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朝野遗记 | 佚名 |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佚名氏撰。 《四库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有《古今说海》本、《历代小史》本、 《说郛》本、《学海类编》本、 《逊敏堂丛书》本、《说库》本,皆一卷。《四库总目》曰: “载南渡后杂事。称宁宗为今上,而又有宁宗字,又称理宗为今东宫,颇为不伦,亦似杂宋小说为之。”书中记人记事,颇见亡国之痛,又恨奸臣当道,志士被戮。然不少篇章枯燥平淡,仅个别故事较生动。如《秦桧妻》:秦桧妻王氏素阴险,出其夫上。方岳飞狱具,一日,桧独居书室,食柑玩皮,以爪划之,若有思者。王氏窥见,笑曰: “老汉何一无决耶?捉虎易,放虎难也。”桧掣然当其心,即片纸付入狱。是日岳王薨于棘寺。字句不多,没有肖像、动作的描写,用催促秦桧害岳飞的一句话,把王氏阴险狠毒、与秦桧狼狈为奸的嘴脸勾划了出来。 |
步里客谈 | 陈长方 | 宋代笔记。2卷。陈长方著。陈长方字齐之,侯官(福建福州市)人。因奉母依其外祖家于步里,遂以名书。《宋史·艺文志》载“陈唯室《步里客谈》1卷”,唯室即长方之别号。此书久佚,《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58条,分为2卷。书中多记北宋嘉祐以后名臣言行,于熙宁、元丰间事记述尤详。诗话文评亦多可采。如谓陈师道“李杜齐名吾岂敢,晚风无树不鸣蝉”,与黄庭坚“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皆学杜甫《缚鸡行》,而陈为不类;又引王刚中语谓文字使人击节赏叹不如使人肃然起敬;又谓文章态度如风云变灭,水波成文,直因势而然,以议苏轼数拟《盘谷序》之非,皆有识见。有《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 |
钱氏私志 | 钱愐 | 笔记。旧题钱彦远(一作钱愐、钱世昭)著。一卷。原本二卷,今本仅一卷,据钱曾《读书敏求记》所考,乃钱愐所记,钱世昭“叙而集之”(钱世昭序)。是书所记,皆宋时朝野杂事,涉及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著名文学家的一些轶闻,乃文史研究可资参考的资料。今传本有《百川学海》、《古今说海》、 《学海类编》、 《说库》等本。 |
张氏可书 | 张知甫 | 笔记。宋张知甫著。一卷。书 中所记以北宋末年朝廷故实为多,如君臣享乐 之风,士大夫轶事等,“不无沧桑之感”、“往往 意存鉴戒”(《四库全书总目》)。书中又录有当 时君臣的诗词创作(如徽宗悼明节皇后词等), 此外,则记南宋初之政事、军事、外交事务及士 大夫之生活,间亦涉及医卜神仙及奇闻异事一 类小说家言。此书《宋史·艺文志》,及诸家书 目皆不载,清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 出五十条。后陆心源得穴砚斋抄本,较之《大 典》所收又多六十条,陆氏以为乃宋时原本,收 入《十万卷楼丛书》。故此书今版本有二:一为 《四库全书》本及据《四库》本而成的《函海》、 《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本;一为《十万卷楼 丛书》本及据此本排印的《丛书集成初编》本。 |
遂昌杂录 | 郑元祐 | 元代文言轶事小说。元末郑元祐撰。焦竑《国史经籍志》入子部小说类,题《遂昌山樵杂录》,作二卷。 《千顷堂书目》题作《遂昌山人杂录》。 《四库全书总目》等题本名,作一卷。常见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书中多记宋末轶事及元代名臣高士言行,间及风俗、地理、名胜、古迹、诗词之类。纪实为主,也杂以传说故事。如杭西北全真小庵士人罗蓬头,非痴非狂,能预卜未来,故称为罗盖仙,又许昌冯梦弼渡河遇马绊怪等,均写得简明生动,富有个性。谈岳坟一条,公开提出岳飞一案,罪魁乃是高宗。其中说:“高宗昏孱,竟毙王(指岳飞)于权奸之手。论者乃谓余讥贬高宗太甚。夫宋有国时,固当为其君讳而归罪于秦桧,宋□(疑为“亡”字)矣,高宗忘父兄之深仇,彼秦桧者复何恨!”《四库全书总目》亦认为是“诛心之论”。又宛丘公赵祐救一被俘的宋代官员之事,亦从侧面反映了元兵对宋官员俘虏的酷虐:“一累囚,两足冻垂堕,呻吟饥冻马足间”。赵祐因其曾是秀才,便以两匹马买下他来作自己孩子的家庭教师。 |
