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出敦煌莫高窟,今藏京师图书馆宇字第五十六,卷长十九尺五寸)

···若不遇缘。无由自脱。求解···宍(肉)身本性。是一为是二耶。一切诸圣。出现于世。施作方便。能救明性。得离众苦。究竟安乐,作是问已。曲躬恭敬。却住一面。···时明使告阿驮言。善哉善哉。汝为利益无量众生。能问如此甚深秘义。汝今即是一切世间盲迷众生大善知识。我当为汝分别解说。令汝疑网永断无余。

汝等当知即此世界未立以前。净风善母二光明使入于暗坑无明境界。拔擢骁健。常胜。□□。□大。智甲。五分明身。策持升进。令出五坑。其五类魔。黏五明身。如蝇著蜜。如鸟被。如鱼吞钩。以是义故。净风明使以五类魔。及五明身。二力和合。造成世界。十天八地。如是世界。即是明身医疗药堂。亦是暗魔禁系牢狱。其彼净风及善母等。以巧方便安立十天。次置业轮及日月宫。并下八地。三衣三轮。乃至三灾铁围四院未劳俱孚山。及诸小山大海江河。作如是等建立世界。禁五类魔。皆于十三光明大力以为囚缚。其十三种大勇力者。先意净风各五明子。及呼卢瑟德。喽喉德。并窣路沙罗夷等。其五明身犹如牢狱。五类诸魔同彼狱囚。净风五子如掌狱官。说听唤应如喝更者。其第十三窣路沙罗夷如断事王。

于是贪魔见斯事已。于其毒心。重兴恶计。即令路及业罗泱。以像净风及善母等于中变化。造立人身。禁囚明性。放大世界。如是毒恶贪欲肉身。虽复微小。一一皆放天地世界。业轮星宿。三灾四围。大海江河。干湿二地。草木禽兽。山川堆阜。春夏秋冬。年月时日。乃至有碍。无碍。无有一法。不像世界。喻若金师。摸白象形。写指环内。于其象身。无有增减。人类世界。亦复如是。

其彼净风。取五类魔。于十三种光明净躰。囚禁束缚。不令自在。魔见是已。起贪毒心。以五明性。禁于肉身。为小世界。(亦)以十三无明暗力。囚固束缚。不令自在。其彼贪魔。以清净气。禁于骨城。安置暗相。栽莳死树。又以妙风禁于筋城。安置暗心。栽莳死树。又以明力禁于脉城。安置暗念。栽莳死树。又以妙水禁于肉城。安置暗思。栽莳死树。又以妙火禁于皮城。安置暗意。栽莳死树。

贪魔以此五毒死树。栽于五种破坏地中。每令惑乱光明本性。抽彼客性。变成毒果。是暗相树者生于骨城。其果是怨。是暗心树者生于筋城。其果是嗔。其暗念树者生于脉城。其果是淫。其暗思树者生于肉城。其果是忿。其暗意树者生于皮城。其果是痴。如是五种骨筋脉肉皮等。以为牢狱。禁五分身。亦如五明囚诸魔类。又以怨憎嗔恚淫欲忿怒及愚痴等。以为狱官。放彼净风五骁健子中间贪欲。以像喝更说听唤应。馋毒猛火。恣令自在。放窣路沙罗夷。

其五明身既被如是苦切禁缚。废忘本心。如狂如醉。犹如有人以众毒蛇。编之为笼。头皆在内。吐毒纵横。复取一人倒悬于内。其人时为毒所逼。及以倒悬。心意迷错。无暇思惟父母亲戚及本欢乐。今五明性在肉身中为魔囚缚。昼夜受苦。亦复如是。

又复净风造二明舩。于生死海运渡善子。达于本界。令光明性究竟安乐。怨魔贪主。见此事已。生嗔姤心。即造二形雄雌等相。以放日月二大明舩。惑乱明性。令升暗舩。送入地狱。轮回五趣。备受诸苦。卒难解脱。

