则以《帝王世纪》记述之虑羲氏“制九针,以拯夭枉”为资料来源,使人读韵语便于记诵,读注文又颇便了解名医事迹,故名《历代名医蒙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部分名医的生平、籍贯、主要著作;二是历代医家的奇闻轶事和病案选编;三是部分药名考证和神话传说。本书作为文献考证性著作,尚不够严密。但全篇韵语珠连,妙趣横生,广收博览,史料丰富,对于了解宋以前医事活动,仍不失为较好的参考书。【异体字较多,请对比PDF图片阅读】 |
本草汇言 | 倪朱谟 | 《本草汇言》二十卷,明·倪朱谟纂于天启四年(1624年)。书稿由其子倪洙龙刊行于明末清初。该书汇集了历代本草书40余种,还汇集了采访148名明代医药家所得的药论或方剂。像这样在采访搜求上百家医药家药论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本草著作,在古代还是十分罕见的。 |
金火丹诀 | 佚名 | 中孚子按语:按《金火丹诀》题西凉致一子许信良著,乃同类阴阳法门之彼家丹法一脉。民国年间潇湘渔父常遵先为之校正,尚多缺字,以方圈代之。先师知非子得此抄本,皆为之补齐。此抄本转至余手,又依师传彼家法诀反复推敲,并参照所得坊间印本,校其疏漏,为之写定。常遵先校辞昧于南派同类阴阳龙虎丹法之传,虽未为允当,为存原貌,一仍其旧。又正宗彼家全诀必以清净入手,非常氏所云“含北派法”也。《金火丹诀》循《悟真篇》之家法而偏重“彼家”,可与崔公《入药镜》、吕祖《鼎器歌》、《真经歌》、《指玄篇》等同参,其功法不离“清净头,彼家尾”之大旨,应许为彼家丹法正宗功夫。今世传彼家丹法滥竽充数者甚伙,而得真诀者罕见。此派功夫历代相传,师法甚严,余为防同类阴阳之彼家丹法泯没,故发无缘大悲心将《金火丹诀》重加校正公诸于世,使世间知有双修法之真传,且更开示彼家丹法之诗诀云:“晦朔之间窥生机,月中探取真消息。欲得骊龙颔下珠,须借人间上天梯。” |
琴火重光 | 陈自得 | 《琴火重光》系明福建陈竹泉著,一九三九年经陈撄宁先生校订后,由上海丹道刻经会刊印发行。收入《陈撄宁文集》第七册外丹经典卷(下)。 |
本草通玄 | 李中梓 | 明代李中梓撰。约刊于明末,1667年经尤乘增订,收入《士材三书》。本书为李氏药物专著,全书二卷。李氏将药物分为草、谷、木、菜、果、寓木、苞木、虫、鳞、介、禽、兽、人及金石十四部,共收药物341种,重点叙述了每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末附用药机要、引经报使及针灸要穴图等。本书的特点是将药物的应用与炮制结合起来,广泛论述药性、制药及用药等方面的内容。 |
本草正 | 张景岳 | 药物学著作。2卷。明·张介宾撰于1624年。为《景岳全书》卷48-49。书中择常用药300种,仿《本草纲目》编述,分山草、隰草、芳草、蔓草、毒草、水石草、竹木、谷、果、荽、金石、禽兽、虫鱼、人等14部,次第介绍其别名、性味厚薄、阴阳主要功效与机理,临床运用范围、注意事项等。作者论药条理清晰,主论持平。相似药物功效比较、药物配伍等阐析甚明。尤擅用熟地,论其功治配伍、炮制等,见解超群。故于书中将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做为药之“四维”以扶阳救阴。 |
本草衍句 | 黄光霁 | 《本草衍句》,清·黄光霁编著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成书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全书一卷。首载十八反、十九畏、引经报使及高士宗用药大略等内容,次收药二百六十六种,分草、木(附果)、石、谷、菜(附虫介)、兽(附人)等部。每药撰韵语数句,末附简注及单方。 |