南窗记谈 | 佚名 | 一卷。撰者不详。劳格 《读书杂识》卷十一考为“徐度撰”。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认为:“徐度所著之《南窗记谈》,原书已亡,后人从他说部中抄取二十条,伪题此名,托之徐度。”又考宋元间说部,如《墨客挥犀》、《东南纪闻》之类,皆杂抄诸书为之,是当时固有此种风气。”《南窗记谈》共二十三条,经考证,多数条目所记内容皆见于 《曲洧旧闻》一书,因此此书系采辑、转抄《曲洧见闻》、《石林燕语》等书而成。内容多记北宋盛时名臣言行,以及订正典故,颇为详明。其中有些条内容间涉语怪,尤近于诬,不脱小说之习。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本、《学海类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南唐近事 | 郑文宝 |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初郑文宝著。二卷。有《续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 《四库全书》本、《唐宋丛书》本等。另明刊本及《荥阳杂俎》本则作三卷。本书前有作者太平兴国二年(977),即南唐亡后二年所作自序,谓南唐亡后, “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遂以“耳目所及,志于缣缃,聊资抵掌之谈。” 《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他“有志于国史,搜采旧闻,排纂叙次,以朝廷大政入《江表志》,……其余丛谈琐事,别为辑缀,先成此编。 ”所言大致近是。本书所录虽以丛谈琐事为主,但可资研究的政治、文学诸方面的史料亦极为丰富。如记李昪代吴创南唐期间的活动有多则,多为史书所忽略。记南唐重臣宋齐丘、韩熙载、冯延鲁、刘仁赡、朱匡业、李建勋等事迹,也多可参考。有关南唐诗人的活动,记载较详,如录沈彬、陈曙、黄可、高越、孙晟等人事迹,均较为具体。记韩偓卒后遗物,为作者亲得于韩偓之妾及其子,尤为珍贵。此外,本书也收录了一些神怪、戏谑之谈。如记李昪昼梦黄龙绕殿、江都县大厅有鬼物、沈道者仙事、潘扆异术、相者预言宋齐丘命运等。 “庐山九天使者庙”一则, 写一道士“体貌魁伟,饮啗酒肉,有兼人之量”,但却自称能骑鹤升天。所驯养的双鹤却连山童也“莫胜其载,毛伤背折,血洒庭除”, 一命呜呼,升天之事自然也落空了。 |
国老谈苑 | 王铚 | 又名《国老闲谈》。笔记。宋王铚撰。二卷。铚有《默记》已著录。是编所记乃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典故、轶事、趣闻、杂谈。于当时大夫有所毁誉。如推重田锡,贬斥陶谷,间或抑扬不当,大都据实可信。其中记范质不受赂遗、窦仪议令皇弟开封府尹敕、赵普请从征上党、曹彬平蜀回朝囊中唯有图书等条,皆入《宋史》本传。叙事详瞻,文章优美。写人物有血有肉,个性各异;记人言语,选择得当。如录陶谷“一代不如一代”语,讽北宋政治每况愈下;寇准“愁情不断如春水”诗句,褒其自幼忧国忧民之志,皆文如其人。丁谓、李维对诗:“陶铸复陶铸,斋郎又挽郎”,“自然堪泪下,何必更残阳”,无不与政治攸关。卷上多君臣对话,卷下以名人轶事为主。褒多于贬,重在劝善。有《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历代小史》本。 |