若有明使出兴于世。教化众生。令脱诸苦。先从耳门降妙法音。后入故宅。持大神呢(本字)。禁众毒蛇及诸恶兽。不令自在。复赍智斧斩伐毒树。除去株机。并余秽草。并令清净。严饼宫殿。敷置法座。而乃坐之。犹如国王破怨敌国。自于其中。庄台殿。安处宝座。平断一切善恶人民。其惠明使亦复如是。既入故城。坏敌已。当即分判明暗二力。不令杂乱。先降憎。禁于骨城。令其净气俱得离缚。次降嗔恚。禁于筋城。令净妙风即得解脱。又伏淫欲。禁于脉城。令其明力(明力原作妙水、据文义改)。即便离缚。又伏忿怒。禁于肉城。令其妙水即便解脱。又伏愚痴。禁于皮城。令其妙火。俱得解脱。贪欲二魔。禁于中间。饥毒猛火。放令自在。犹如金师。将欲炼金。必先藉火。若不得火。炼即不成。其惠明使喻若金师其凝而云。犹如金钋。其彼饥魔。即是猛火。炼五分。令使清净。惠明大使于善身中使用饥火为大利益。其五明力住和合体。因彼善人。铨简二力。各令分别。如此肉身。亦名故人。即是骨。筋。脉。肉。皮。怨。嗔。淫。怒。痴。及贪。馋。淫(淫字两见)。如是十三。共成一身。以像元(原作无)始无明境界。第二暗夜(原本无第一晴夜)。即是贪魔毒恶。思惟诸不善性。所谓愚痴。淫欲。自誉。乱他。嗔恚。不净。破坏。销散。死亡。诳惑。返逆。暗相。如是等可畏无明暗夜。十二暗时。即是本出诸魔记验。以是义故。惠明大智以善方便如此肉身。铨救明性。令得解脱。于己五体。化出五施。资益明性。

先从明相化出怜愍。加被净气。次从明心。化出诚信。加被妙风。次从明念。(此十二字原脱。据文义补入)化出具足。加被明力。又于明思化出忍辱。加被净水。又于明意化出智惠。加被净火。呼卢瑟德。喽喉德。于语藏中加被智惠。其气。风。明。水。火。怜愍。诚信。具足。忍辱。智惠。及呼瑟德。渤喽喉德。与彼惠明。如是十三。以像清净光明世界。明尊记验。持具戒者。犹如日也。

第二日者(原本无第一日)。即是智惠十二大王。从惠明化像日圆满具足记验。第三日者。自是七种摩诃罗萨本每入清净师僧身中。从惠明处受得五施。及十二时。成具足日。即像窣路沙罗夷大力记验。如是三日及以二夜。于其师僧乃至行者。并皆具有二界记验。

惑(本文或、惑二字通用)时故人与新智人共相斗战。如初贪魔拟侵明界。如斯记验。从彼故人暗毒相中。化出诸魔。即共新人相体斗战。如其新人。不防记念(本字)。废忘明相。即有记验。其人于行。无有怜愍。触事生怨。即污明性清净相体。寄住客性。亦被损坏。若当防护。记念警觉。逆逐怨憎。当行怜愍。明性相体。还复清净。寄住客性。离诸危厄。欢喜踊跃。礼谢而去。

惑时新人忘失记念。于暗心中化出诸魔。共新明心当即斗战。

于彼人身有大记验。其人于行。无有诚信。触事生嗔。寄住客性。当即被染。明性心体。若还记念。不忘本心。令觉驱逐。嗔恚退散。诚信如故。寄住客性。免脱诸苦。达于本界。或时新人忘失记念。即被无明暗毒念中化出诸魔。共彼新人清净念体即相斗战。当于是人有大记验。其人于行。无有具足。欲心炽盛。寄住客性。即当被染。如其是人记念不忘。于具足体善能防护。摧诸欲想。不令复起。寄住客性。免脱众苦。俱时清净。达于本界。

或时于彼无明思中。化出诸魔。共新人思即相斗战。如其是人废忘本思。当有记验。其人于行。即无忍辱。触事生怒。客主二性。俱时被染。如其是人记念不忘。觉来拒敌。怒心退谢。忍辱大力还当扶护。寄住客性。欣然解脱。本性明白。思体如故。

或时于彼无明意中。化出诸魔。即共新人意体斗战。如其是人忘失本意。当有记验。其人于行。多有愚痴。客主二性。俱被染污。如其是人记念不忘。愚痴若起。当即自觉。速能降伏。策勤精进。成就智惠、寄住客性。因善业故。俱得清净。明性意体。湛然无秽。

