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无国界。宗教与政治,本分两途。然有时因传教之利便,及传教士国籍之关系,不得不与政治为缘;于是宗教之盛衰,每随其所信奉之民族为消息。摩尼之来,非以回鹘;而摩尼之盛,确与回鹘有关。会昌初回鹘败于黠戛斯,摩尼教徒,遂大受其影响。《旧唐书》卷十八《武宗纪》,会昌三年二月《制》有曰:回纥既以破灭,应在京外宅及东都修功德回纥,并勒冠带,各配诸道收管。其回纥及摩尼寺庄宅钱物,并委功德使以御史台及京兆府各差官点检收抽,不得容色人等影占。如犯者并处极法,钱物纳官。摩尼寺僧,委中书门下条疏闻奏。(并见《唐大诏令集》卷一三○,《会昌一品集》卷三,《唐会要。卷四十九)

会昌三年,摩尼入中国百五十二年矣。百五十二年,未遭祸变,至是始被窘逐,亦云幸也。《制》中分三节处分:(一)回纥勒冠带,配各道收管;(二)回纥及摩尼寺庄宅钱物,差官点检收抽;(三)摩尼寺僧,委中书门下条疏闻奏。前二者处分已属完了。后一者处分方法,尚待拟议。然卒未闻条疏结果如何,史阙文也。《新唐书》卷二一七下《回鹘传》曰:会昌三年,诏回鹘营功德使在二京者,悉冠带之。有司收摩尼书若象,烧于道,产赀入之官。

烧摩尼书若象,仍是处分其书物,未尝述及人之处分如何。据《僧史略》,则当时寺僧之殉难者甚众。《僧史略》卷下“大秦末尼”条曰:会昌三年,敕天下摩尼寺并废入宫。京城女摩尼七十二人死。及在此国回纥诸摩尼等,配流诸道,死者大半。

宫疑官之误。此据日本《续藏经》本。女摩尼七十二人死,被杀抑自杀,不明。配流诸道而死者,则被虐待死者也。此为摩尼入中国百五十二年第一次大难。《佛祖统纪》卷四二,有同一记载,而稍异其词,曰:会昌三年,敕天下末尼寺并令废罢。京城女末尼七十人皆死。在回纥者流之诸道,死者大半。(并见卷五十四)

右据日本《缩印藏经》本,“在回纥”句文义不完,应依《僧史略》。日本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三云:会昌三年四月,敕下令皱天下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皱之。摩尼师即回鹘所崇重也。

此为圆仁在长安时所亲见,足补中国史料之阙。然杀摩尼而令作沙门形,不知何意也。

或谓摩尼之败,由于回鹘;假定摩尼不归回鹘保护,当不致败,似也。不知武宗之世,仇视外教最甚;摩尼纵不受会昌三年回鹘之累,亦必受会昌五年佛教之累。所能延长寿命者,不过二年耳。《唐会要》卷四七,会昌五年武宗《毁佛寺制》有云:隶僧尼属主客,显明外国之教,勒大秦穆护祓三千余人还俗,不杂中华之风。(并见《旧唐书·武宗纪》)

摩尼非外国教乎?各教一网打尽,摩尼何能独免?《通鉴》卷二四八胡三省注云:大秦穆护,又释氏之外教,如回鹘摩尼之类,是时敕口:释氏既已厘革,邪法不可独存。其人并勒还俗,递归本贯充税户;如外国人,送远处收管。(此敕亦见《旧唐书·武宗纪》)

据此,则摩尼纵能逃会昌三年之厄,亦不能逃会昌五年之厄也。会昌五年者,中国外教史一大纪念,不独一教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