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
2月25日,出生于江苏松江府(今属上海)。
1917年
考入北京清华学校。
1919年
获官费赴美留学,入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攻读政治学。
1920年
夏,获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是年,先后赴密执安大学、哈佛大学求学,学习历史、政治和经济三系合成科目,偶尔旁听哈佛法学院一些课目。
1922年
获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在哈佛大学继续攻读哲学博士学位。
1924年
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题为Parliamentary Committees:A Study in Comparative Government《议会委员会:比较政(府研究》)。
归国,任教于清华大学,于历史系担任讲师,讲授“西洋百年史”。
1925年
被聘为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讲授“世界史”和“比较政治”。
1926年
在《清华周刊》发表“政治学”一文。
1927年
春,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于政治系、法律系讲授宪法课程。
夏,兼任国民党中宣部驻沪办事处国际组编纂。
秋,任职于“中华民国大学院”,并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1928年
于南京出席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提高学术文艺案”。
1929年
秋,着手翻译屈勒味林所著《英国史》。
1930年
回清华大学任教,并于北京大学兼课,开始撰写《德国的政府》一书。
著书《法国的政治组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2年
任《清华学报》编委。当选为中国政治学会干事。
1933年
译著《英国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4年
1—9月,任天津《益世报》主笔。
秋,再次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
著书《法国的政府》、《德国的政府》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6年
《比较宪法》(增订三版,与王世杰合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7年
赴北京大学任教。
1938年
应邀赴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39年
主编的《今日评论》正式创刊发行。
两卷本《民国政制史》(合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据蒋介石指定,任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成会委员。
1940年
参加“五五宪草”修改工作,与另外八名参政员共同向宪政期成会提出《五五宪草修正案》。
1942年
《比较宪法》(增订四版,与王世杰合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著书《建国途径》由国民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是年,出席中国政治学会第三届年会,以第一组召集人身份主持讨论重建世界和平问题。
1944年
《战后世界之改造》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46年
作为会外专家参加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西南联合大学解散后,回北京大学任教。
是年,分别为施养成所著《中国省行政制度》、萨师炯所著《清代内阁制度》撰序。
1947年
10月,被哈佛大学聘为国际研究所客座教授,讲授“中国的政府与政治”。其讲义经整理修订后,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1950年出版成书。
1948年
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1月归国,不久后被推举为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1949年
以社会科学界代表身份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根据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之决定,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法学院院长。
1950年
被聘为《世界知识》编辑委员。
1951年
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参加中国政治法律学会筹备工作。
1952年
任《中国建设》英文双月刊编辑委员。
受命组建北京政法学院,并任首任院长。
1954年
参加宪法草案初稿讨论会。
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起草委员会法律顾问。
1956年
《资产阶级宪法的反动本质》(与楼邦彦合著)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7年
被划为“右派”分子,免去除全国政协委员之外的全部行政职务;
5月29日,在北京政法学院教授座谈会上发言,后被收录进《政法界“右派”分子谬论汇集》中,题为《批评“三害”》;
8月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我的罪行”,被迫彻底否定自己的过往经历。
1961年
被摘去“右派”帽子。
1962年
开始主持编译《当代西方政治思想选读》教材,但一百多万字译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没遗失。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下放到京郊延庆县。
1972年
受周恩来推荐,到外交部工作。
1980年
中国政治学会成立(重建)大会上,当选为名誉会长。
1984年
当选为中国国际法学会顾问。
接受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编辑委员会顾问聘书。
1985年
当选为中国法学会名誉会长。
1988年
被中国政法大学聘为名誉教授。
1990年
1月21日病逝,享年九十岁。
翌年,此前编选的《钱端升学术论著自选集》于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
【注释】
(1) 本年表由林来梵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