如是五种极大斗战。新人故人。时有一阵。新人因此五种势力。防卫敌。如大世界诸圣记验。怜愍以像持世明使。诚信以像十天大王。具足以像降魔胜使。忍辱以像地藏明使。智惠以像催光明使。为此义故。过去诸圣。及现在教作如是说。出家之人。非共有碍。肉身相战。乃是无碍。诸魔毒性。互相斗战。如此持戒。清净师等。类同诸圣。何以故。降伏魔怨。不异圣故。

或时故人兵众退败。惠明法相。宽泰而游。至于新人五种世界。无量国土。乃入清净微妙相城。于其宝殿敷置法座。安处其中。乃至心念思意等城。亦复如是。一一遍入。

若其惠明游于相城。当知是师所说正法。皆悉微妙。乐说大明。三常五大。神通变化。具足诸相。次于法中。专说怜愍。或游心城。当知是师乐说日月光明宫殿。神通变化。具足威力。次于法中。专说诚信。

或游念城。当知是师乐说大相窣路沙罗夷。神通变化。具足默然。次于法中。专说具足。

或游思城。当知是师乐说五明。神通变现。次于法中。专说忍辱。

或游意城。当知是师乐说明使过去未来及现在者。神变化。隐现自在。次于法中。专说智惠。

是故智者谛观是师。即知息明在何国工、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如是住持无上正法。乃至命终不退转者。命终已后。其彼故人及以兵众。无明暗。于地狱。无有出期。当即惠明引己明军清净眷属。直至明界。究竟无畏。常受快乐。应轮经云。若电那勿等身具善法。光明父子及净法风。皆于身中每常游止。其明父者即是明界无上明尊。其明子者即是日月光明。净法风者即是惠明。宁万经云。若电那勿具善法者。清净光明。大力智惠。皆备在身。即是新人。功德具足。

汝等谛听。惠明大使入此世界。颠倒耶(邪)城。屈曲聚落。坏朽故宅。至于魔宫。其彼贪魔。为破落故。造新秽城。因已愚痴。恣行五欲。惑时白鸽微(原作微)妙净风勇健法子大圣之男。入于此城。四面顾望。唯见烟雾周鄣屈曲无量聚落。既望见已。渐次游行。至于城上。直下遥望。见七宝珠。一一宝珠。价值无量。皆被杂秽。缠覆其上。时惠明使先取膏腴肥壤好地。以己光明无上种子。种之于中。又于已体脱出模样。及诸珍宝。为自饶益大利兴生种种庄严。具足内性。以为依柱。真实种子。依因此柱。得出五重无明暗坑。犹如大界。先意净风各有五子。与五明身作依止柱。于是惠明善巧田人。以恶无明崎岖五地而平填之。先除荆。及诸毒草。以火焚烧。次当诛伐五种毒树。其五暗地既平殄已。即为新人置立殿堂。及诸宫室。于其园中。栽莳种种香花宝树。然后乃为自身庄严宫室宝座台殿。次为左右无数众等。亦造宫室。其惠明使以自威神建立如是种种成就。又翻毒恶贪欲暗地。令其颠倒。于是明性五种净体。渐得申畅。其五体者则相心念思意。是时惠明使于其清净五重宝地。栽莳五种光明胜誉无上宝树。复于五种光明宝台燃五常住光明宝灯。

时惠明使施五施已。先以驱逐无明暗相。伐却五种毒恶死树。其树根者自是怨憎。其茎刚强。其枝是嗔。其叶是恨。果是分拆。味是泊淡。色是讥嫌。

其次驱逐无明暗心。伐却死树。其树根者自是无信。其茎是忘。枝是谄惰(原作堕)。叶是刚强。果是烦恼。味是贫欲。色是拒讳。

其次驱逐无明暗念。伐去死树。其树根者自是淫欲。茎是怠惰(原作壁)。枝是刚强。叶是增(原字)上。果是讥诮。味是贪嗜。色是爱欲。诸不净业。先为后诲。

次逐暗思。伐去死树。其树根者自是忿怒。茎是愚痴。枝是无信。叶是拙(原作柮)钝。果是轻(蔑)。味是自高。色是轻他。

次逐暗意。伐去死树。其树根者自是愚痴。茎是无记。枝是钝。叶是顾影。自谓无比。果是越众庄严服饼。味是爱乐璎珞真珠环钏诸杂珍宝串佩其身。色是贪嗜百味饮食。资益肉身。

如是树者。名为死树。贪魔于此无明暗窟。勤加种莳。时惠明使当用智惠快利䦆斧。次第诛伐已。以(原本两以字)已五种无上清净光明宝树。于本性地而栽种之。于其宝树溉甘露水。生成仙果。

