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之传布,先由北而南,复由南而北。其传布之途径,远近倒置,颇不可解。疑书阙有间,不能据现存之史料,而遽定其传布之途径果如是也。摩尼教之传来,始自波斯。然波斯入唐之途,原有海陆二线。摩尼教之来,盖由陆道而非海道,故其教先传至京师。即其后由吐火罗、回鹘继续传来,亦均取途于陆,故其教先自北而南也。
《僧史略》卷下:大历六年(西七七一)正月,又敕荆、越、洪等州,各置大云光明寺一所。(并见《通鉴》卷二三七胡注)
《佛祖统纪》卷四一:大历六年,回纥请于荆、扬、洪、越等州,置大云光明寺,其徒白衣白冠。(并见卷五十四)
前章言大历三年京师始建寺,大历六年即敕东南诸州同建寺。其传播之广而且速,可见矣。两书同纪一事,而《佛祖统纪》多一扬州。洪为今江西南昌,越为今浙江绍兴,当时洪越诸州,未必皆有回鹘人居住。可见摩尼传教之广远,实较回鹘人之分布为盛也。
《册府元龟》卷九九九:元和二年(西八七)正月庚子,回鹘使者请于河南府、太原府置摩尼寺三所,许之。
右纪事并见《旧唐书·宪宗纪》,及《唐会要》“摩尼寺”之条,惟省略“三所”二字,不如《册府元龟》之明了,故独采之。可异者,河南、太原去京师较近,而建寺乃后于荆、扬、洪、越等州三十余年。由南而北,实耐人探讨。《会昌一品集》卷五,有《赐回鹘可汗书意》,言摩尼传教始末,足资考证。其言曰:摩尼教天宝以前,中国禁断。自累朝缘回鹘敬信,始许兴行。江淮数镇,皆令阐教。近各得本道申奏,缘自闻回鹘破亡,奉法者因兹懈息,蕃僧在彼,稍似无依。吴楚水乡,人性器薄,信心既去,翕集至难。朕深念异国远僧,欲其安堵,且令于两都及太原信响处行教。其江淮诸寺权停,待回鹘本土安宁,即却令如旧。当是会昌元年事。乘回鹘败亡之际,取消其江淮传教区域,李德裕之阴谋也。李德裕当国,深嫉外来诸教。时佛教之外,摩尼最盛,至是乃借口于奉法者懈息而撤消之,亦摩尼之不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