玉照新志 | 王明清 | 宋王明清著。六卷。《玉照新志》是南宋学者王明清撰写的一部笔记,成书时间为庆元四年(1198)。《玉照新志》的内容,以北宋后期的朝野旧闻为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北宋朝廷腐败,权臣误国,百姓苦于战火,流离失所的情景。王明清在书中对北宋后期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记载颇为详实,一个具有特色的地方是,笔记中收入了一些前人逸作,如安尧臣《谏取燕云疏》、李长民《广汴都赋》、姚平仲《拟劫寨破敌露布》等诸篇,皆为首次见全文于此笔记中。因此,《玉照新志》对于研究北宋后期的政治、军事、社会情况来说,较之其他笔记史料,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明沈士龙刊本、《宝颜堂秘笈》本、 《四库全书》本作六卷,山塘汪氏影元抄本、 《学津讨原》本、涵芬楼辑《宋人小说》本作五卷; 《唐宋丛书》本、 《说库》本则作四卷。 |
道山清话 | 佚名 |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时人撰,姓名不详,原本《说郛》题作道山先生撰。陶珽增补本《说郛》署为王暐作,为妄题,不足据。书末有建炎四年(1130)作者之孙跋, 自称朝奉大夫暐,缺姓。跋语称“先大父国史在馆阁最久,多识前辈,尝以闻见著《馆阁录》、 《曝书记》,并此书为三”。另二书亦无考。凡一卷,有明覆宋本及《百川学海》、《学津讨原》等本。本书记北宋朝野杂事,迄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书中对王安石新政诋斥为奸,对二程兄弟及刘挚等人也颇致不满,记载苏轼、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交际、议论、诗文轶事则较详。《四库提要》推测作者“为蜀党中人”,大致近是。书中所记,多可补史书之缺失,但间或亦有传闻失误处。 |
明皇杂录 | 郑处诲 | 唐代轶事小说集。郑处诲撰。《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为2卷,《四库全书》入小说家类著录为正文2卷、别录1卷,《墨海金壶》本著录为正文2卷补遗1卷,《唐人说荟》、《说郛》所收为1卷本,无别录,《守山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都在正文2卷、补遗1卷外,又附清人钱熙祚校勘记和所辑佚文。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排印本(收在《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中)。书成于唐宣宗大中九年(855),据《新唐书》卷165《郑余庆传》中所附《郑处诲传》:“先是,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处诲谓未详,更撰《明皇杂录》,为时盛传。”全书合正文与别录共37条,基本上是记唐明皇开元、天宝年间轶事,记明皇少年时轶事(如“玉笼子”),登位初期励精图治的作风(如“张嘉贞”条)和后期享乐腐化的种种表现(如“华清宫”,“舞马”条)。同时对名臣贤相(如“苏頲”、“卢怀慎”)和奸佞(如“王准”、“李林甫”)的事迹也有记载。虽然不都是实录,却可作为正史之外的补充参考。其涉及志怪的内容如“冯绍正”条的画龙求雨、“李遐周”条的预言祸福,则纯是小说家言。全书记事内容多与《次柳氏旧闻》、《开天传信记》、《明皇十七事》等书相出入,可作比较研究。 |
大唐传载 | 佚名 | 唐代笔记小说集。原称《传载》。 1卷。无名作者撰。《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著录《传载》1卷,无撰人姓名。《宋史·艺文志》始入小说家类。后世通行本又加“大唐”2字。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顺治四年(1647)孙明志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说库》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与《幽闲鼓吹》、《中朝故事》合订为一册)。《说郛》卷38所收《传载》,实为刘所著的另一部书《传记》。《传载》中文字曾被《唐语林》、《太平广记》等书多次引用,可资校勘。其书前原有作者自序,实质性内容仅说“八年夏,南行极岭峤,暇日泷舟传其所闻而载之,故曰《传载》。虽小说或有可观,览之而喁而笑焉。”据此可知书名由来及作者写小说而非写史书的态度。因无年号和署名,无法确定成书年代和作者。书中记言记事共130条,都很简短。内容时限起唐初,至元和年间止,则本书成书不会早于元和八年(813)。所记有传说掌故、典章制度、官僚文人轶事及杂有考据。因有史料价值,故两《唐书》、《资治通鉴》等多从中取材。记言各条注重应答技巧,间杂诙谐,正是笔记小说本色。书中记载又与其他唐代笔记小说集如《因话录》、《隋唐嘉话》等多有类似者,或因各书作者所闻而偶同,或因互相引录而重复,在当时是正常现象。 |