先栽相树。其相树者根是怜愍。茎是快乐。枝是欢喜。叶是美众。果是安泰。味是敬慎。色是坚固。

次栽清净妙宝心树。其树根者自是诚信。茎是见信。枝是怕惧。叶是警觉。果是勤学。味是读诵。色是安乐。

次栽念树。其树根者自是具足。茎是好意。枝是威仪。叶是真实庄严诸行。果是实言。无虚妄语。味是说清净正法。色是爱乐相见。

次栽思树。其树根者自是忍辱。茎是安泰。枝是忍受。叶是戒律。果是斋赞。味是勤修。色是精进。

次栽意树。其树根者自是智惠。茎是了二宗义。枝是明法辩才。叶是权变知机。能摧异学。崇建正法。果是能巧问答。随机善说。味是善能譬喻。令人晓悟。色是柔濡美辞。所陈悦众。

如是树者。名为活树。时惠明使以此甘树。于彼新城微妙宫殿。宝座四面。及诸园观。自性五地。于其地上而栽种之。其中王者即是怜愍。其怜愍者即是一切功德之祖。犹如朗日。诸明中最。亦如满月。众星中尊。又如国王花冠。于诸严最为第一。亦如诸树。其果为最。又如明性。处彼暗身。于其身中。微妙无比。亦如素盐。能与一切上妙肴馔而作滋味。又如国王印玺。所印之处。无不遵奉。亦如明月宝珠。于众宝中而为第一。又如胶清。于诸画色而作牢固。亦如石灰。所涂之处。无不鲜白。又如宫室于中有王。因彼王故。宫得严净。其怜愍者亦复如是。有怜愍者则有善法。若无怜愍。修诸功德。皆不成就。缘此事故。故称为王。其怜愍中复有诚信。其诚信者即是一切诸善之母。犹如王妃、能助国王抚育一切。亦如火力。通熟万物。资成诸味。又如日月。于众像中最尊无比。舒光普照,无不浮益。怜愍诚信。于诸功德成就具足。亦复如是。怜整诚信、亦是诸圣过去未来。明因基址。通观妙门。亦复三界烦恼大海。侧足狭路、百千众中。稀有一人。能入此路。若有入者,依因此道得生净土。离苦解脱。究竟无畏。常乐安净。

又惠明使于魔暗身通显三大光明惠日。降伏二种无明暗夜。像彼无上光明记验。

第一日者即是惠明。十二时者。即是胜相十二大王。以像清净光明世界。无上记验。

第二日者即是新人清净种子。十二时者即是十二次化明王。又是夷数胜相妙衣。施与明性。以此妙衣。庄严内性。令其具足。拔擢升进。永离秽土。其新人日者。即像广大窣路沙罗夷。十二时者。即像先意及以净风各五明子。并呼卢瑟德。勃卢德。合为十三光明净体。以成一日。

第三日者。即是说听及唤应声。十二时者即是微妙相心念思意等。及与怜愍诚信具足忍辱智惠等。是其此唤应第四(疑三之讹>日者。以像大界日光明使。怜愍相等。十二时者。即像日宫十二化女。光明圆满。合成一日。

其次复有两种暗夜。第一夜者。即是贪魔。其十二时者。即是骨筋脉肉皮等。及以憎嗔恚淫欲忿怒愚痴贪欲饥火。如是等辈。不净诸毒。以像暗界元(原作无)始无明第一暗夜。第二夜者。即是猛毒欲炽熖。十二时者。即是十二暗毒思惟。如是暗夜。以像诸魔初兴记验。时惠明日对彼无明重昏暗夜。以光明力降伏暗性。靡不退散。以是义故。像初明使降魔记验。又惠明使于无明身种种自在降伏诸魔。如王在殿。赏罚无畏。惠明相者。第一大王。二者智惠(原字)。三者常胜。四者欢喜。五者懃修。六者平等。七者信心。八者忍辱。九者直意。十者功德。十一者齐心一等。十二者内外俱明。如是十二光明大时。若入相心念思意等五种国土。一一孳。无量光明。各各现果。亦复无量。其果即于清净徒众而具显现。

