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十二章《佛祖统纪》所引《夷坚志》,及十四章陆游《条对状》,知南宋时福建摩尼教特盛。吾求之今本《夷坚志》而不得,乃泛求之福建志乘,而得诸何乔远之《闽书》。《闽书》著于明万历末年,以其人非佛教徒,故其言独持平而无贬语。且于摩尼生卒及流传中国年代,言之甚详,为前此载籍所未有,而元明两朝摩尼之状况,亦因此可略见一斑。《闽书》卷七《方域志》云:泉州府晋江县华表山,与灵源相连,两峰角立如华表。山背之麓有草庵,元时物也,祀摩尼佛。摩尼佛名末摩尼光佛,苏邻国人,又一佛也,号具智大明使。云老子西入流沙,五百余岁,当汉献帝建安之戊子,寄形捺晕。国王拔帝之后,食而甘之,遂有孕。及期,擘胸而出。掠者:禁院石榴也。其说与攀李树,出左胁相应。其教曰明,衣尚白,朝拜日,夕拜月;了见法性,究竞广明,云即汝之性,是我之身,即我之身,是汝之性。盖合释老而一之。行于大食、拂菻、火罗、波斯诸国。晋武帝太始丙戌,灭度于波斯,以其法属上首慕阇。慕阇当唐高宗朝行教中国,至武则天时,慕阁高弟密乌没斯拂多诞复入见。群僧妒谮,互相击难。则天悦其说,留使课经。开元中作大云光明寺奉之。自言其国始有二圣,号先意夷数,若吾中国之言盘古者。末之为言大也。其经有七部。有《化胡经》,言老子西入流沙,托生苏邻事。会昌中汰僧,明教在汰中。有呼禄法师者,来入福唐,授侣三山,游方泉郡,卒葬郡北山下。至道中,怀安士人李廷裕,得佛像于京城卜肆,鬻以五十千钱,而瑞相遂传闽中。真宗朝,闽士人林世长取其经以进,授守福州文学。皇朝太祖定天下,以三教范民,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摈其徒,毁其宫。户部尚书郁新、礼部尚书杨隆,奏留之,因得置不问。今民间习其术者,行符咒,名师氏法,不甚显云。庵后有万石峰,有玉泉,有云梯百级,及诸题刻。

华表山,闽志著录者极少。弘治《八闽通志》、万历《泉州府志》、曹学侄《泉州府志胜》,均不见著录。故此附丽于华表山之元代摩尼教庵遗迹,亦隐没而不彰。《闽书》独能显微阐幽,使此庵岿然独存,不可谓非考古者之幸事。

据右所记述,有与以前各章歧异者。

一、摩尼生卒年代,基督教史家据巴比伦历所推算,谓摩尼之生,在巴比伦纽哥纪元二五七年,即西纪二一六年,其卒在西纪二七七年。今《闽书》谓摩尼生于汉建安十三年戊子(西二八),卒于晋太始二年丙戌(西二六六),生之年差八年,卒之年差十一年,未知孰是。民国十六年夏,胡适先生自欧洲归,赠我伦敦博物院所藏敦煌出土摩尼教经影本二种,一为《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一为《忙你教下部赞》。忙你即摩尼之异译。《教法仪略》即法国所藏摩尼教经之前截,首题开元十六年六月八日,大德拂多诞奉诏集贤院译。谓按波斯婆毗长历,摩尼光佛当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月八日生,晋太始二年正月四日寂。《闽书》之说,当本于此。同用婆毗(“巴比伦”唐译)长历,而二说不同,非计法有殊,即比历有误也。

二、摩尼教始通中国年代,据《佛祖统纪》,拂多诞以唐武后延载元年来朝,今《闽书》谓唐高宗朝其教已行中国。

三、摩尼教寺始建年代,据《僧史略》,摩尼教寺始建于大历三年(西七六八),赐额大云光明之寺,今《闽书》谓大云光明寺作于开元中。

至其言老子托生摩尼事,与《夷坚志》所述相同。惟《夷坚志》明谓此系采自《化胡经》,今《闽书》乃直以《化胡经》属摩尼教。《化胡经》今虽不全,然敦煌本尚存首尾二卷。其卷一苏邻一段,依托摩尼教,为唐时道家所伪,辨已见前。其他所言,皆不出道教范围,与摩尼教旨绝无关系,何乔远非摩尼教信者,固不能保其无传说之讹。

至谓武则天时慕阇高弟密乌没斯拂多诞入见,当即指延载元年事。据英藏本《教法仪略》,慕周译云承法教道者,拂多诞译云侍法者,然则延载元年入觐之拂多诞,名密乌没斯。此节可补从来摩尼教史料之阙,其重要与《景教碑》之阿罗本等。

至云佛名末摩尼光佛,号具智大明使,与英藏本《教法仪略》所云光明使者,又号具智法王,亦谓摩尼光佛,语意正同。又言其国始有二圣,号先意夷数,夷数即耶稣之唐译,《忙你教下部赞》有赞夷数文。统观《闽书》所言,现存敦煌所出汉文摩尼教诸经,何乔远似均曾寓目,故能言之吻合。

又其书名《闽书》,故言摩尼教入闽始末独悉。并言宋真宗时进摩尼教经之林世长为闽人,足与《夷坚志》“吃菜事魔,三山尤炽”之说,及陆游《条对状》“福建明教尤甚”之说相印证。又言明太祖之禁摩尼,系因其教名上逼国号;末摩尼之末,为言大也,说亦甚新。开元二十年敕,已称末摩尼,不知所谓末者何谓。得此足备一解。明万历时此庵犹在,庵后有玉泉、云梯诸胜,亦可想见当时摩尼教徒修养之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