青箱杂记 | 吴处厚 |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吴处厚著。 《宋史·艺文志》题黄朝英撰,非。常见有《笔记小说大观》本。本书共十卷,每卷分若干则,大抵篇幅相当,而条数则多寡不等。各卷没有一定的主题,记叙的多是当时的名人轶事和世俗民间的杂说之类,涉及面相当广泛。包括诗人本事、吟咏趣闻、相术、童谣、诗谶、名物典章源流、民风时俗、官制、地理以及哲理议论等等,而以诗词本事及评论为最多,对后世“诗话”一类著作有一定影响。作者虽多以亲自见闻者出现,所记仍难免有失实以至荒谬之处。 《郡斋读书志》说它“所记多失实:成都置交子务,起于寇准,处厚乃以为张咏。他多类此。”其中,释梦、释卜以及对谣谶的某些解释,颇多荒谬与牵强附会之处。但全书所记不少史实,如宋时避讳的情况(卷二),宋祁、王禹偁、张齐贤、李昉、顾况等人的轶事,以及乌帻用料的变化,鸱吻、驿券、大名府、文思院的来历等等,仍足资参考。卷四谈的“三十六心相”,卷五分文为两等,卷七论诗人的诗句与个性、气质的关系,卷八论文与人的关系等等,有自己的见解,不乏精辟之论。全书重在记实叙事,短于人物刻画,语言因所记内容不尽一致,大多较朴实。少数条目所记人物口语以及打油诗,亦平易可观。如陈执中作相,人以“不学无术”竭力攻之,但皇帝以“不欺主”,仍予以重用。他拒绝女婿求官的话: “官职是国家的,非卧房笼箧中物,婿安得有之?”言虽短而意实深,富有个性。 |
南部新书 | 钱易 | 宋代笔记。钱易著。共十卷,分别以十干标卷次。据卷首所载钱易子钱明逸序,此书凡“事实千,成编五,列卷十,”共收一千余条,分为五编。今存明刊本、《学津讨原》本、《粤雅堂丛书》本、《说库》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1958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标点本。今本虽仍为十卷,但已不分编,所存共八百五十余条, 已非宋时原本。 《诗话总龟》等书中引有一些不见于今本的佚文。此书是作者于大中祥符间知开封时作所,主要记唐代故实,间及五代。内容以轶闻琐事为主,也涉及朝章国典的因革损益,多至800余条,可以补充新、旧《唐书》的阙漏。所记唐代文人的遗闻轶事,亦可资参考。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此书作5卷。 |
珍席放谈 | 高晦叟 | 宋代笔记。2卷。高晦叟著。高晦叟仕履无可考。此书所记为朝廷典章制度沿革损益,及士大夫遗闻轶事。上自宋太祖,下及宋哲宗时事。有关时政议论,倾向王安石。所记名流轶事,往往为本传所未祥,可补史文之阙。今本系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分为上下二卷。有《四库全书》本、《函海》本、 《榕园丛书》本等。 |
乐郊私语 | 姚桐寿 | 元代笔记。1卷。姚桐寿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小说家类。本书写于元顺帝至正年间。元末战乱频仍,姚桐寿避乱于海盐,当时海盐还未被战火波及,他得以闭户安居,从容著述,免遭兵燹之祸,所以本书名为《乐郊私语》,“虽若幸之,实则伤乱之词也”(《四库全书总目》)。全书记载遗闻佚事,多近似小说家之言,但其中有关地方史乘部分,足资考史者参证。又如所记海盐腔创制于元曲家贯云石,则一直受到治戏剧史者的注重。卷末原载有杨维桢为姚桐寿之兄姚椿寿所写的墓志,被《四库全书》编者讥为“颇为不伦”,并删除不载。本书除有《四库全书》本,尚有《续百川学海》、《盐邑志林》、《宝颜堂秘笈》、《说郛》、《学海类编》等本。 |