若电那勿具足十二光明时者。当知是师与众有异。言有异者。是慕阇拂多诞等。于其身心常生慈善。柔濡别识。安泰和同。如是记验。即是十二相树初萌。显现于其树上。每常开敷无上宝花。既开已。辉光普照。一一花间。化佛无量。展转相生。化无量身。

若电那勿内怀第一大王树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不乐久住一处。如王自在。亦不常住一处。时有出游。将诸兵众严持器仗。种种具备。能令一切恶兽怨敌。悉皆潜伏。二者不悭。所至之处。若得保施。不私隐用。皆纳大众。三者贞洁。防诸过患。自能清净。亦复转劝余修学者。令使清净。四者于己尊师有智惠者而常亲近。若有无智乐欲戏论及斗诤者。即皆远离。五者常乐清净徒众。与共住止。所至之处。亦不别众独寝一室。若有此者。名为病人。如世病人。为病所恼。常乐独处。不愿亲近眷属知识。不乐众者亦复如是。

二智惠者。若有持戒电那勿等内怀智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常乐赞叹清净有智惠人。及乐清净智惠徒众。同会一处。心生欢喜。常无厌离。二者若己智根见解狭劣。闻他智者智惠言语。心无姤嫉。三者诸有业行。常当勤学。心不懈怠。四者常自勤学智惠方便。诸善威仪。亦劝余人同共修习。五者于其禁戒。慎惧不犯。若悮犯者。速即对众发露陈悔。

三常胜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胜性者(者字原脱)。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不乐谗谄狠悷。如有是人。亦不亲近。二者不乐斗诤喧乱。若有斗诤。速即远离。强来斗者。而能伏忍。三者若论难有退屈者。不得承危。喽以称快。四者辄不漫陈。不问而说。若有来问。思忖而答。不令究竟因言被耻。五者于他语言。随顺不逆。亦不强证。以成彼过。若于法众。其心和合。无有分析。

四欢喜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欢喜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于圣教中所有禁戒。威仪进止。一一欢喜。尽力依持。乃至命终。心无放舍。二者但圣所制。年一易衣。日一受食。欢喜敬奉。不以为难。亦不妄证。云是诸圣。权设此教。虚引经论。言通再受。求解脱者。不依此或。三者但学已宗清净击(正)法。亦不求诸邪败教。四者心常卑下。于诸同学。而无憎上。五者若谓处下流。不越居上。身为尊首。视众如己。爱无偏党。

五勤修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懃性者(者字原脱)。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不乐睡眠。妨修道业。二者常乐读诵。励心不息。同学教诲。加意喜谢。亦不因教。心生怨恨。己常懃修。转劝余者。三者常乐演说清净正法。四者赞咀(本字)礼诵。转诵抄写。继念思惟。如是等时。无有虚度。五者所持禁戒。坚固不缺。

六真实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真实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所说经法。皆悉真实。一依圣教。不妄宣示。于有说有。于无说无。二者心意常以真实和同。不待外缘。因而取则。三者所持戒行。每常真实。若独若众。心无有二。四者常于己师。心怀决定。尽力承事。不生疑惑。乃至命终。更无别意。五者于诸同学。劝令修习。以真实行。教导一切。七信心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信心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信二宗义。心净无疑。弃暗从明。如圣所说。二者于诸戒律。其心决定。三者于圣经典。不敢增减一句一字。四者于正法中所有利益。心助欢喜。若见为魔之所损恼。当起慈悲。同心忧虑。五者不妄宣说他人过恶。亦不嫌谤。传言两舌。性常柔濡。质直无二。

八忍辱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忍辱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心恒慈善。不生忿怒。二者常怀喜。不起恚心。三者于一切处。心无怨恨。四者心不刚强。口无粗恶。常以濡语。悦可众心。五者若内若外。设有诸恶烦恼。对值来侵辱者。皆能忍受。欢喜无怨。

九直意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直意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不为烦恼之所系缚。常自欢喜清净直意。二者但于法中若大若小。所有谘问。恭敬领受。随喜善应答。三者于诸同学言无反难。不护已短。而怀嗔恚。四者言行相副,心恒质直。不求他过。以成斗竞。五者法内兄弟。若于圣教心有异者。当即远离。不共住止。亦不亲近。共成势力。故恼善众。

