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盛时,道家依托于佛,于是有《老子化胡经》之作。时在西晋惠帝间,著者为道士王浮,欲以此与佛家争胜也。顾《老子化胡经》,屡遭禁断,禁不一次,伪作亦不止一次。自元至元十八年(西一二八一)奉旨烧毁《道藏》伪经后,王浮原本《化胡经》,固不可得见,即王浮以后诸伪本,亦不可得见。清光绪末法人伯希和在敦煌发见唐写本《化胡经》,罗振玉影入《石室祕宝》乙集,存《第一》《第十》。《第一》前题为《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第十》后题为《老子化胡经卷第十》。第一所述西域八十馀国中,多隋以后始至国。更有大食国者,唐永徽二年(西六五一)始见于史,唐以前未闻有此国名。可断定此本为唐永徽以后伪作,实非王浮之旧。《佛祖统纪》卷三十六,言“王浮文本一卷,其徒增为十一卷,第一卷说化宾胡王”云云,此本卷一,并非化宾胡王,则亦非其徒所增之本。唐总章元年(西六六八)神龙元年(西七○五)两度禁毁《化胡经》,则此本殆作自开元天宝而后。其时摩尼教正盛,二宗三际之说,流播一时。此本《第一》有云:我乘自然光明道气,从真寂境飞入西那玉界,苏邻国中,降诞王室,出为太子,舍家入道,号末摩尼,转大法轮,说经诫律定慧等法,乃至三际及二宗门,教化天人,令知本际。上至明界,下及幽涂,所有众生,皆由此度。摩尼之后,年垂五九,金气将兴,我法当盛,西方圣象,衣彩自然,来入中洲,是效也。当此之时,黄白气合,三教混齐,同归于我。
此唐朝道家依托摩尼教也。晋时佛法盛,故《化胡经》托于佛。唐时摩尼教盛,故《化胡经》复托于摩尼。曰“三教混齐,同归于我”者,道、佛、摩尼也。在当时道家之意,以能涵盖三教为荣。在今日考证家观之,则当时摩尼必有可慕之势,而后道家乃依倚之也。或认此为王浮原本,以其中有依托摩尼语,遂谓西晋时摩尼已流行,失考之甚。须知摩尼之卒,亦在西晋初年,其教断不能流行中国如是之速也。
右所引《化胡经》,《佛祖统纪》卷四十八曾引之。《佛祖统纪》撰于南宋景定间,可见此本景定时犹在。然《至元辩伪录》所载《(道藏>伪经目录》,《化胡经》下注王浮撰,此外又有《西升经》,与此本前题所标《老子西升化胡经》不合。《至元辩伪录》卷二,又引其“三十四化”有云,“道成类佛佗,众号末牟尼”;“四十二化”有云,“老子入摩竭国,立浮图教,名清净佛,号末摩尼”。牟尼与摩尼,混乱不清,任意附会,与此当又为一本。至元与景定,朝代虽易,然相隔不过十余年。乃《辩伪录》所载,与《佛祖统纪》所引,已有不同。伪本之流传,殆非一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