幽闲鼓吹 | 张固 | 唐代轶事小说集。1卷。张固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张固《幽闲鼓吹》一卷”。《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同。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刊《顾氏文房小说》本,有顾元庆跋语,说明他是据家藏宋本翻刻。全书25条,为张固在唐懿宗、唐僖宗时采录唐宣宗时遗事所成。张固生平不详。其书今本实分为26条,原因是今本误把“潘炎妻”一条分为两条。书中记事不限于唐宣宗时遗事,还有元和、会昌时事,是记载中晚唐帝王将相上层人物与著名文人轶事的小说集。《续百川学海》、《历代小史》、《宝颜堂秘笈》、《说郛》、《五朝小说》、《四库全书》、《唐人说荟》、《学海类编》、《古今说部丛书》、《说库》等丛书均收有本书。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有排印本(与《大唐传载》、《中朝故事》合订为1册)。其中较精彩的有:“杜黄裳”条记其廉洁俭朴,“潘炎妻”条记一位有识见的妇女,“顾况”条记其对白居易的赏识,“李贺”条记韩愈对其《雁门太守行》的赞赏,“李宗闵”条记李德裕与李宗闵的互相倾轧,都可作史料看。“苗晋卿”条与“刘禹锡”条记术数应验,有志怪意味。 |
玉壶野史 | 文莹 | 宋代笔记。10卷。释文莹编著。文莹熙宁中曾作《湘山野录》,此书则继其后成于元丰元年(1078)。自序称其收集宋初至熙宁间文集200余家,近数千卷、因取其中神道碑、墓志、行状、实录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说之类,“聚为一家之书”。其中多记朝廷掌故,士大夫轶事,亦多诗话和佚文,可资考证和研究。据自序,前8卷多为选录他人著述,卷9仅《李先主传》1篇,记南唐先主李昪事迹,则为文莹所撰。卷10为“江南遗事”,记述南唐故事。此书之名,《文献通考》著录及他书所引多作《玉壶清话》,然元人《南溪诗话》已引为《玉壶野史》,知一书2名,由来已久。曹溶《学海类编》摘其中说诗之语,别名《玉壶清话》,则是本书的节录本。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 |
贾氏谈录 | 张洎 | 又名《贾黄中谈录》《贾公谈录》。笔记。五代张洎撰。一卷。洎字思黯,后改偕仁,全椒(今属安徽)人。初仕南唐,任知制诰中书舍人。人宋为史馆修撰、翰林学士。淳化中,官至参知政事。是书为洎任南唐使臣朝宋时,记录宋左补贾黄中所谈唐朝台阁轶闻三十余事。成书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南唐未亡。清修《四库全书》,采自《永乐大典》本,盖取《说郛》本九事,《类说》本十七事,共二十六则,近于原卷十分之九。又补录《说郛》本之序,冠于卷首,大体恢复原貌。虽篇幅简短,对研究中唐牛李党争之初始,以及有关兴庆宫、华清宫、含元殿等礼制,它如淡墨题榜、院体书、百衲琴之类文化典实,皆足资考核。有《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书乃洎为李煜使宋时录所闻于贾黄中者,故曰《贾氏谈录》。前有自序,题庚午岁,为宋太祖开宝三年。” |
湘山野录 | 文莹 | 笔记。宋释文莹著。三卷。此书作于荆州之金銮寺,故以“湘山”为名。成于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其内容主要记录了北宋前期的一些见闻杂事,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对于当时朝廷的黑暗、官吏的残暴无知,都有所揭露。由于作者是僧人,所以书中也记述了不少鬼神佛道的怪异故事。作者还记述了著名的文学家李煜、徐铉、石介、柳开、王禹偁、魏野、杨亿、寇準、范仲淹、石延年、晏殊、欧阳修、苏舜钦等人的轶文轶事,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三卷,《郡斋读书志》卷三下著录为四卷。今传本皆为三卷,附《续录》一卷。有《津逮秘书》、《学津讨原》、《说库》、《学海类编》、《古书丛刊》、《择是居丛书初集》、《四库全书》等本以及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