十功德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功德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所出言语。不损一切。恒以慈心善巧方便。能令众人皆得欢喜。二者心恒清净。不恨他人。亦不造德。令他嗔恚。口常柔耎。离四种过。三者于尊于卑。不怀妒嫉。四者不(本字)徒众经论弟子。随所至方。清净住处。欢喜住止。不择华好。五者常乐教悔一切人民善巧智惠。令修正道。十一齐心一等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齐心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法主慕阇拂多诞等所教智惠善巧方便。威仪进止。一一依行。不敢改换。不专己见。二者常乐和合。与众同住。不愿别居。各兴异计。三者齐心和合。以和合故。所得施。共成功德。四者常得听者恭敬供养。爱乐称赞。五者常乐远离调侮(原作悔)戏笑。及以浄论。善护内外。和合二性。

十二内外俱明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俱明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善拔秽心。不令贪欲。使已明性。常得自在。能于女人作虚假想。不为诸色之所留难。如鸟高飞。不殉罗网。二者不与听者偏交厚重。亦不固恋诸听者家。将如己舍。若见法外俗家损失及愁恼事。心不为忧。设获利益及欣喜事。心亦如故。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不宠肉身。求诸细滑。衣服卧具。饮食汤药。(本字)马车乘。以荣其身。四者常念命终。险难苦楚。危厄之日。常观无常。及平等王。如对目前。无时舍。五者自身柔顺。不恼兄弟及诸知识。不令嗔怒。亦不望(原字)证。令他恶名。常能定心。安住净法。如是等者。名为十二明王宝树。我从常乐光明世界。为汝等故。待至于此。欲以此树栽于汝等清净众中。汝等上相善慧男女。当须各自于清净心栽植此树。令使增(原作惜)长。犹如上好无砂卤地。种一收万。如是展转。至无量数。汝等今者若欲成就无上大明清净果者。皆当庄严如宝树。令得具足。何以故。汝等善子。依此树果。得离四难。及诸有身。出离生死。究竟常胜。至安乐处。

时会中诸慕阇等。闻说是经。欢喜踊跃。叹未曾有。诸天善神。有导无导。及诸国王群臣士女四部之众。无量无数。闻是经已。皆大欢喜。悉能发起无上道心。犹如卉木。值遇阳春。无不滋茂。敷花结果。得成熟。(句有脱字)唯除败根。不能滋长。

时慕阇等顶礼明使。长跪叉手。作如是言。唯有大圣。三界独尊。普是众生慈悲父母。亦是三界大引道师。亦是含灵大医疗主。亦是妙空能容众相。亦是上天包罗一切。亦是实地能生实果。亦是众生甘露大海。亦是广大众宝香山。亦是任众金刚宝柱。亦是巨海巧智舩师。亦是火坑慈悲救手。亦是死中与常命者。亦是众生明性中性。亦是三界诸牢固狱解脱明门。

诸慕阇等又启明使。作如是言。唯大明一尊。能叹圣德。非是我等肉舌劣智。称赞如来功德智惠千万分中。能知少分。我今励已小德小智。举少微意。叹圣弘慈。唯愿大圣垂怜愍心。除舍我等旷劫已来无明重罪。令得销灭。我等今者不敢轻慢。皆当奉持无上宝树。使令具足。缘此法水。洗濯我等诸尘重垢。令我明性。常得清净,缘此法药。及大神呢。咒疗我等多劫重病。悉得除愈。缘此智惠。坚牢铠伏。被串我等。对彼怨敌。皆得强胜。缘此微妙众相衣冠。庄严我等。皆得具足。缘此本性光明模样。印我等。不令散失。缘此甘膳百味饮食。饱足我等。离诸饥渴。缘此无数微妙音乐。娱乐我等。离诸忧恼。缘此种种奇异珍宝。给施我等。令得富饶。缘此明网于大海中。捞渡我等。安置宝舩。我等今者上相福厚。得睹大圣殊特相好。又闻如上微妙法门。蠲除我等烦恼诸秽。心得开悟。纳如意珠威光。得履正道。过去诸圣。不可称数。皆依此门。得离四难。及诸有身。至光明界。受无量乐。唯愿未来一切明性。得遇如是光明门者。若见若闻。亦如往圣及我今日。闻法欢喜。心得开悟。尊重顶受。不生疑虑。时诸大众。闻是经已。如法信受。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