本草发挥 | 徐彦纯 | 本草著作,《本草发挥》4卷,卷1至卷3论药物,分为金石部、草部、木部、人部、兽部、虫鱼部、果部、米谷部、菜部9类,共载常用药物270种。卷4论药性理论和用药原则。书中每药均先引《神农本草经》,以叙述药物性味、功能及主治,然后博采张洁古、李东垣、王好古、朱丹溪、成无己等诸家之说以阐其义,不仅论述了药物气味厚薄、阴阳升降之属性,还论述了药物君臣佐使、脏腑补泻之应用。徐氏为朱丹溪弟子,对张洁古、朱丹溪、成无己、王好古等有关本草之记述进行摘录整理,而编成《本草发挥》。现存明天启聚锦堂刻本及《薛氏医案》本,1949年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排印本出版。 |
辨舌指南 | 曹炳章 | 舌诊著作。 六卷。一名《彩图辨舌指南》。曹炳章撰于1920年。 现存初刊石印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辨舌指南》为近代医家曹炳章撰著。曹氏在蒐集古今近百种舌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去芜存精,五易其稿而成。全书5编,6卷。详细论述了舌的生理、辨舌内容及要领、诸家辨舌治病方法、舌病有效方药和古今辨舌医案等,并附舌图130余幅。 该书内容宏幅,持论中肯,文笔朴实,且文图并茂,是一部学习中医必备的验舌专书。 作者较广泛地收集古今有关舌诊文献,参阅部分现代医著并结合个人见解编成此帙。书分五编,首编(卷一)为辨舌总论:二编(卷二)为观舌总纲;三编(卷三)为辨舌证治,介绍诸家察舌辨证之法及舌病治法;四编(卷四-五)为辨舌各论,介绍各种舌苔的病理和所主病证。并附舌苔彩色图119幅;五编(卷五)为杂论方案,选辑诸家辨舌论述及有关察舌辨症的医案,末附辨舌证治要方。全书内容较丰富,但间有一些附会的论述。 |
舌诊问答 | 何舒 | 中医诊断学著作,近代何舒撰,成书于1947年。为《灵兰医书六种》之一。对舌诊内容以问答析疑,较为详细。 |
重订时行伏阴刍言 | 唐慎微 | 《重订时行伏阴刍言》,1卷。清·田宗汉原著,李贡三重订。系摘取田氏《医寄伏阴论》中部分内容,并附重订者有关验案数则。 |
选择要略 | 佚名 | 择日之书,朝鲜世宗年间李纯之撰。全书上中下三册408页。作为一部古代重要的择日指南,涵盖了吉凶日历、祭祀仪式、选官就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详细记录了各种日子的吉凶祥瑞,指导人们在重大决策或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日期。这一部分包括了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分析,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关于祭祀仪式的内容涉及了宗教、礼仪、道教等多个方面。这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各种祭祀活动的程序、祭祀对象以及祭祀时的吉凶宜忌。 |
大明天元玉历祥异图说 | 余文龙 | 《大明天元玉历祥异图说》七卷,明余文龙重编。古代以图为主的占候类著作,曾入清廷禁毁书目。此书专言天象祥异,分天地、日、月、星缠、云气犯星、杂气雾虹、风候。上图下文。此本大致为明末清初的钞本。【末尾附PDF图片版下载】 |
丹溪脉诀指掌 | 刘吉人 | 脉学著作,清末刘吉人撰于1910年。刘氏选录《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中部分论述予以校正,并补充了一部分内容。后编入《三三医书》中。 |
脉语 | 吴昆 | 《脉语》,脉学著作。一名《脉学精华》。二卷。明·吴昆撰。刊于1584年。本书论脉简要,颇有见地。作者对太素脉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书末附脉案格式,是对医者的诊病时书写病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