高斋漫录 | 曾慥 | 笔记。宋曾慥著。此书所记皆 北宋之事,“上自朝廷典章,下及士大夫事迹, 以至文评诗话、诙谐嘲笑之属,随所见闻,咸登 记录”(《四库全书总目》)。其中一些有关朝廷 典章制度的记载,可补史志所未备,有较高史 学价值。又书中记王安石、苏轼事迹颇多,故于 文学史研究亦可资参考。本书陈振孙《直斋书 录解题》卷一一著录为二卷,但原书已佚,仅 《学海类编》等书中收有残篇。清修《四库全 书》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若干条,其篇幅较 《学海》本多十之三四,又将《大典》无而《学海》 有者并入,合为一卷。故今存传本为二种:《学 海类编》、《古今说海》、《历代小史》等为一种, 卷帙较少;《四库全书》、《墨海金壶》、《守山阁 丛书》、《丛书集成初编》为一种,篇数较多。 |
补侍儿小名录 | 王铚 | 宋代文言轶事、传奇小说。南宋王铚撰。一卷。有《稗海》本、《香艳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北宋末,洪炎(今传本题洪遂)撰《侍儿小名录》,录古今妾侍故事。本书为补洪书之作,凡三十三条,皆辑自前人著作,大多注明出处。所录“段何”条出《河东记》, “张不疑”条出《博异志》, “赵旭”条出《通幽记》,与《太平广记》所载相比,极为简略, “韦洵美”条见《灯下闲谈》,也比今传本为简,因知作者辑录本书时,于原文多有删节。部分条目不见于他书,十分珍贵。如窦梁宾、程洛宾、贾全虚、王霞卿等诗事,即首见于本书,后人多据本书转录, 《全唐诗》亦收入。 “崔紫云”一则,记杜牧在洛阳李尚书席上“忽发狂言惊满座”事,虽已见于唐人所著《本事诗》、《唐阙史》,但云所喜乐妓姓崔,及崔紫云临行赠李尚书诗,则不见于前二书。其事虽不免出于附会,但因为流传甚广的唐诗佳话,亦甚堪珍视。出于《钱易集》的“小东”、 “薛九”二则,写五代诸国归宋后乐妓的沦落,较富故事性, 《钱易集》今失传,亦可据以录其逸文。 |
孙公谈圃 | 刘延世 | 北宋刘延世录孙升所谈而成书。凡三卷。有明覆宋刊本、 《百川学海》本、 《稗海》本、 《学津讨原》本、 《说库》本等。另《说郛》、 《历代小史》等本不全。孙升,字君孚,高邮人。元祐间任中书舍人,绍圣初受党籍牵累,贬谪汀州。由于他身历神宗至哲宗朝的政事,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一时名臣,均有所了解,故所知朝野掌故甚多。当他谪居汀州时,刘延世时亦居汀,二人过从较频,孙升常谈论朝野故实,刘退而录成此书。书中有关北宋朝野轶事的记载,涉及面较广。从书中看,孙升为元祐之臣,对王安石有较多不满,如关于王安石子王雱死后在冥间受罚的记载,即以本书为最早,但对苏轼,二程等人,亦有所微词,可知其虽有偏执,尚能自成一家之言。对了解北宋的政事及诸名臣的事迹,颇可参考。书中也杂有一些梦征、方术、医药、冥游之类的内容,少数条文流于因果报应的说教。 |
闻见近录 | 王巩 | 1卷。北宋王巩撰。是书记东都旧闻,凡104条。上起后周世宗,下迄宋神宗,其中记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事尤多,有关大臣进退、典故沿革等多史传所未详,可资参证。原本单独行世,隆兴元年(1163)王巩后世将其与《甲申杂记》、《随手杂录》合为一帙。 |
中朝故事 | 尉迟偓 | 笔记。五代尉迟偓撰。二卷。共二十九条,七千多字。偓官南唐朝议郎,给事中。参修国史。李昇得国,自以为出唐太宗之后,袭承唐统,故称长安为中朝,因以名书。上卷记朝廷典章制度及君臣间事,下卷多记神仙志怪、掌故遗闻、轶事杂录等。多载晚唐宣宗、懿宗、昭宗、哀帝四朝故事。有关郑畋、李纳、李德裕轶事传闻多属无稽。如郑宰相堂饭。黄巢退出长安后,巨富捐纳修缮殿堂寺观,颇有参考价值。书版本有: 《广四十家小说》本二卷,又《历代小史》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 《唐代丛书》本、 《随庵徐氏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均一卷。《随庵徐氏丛书》影刻宋抄本较佳。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标点本,可资研读。 |